【道德經(jīng)】兩版較讀·五·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這里應(yīng)該指向道,是道作用于萬物。
仁,不是仁慈,而是仁愛,所謂仁者愛人。
那不仁就是不仁愛么?當然不是,不仁應(yīng)當理解成不局限于仁愛。我們說仁者愛人,他平等地愛護幫助每一個人,但總會是有盡頭的,不可能愛護幫助天底下的每一個人。而道不同,道是真真正正對萬物一視同仁,是超越了仁愛的,所謂大仁不仁。
也有的直接解釋為不偏愛,感覺還是淺顯了點。
芻狗,古時候的祭品,用草編織成的狗。
為什么是當作芻狗呢?芻狗是很有意思的,它本來是草,編織而成芻狗,在祭祀前是很重要的,但祭祀后又變成草。這個過程就像萬物,因道而生,最終又歸于道中。我們知道道是生而不有的,無論是重要的芻狗還是不重要的草芥,對道來說都是一樣的。
即:天地超越了仁愛,把萬物當作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圣人不拘于仁愛,把百姓當作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
橐龠,風箱,用來給爐子吹風,提高火焰溫度。
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大風箱么?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虛,之前說過,不滿。
屈,窮盡,斷絕。
即:(風箱)雖然中空但連綿不盡永不斷絕,加以動作產(chǎn)出就愈發(fā)變多。
這句的含義類似之前講的沖而用之或弗盈。
多言(聞)數(shù)窮,不如守中。
通行版是多言,就是話說的太多,說的太滿。
帛書版是多聞,就是見識了太多。
數(shù),氣數(shù),命運。
窮,沒有。
中,中間,就是虛和實的中間,不滿的狀態(tài)?;蛘呓忉尀檫m中也可以。但直接說通“沖”怕是不妥。
即:話說得太滿就會氣數(shù)已盡走投無路,不如保持不滿的狀態(tài)。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