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口疼、惡露排不盡、易發(fā)胖……產(chǎn)后怎么恢復,一篇說清楚!
產(chǎn)后坐月子如何恢復身體,一件令無數(shù)媽媽「頭疼」的事。
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面對產(chǎn)后身體的各種變化,常常是不知所措:
傷口要疼多久?
惡露到底啥時候能排盡?
為啥感覺胖了點?
但媽媽們忙著照顧寶寶,常常會忽略了這些變化,而受了不少苦。
其實,多多了解身體上的變化,新媽媽們才會更輕松一些。
月子期間,身體要經(jīng)歷啥?
疼痛
? 宮縮疼
不管是順產(chǎn)還是剖宮產(chǎn),媽媽們都會經(jīng)歷宮縮,而宮縮會引起下腹部陣發(fā)性疼痛。
不過不用過于擔心,宮縮有助于惡露排出,一般疼痛 2~3 天會減弱。
? 側切傷口 & 剖宮產(chǎn)傷口疼
剖宮產(chǎn)的媽媽和經(jīng)歷了會陰側切的順產(chǎn)媽媽,傷口也會產(chǎn)生疼痛感。
側切傷口疼痛一般 3 天后逐漸緩解;剖宮產(chǎn)傷口則需要 4~6 周完全恢復。
媽媽們此時要細心呵護傷口,保持清潔衛(wèi)生。
在此期間不要泡澡,可以進行簡單的淋浴,時間不宜太久,室溫水溫也要注意控制。
傷口結疤時不要抓撓、不要熱水燙洗。
惡露排出
子宮蛻膜脫落時產(chǎn)生的血液、少量胎膜及壞死的蛻膜組織,經(jīng)由陰道排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排惡露。
一般來說,順產(chǎn)的媽媽需要經(jīng)歷 4~6 周排盡惡露,剖宮產(chǎn)的媽媽則需要 6~7 周。
在此期間,媽媽們要注意清潔衛(wèi)生,每日 2~3 次清洗外陰,也可以適當下床走走,加快惡露排出。
產(chǎn)后體重滯留
除了排惡露和傷口疼痛,大多數(shù)媽媽還會遇到月子期發(fā)胖這個問題。
一方面是因為媽媽們月子期間臥床活動少,另一方面,則是飲食不夠均衡。
很多老人總覺得給媽媽們吃大魚大肉就等于「有營養(yǎng)」。
結果很多媽媽坐完月子,比孕前重了好幾斤,后面也很難瘦回去了。
這種因營養(yǎng)物質攝取過多所導致的產(chǎn)后體重滯留(PPWR),會對女性遠期體重的發(fā)展有重要的負面影響[1]。
月子期間的肥胖不僅是許多慢性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重要誘因[2],而且還會影響媽媽們分泌的乳汁中的脂肪含量,從而影響到寶寶的身體健康。
因此,媽媽們的日常飲食,是月子期間護理的重中之重。下面我們來重點講講——
月子期間的日常飲食
遵循「飲食均衡、合理補充」的原則
月子期間媽媽身體比較虛弱,確實需要加強營養(yǎng),但可不意味著猛補大魚大肉。
新媽媽們此時更需要多樣化的營養(yǎng),來幫助身體恢復、減少肥胖風險,同時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
日常飲食遵循「飲食均衡、合理補充」的原則,才能保證營養(yǎng)素攝入全面。
重視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攝入
那么,月子期間媽媽們具體要攝入哪些營養(yǎng)素呢?
根據(jù)《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3],月子期間需要額外增加蛋白質、鈣、鉀、鐵、碘、鋅、維生素等營養(yǎng)元素的攝入。
我們來展開說說——
? 每天攝取優(yōu)質蛋白質 80 g 左右
優(yōu)質蛋白不僅能幫助媽媽們身體恢復,也能夠促進乳汁分泌。
而且還利于傷口愈合、減少感染機會,剖宮產(chǎn)媽媽更要加注重蛋白質補充。
雞肉、雞蛋、魚蝦、瘦豬(牛)肉、牛奶和大豆及其制品,都是不錯的優(yōu)質蛋白食物來源。
月子期間,媽媽們相較于孕期,每天應該增加 25 g 優(yōu)質蛋白的攝取,達到每天 80 g。
? 重視鈣鐵鋅硒等元素
除了蛋白質外,膳食中的鈣、鐵、鋅、硒等元素也很重要。
乳汁中鈣、鐵、鋅對寶寶的智力、體格發(fā)育和免疫力至關重要,而為了彌補乳汁的消耗,媽媽們應適當補充礦物質。
乳制品和豆制品是媽媽們補充鈣的優(yōu)選食物,建議每天鈣的攝入量增加 200 mg,要達到 1000 mg。
比如每天多喝 250 mL 的牛奶,就可以攝入 285 mg的鈣,輕松滿足鈣的需要。
鐵則可由瘦肉、動物血液、肝臟等食物提供,最好每天能保證攝入 24 mg 的鐵,而 100 g 豬肝就能提供 35 mg 的二價鐵。
鋅利于傷口愈合,因此媽媽們要多吃貝殼類的海產(chǎn)品、粗糧、瘦肉、內(nèi)臟,建議攝入量達到每天 12 mg;
硒參與維持媽媽和寶寶正常的免疫功能的運作,因此可以吃一些富硒食物,總的推薦攝入量為 78 μg / 天。
媽媽們可在手機里下些健康類應用,只要輸入食物的重量,便會自動計算出所含的營養(yǎng)素。
? 注重補充多種維生素
月子期間,新媽媽們還要注重多種維生素的攝入。
維生素 A 有助于產(chǎn)道黏膜的健康和乳汁的分泌,維生素 E 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于產(chǎn)后恢復很有益處。
一般蔬菜水果都含有各種維生素,媽媽們?nèi)粘o嬍持幸矂e忘了多吃些蔬菜水果。
? 補充 DHA、?;撬帷⑷~酸促發(fā)育
DHA、牛磺酸、葉酸等營養(yǎng)物質,對寶寶大腦和神經(jīng)發(fā)育也有好處。
媽媽們可以每周吃 1~2 次動物肝臟(總量達 85 g 豬肝,或總量 40 g 雞肝)、1 次海魚、海帶、紫菜、貝類等海產(chǎn)品,來保證以上元素攝入。
最后給大家畫個重點:
月子期間的飲食,對媽媽的產(chǎn)后恢復至關重要,首先要保證的就是營養(yǎng)全面。
在此基礎上,最好還要注重營養(yǎng)是否優(yōu)質、食物是否利于媽媽消化吸收。
分娩后早期開始進行運動有很多益處,例如改善心血管功能,減輕體重,增加精力,提高整體身心健康。在哺乳期運動也是安全的。
一般原則
緩慢并柔和地開始運動:不要憋氣;
在每組練習之間進行放松并深呼吸;
大量飲水(運動需要額外的水分和能量);
逐漸增加運動的時間和強度,避免時間過長;
如果陰道分泌物變成鮮紅出血,立即停止運動,下次運動時放慢速度;
緩慢增加運動的頻率和時間;
在提拉重物時,收緊腹部和盆底,避免腹部突出或任何用力(在分娩后前六周,不要提拉任何大于嬰兒重量的物體(嬰兒座椅),尤其是剖腹產(chǎn)后)。
前六周避免的練習
膝蓋至胸部的引體向上;
橋式(仰臥位抬起臀部);
舉起雙腿,卷腹或仰臥起坐;
謹慎選擇腹部肌肉練習,避免扭轉的練習(例如斜向卷腹)。
對于自然分娩的女性
分娩后開始進行放松、呼吸、牽拉及盆底肌練習是安全的;
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及低沖擊的運動是安全的;
產(chǎn)后第1次檢查結束后,再開始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緩慢地開始背部、腿部及核心的力量訓練,且不增加盆底的壓力(可選擇平板支撐,但從跪位開始,而不是從腳趾開始);
進行足跟著地的練習前,首先進行盆底力量評估。
對于剖腹產(chǎn)的女性
鼓勵步行,嘗試直立站立及行走;
第一周內(nèi)的家庭活動限制在自我護理及照顧嬰兒,直至第3至4周,可繼續(xù)進行大多數(shù)的家庭活動;
產(chǎn)后6周的檢查結束后,再進行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和腹部練習。
剖腹產(chǎn)切口的護理
在切口愈合前,避免牽拉腹部;
切口愈合后,沿著疤痕進行柔和的按摩,有助于緩解粘連(組織之間的纖維帶)和不適;先用兩個手指沿著疤痕向相反方向進行柔和地牽拉,對角方向的一側至另一側,或上對下的牽拉;
在疤痕愈合前,咳嗽、大笑或打噴嚏前,用手或枕頭放在切口上進行保護;
側躺休息或睡覺時,用小的枕頭或毛巾墊在腹部下方進行支撐;
上下床起身時,應該先轉換至側臥位-對切口和下背部的壓力較小。
產(chǎn)后早期推薦的安全運動盆底肌訓練-凱格爾
盆底肌訓練加強盆底肌力量??梢栽谑謾C里裝個叫G動的應用進行跟練,這些練習有助于任何會陰側切的愈合,緩解便秘和疼痛,增加血液供應,有助于緩解膀胱功能,可能改善漏尿癥狀,可在平躺、坐位及站立位完成。在每日日常生活中完成這些練習,可以保持肌肉張力,有助于支持子宮和膀胱:
收縮會陰,感覺像同時阻止排氣和排尿
保持并數(shù)數(shù)至5,然后放松
剛開始每次重復5次,力量增加后增加至10-15次
每天進行2-3次練習
呼吸訓練妊娠期胎兒的位置限制肺部下部的運動,導致呼吸變得淺表,呼吸練習對于肺部再擴張及放松很重要。
選擇仰臥位,坐位或站立位;
深吸氣至腹部,胸廓向后、側向擴張;
呼氣時,收緊腹部和盆底,并上提盆底;
每組五次,每天三組。
骨盆傾斜骨盆傾斜練習有助于改善姿勢,緩解背痛。
仰臥位,雙腳平放在地面上;
收緊腹部,至腰部曲度在地面上變平,保持并數(shù)數(shù)至3,然后放松;
重復5次,逐漸增加計數(shù);
也可以在坐位、站立位時完成,將腰部曲度推進椅子或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