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第一夢校,從寄存在世畢盟的兩只小貓咪開始
基本背景
學校/專業(yè):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專業(yè)
GPA:?3.70/4.0,3.89(WES)
GRE/TOEFL:325+3.5111(拼分113)
科研:一段校內人工智能圖像識別
實習:4A廣告公司+TOP3咨詢公司+TOP1市場調研公司+互聯(lián)網大廠
申請方向:Mkt+BA+communication
申請結果:西北IMC、哥大SC、WUSTL BA、ROCHESTER BA、UCB IEOR等
最終去向:UCB IEOR (1.6w刀獎)
前言
出國申請和之前漫長的準備過程比自己想象中更辛苦,但是值得,因為拿到offer們時候的快樂是無與倫比的。疫情的來臨讓自己的出游計劃統(tǒng)統(tǒng)泡湯,甚至讓自己的大學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都顯得困難。只希望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學弟學妹,在面對困難的時候,要像打不死的小強。借用在奧美實習的時候客戶的廣告語,越往前走,越難;越難,越要往前走。
出國深造心路歷程
出國深造的想法其實在高一的時候就誕生了,那個時候班里有幾個同學打算出國,父母的同事的孩子比我年長一兩歲的也幾乎都是本科出國了,覺得好像高中在國內上,本科出國是個很棒的潮流。本身也很喜歡國外的生活,到澳洲、歐洲、非洲各地旅游,初二去美國參加模擬聯(lián)合國玩了一大圈參觀了普林斯頓MIT對美國的高等學府心生憧憬,高中去英國高中交換,大學去劍橋參加項目,走過的20多個國家讓我知道這個世界無比廣闊。為了在普高出國,高二的時候考了兩次托福九十多分,兩次SAT大概2000分(我那會兒滿分還是2400),考了三門SAT2。因為本科想要出國,就得多參加志愿活動,加入學生會,加入社團組織好多活動。我只記得那個時候,因為是文藝部部長每天兩點多還在宿舍床上改活動方案,組樂隊練吉他、唱歌,去女籃隊訓練,當團支書要負責北京地鐵運維和各種各樣的志愿者活動,比大學過得還要豐富多彩。那個時候,不管是正常課、實驗課還是開年級會,單詞書不離手。幾乎每個寒暑假都排滿了SAT和托福課。雖然后來還是在國內高考讀書了,故事曲折,但是為大學考托福和GRE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出國不是捷徑,如果想去nb的學校nb的項目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加優(yōu)秀。真正意識到這一點,是在大三的時候,大一大二感覺玩一玩水一水就渾渾噩噩過去了,那個時候的我0實習,成績也并非頂尖,有一段去劍橋寒假項目的經歷,但是對于將來申請怎樣的學校依然很迷茫。在這個時候,世畢盟像一盞明燈,為我渾渾噩噩的路指明了方向。
世畢盟更像是我的“命中注定遇見你”。大一的暑假,在苦苦尋求貓咪寄養(yǎng)未果之后,世畢盟的史老師答應幫忙把貓咪寄養(yǎng)在世畢盟。我的兩只小可愛成了世畢盟老師們的小寶貝,常常給暑假在家的我拍照拍視頻。送食物和用品,接送貓咪,去辦公室玩耍、自習,混飯蹭飯吃,一來二去就和那個時候的老師們混熟了。于是,在周圍同學們開始想要簽出國留學機構的時候,我想都沒想,也懶得貨比三家,直接簽了世畢盟。因為我相信這群善良可愛的小姐姐,更相信自己的實力。世畢盟的半DIY政策也正合我意,不會過分介入,也能在自己需要幫助時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這種幫助不僅是客戶與賣家之間的往來,很多時候是情感上像朋友像戰(zhàn)友一般的鼓勵。比如我的培訓師管老師大概在我的微信列表里置頂了大半年,還有史老師,小巴老師都給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提供著全方位的支持。
出國讀什么?是困擾我的第一大難題。因為想碩士畢業(yè)后在美國有就業(yè)機會,傳統(tǒng)的傳媒項目似乎就要被pass掉,當時我的培訓師小巴老師說,要么MPP一類的偏文科的,要么就Mkt這類,但是Mkt能夠選擇的學校有限。我當時的mentor是哥大Strategic Communication項目的在讀生,她給我的建議是,如果想和她讀一樣的項目,努努力還是可以實現(xiàn)的,但是如果想去更好的西北IMC項目,難度就非常大,甚至五段實習、標化成績很高的同學也會遭遇拒絕。
我當時對這些還沒有概念,一心想著考英語唄,分數(shù)高就行。事實證明我的頭腦太簡單了。從我的實習開始慢慢地變得量化,從excel使用到一步一步參與機器學習的客戶細分,小巴老師給了我一個改變我申請大方向的建議,不如嘗試申請BA商業(yè)分析。商業(yè)分析專業(yè)在不同學校里,開在工學院商學院中的都有。這個跨度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實習上的新挑戰(zhàn),更是要具有兼顧課內額外學習的勇氣。所以我連帶著小學期去選了matlab,c語言,vba,人工智能一類的編程語言課程,去旁聽編譯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去選了高數(shù)、線性代數(shù)、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這些課程的學習,期末連帶著自己專業(yè)課和這些課一起復習考試的壓力,再加上一直沒法達到滿意分數(shù)的英語,那段時間的痛苦可想而知。
我都不知道我當時是怎么熬過來的,我只知道我特別想出去,特別想去好學校讀一個好專業(yè)。所以算是為了夢想,可以沒課的時候風雨無阻泡各個圖書館直到放回家音樂;去星巴克練口語,練到所有店員都認識我,知道我每天要喝啥直接做;可以各種跪求學弟學妹和同學幫我講題,解決問題,debug。雖然很辛苦,收獲也很大,這波一點也不虧。
GPA&GRE&TOEFL?三維
雖然我們說,美國研究生申請是全方位的考察,所以某一方面如果有劣勢也不代表會被學校拒絕,但是現(xiàn)實真的很殘酷。因為出國圈里根本不缺三維都很高,實習經歷又特別豐富的人,所以你的短板就會特別明顯地顯示出來,給別人一個拒絕你的理由。
但是三個數(shù)字也不是越高越好,相對來說3.7+,325+,105+會是一個好學校的“及格線”,偏文商科的專業(yè)會對語言的要求更高??梢哉f英語和課內成績某種程度上就決定了你可以申請的學校的檔次。
GPA這個東西應該是從大一剛開始就十分在意,貫穿整個大學生涯的。所以在選課上,如果有自助選擇權限的話,我的優(yōu)先級一定是給分好的>講的好的,當然不排除還有很多給分又好講的又好的老師。在上課之前多了解這位老師和這門課的作業(yè)考試形式,可以有效幫助你安排這個學期的課程和學習。剩下的就是自己努力了。像數(shù)理、計算機方面的考試,可以去刷前幾年的試卷,運氣好的話,可以碰到小半張卷子都是熟悉的題目。
然后就是“三維”里的另兩維,托福和GRE考試。它們是申請的“敲門磚”,也是硬指標,越早準備越好。在GRE上我還算順利,早早過了線,數(shù)學也考了滿分。學習方法沒別的就是背單詞,詞匯量上去了啥都有了。然后無腦刷題,經歷了1000+填空做兩遍,220篇閱讀做兩遍的洗禮,考出一個還行的分數(shù)似乎并不難。然而我的托福就比較曲折,雖然早早過了百,但是對于沖擊名校來說還不夠。我記得當時連續(xù)兩次103分的托福讓我心一涼,好像我付出了努力并不會有什么用處。連家里人也覺得我就是在費錢,說我永遠考不到110的,讓我考試費以后都自己出。2000塊的托福差不多抵上一個月生活費了,我愣是自己報了名,然后繼續(xù)泡圖書館。心里是絕望的,腦子告訴我它還可以沖一沖。這個時候不努力,以后一定會后悔。一個月后出分的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查看成績,看到111(113speaking27)的時候瞬間哭了??汲龇值耐瑫r,我還在搞文書成績單各種材料,壓力可想而知。所以,也希望學弟學妹們千萬別氣餒,有時候再堅持一下,挺過去,就成功了。當然,希望大家都遇不到我的情況,早早大一大二解決GRE(有效期五年),大三搞定托福(有效期兩年),可以有一個從容不迫的申請季。
科研&實習
科研方面,我參與的不多,只有學校里和計算機院同學一起做了一個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的app,我感覺我更像是它的產品經理,抓住用戶痛點,思考清楚流程,和大家一起去實現(xiàn)它的功能點,甚至有沒有可能做一些接口可以和智能硬件結合,再加上私人訂制,提升用戶體驗。
文商科申請重實習不必多說,多做多學就完事兒了。找實習的方法千千萬,能拿到offer就是厲害的,找一份能學到東西又big name的實習就是賺了,不必拘泥于工資這些。實習中的成長肉眼可見。第一份PR類的實習讓我學會畫出精美的ppt,有邏輯地梳理出關鍵點,可以在采訪和文案撰寫中深挖信息點,可以快速出圖、出視頻。第二份實習讓我學會了頂尖咨詢公司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式,財報的閱讀,相關數(shù)據(jù)的搜集、建模和預測。第三份實習讓我可以從簡單excel函數(shù)處理,到使用SQL、R、VBA甚至matlab、python等工具協(xié)助大數(shù)據(jù)的處理,并分析相關的行業(yè)和產品撰寫研究報告?,F(xiàn)在的這份實習在top互聯(lián)網公司的內部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中,節(jié)奏快、壓力大。從啥也不會到可以使用Axure、sketch、visio畫出產品流程圖和UI設計demo,在產品新的版本發(fā)布之后,用之前數(shù)據(jù)處理的能力去后臺扒用戶數(shù)據(jù)進行新功能上線前后對比,思考新產品迭代的方向。在這些實習的同時,也在積極參加相關的學科比賽,用自己在公司里學到的思維,和同學組隊一起做策劃案、視頻、廣播,拿了比較好的名次,在CV中標注上(幾萬分之一)的時候也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我記得我在面試西北的時候,面試官說:“我很奇怪,你的專業(yè)是廣播電視,你為什么會這么多不同領域的東西?”我說:“每個不同專業(yè)的人在進入大學之前對自己學習的領域幾乎都呈現(xiàn)出一張白紙的狀態(tài),他們可以通過幾年時間不斷學習成長,我為什么不能學?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鴨!”所以我希望學弟學妹也不必害怕去嘗試學跨專業(yè)的知識,文理科的界限并沒有那么清晰,人類的大腦潛力無限,相信自己,大膽嘗試一下,可能會帶來新的啟發(fā)。
文書推薦信面試
我覺得給心儀的大學寫文書,就像是給喜歡的人表白。如果把它拆分,我說我課內和英語成績還不錯拿獎也很多,對應著我有車有房家境良好;我說我在多家大公司實習,對應著我是個未來還能賺錢的潛力股;我夸大學某些細節(jié)好,對應著你真好看/帥,我對你是認真的,是真愛;最后表個態(tài)你們學校和我各方面都契合,對應著我們之間很合適,考慮考慮我吧。寫文書切記不要用模板或者找別人代筆,千篇一律的東西如何吸引到自己喜歡的人呢?學校只會覺得——渣男!鑒定完畢。所以文書里需要注入自己的靈魂,當你后續(xù)面試的時候就可以和面試官侃侃而談。當然文書的寫作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就像為了西北IMC的項目,我來來回回改了16版文書。
對于推薦信的建議就是,自己首先表現(xiàn)良好,然后兩人之間至少是比較熟悉的,有細節(jié)的故事可以去寫,不一定全篇都是夸獎,可以說一些看似貶低實則夸獎的小點,人物會更立體一些。我和推薦人之間的溝通都比較及時,不管是前期幫忙寫推薦信,還是后面討論修改,怎么能寫的更好,以及三月份學校給他們發(fā)背景調查郵件,他們都幫我順利完成了。我也聽說會有老師臨時變卦之類的問題,針對這種問題,只能多找?guī)讉€推薦人啦!
面試流程是很多申請文商科好項目必備的,世畢盟提供的mock interview給我提供了很多幫助,讓我能夠找到自己面試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可以多約幾次!提升更大!每次參考面經把可能涉及到的問題自己說然后錄下來然后繼續(xù)修改繼續(xù)錄,直到這道題滿意了,再準備下一題。這樣哪怕遭遇壓力面也可以泰然自若,侃侃而談。
總結
我的申請季就在新冠病毒中結束了,雖然收到了許多offer,蔓延全球的疫情讓我不得不思考自己留學的腳步是不是要暫緩。仗著現(xiàn)在有工作,去美國遙遙無期,又不想花百萬RMB在家上網課,西北和UCB都提交了defer申請并獲得了批準。我不知道我選擇的路是否正確,我只知道我們所處的時代有很多條路可以選,每一條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有新的收獲和體驗,就像我從沒想過自己一個學廣播電視的,也可以通過上課,實習被頂尖名校的理工科項目錄取。雖然因病毒“gap”,但也不后悔。作為一個天然的樂天派,我也很會安慰自己。也許一年的工作沉淀可以讓我更清晰地思考自己的職業(yè)道路職業(yè)理想,更有針對性地吸收研究生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