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顯劉綎家族武學(xué)與戚繼光《紀效新書》及太極拳淵源
摘要
劉顯是明末與戚繼光、俞大猷齊名的抗倭將領(lǐng),以英勇善戰(zhàn)聞名,同時代的名宦譚綸在評價俞大猷時,曾說“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俞大猷是曾單挑少林的武術(shù)高手,而猶不如劉,可見劉顯之善戰(zhàn)。而其子劉綎更是民間熟知的晚明大將,其武勇卓絕為晚明諸將第一,但世人只知其“一百二十斤鑌鐵大刀”之勇力,卻無法細窺劉氏父子武藝真諦。主流史料一般認為劉氏父子絕藝第一當為袖箭,而很少提及拳法,亦不知其與太極拳之關(guān)聯(lián)。借助對戚繼光《紀效新書》所載“參戎劉草堂”的考證,可以一窺劉氏父子縱橫東亞的武學(xué)一角。
戚繼光《紀效新書》匯聚明代兵學(xué)及武學(xué)所長,非一人能成,目前可知《紀》書中弓箭法與劍法參自俞大猷,槍法參唐順之,拳法參劉顯,余所未及,待考。

圖中所載:“犯了招架,便是十下....即棍中連打連戳一法”,可見劉顯拳法之猛烈迅疾。
以下文章節(jié)選自夏志剛先生2021年10月31日登于舟山日報的文章《沈家門宮墩供奉的劉草堂到底是誰?》,加粗部分為主要觀點,供快速閱覽。
?明清兩代是中國武術(shù)發(fā)展的成熟期,戚繼光《拳經(jīng)捷要篇》雖非專著,卻是歷來研究武術(shù)的重要文獻,近年更被引為太極等多拳種的鼻祖。書中提到的“參戎劉草堂”向來被認為是抗倭名將劉恩至,且為不少資料引為確證。然細加考證當為另一名將劉顯,既可為部分拳種正本清源,又能補明代嘉靖抗倭歷史一角。
? ? 《拳經(jīng)捷要篇》,是明戚繼光著《紀效新書》初刻本第十四卷,對傳統(tǒng)拳術(shù)攻防之道進行了介紹,并有圖像和歌訣,后世簡稱其為《拳經(jīng)》。因為有此經(jīng)典文獻的貢獻,作為抗倭名將的戚繼光和《拳經(jīng)》中提到的“參戎劉草堂”也被各路拳種引為著名武術(shù)人物,甚至有些武術(shù)流派或地方以與“參戎劉草堂”相關(guān),來論證當?shù)鼗蛟撆傻奈湫g(shù)淵源,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值得細究。
? ? ?一 戚繼光《拳經(jīng)捷要篇》
? ? 《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是戚繼光最有名的軍事著作,而《紀效新書》又分早期十八卷本和后期十四卷本兩個版本,有著很大差異。根據(jù)范中義的考證,十八卷本大約成書于嘉靖三十九年(1560),后又經(jīng)修改,最終定稿的時間不遲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可以看作是戚繼光在東南沿??官?xí)r期的思想總結(jié);而十四卷本最早刊刻于萬歷十二年(1584),加入了戚繼光后期鎮(zhèn)守薊鎮(zhèn)、抵御韃靼入侵的經(jīng)驗?!都o效新書》詳細記錄了戚繼光在抗倭期間的練兵之法,內(nèi)容涵蓋了各種行軍知識,包括士兵素質(zhì)、軍隊紀律、布陣要略等,也介紹了不同的戰(zhàn)場兵器,如藤牌、弓箭以至各類短兵,在第十四卷《拳經(jīng)捷要篇》編寫了一套集各家之長的軍體拳法,因此一直被視為研究我國古代武術(shù)的重要文獻。
? ? 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是,《拳經(jīng)捷要篇》中許多招式的名稱都與太極拳雷同,如第一式懶扎衣、第四式拗單鞭等。中國近代著名武術(shù)史、體育史學(xué)家唐豪就在其名篇《太極拳源流考》中認為,“考陳溝長拳十三勢炮捶歌譜,其中之名與戚繼光三十二勢相同者……計有二十七勢余,……皆可證太極拳之前身實系拳經(jīng)。”徐光興更在《誕生于內(nèi)憂外患中的南拳》一文中將“參戎劉草堂”直指為劉恩至,認為“《紀效新書·拳經(jīng)捷要》中兩次提到一位臺州籍將軍劉恩至,他是當朝武進士,其家傳武藝是一種強調(diào)攻防結(jié)合的拳法,名為‘劉家拳法’。所謂‘不招不架,只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有十下’,注重連續(xù)快速進擊的理念,即是后來戚繼光三十二式長拳要領(lǐng)的由來?!辈簧倭髋啥紘L試從《拳經(jīng)捷要篇》尋找各自的歷史根源,有些僅憑書中的只言片語,論證是真正歷史悠久的名門大派。如《臺州與太極拳源流考》《劉恩至:抗倭儒將,名揚舟山》等文章,均認為戚繼光提到的“參戎劉草堂”就是劉恩至,并由此論證浙江臺州在南拳或太極拳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
?
? ? 二 嘉靖抗倭初期活躍浙海的劉恩至
? ? 據(jù)清康熙《臨??h志》,“劉恩至,字承甫,號東掖;臺州臨海人。登嘉靖二十六年(1547)武進士,授定海把總。王直亂海上,號召群倭,自稱‘徽王’,分遣賊蕭顯等屯崇明。恩至與張四維、鄧城等設(shè)伏長涂、沈家門以待。八月,遇于普陀落伽山之臨江洋,連戰(zhàn)勝,賊舍舟登山,俞大猷率鄧城、火斌、黎俊民等分道躡賊。恩至統(tǒng)兵居后岙,四面俱進,大勝,仍環(huán)守之。浹旬,賊他救之,始遁去。恩至身先士卒,罷戰(zhàn)則命酒賦詩,有儒將風。累官至參將?!贝藗魑茨軐⒍髦恋淖詈髿w宿交待明白,尚需運用多方史料加以考察。
? ? 《籌海圖編》是明代胡宗憲任職浙直總督時,聘請鄭若曾等人收集海防有關(guān)資料編輯而成的一部沿海軍事圖籍,書中《浙江倭變紀》較詳細記錄了6條劉恩至相關(guān)的抗倭戰(zhàn)斗。嘉靖二十七年四月跟隨朱紈蕩平舟山雙嶼港時劉恩至為備倭指揮;三十二年四月倭寇攻擊臺州松門衛(wèi)時劉恩至為把總;四月十二雞鳴山人犯定海時劉恩至為都司;四月廿四陷臨山所時劉恩至為都指揮;三十二年八月普陀山海面伏擊蕭顯、三十三年三月杭州灣三岳山擊敗倭寇時劉恩至為都指揮。普陀山一戰(zhàn)在《臨??h志》中詳加備述,現(xiàn)普陀山觀音跳景區(qū)仍存有“明嘉靖癸丑季秋副使李文進、參將俞大猷、都司劉恩至督兵滅倭于此”的石刻。根據(jù)這些任職記錄,劉恩至武進士后授的應(yīng)當是備倭指揮一職,因雙嶼港之戰(zhàn)而升定海把總,又升浙江都司以都指揮行事,主要負責在浙江海面?zhèn)滟痢?/p>
? ? 《明世宗肅皇帝實錄》有3條與劉恩至相關(guān)的記錄,“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川沙洼倭駕舟出海,官兵縱火焚其巢,風蕩賊舟,一至戚家墩,游擊白泫、劉恩至獲之,斬首三十七級,是日江陰賊亦出江東遁”“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升金山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劉恩至,充分守浙江嘉湖等處參將,而以指揮僉事婁宇為署指揮僉事,代恩至”“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巡按直隸御史周如斗報,蘇松舊倭去者未盡絕,新倭來者益眾,節(jié)犯黃浦等處,殺游擊周藩,請治諸臣失事罪。因言僉事董邦政寡謀輕進、遂致僨師罪,宜罷;論把總婁宇望風奔潰,禠把總婁宇、都指揮劉恩至職,令戴罪殺賊”。根據(jù)這些記錄,嘉靖三十四年后劉恩至已經(jīng)調(diào)防到浙江海面的北面——南直隸,先后任職游擊將軍、金山總督備倭署都指揮僉事、分守浙江嘉湖等處參將,嘉靖三十四年六月尚未就任參將就因抗倭失利被免都指揮原職,令戴罪立功。
? ? 三 戚繼光提到的“參戎劉草堂”不是劉恩至
? ? 《明實錄世宗實錄·大卷四百二十四》“嘉靖三十四年七月,命總督山東備倭署都指揮僉事戚繼光,僉書浙江都司事”,準確地記載了戚繼光到浙江任職的時間。戚繼光與劉恩至此前的職務(wù)基本相當,劉的參將職務(wù)還高于戚,但在現(xiàn)有史料中再未見到兩人有并肩戰(zhàn)斗的機會。
? ? 嘉靖三十四年六月發(fā)生了抗倭史上的著名事件——海賊突入腹里。一股倭寇由浙江上虞縣境內(nèi)登陸,直擊會稽(今浙江紹興)高埠,經(jīng)杭州而西,犯于潛、昌化(今均屬浙江),掠歙縣,劫績溪,攻旌德,經(jīng)涇縣陷南陵,洗劫蕪湖,至太平(今均在安徽境內(nèi)),犯江寧,攻南京,趨秣陵關(guān),由溧水剽劫溧陽宜興,經(jīng)武進,抵無錫(今均在江蘇境內(nèi)),到達滸墅才被殲滅。這股倭寇只有百余人,競剽劫三省數(shù)千里,殺死殺傷4000余人,歷時80余天才被消滅。嘉靖皇帝震怒之下,相關(guān)官員均被問責。與此同時,劉恩至所在的防區(qū)也禍不單行,四月底有4000余倭寇自柘林(屬上海奉賢境內(nèi))入侵嘉善,后西竄;五月嘉善縣城被倭寇燒毀,知縣鄧植倉促逃遁;六月十八日倭寇船入魏塘,十九日盤踞張涇匯,后經(jīng)平湖乍浦離去。為此胡宗憲上了一道《為海賊突入腹里題參各官疏》,其中對正戴罪立功的劉恩至可謂是致命一擊,“署都指揮僉事劉恩至,挾私自用、輕率寡謀、窯墩失律、杭兵半被殘傷,嘉善潰師、縣治亦為煨燼、覆車罔戒、隆棟奚堪,此一臣者、罪當首論者也。”
? ? 《臨海墓志集錄》收錄有劉恩至母親李德芳墓志和父親劉祚墓志。劉母死于嘉靖戊申(二十七年),由劉恩至請通奉大夫河南布政使蔡潮作銘,銘中尚稱其為“浙江都指揮僉事東掖劉君”。劉父則死于嘉靖乙丑(四十四年),劉恩至長子劉用光請亞中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左參政陳善撰銘,銘中稱“長即故參戎東掖恩至”,說明劉恩至此時已離世。據(jù)《明實錄》記,“嘉靖四十年九月,總督浙直福建尚書胡宗憲奏,浙江倭寇自四月以來,合謀連舟宗,屢犯寧臺溫等境,我?guī)熡畱?zhàn)于海者六,戰(zhàn)于陸者十有二,……下失事把總王彥忠、劉震亨、劉用光三人于御史問”“萬歷四年八月,升江西南贛團操指揮僉事劉用光僉書四川都司”,《天啟贛州府志》“南贛坐營,劉用光,由浙江臺州衛(wèi)指揮使,隆慶六年任,升四川都司”,說明早在嘉靖后期,劉用光已經(jīng)承襲劉家的余蔭。同時,劉恩至父親的銘中提到他的三個將軍官銜來歷,從三品懷遠將軍得自其父,正三品昭毅將軍得自劉恩至,從二品鎮(zhèn)國將軍得自劉用光。可見劉恩至恰如前論,未能真正站上參將的職位而被論罪或回衛(wèi)不久病亡,從而于戚繼光到浙江之際黯然離開戰(zhàn)場。
? ? 四 為戚繼光打拳的“參戎劉草堂”當為劉顯
? ? 嘉靖三十五年七月,戚繼光升任寧紹參將,常駐地為定海衛(wèi)的臨山,舟山島上的中中、中左兩千戶所也屬于他的轄區(qū)。據(jù)《戚少保年譜耆編一》,戚繼光于嘉靖三十六年提出練兵,未及練,九月王直到了岑港,十一月王直始離舟見胡宗憲;三十七年二月三日,日僧德陽從伴吳四郎等三十余人至舟山城下,欲見戚繼光;四月督兵往溫州,五月在溫州再戰(zhàn),七月岑港倭至柯梅出海;十二月督兵清岑港,獲白猿白鹿以獻;三十八年三月入犯寧波金墩,再犯松浦海塘,戰(zhàn)于鑒溪;八月議練義烏兵(離開舟山,由婁宇接任),九月練兵,十一月往臺州。三十九年正月創(chuàng)鴛鴦陣著《紀效新書》,三月(復(fù)原職)充分守臺金嚴參將。這大概給出了他與“參戎劉草堂”可能見面的時間段。
? ? 戚繼光《拳經(jīng)捷要篇》“余在舟山公署,得參戎劉草堂打拳,所謂‘犯了招架,便是十下’之謂也,此最妙,即棍中之連打連戳一法”,這一句點出了地點和人物,地點在舟山。如果不是王直到舟山岑港,戚繼光應(yīng)守臨山,而非常駐舟山。如嘉靖三十六年九月王直到舟山后,戚繼光馬上到舟山鎮(zhèn)守,一直到三十八年三月到寧波、溫臺等地并離任寧紹參將,這段時間內(nèi)戚繼光有兩個半年可能常駐舟山,即三十六年九月至三十七年四月,三十七年七月至三十八年三月。這一時間段內(nèi)恰有一位劉姓參將與他并肩在浙江海面共事,而他的號正是“草堂”,而非如劉恩至般后人硬給他在“東掖”之外加上個“草堂”。
? ? 劉顯,本姓龔,字惟明,號草堂,江西南昌人,《明史》有傳。“嘉靖三十四年,宜賓苗亂,巡撫張臬討之。顯從軍陷陣,手格殺五十余人,擒首惡三人。諸軍繼進,賊盡平。顯由是知名。官副千戶,輸貲為指揮僉事。南京振武營初設(shè),用兵部尚書張鏊薦,召令訓(xùn)練。擢署都指揮僉事,僉書浙江都司。遷參將,分守蘇、松”。按《明實錄》,嘉靖三十六年二月,命浙江都司僉書署都指揮僉事劉顯充參將分守蘇松;嘉靖三十六年九月,總督浙直侍郎胡宗憲,以本年五月內(nèi),倭犯淮揚、高郵、儀真、天長、盱眙、清河、寶應(yīng)、安東地方失事狀聞,請優(yōu)錄參將劉顯力戰(zhàn)破賊之功,……詔升顯三級;嘉靖三十八年四月,命分守蘇松參將劉顯充副總兵,協(xié)守浙直。在戚繼光鎮(zhèn)守舟山的同時段內(nèi),劉顯正是與之密切配合在浙江洋面抗倭的蘇松參將,同時聽從胡宗憲的調(diào)度。
? ? 劉顯向來作戰(zhàn)勇猛,威武難擋,與戚繼光并稱為“俞龍戚虎”的俞大猷文武雙全,曾只身挑戰(zhàn)眾武僧,個人武力超強,但兵部尚書譚綸卻評價他說:“精悍馳騁,俞不如劉?!笨梢妱@之猛?!澳暇┱裎錉I初設(shè),用兵部尚書張鏊薦,召令訓(xùn)練”,可見其武功與軍陣雙優(yōu)。嘉靖四十二年劉顯為左將軍,戚繼光為中將軍,俞大猷為右將軍,三路推進合殲了平海衛(wèi)的倭寇,取得了抗倭二十余年來的最大勝利,劉顯因此成為與戚、俞齊名的抗倭名將,后進官都督同知、左軍府都督、太子太保。舟山作為浙江抗倭的主要戰(zhàn)場,曾在軍港沈家門的天妃宮內(nèi)供奉四位將領(lǐng),“內(nèi)附祀都督戚,諱繼光,號南塘;都督李,諱應(yīng)詔,號念江;參將劉,諱□(注:原文缺字),號草堂;副總?cè)謴垼M可大,號扶輿,俱肖像焉?!爆F(xiàn)可補上這一缺諱。
? ?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東南海海洋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