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博藏珍 | 潮州嗩吶:歷史與發(fā)展




提到潮州音樂,
你們的第一反應的是聞名在外的潮州箏呢?
還是獨樹一幟的潮州大鑼鼓?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
本館特有的藏品——潮州嗩吶。

嗩吶在被潮洲地區(qū)稱為“嘀嗒”(的禾)。可用于主奏、領奏,也可用于潮劇等地方戲伴奏。潮州的嗩吶的哨是由麥桿制成的,與普通嗩吶相比,其音色較為柔軟纏綿,高音區(qū)與高胡的音色十分接近。有學者在田野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潮州的嗩吶在一百多年前時,音色與北方的嗩吶一樣高亢嘹亮。直到20世紀初,潮州樂師們逐漸意識到潮州嗩吶與當?shù)孛耧L民俗和音樂審美不甚相符,于是便開始不斷對嗩吶的形制進行探索與調(diào)整,還在手指和口內(nèi)的演奏技巧上推陳出新,使其愈發(fā)富有潮州音樂的韻味。由此,潮州“滴答”逐步成為彰顯潮州音樂風格的代表性樂器之一。
潮州也有大嗩吶和小嗩吶之分,前者稱“大吹”,多用于吹奏曲牌,在潮州大鑼鼓中,是以現(xiàn)代民族管弦樂隊中的“改良嗩吶”的原型樂器;后者稱“吹仔”,與北方“海笛”相似,多用于戲曲伴奏。

? ? ?本周關于嗩吶系列文章就暫時告一段落啦,若有對嶺南地區(qū)的嗩吶仍感興趣的小伙伴們,敬請點贊、評論與分享哦。關于感謝您的關注與閱讀,我們下期再會!
參考資料:
[1] 黃唯奇:《潮州大鑼鼓與民族管弦樂》,《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第12-15頁。??
?[2]吳旭東:《淺談潮州嗩吶特色》,《大舞臺》,2011年第1期,第143頁。
[3]代宏,鄭珂雅:《潮州大鑼鼓的特色樂器及其樂隊編制》,《音樂探索》2021年,第3期,第81-92頁。
[4]文中視頻來源:潮州小鑼鼓《畫眉跳架》,嗩吶演奏丨鄭燦榮,出品丨瑞鳴音樂[DB/OL]。

音博文化傳播項目團隊
出品:星海音樂學院音樂博物館
承辦:音博文化傳播項目團隊
負責人:鄭敏執(zhí)
行負責人:王曉青/李靈漫
總監(jiān)制:鄭敏/王曉青
內(nèi)容總監(jiān):鄭敏/李靈漫
視覺總監(jiān):王曉青/麥曉琳
視覺設計:李嘉/戚文怡
項目秘書:陳穎君/黃鳳儀/黃嘉嘉
文獻翻譯:朱正一執(zhí)行:音博文化傳播志愿者團隊(撰文丨音樂學系2021級唐海雯,傳播助理丨藝管系2021級劉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