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慶十年乙丑科(1805)狀元彭浚會試中庸題四書文(八股)一篇
〇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抖Y記?中庸》
〇破題
揭性之德於中,而原其未發(fā)之情焉。
〇承題
夫喜怒哀樂,情之具於性者也。而原其未發(fā),則純乎中矣。
〇起講
《中庸》故揭之曰:自道統(tǒng)之傳,開於中天?!队輹吩粓?zhí)中,《虺誥》曰建中,而中之名以立。顧既有中以後,中待表於建極之時;而未有中以前,中自凝於主一之際。當夫嗜愆未啟,而此中之純一無偽者,固可直揭焉而使之共明。戒懼慎獨,不足見道之不可離乎?夫道原於性,而性統(tǒng)於情,是可得其所謂矣。
〇起股
太極未剖之始,元黃莫判,人事孰進而持權?乃二五之精,司乎血氣,而陰陽之有屬儼然得以指名者,則情實為之孕也。
誕將既分之時,質(zhì)地已成,天公若因而相謝?乃妙合之理,宰乎真精。而剛?cè)嶂?,猶然莫窺其朕兆者,則性實為之渾也。
〇小比
孕者何?喜怒哀樂是也。
渾者何?其未發(fā)然也。
〇過接
蓋嘗深觀而微察之。
〇中股
為虛無之說者,徒欲相尋於自然,則或且因其忽喜忽怒,忽哀忽樂者,一舉而空之。此亦寧靜之足課,然而索之渺矣。澄其慮於至寂至虛,滅情者徒高淡泊之守,而含其蘊於何思何慮?存性者所以為道義之門也。醞釀深而端倪未露,以是為無過不及之歸而已矣。
為懲窒之說者,徒欲自遏於後起,則或且即其將喜將怒,將哀將樂者,相忍而拒之。此亦防檢之至周,然而傷乎意矣。但於情之中有所減,不行者或不免橫決之慮;而不於性之中有所增自具者,乃得其純?nèi)乱?。蘊藏厚而機緘未開,以是為不偏不倚之宰而已矣。
〇過接
謂之中,夫非所性之德乎?
後股
且夫道無定體,於此地而見為中,易一地而別有所以為中矣。不知中無定,而以視未發(fā)之喜怒哀樂,則只見為有定,此亦如風雨露雷,默合於一元之鼓蕩,而未昭其變也夫,何至有偏頗之虞?
道無停機,於此時而見為中,閱異時而更有所以為中矣。不知中無窮,而以觀未發(fā)之喜怒哀樂,則不可以遽窮。此亦如飛潛動植,互藏於造物之胚胎,而未啟其蒙也夫,何至有參差之象?
〇落下
至情所結,淵微莫罄其端;實理所孚,靈府自司其鑰。至於發(fā)皆中節(jié),而道之用彰矣。
聚奎堂原批:陳言務去,清光大來,是理境中之上乘文字。
本房加批:一空理障,不落言詮,有流動充滿之觀,無雕琢崖窾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