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課《傷寒解惑九法》章節(jié)測試答案
?第一章
1、? 《內(nèi)經(jīng)·熱論》所說的“傷寒有五”不包括()
A:中風
B:濕溫
C:疫病
D:熱病
答案:? 疫病
2、 不能夠體現(xiàn)《傷寒論》的內(nèi)容包括溫病的證據(jù)有():
A:“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 這實際來源于《傷寒論》中的桂枝甘草湯、桂枝加附子湯和豬苓湯
B:吳鞠通依據(jù)傷寒論證治思想著《溫病條辨》
C:溫病學的化斑湯,就是《傷寒論》中白虎湯的加味
D:《傷寒論》的治法中有清泄熱邪、通下實熱、育陰清熱、急下存陰及清熱生津等
答案:? “救陰不在血,而在津與汗,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這實際來源于《傷寒論》中的桂枝甘草湯、桂枝加附子湯和豬苓湯
3、? 關于《傷寒論》六經(jīng)的涵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也就是三陰三陽
B:專指經(jīng)絡
C:概括了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D:既是辨證的綱領,又是論治的準則
答案:? 概括了臟腑、經(jīng)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4、? 下列哪一不項屬于六經(jīng)病證的基本治則:()
A:分步治療
B:調(diào)整陰陽
C:標本緩急
D:表里先后
答案:? 分步治療
5、?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93條“以此表里俱虛,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而自愈?!?/p>
A:于是
B:因此
C:接著
D:假如
答案:? 于是
第九章
1、? 葛根湯類方的臨床運用指征是項背強痛,頭痛,惡風寒,發(fā)熱,無汗或汗出,苔薄白,脈浮。
A:對
B:錯
答案:
2、? 腸易激綜合征癥見持續(xù)性或反復性腹泄,大便每日3~6次,便中帶有大量粘液。中醫(yī)辨證多屬脾虛濕熱,肝風乘之。
A:烏梅丸
B:桂枝湯
C:小建中湯
D:理中湯
答案:
3、? 姜建國老師認為,仲景之所以將吳茱萸湯證、茯苓甘草湯證、真武湯證等,分別列入不同的病篇,是十分機械的。
A:對
B:錯
答案:
4、? 《傷寒論》確實重視脈診,少有舌診。這可能與漢代舌診理論與臨床的局限性有關。特別與溫病學對比,充分顯示了時代的差異性。
A:對
B:錯
答案:
5、? 溫病方劑的一甲、二甲、三甲復脈湯來源于哪一張經(jīng)方?
A:理中湯
B:小青龍湯
C:小建中湯
D:炙甘草湯
答案:
緒論
1、? 提出李克紹先生“活潑潑地注疏通解了活潑潑的《傷寒論》”的是
A:李樹沛
B:王新陸
C:谷越
D:李心機
答案:? 王新陸
2、? 2012年以李克紹先生為創(chuàng)建人的齊魯傷寒流派,成為國家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批準建設的流派傳承工作室項目。
? ? ? ? ? ? ? ? ? ? ?
A:對
B:錯
答案:? 對
3、? 李克紹先生參與編寫的傷寒研究著作有:
A:《傷寒論串講》
B:《傷寒論語釋》
C:《傷寒百問》
D:《胃腸病漫話》
答案:? 《傷寒論串講》,《傷寒論語釋》,《傷寒百問》
4、? 由于《傷寒解惑論》提出眾多反傳統(tǒng)的學術觀點,一經(jīng)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動,為傷寒學術的爭鳴和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A:對
B:錯
答案:? 對
5、? 《傷寒解惑論》的學術特色主要有
A:傳授方法
B:創(chuàng)新學術
C:結合案例
D:隨證治之
答案:? 傳授方法,創(chuàng)新學術,結合案例
第二章
1、? 從語言文字,句法修辭的角度去研究〈〈傷寒論〉〉始于
A:王叔和
B:尤在涇
C:成無已
D:喻嘉言
答案:? 成無已
2、? 282條“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此句的行文順序為
A:直敘
B:倒敘
C:夾敘
D:后敘
答案:? 夾敘
3、? 在直敘之中插夾入句子結構,多是作注釋,補充或對比鑒別之用,夾入的語句又稱自注句,有助于突出深化主題,加深印象。這種句法在〈〈傷寒論〉〉中比比皆是。下列不屬于夾敘的是:
A:215條“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
B:67條“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fā)汗則動經(jīng),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湯主之?!?/p>
C: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fā)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fā),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fā)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D:61條“下之后,復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答案:? 61條“下之后,復發(fā)汗,晝?nèi)諢┰瓴坏妹?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4、? 將條文后面的某段文字提前到另一段文字前,亦稱為“反文兜轉”。又稱:
A:后敘
B:前置
C:倒裝
D:副裝
答案:? 倒裝
5、? 36條“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二經(jīng)合病,必是兩經(jīng)病癥狀同時出現(xiàn),太陽病所見的發(fā)熱惡寒,脈浮與陽明病所見之證因在相關條文中已經(jīng)論及,故在此條中沒有贅述.此省文法為:
A:舉癥略病
B:舉脈略病
C:舉病略癥
D:舉癥略癥
答案:? 舉病略癥
第三章
1、? 太陽病邪郁在表八九日不解,服麻黃湯后可能出現(xiàn)衄血而解的機理,原文以“太陽隨經(jīng),瘀熱在里”概括發(fā)生機理。
? ? ? ? ? ? ? ? ? ? ?
A:對
B:錯
答案:B
2、? 下列哪項不屬于桂枝湯證適用脈癥?
A:脈浮弱
B:身體疼痛
C:脈浮數(shù)
D:鼻鳴干嘔
答案:B
3、? 原文“傷寒脈弦細,頭痛發(fā)熱者,屬少陽,少陽不可發(fā)汗……”,后面的一句為
A:發(fā)汗則譫語
B:發(fā)汗則煩而悸
C:發(fā)汗則悸而驚
D:發(fā)汗則亡陽
答案:A
4、? 太陽病中風證的基本病機是
A:風寒襲表
B:風寒束表
C:營衛(wèi)不和
D:肺氣不宣
E:榮弱衛(wèi)強
答案:ACE
5、? 太陽病中風證的基本治法是
A:辛溫發(fā)汗
B:解肌祛風
C:扶陽固表
? ? 由于篇幅有限,完整版可移步公號免費下載,見個人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