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昭帝傳上
漢昭帝始元元年(乙未,公元前86年)夏季,益州所屬二十四個夷人村寨三萬余人全部背叛漢朝。漢朝廷派水衡都尉呂破胡招募官吏和百姓從軍,又征調犍為、蜀郡的武勇精壯之人前往征討,大破叛軍。秋季,七月,大赦天下。天降大雨,一直持續(xù)到十月,渭橋被大水沖斷。
漢武帝去世時,朝廷以印有皇帝玉璽的正式詔書通知各諸侯王。燕王劉旦見到詔書后不肯哭泣,說道:“詔書的印封過小,我懷疑京師已發(fā)生變故。”于是派他寵信的臣僚壽西長、孫縱之、王孺等前往長安,以詢問祭悼漢武帝的禮儀為借口,暗中刺探朝廷動態(tài)。及至漢昭帝下詔獎賞劉旦錢三十萬,增加其封國人口一萬三千戶時,劉旦生氣地說:“本來就應當由我作皇帝,用不著誰來賞賜我!”于是與皇室成員中山哀王之子劉長、齊孝王之孫劉澤等密謀共同反叛朝廷,還偽稱在漢武帝生前曾得到詔書,允許他掌握其封國內各級官吏的任免權,整頓封國的軍隊,防備非常事變。郎中成軫對劉旦說:“大王失去皇位繼承權,只能起來索取,坐著不動是得不到的。大王一旦起兵,燕國之內,既使是婦女也都會奮臂追隨大王。”于是劉旦與劉澤密商,編制造謠文書,宣稱:“如今的小皇帝并非武帝之子,而是由朝中大臣共同擁立的,天下應當共同討伐!”派人到各郡國廣為傳發(fā),以動搖百姓之心。劉澤計劃返回齊國后從臨發(fā)兵,殺死青州刺史雋不疑。劉旦在燕國招攬各地奸邪之徒,征斂民間銅鐵來制造鎧甲武器,又多次檢閱燕國的車騎、材官等各類軍隊,征調百姓進行大規(guī)模行圍打獵活動,以訓練將士、馬匹的作戰(zhàn)能力,等待與劉澤約定的日期一到,共同舉兵叛亂。郎中韓義等多次勸阻劉旦,劉旦將韓義等共十五名官員處死。就在此時,瓶侯劉成得到劉澤謀反計劃,便通知了雋不疑。八月,雋不疑逮捕了劉澤等人,并奏聞朝廷。漢昭帝王派大鴻臚丞負責處理此事。審訊中,燕王劉旦被供出。漢昭帝下詔,以燕王為至親,下令不許追究,而將劉澤等全部處死。雋不疑調任京兆尹。雋不疑擔任京兆尹,官吏和百姓對他的威信都很敬服。每當他巡視各縣,審查囚徒的判處情況歸來,他的母親總要問他:“給受冤屈的人平反了嗎?救活了多少人?”如雋不疑為很多受冤屈的人平了反,其母便比平時高興;如沒有平反之事,其母便生氣得不肯吃飯。因此,雋不疑為官,雖然執(zhí)法嚴格,卻并不殘忍。
九月丙子(初二),侯金日去世。當初漢武帝病危時,曾留下遺詔,封金日為侯,上官桀為安陽侯,霍光為博陸侯,都是因為先前逮捕叛逆者馬何羅等人之功而賜與封爵。金日以新皇帝年紀幼小為理由,不肯接受封爵,霍光等也不敢接受。等到金日病重時,霍光才將武帝臨終時封他們三人為侯的事報告漢昭帝,于是金日躺在病床上接受了侯的印信和綬帶,一天后去世。金日的兩個兒子金賞、金建都擔任侍中,與漢昭帝年齡差不多一般大小,起床、睡覺都在一起。金賞的官職是奉車都尉,金建是駙馬都尉。后來金賞繼承了父親金日的侯爵,佩戴兩種綬帶,漢昭帝便對霍光說道:“金氏兄弟二人,不能讓他們都佩戴兩種綬帶嗎?”霍光回答說:“只能由金賞一人繼承他父親的侯爵?!睗h昭帝笑著說:“封侯不是由我和將軍決定嗎?”霍光說:“根據(jù)先皇的約定,對國家有功的人才能封侯?!庇谑菨h昭帝作罷。閏十月,漢昭帝派前任廷尉王平等五人攜帶皇帝符節(jié)巡視各郡、國,舉薦賢良人士,察問民間疾苦、冤屈和地方官是否有失職行為。冬季,氣候溫暖,不結冰。
始元二年(丙申,公元前85年)春季,正月,漢昭帝封大將軍霍光為博陸侯,左將軍上官桀為安陽侯。有人勸霍光說:“將軍沒有看到當初呂氏家族覆亡的教訓嗎?呂氏身處伊尹、周公的地位,主持朝政,專擅大權,卻疏遠皇族成員,不與他們共享朝權,因此失去了天下人的信任,最后終于滅亡。如今將軍身居高位,皇上年幼,應當納用皇族成員,并多與大臣共商政事,與呂氏家族的作法相反。如果這樣,便可以免除禍患?!被艄庹J為有道理,便在皇室成員中選擇可以擔任官職的人才,任命楚元王之孫劉辟疆和皇室成員劉長樂都為光祿大夫,劉辟疆還兼任長樂宮衛(wèi)尉。三月,漢昭帝派使者向缺乏種子、口糧的貧苦農民發(fā)放賑貸。秋季,八月,漢昭帝頒布詔書說:“往年災害多有發(fā)生,今年的蠶桑、小麥也受到傷害。因此,朝廷賑貸給農民的種子和口糧都不必歸還,并免除農民今年的田賦?!?/p>
當初,漢武帝派兵征伐匈奴,深入腹地,窮追猛打,前后二十余年,使匈奴的馬匹牲畜不能正常孕育繁殖,受到嚴重消耗,百姓貧苦疲憊到了極點,常常希望與漢朝恢復和親關系,但卻一直未能實現(xiàn)。匈奴狐鹿孤單于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擔任匈奴左大都尉,很是賢明,民心歸附于他。單于的母親怕單于不立兒子為繼承人而傳位給弟弟左大都尉,便私自派人將左大都尉殺死。此事引起左大都尉的同母哥哥的怨恨,從此不再去單于王庭。這一年,單于病重不起,臨死前,對貴族們說:“我的兒子年紀幼小,不能治理國家,我決定將單于之位傳給弟弟右谷蠡王?!眴斡谒篮?,衛(wèi)律等人與單于的正室夫人顓渠閼氏密謀、隱瞞了單于去世的消息,并偽造單于命令,改立單于的兒子左谷蠡王為壺衍單于。左賢王、右谷蠡王心懷不滿,打算率領部眾向南歸附漢朝,又怕自己的力量單薄,難以實現(xiàn),于是脅迫盧屠王,打算與盧屠王一起向西歸降烏孫。盧屠王將此事向壺衍單于告發(fā),壺衍單于派人前去查問,右谷蠡王不肯承認,反將陰謀背叛之事推到盧屠王身上,匈奴人都認為盧屠王冤枉。于是左賢王和右谷蠡王離去,留居在自己的轄地,不肯再參與每年一次的龍城祭祀大典,匈奴從此衰落。
始元三年(丁酉,公元前84年)
春,二月,有星孛于西北。
春季,二月,西北方向出現(xiàn)異星。
冬,十一月,壬辰朔,日有食之。
冬季,十一月壬辰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初,霍光與上官桀相親善。光每休沐出,桀常代光入決事。光女為桀子安妻,生女,年甫五歲,安欲因光內之宮中;光以為尚幼,不聽。蓋長公主私近子客河間丁外人,安素與外人善,說外人曰:“安子容貌端正,誠因長主時得入為后,以臣父子在朝而有椒房之重,成之在于足下。漢家故事,常以列侯尚主,足下何憂不封侯乎!”外人喜,言于長主。長主以為然,詔召安女入為婕妤,安為騎都尉。
當初,霍光與上官桀關系親密,每當霍光休假離朝,上官桀常代替霍光入朝裁決政事?;艄獾呐畠菏巧瞎勹钪由瞎侔驳钠拮樱乱粋€女兒,只有五歲,上官安想通過霍光的關系使女兒進入后宮,霍光認為外孫女年紀還小,不肯答應。漢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與她兒子的門客河間人丁外人私通,上官安平時與丁外人關系很好,便對丁外人說:“我女兒容貌端正,如能得到長公主的幫助,入宮成為皇后,我與我父親在朝為官就有皇后作為依靠,此事的成敗全都在您。按漢朝的慣例,公主常常嫁給列侯,您又何愁不能封侯呢!”丁外人非常高興,便將此事告訴長公主,長公主表示贊同,于是讓漢昭帝頒布詔書,將上官安的女兒召入宮中,封為
,并任命上官安為騎都尉。
始元四年(戊戌,公元前83年)春季,三月甲寅(二十五日),漢昭帝頒布詔書,立上官氏為皇后,大赦天下。
西南夷姑繒、葉榆兩部族再次背叛漢朝,漢朝廷派水衡都尉呂辟胡率領益州軍隊前往征討。呂辟胡屯兵不前,致使叛亂的蠻夷殺死益州太守,并乘勝與呂辟胡所部漢軍交戰(zhàn),漢軍戰(zhàn)死及溺水而死的士卒達四千余人。冬季,漢朝廷派大鴻臚田廣明率兵前往征討。廷尉李種因被指控故意為犯有死罪的人開脫罪名,被當眾斬首。這一年,上官安被任命為車騎將軍。
始元五年(己亥,公元前82年)春季,正月,漢昭帝追尊外祖父趙父為順成侯。順成侯有位姐姐名叫趙君,漢昭帝賜給她錢二百萬以及奴婢、住宅等,以充實她的財產(chǎn)。兄弟們也都按著血緣的親疏得到賞賜,但沒有授予封爵、官職的。
有一位男子,乘坐黃牛犢車來到未央宮北門,自稱他是漢武帝的衛(wèi)太子劉據(jù),公車官將此事奏聞朝廷。漢昭帝下詔書命三公、九卿、將軍、中二千石官等一同前往辨認。長安城中的一般官吏和百姓前去圍觀的達數(shù)萬人。右將軍為防止發(fā)生不測之事,率兵守在宮門前面。前往辨認的丞相、御史、中二千石官等,誰也不敢發(fā)言。京兆尹雋不疑最后趕到,命手下官吏將該男子逮捕。有人勸他說:“是否真是前太子還不能確定,暫且不要處理!”雋不疑說道:“各位又何必怕他是衛(wèi)太子!春秋時期,衛(wèi)國太子衛(wèi)蒯聵因違抗衛(wèi)靈公之命出逃,后其子衛(wèi)輒繼位,拒不接納其父回國,此事得到《春秋》的肯定。衛(wèi)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在外,當時沒死,如今自己又回來了,也是國家的罪人?!庇谑菍⒃撃凶友核偷皆t獄。漢昭帝與大將軍霍光聽說后,稱贊雋不疑說:“公卿大臣就應當由這種精通經(jīng)典、明白大義的人來擔任。”于是雋不疑在朝中名重一時,其他身居高位的人都自認為比不上他。后經(jīng)廷尉審訊核問那個人,竟然發(fā)現(xiàn)是一騙案。那位自稱是衛(wèi)太子的人本是夏陽人,姓成,名方遂,住在湖縣,以占卜為職業(yè)。衛(wèi)太子的一位侍從曾經(jīng)請他占卜,并對他說:“您的身材相貌都很像衛(wèi)太子?!背煞剿炻牭酱搜灾箢H為動心,希望借此取得富貴。成方遂被定以誣罔不道之罪,腰斬。
夏季,六月,漢昭帝封上官安為桑樂侯。上官安日益驕縱yín亂,漢昭帝賜他在宮中飲宴,他回家后,對門客說:“與我女婿一起喝酒,非常高興。”看見漢昭帝的服飾,便派人回家,要將自己的東西燒掉。兒子因病去世,上官安竟仰面罵天。其頑劣狂悖到了如此地步。
漢朝撤銷儋耳、真番二郡。秋季,大鴻臚田廣明、軍正王平率兵征討在益州叛亂的西南夷姑繒、葉榆兩部族,共斬殺、捕獲叛亂者三萬余人,繳獲牲畜五萬余頭。諫大夫杜延年看到漢武帝的奢侈和屢次興兵出征給國家留下的困難,多次對大將軍霍光說:“連年收成不好,離鄉(xiāng)背井的百姓還沒有全部回到自己的家園,應當恢復孝文皇帝時的治國方針,提倡節(jié)儉,為政寬和,順從天意,取悅民心,年景就會跟著好轉?!被艄獠杉{了他的建議。杜延年是前御史大夫杜周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