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核廢水≠核污染水!】24日將開始排海計劃!

核污染水≠核廢水。
1.核廢水(Nuclear wastewater) :核反應會產生大量熱量,需要水進入冷卻裝置來降低溫度,但這些水不會與反應堆直接接觸,是相對安全的廢水。

2.核污染水(Nuclear contaminated water):是 2011 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后,為冷卻核射時直接灌入的海水,是與核輻射源頭直接接觸的被污染水體,含有的放射性物質種類和濃度都比核廢水高。
3.在 2021 年日本提出排海計劃后,他們一直聲稱“我們的水是經過 ALPS 處理的‘處理水’,不是什么核污染水”。
4.ALPS處理:在福島核電站泄露次年,東京電力公司為了應對核事故產生的核污染水,研發(fā)了一種名為 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簡稱 ALPS 的污水處理系統(tǒng)。
原理:先將核污染水進行鐵鹽共沉淀預處理,通過活性碳、鈦酸鹽、亞鐵氰化物、浸漬活性碳、氧化鈦、螯合樹脂和樹酯等 7 種吸附劑,吸附污染水中除氚以外的放射性物質,以達到凈化水體。
5.ALPS為什么沒有處理氚?因為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但氚是氫的同位素之一,這就導致氚水和普通的水幾乎一樣。以目前的人類科技還沒有辦法把“水”從水中分離出來,所以只能通過稀釋來降低濃度。
6.根據東電的專利和官網,截至6月 29 日,已處理的核污染水達到 1337927 立方米,其中只有 30% 經過了 ALPS 的凈化,處理后的水符合標準。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日本東電公司單方面給出的數據和預測。
7.為了解決核水,日本將直接排海:把核污染水在排放時會加入海水,稀釋 40 倍后在 30 年內逐步排放。
8.根據德國研究部門模擬,日本核污染水將在 57 天內彌漫半個太平洋, 200 天內抵達中國臺灣, 500 天內進入東海,三年覆蓋太平洋,十年蔓延全球所有海域。
9.在日本福島發(fā)生核泄漏事件后,動植物成了核污染最大的受害者:多胞胎變異茄子、核裂變番茄、多頭向日葵。九條腿的章魚,各種奇形怪狀的魚和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