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邏輯并存,希望學陸杰峰老師的語文教學藝術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引導學生在文字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航向,是每一位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希望學陸杰峰老師花費了十多年的時間,從線下到線上,用自己的熱情和智慧,為上好一堂語文課探索出獨特的方法論,在學生們心間種下一顆顆熱愛語文、熱愛文學的種子。
?

?走出落差,打磨教學方法
2009 年,陸杰峰老師從川大中文系畢業(yè),一畢業(yè)就到了重慶的一所中學教高中語文。作為一個畢業(yè)生剛出來就直接教高中,他感到很激動:“因為四年前我剛讀過高中,現在我就站在高中的講臺上面了。”
初入教育行業(yè)的陸杰峰老師,滿懷理想地希望將自己在大學里學到的專業(yè)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然而,現實卻讓他感受到了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他發(fā)現,盡管他充滿激情地講述著自己深入的專業(yè)知識,但學生們卻沒有表現出感興趣的樣子,甚至對他所講的內容感到難以理解。
?

?挫折讓陸杰峰老師慢慢意識到,專業(yè)知識雖然重要,但教學技巧同樣不可或缺。他明白,要想讓學生真正投入,不僅需要用專業(yè)的知識引導,更需要用生動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教授語文這門學科時,與學生站在同一層面進行交流變得尤為重要。他開始從孩子的角度思考,設計課程,尋找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教學方式。
經過十多年的不斷摸索和嘗試,陸杰峰老師逐漸發(fā)展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他會以學生的理解水平為標準,先把要講哪些知識點給列清楚;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他會思考以哪種方式將知識點講出來,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吸收;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叫做節(jié)奏,要有輕有重,詳略結合,不能把知識點一股腦地放出來;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準備語文課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語文素養(yǎng)。
“很多孩子到我們希望學,目的是來提分的,但是我們不能整節(jié)課只有冷冰冰的跟提分相關的東西。因為語文是一個人文性的東西,只學提分,它最終是提不了分的,一定是提分和素養(yǎng)組合在一起。所以怎么樣把語文的素養(yǎng)穿插融合在這節(jié)課里面,這又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span>
陸杰峰老師始終堅持與學生建立緊密的聯(lián)系,用心傾聽他們的聲音,不斷優(yōu)化課程,適應時代的變遷。他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的課堂逐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
?
融合美感與邏輯的語文
現在的陸杰峰老師更著眼于呈現語文課本的真正魅力。在他看來,語文學習的精髓在于將“理性”和“感性”相結合。

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需要語文老師對世界有深刻的認知,同時具備高度的審美鑒賞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這意味著教師不僅要理解文本的表面意義,更要洞察其中的情感和美感,能夠將這些美感娓娓道來。
而“理性”方面,陸杰峰老師強調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他認為,教師需要有清晰的邏輯思路,能夠有條理地將知識傳遞給學生。他的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將知識組織成一個有機的體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正如希望學陸杰峰老師所言,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他的教學探索之路不僅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心靈的碰撞。在他的課堂中,學生們不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者,而是積極的思考者、創(chuàng)造者。正是這種教育理念的引領,為學生呈現了一堂堂富有內涵和情感的語文課,點燃了學生對語文的熱愛與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