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將軍之鄉(xiāng),福建這個地方可以感受熱鬧非凡的客家“趕圩”日

今年春節(jié)期間,團妹特意整理了一份旅游攻略,帶您領略福建的多個古村名鎮(zhèn),每一個都有其獨特的韻味,不僅擁有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還見證著當地的歷史,保留著濃厚的文化底蘊。



龍巖市上杭縣的 通賢鎮(zhèn) 是著名的革命老區(qū),是當年中央蘇區(qū)模范鄉(xiāng)才溪鄉(xiāng)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這里也是著名的九軍十八師故鄉(xiāng),故被稱為將軍之鄉(xiāng)。這里生態(tài)保持良好, 2014年還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tài)鄉(xiāng)鎮(zhèn) 。

客家“趕圩”日
循環(huán)往復熱鬧非凡
集市開市的日子約定俗成,客家人稱為“圩日”或“圩天”,通常三天或五天為一市,循環(huán)往復。通賢鎮(zhèn)的集市以五天為一輪,遵循的是逢“一六”圩。
圩日的前一天叫“圩上日”,商販會在這一天提前擺攤設點,為買賣做準備。第二天,周圍村落的人們趕赴圩場交易,這被稱為“趕圩”。客家人將人流量大,交易量多的圩市叫作“老虎圩”,而客流稀少、交易量小的圩市,則被稱為“黃擦圩”。

才溪區(qū)因在擴大紅軍、發(fā)展經濟等方面的突出表現,被譽為“中央蘇區(qū)模范區(qū)”。
為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在通賢鎮(zhèn)老年人活動中心,人們用傳統(tǒng)樂器演奏“十番音樂”。十番音樂之所以稱為“十番”,是因為演奏時須使用二胡、椰胡、竹笛、嗩吶等管弦樂器,以及堂鼓、堂鑼等打擊樂器,總共十余件,故又有“客家十歡”“打十般”“吹五對”等名稱。
2006年,閩西客家十番音樂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呂秋心
福建省地方志學會副會長
它最大的特點,是不斷地吸收融匯了當地漢劇、采茶劇、木偶戲音樂、甚至宗教音樂,來充實豐富自己,具有熱烈、優(yōu)雅、抒情、悅耳、祥和、喜慶等特點,主要用于迎神賽會、重大節(jié)日和婚假喜慶等活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