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生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在云南美術館隆重開幕
2020年 9月19日下午3點“藝術與生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在云南美術館隆重開幕。
以保護動物為主題的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在云南美術館舉行,凝結(jié)著王馨曼“善待動物、保護動物、保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美好信念的60幅畫作、4件裝置藝術和2件大眾參與式藝術作品亮相在云南美術館一樓一廳,展出時間9月19日開始至10月15日。

開幕式現(xiàn)場-云南美術館
顧問:陳勛儒 (云南省原副省長、云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
總策劃:羅江 云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 \ 云南省美協(xié) 主席 \ 云南畫院 院長 \ 云南美術館 館長
策展人:王春辰 中央美院教授 \ 博士生導師 \ 中央美院美術館副館長
學術研討會主持:王春辰 教授
學術研討會嘉賓:高嶺教授、陳小灃主編
來自云南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云南省綠色發(fā)展基金會、中促會云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北京中外視覺藝術院、長青野生動物基金會、798當代藝術研究中心的領導、專家學者與上百名觀眾出席了開幕式。
畫展開幕式上,省政府原副省長、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陳勛儒在開幕式上致辭,他說保護環(huán)境十分重要,環(huán)境是我們生存的基礎,我們要通過王馨曼的藝術作品展喚起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云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云南省美協(xié)主席 、云南畫院院長、云南美術館館長羅江,策展人中央美院王春辰教授對本次畫展給予了高度評價,對畫展的現(xiàn)實意義給予充分肯定。

開幕式致辭:(圖左)顧問:陳勛儒 (云南省原副省長、云南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
(圖右)總策劃:羅江 云南省文聯(lián)副主席、云南省美協(xié)主席、云南畫院院長、云南美術館館長。

開幕式致辭((圖左一)策展人:王春辰 中央美院教授 \(圖中)學術嘉賓:陳小灃主編
((圖右)藝術家王馨曼

參加開幕式的嘉賓


藝術家 王馨曼開幕式致辭
策展人、學術主持王春辰教授主持了學術研討會,學術嘉賓高嶺教授、陳小灃主編、賀昆副主席、包朝陽副主席、自開春處長、管郁達教授、屠維能副主席、洪海波院長、高翔教授、董雪瑩博士、趙星垣博士等與藝術家王馨曼進行了熱烈的學術研討并對”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給予了的高度評價并對藝術家今后創(chuàng)作給予了肯定、鼓勵與期待。

策展人、學術主持 王春辰教授 / 藝術家王馨曼博士簡介

王春辰教授、高嶺教授、陳小灃主編、賀昆副主席、包朝陽副主席、管郁達教授、高翔教授、屠維能副主席、董雪瑩博士、趙星垣博士等嘉賓參加了研討會

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學術研討會
策展人、學術主持 王春辰教授 / 藝術家王馨曼博士簡介
研討會錄音部分整理記錄:
王春辰:王馨曼藝術道路的期待、與肯定。疫情之后我們回到藝術的狀態(tài)、藝術的現(xiàn)場。馨曼選擇的主題是關愛動物保護自然,但又超越了動物這個主題,用這樣一個題材她思考了很多。擴大了思考的領域。不僅僅是只考慮繪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本體論,或形式、審美論的。今天,對于藝術的需求和判斷比以往更多,對于一個藝術家的責任、功能和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密切相關和更高,藝術家不應該只停留在工作室滿足一個自我消費自我欣賞。王馨曼作品與整個社會的互動看得出,她有很多發(fā)展的潛力和空間。這個社會需要從多方面角度開啟的優(yōu)秀藝術家。

策展人\學術主持: 王春辰 教授
管郁達:王馨曼作品主題是關注環(huán)保和保護動物。作為一個藝術家超出了她專業(yè)范疇的關注。藝術家的發(fā)現(xiàn)需要一個別樣(外來目光)的眼光。馨曼關注的主題是一個文明的基本問題,提出問題讓我們反思和警覺。馨曼的創(chuàng)作與她的眼界有關,到過世界各地訪學后又回到家鄉(xiāng)云南。馨曼的作品帶給我們重新看待生命、看待動物。我今天特別感動,看到有很多小朋友臨摹馨曼的畫。王馨曼的作品與兒童視角有同構(gòu)關系,這個我覺得非常難得。作為一個接受過藝術學院附中、藝術學院這樣專業(yè)訓練的藝術家又在大學做老師,還保有這樣的童心,作為同事,就這一點我要向你表示致敬因為你還保有這樣的童心,還保有發(fā)現(xiàn)的能力。孩子如此喜歡你的作品,藝術就是人類的童年。馨曼的這次作品展提出了很多讓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當代著名評論家、策展人、云南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教授 管郁達、
賀昆:王馨曼的個展我僅僅以一個朋友的姿態(tài)到場祝賀。然而當我走入展廳看到掛在墻上大大小小的作品時,我有些吃驚,這些作品的藝術水平改變了我之前對馨曼的認識,這些作品才是她的藝術,她的水準一個成熟的藝術家的作品是隨心而呈現(xiàn)的,反之,違心而畫是不可能出好的作品。馨曼的這些作品從畫風及畫面結(jié)構(gòu)的塑造,可以清楚地認識到她是一個十分成熟的藝術家,因為她的作品是書寫“的方式完成的,隨性隨意,率真、準確地塑造物象,作品的呈現(xiàn)可以反映出藝術家的休養(yǎng)和藝術家的性格。從馨曼的作品呈現(xiàn)的藝術氣質(zhì)看,她是一個無
地域性的藝術家,她的作品很當代,有強烈的空間張馳。她關注環(huán)保,關愛動物,這也充分體現(xiàn)一個藝術家的良知。今天她的個展不僅展示了她的藝術才情,也是對社會環(huán)保事業(yè)的呼吁。為馨曼點贊為她的作品和她的行為。最后希望馨曼在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中能把云南的動植物類的題材作為表現(xiàn)的其中,云南有豐富多樣的環(huán)保類選項,非常值得關注。謝謝馨曼的邀請,祝賀展覽成功。

中國著名版畫家、云南省美協(xié)副主席 賀昆
高嶺:王馨曼今天的展覽同時有2個展覽,一個是她的個展一個是她教的孩子的展覽與現(xiàn)場活動,學生現(xiàn)場畫畫大家都很快樂。體現(xiàn)了大家對泛美術的渴望和需求,參與感在民間是涌動的、普片的。我們的大牌藝術家沒有做這樣互動的、推廣的、普及的藝術展覽。大部分藝術家的藝術是自我的、個性的、個人的。王馨曼的作品展?jié)M足了廣大人民對美術的渴望。王馨曼的展覽是非常有意義的。王馨曼這樣互動的展覽方式在云南是第一個。王馨曼的作品主題關于生態(tài)這方面都非常好,是人類當下共同的主題,是超越、意識形態(tài)、種族、宗教信仰,人類共同家園的主題。人類作為類存在的根源條件的一種關聯(lián),是現(xiàn)在國際上優(yōu)秀藝術家關注的東西。

中國著名藝術批評家、策展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高嶺
陳小灃:這個展覽雖然是在云南但這樣的展覽質(zhì)量和場景和北京是同頻的。我說一下對王馨曼展覽的三個印象,用三個關鍵詞。三個對展覽的有效性,從展覽的有效性;1- 主要來看展覽來的人是否關鍵 是否能互動,今天來了這么多大咖這么多互動的人群。2- 展示內(nèi)容能不能有質(zhì)量,能不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共同的話題、共鳴。王馨曼的展覽在這樣的特殊時間節(jié)點,疫情之后,給我們對生命的內(nèi)在的思考,馨曼的展覽促使我們再思考,內(nèi)容方面是非常有效。3-傳播性有效,展覽有這么多人參加,是一個巨大的傳播現(xiàn)場?,F(xiàn)場大概有五百多個嘉賓,展覽期間還有很多人會來,拍照在朋友圈傳播,展覽的量級會象蝴蝶翅膀一樣震動的一種藝術能量。藝術是可以創(chuàng)越時空的,就像馨曼作品畫面中的量子力學符號、東巴文一千多年的文字都是大眾會傳播。馨曼有一副讓大眾參與完成的作品,這是一種開放的作品應該討論的東西,藝術家的作品不再是個人的作品,應該更有公共性、延展性,讓它有意義再生的可能性。馨曼選擇了全球性的路徑這是一個非常自信的選擇。她在這個生態(tài)藝術環(huán)境藝術里畫面做的非常飽滿,展覽做的非常極致,馨曼這樣的藝術家是中國藝術很好的一個案例,她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星星。

藝術熱搜主編 陳小灃
包朝陽:1、大多數(shù)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相對自我、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不多,但王馨曼的作品呈現(xiàn)了她對人類生存空間的關注,2、王馨曼創(chuàng)作主題正是當下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倡導的生物多樣性和環(huán)境保護,緊扣時代脈搏、是藝術家責任的體現(xiàn)。

云南省美協(xié)副主席 包朝陽
屠維能:觀看雙博士王馨曼的“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是對生命共同體的反思與表達,啟示人類與自然萬物的相生相融,相依為命。警示人類在自然萬物中要有敬畏感、要善待一切,而不是因為功利相互殘殺,毀壞自然。王馨曼的作品表達方式,有童心的自然而然,不同符號的暗示,不同語言的穿插,遷想妙得。把自己的感受與生靈的無聲吶喊化為藝術的使命,愛的芬芳,情的涌動。她的作品讓我想起費孝通的一句話”藝術將走出殿堂,走向千人萬眾。

中國著名水彩畫家、原曲靖市美協(xié)主席 屠維能
高翔:首先祝賀馨曼展覽成功。剛才聽了幾位評論家、專家對馨曼的展覽的看法,我非常同意,大家從他繪畫藝術主題、公共藝術的延展性的角度說了很多。我獲得很多啟發(fā)。作為藝術家我對她作品的藝術形式、繪畫手法更關注。地域性的審美趣味性和特點,藝術作品的差異性很重要這是藝術生命價值所在,馨曼的繪畫在這個方面的追求和我是相似的。馨曼的藝術作品的探索非常有價值,她既有國際視野也有地域性的審美趣味追求,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有一種可看可讀可感的東西。最后,祝賀馨曼展覽成功。

云南藝術學院教授 高翔
董雪瑩:“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精彩的案例,即如何處理精英美術與大眾的關系。美術館作為一個與大眾審美聯(lián)系為其基本職能的互動場域,應當將其功能置于更廣的公共層面。從展覽實踐的角度來看,此次展覽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云南美術館 董雪瑩博士
趙星桓:從藝術語言來看,王馨曼這次展覽中的作品綜合了具象繪畫、抽象繪畫與抽象符號的表達方式,總的來看傾向于狹義的“符號化”創(chuàng)作而非情景再現(xiàn);部分作品汲取了云南古代巖畫的意象,也常運用納西族東巴文字,頗富特色。她的作品語言有力,抒情意味強烈。如能在“符號化”創(chuàng)作中擺脫直白的意義表達,而使形象與符號具有更深層的象征或隱喻意味,她的創(chuàng)作將更上一個臺階。

趙星垣(中央美術學院博士,云南藝術學院副教授)
此次展覽,王馨曼通過多種形式的藝術作品呈現(xiàn)并提出環(huán)保問題的緊迫性,嘗試通過大眾參與的藝術方式尋求并嘗試解決環(huán)保問題。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在未來50年中,地球陸地上四分之一的動物和植物將遭到滅頂之災??茖W家預計,在2050年地球上將有100萬個物種滅絕。這次個展的作品主要圍繞環(huán)保問題呈現(xiàn)四個系列,1、北極熊系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熊失去棲息地導致餓死、淹死、成年北極熊殘食小北極熊等問題......科學家斷定20-40年內(nèi)北極熊將在地球消失。

生命與共存-北極熊系列
生命與共存-北極熊系列
2、天空系列——信天翁等鳥類在遷徙、飛翔途中誤食人類隨手丟棄的各種塑料垃圾導致不能消化而死亡。
生命與共存天空系列
生命與共存天空系列裝置藝術
3、海洋系列——白色污染,通過洋流、全球各海域的鯊魚、鯨魚、海豚、海龜?shù)日`食人類隨手丟棄的塑料垃圾,被奪去生命。每年有一百多萬動物因為誤食塑料垃圾死亡。
生命與共存裝置藝術-鯊魚
生命與共存海洋系列
4、叢林系列——通過表現(xiàn)生活在森林里的野生動物正在面臨的生存危機、覓食困難、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等問題......用藝術作品的形式將全球環(huán)境保護問題的危機呈現(xiàn)出來。裝置藝術系列-作品四件:鯊魚、鸛、鹿、北極熊,使用廢舊回收的塑料制品等制作的動物裝置通過動物生存狀態(tài)岌岌可危,希望引起觀看者對地球環(huán)境,對即將消失的生命的思考......疫情的出現(xiàn)是地球環(huán)境破壞問題的體現(xiàn)......多元化物種的大量急劇減少也是人類即將面臨的更多危機的信號......人類應該引起重視。
生命與共存叢林系列裝置藝術
生命與共存叢林系列
這次作品展還有兩件特別的作品,一件是大眾參與性藝術作品(云南美術館第一次互動體驗式藝術展),參與者用藝術家準備好的白色、銀色紙片簽上自己的名字和寄語貼在北極熊站立的一小冰塊上,大家一起把冰塊擴大,通過每個人的行為(參與視為一種承諾?。椭睒O熊及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助,比如每天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塑料制品等)。
王馨曼通過藝術的多種方式為地球上的所有生靈發(fā)聲,通過一切藝術方式和藝術作品呼叫、吶喊,期望喚醒人們對每一個生命(特別是動物)的關心。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她希望通過此次環(huán)保主題的展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環(huán)境保護、動物保護的行動中來。
北極系列-大眾參與式藝術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小朋友臨摹王馨曼展覽藝術作品
展覽現(xiàn)場

生命與共存——寫在王馨曼個展開幕之際
策展人:王春辰
如果說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新世紀,那么2020年則是這個新世紀的新紀元。它像一道門檻,讓我們在經(jīng)歷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之后,更加珍視和思索生命。生命不僅僅是一種存在,而是具有意義的一種價值,個體的人擁有這樣的價值,這個星球的所有生命物也同樣擁有。生命謂之為有意義的存在,是為著一種價值而存在,而生物的存在同樣是更高價值的證明。這就是生命政治,也是生命美學。
王馨曼生長在中國云南,秉有高原特質(zhì)的豪氣意志,加以多年游學世界,以切己的生活體驗,思考領悟著全球氣候變暖與環(huán)境保護認知、行動的緊迫,進而是對所有生命的尊重和反省。她以細膩的感受和入微的觀察,將視野投向我們生存的藍色星球,北極浮冰日漸消融,浮冰上賴以生存的北極熊日益艱難;浩瀚的深海里鯨魚、海豚、海龜?shù)群Q髣游锎┧笤诟鞣N殘破漁網(wǎng)中,誤食塑料垃圾;當我們仰望湛藍的天空,看到那些遷徙鳥,常常誤食白色垃圾,或者遭遇獵殺,……這種種生命地傷害,深深地刺傷、震撼著王馨曼,作為情感細膩的藝術家,她要把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感受化為藝術使命,不僅僅是表現(xiàn)它們,而是寄寓了深深的愛,她的畫面能感受到她與動物內(nèi)心的連接和替所有動物小生靈的吶喊。她追求的創(chuàng)作不單單是審美表現(xiàn),更是她感懷的自然之生命,并通過架上、裝置、大眾參與、互動、體驗藝術.....甚至一切藝術家可以運用的方式和材料,立志以藝術之維去啟發(fā)、喚醒、感動更多的人們投入到關愛生命、保護地球環(huán)境的行動中來。
作為藝術家,王馨曼更深知自己的畫筆與行動不是個體行為,而是一種責任、一種信念,心意向往,并為之深深感動,所以她畫她為之傾心的大自然,她熱愛的所有生命體,她的作品里浸透著古老與神秘,畫面中除了動物作為主體更有意思的是量子力學的公式與幾千年歷史的東巴文的對比與對話,讓人產(chǎn)生思索。她將大自然的生命化為她的藝術鏡像,觀之覽之,無限崇敬。王馨曼也不斷游走在遠方的大自然里、地球的每一個角落,讓自己包裹在神圣的生命體驗里,因此,她創(chuàng)作了大眾參與性裝置藝術和綜合材料藝術的動物生命形態(tài),將空間與時間置于此刻此間,與她的裝置藝術、繪畫互為表現(xiàn),有形有物,有感有觸,這是難能可貴的綜合藝術思考的存在狀貌。她不僅通過藝術作品讓大眾觀看、思考、體驗,最難得的是通過大眾參與性藝術作品,讓更多的人加入到保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行動中來。她的藝術作品不僅在提出問題,同時也在嘗試如何解決問題。
今日之世界,地球是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所有物種共同的家園,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生命價值,社會價值的使命;建設生命共同體是人類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做為一名藝術家用自己手中的筆將內(nèi)心中對生命的愛展示給世界,讓世界體會到創(chuàng)作者內(nèi)心的溫暖,感悟生命美學的價值,參與到生命共同體的保護行列中,無不以生命關愛為宗旨,這是文明的最高法則,因此也成為藝術的宗旨,王馨曼也以此為使命,以藝術呵護生命,以真情熱愛世界,以行動改善環(huán)境,讓藍天更藍,讓綠野更綠。
王春辰
2020-09
云南美術館-生命與共存-王馨曼藝術作品展現(xiàn)場

藝術家王馨曼和參展嘉賓討論藝術與環(huán)保

王馨曼藝術作品展嘉賓合影(第一排嘉賓:包朝陽、張光華、高嶺、管郁達、王春辰、王馨曼、李季、賀昆、陳小灃。第二排:屠維能、洪海波、高翔、陳嵐、趙若希、黃文。

第一排 : 生命與共存裝置藝術作品 。
第二排:大眾參與式藝術作品

云南美術館展覽現(xi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