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以翔離世:我們普通人該如何防止猝死?



2019年11月27日,臺灣演員高以翔在錄制《追我吧》節(jié)目時,突然暈倒被緊急送醫(yī),而后搶救無效去世,享年35歲。

他曾參演過《遇見王瀝川》、《彩虹的重力》等影視劇,深受我們的喜愛。
尤其是在《遇見王瀝川》中,高以翔所扮演的王瀝川,給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近年來,猝死,好像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有體測跑步的:

有熬夜加班的:

還有不知道怎么回事的:

誠然,猝死看上去十分玄之又玄:即使身體健康、作息規(guī)律的人,也有猝死的危險性。

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猝死最常見的往往與心源性疾病有關。
而飲食不當造成的心臟病,占心源性疾病的 80% 左右。
也就是說,調(diào)整飲食對預防心臟病有很大幫助。
下面,我將從飲食的角度來談談:作為普通人,我們如何降低猝死的風險?
第一,是控制飯量
如果一頓吃的太多,血液全跑到胃里消化食物,本來心臟就不好的人,就有可能因為心臟缺血,而出現(xiàn)心肌梗塞。

如何控制食量?大家可以記住一個口訣:「蔬菜雙手捧,主食 1一拳頭」。
這樣不僅能吃得好,還能預防心血管疾病。
示意圖如下:

吃外賣的時候就記住「少吃主食,多吃菜」。
外賣的主食往往量大,建議你一頓只吃?1/3,留?2/3?下一頓吃。
一句話,少吃主食,多吃蔬菜。
第二,每天多吃蔬菜和水果

一斤蔬菜相當于家用標準菜盤?2 盤的量。
半斤水果以中等大小的蘋果為例,相當于?2 個蘋果。
多吃水果蔬菜的重要性已經(jīng)不需要我多說了,營養(yǎng)均衡才是王道。
一旦攝入肉類過多,就有可能誘發(fā)肥胖、心血管疾病等。

下面我推薦幾款護心血管的蔬菜和水果:
他們分別是芹菜、海帶、木耳、櫻桃、草莓、藍莓等。
一句話:多吃這類食物,有益于心臟健康。
第三,主食盡量選擇全谷物,也就是粗糧
中國人傳統(tǒng)的主食:大米和面條,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相當高的。
過高的碳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導致肥胖,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當然了,我不是鼓吹不要吃飯吃面,當大米面條吃膩時,你可以選擇燕麥、糙米、紅豆、綠豆等作為你的主食。

薯類也可以替換細糧作為主食,包括紫薯、紅薯、山藥、芋頭等。
這些食物的膳食纖維非常高,在胃中的消化壓力對比起大米面條來說沒有那么重。
一句話:多攝入膳食纖維。
第四,注意蛋白質(zhì)的食物來源
魚類和海鮮是保護心臟最好的蛋白質(zhì)來源。比如三文魚。
除了三文魚外,鱈魚、黃花魚等也有益于心臟。
攝入對心臟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zhì),可以在心臟冠狀動脈發(fā)生阻塞時提高心臟細胞的存活率。

除了海鮮類盛產(chǎn)優(yōu)質(zhì)蛋白以外,大豆類、黑豆、豌豆等,也是蛋白質(zhì)的良好選擇。
平時可以拿大豆來煮粥、煲湯、甚至是做糖水,也是極好的選擇。
一句話:多吃魚,多吃豆。
第五,要減少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
這里不僅僅說的是肉類,一些高油鹽的食物,我們都應該要減少攝入。
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會肥胖,相信已經(jīng)是大家的共識了。

反面教材不要學
比如豬油、羊油等,這些要少吃。
還有油條、薯條、方便面、臭豆腐等。這些食物偶爾吃一次沒大礙,但是天天吃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一句話,少吃油炸食物,無論是不是肉類。
第六,減少食物中的鹽
鹽吃得太多會導致高血壓,進而引發(fā)各類心血管疾病。

我們國家的飲食如今正越來越【重口味】
人們在吃香喝辣的時候,卻似乎忘記了潛在的風險。
在這里,我建議:
健康成年人推薦鹽攝入量在每天 6 克以下,?50 歲以上或有心臟病史的人攝入標準在每天?4 克以下。

一句話:一定要飲食清淡。

除此以外,我們還要謹記三不過量:
不過量喝咖啡:咖啡因有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量喝酒: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男性一天喝酒不超過兩杯,女性不超過一杯。
不過量吸煙:吸煙對你的身體是沒有一點好處的。吸煙帶來的危害是沒辦法通過任何藥物和飲食方式來減輕的。

當然了,無論我們?nèi)绾巫龆嗌賾獙Υ胧?,我都想說:
不要太拼,身體健康最重要。
在高以翔逝世前參加的《奔跑吧》節(jié)目中,既要在凌晨錄制,節(jié)目難度和強度都相當?shù)拇蟆?/strong>

畢雯珺在節(jié)目中跑吐過;
范丞丞因為跑步2次嘔吐;
李振寧錄到被抬上急救車吸氧。
就連職業(yè)運動員鄒市明,也累到兩腿失去知覺,在海洋球中出不來,差點被淹沒。

有高以翔的例子,難怪今天“別錄了”這短短的三個字,能空降熱搜了。

藝人也是普通人,不是超人,當出現(xiàn)疲勞時,請妥善保護好自己,不要太勉強。
我們也一樣:累了就歇一會,別太拼。
用時間換金錢不可怕,用時間和健康換金錢卻很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