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明課表,實踐方式升級:真知、策略、模型遷移~
在開啟青二第二節(jié)課前,想要先思考梳理一下青一和青二的課表
從3月的學習思考回顧一下吧
從起明日段位表,到月課新版,快速能力培養(yǎng)的1000小時打破10000小時定律,到對于能力時間空間的界定、職場能力項到笨功夫-聰明辦法-正確方向的正確思路,然后是對行業(yè)階段、崗位杠桿、公司老板、城市的選擇,最后是如何寫簡歷和面試,月課是速成體系
之前的月課里面有如何突破年薪50萬對工資、獎金、期權給了真知
感覺其他內容回想不起來了。。。。來翻看一下過去的筆記補充一下吧

哦,職場能力那里月課里是七色板,職場的投資的專業(yè)的不同路線,但其他的自己是沒有記錯內容,點個贊^_^

然后青一的內容。。。還好,正課16節(jié),回顧一下
首先是二段四段一橫三縱一橫五縱,時間管理是個綜合能力項
能力結構每個對應的好習慣,消除對領導和同事的誤解,做計劃要先把目標分類、再人事時,跨部門協(xié)作需要的是互相理解和時空格局
正確的會議是正確議題、共識和業(yè)務引擎管理,不同重要程度的目標要不同的方式推進、選好人,建立起作為領導的威望,通過追求卓越、利出一孔來凝聚團隊氛圍
提升下屬能力是給正反饋和處理下屬情緒,全年課程回顧,如何過好一生
還缺3節(jié)課想不起來。。。。

對答案了。。。
我暈,第一節(jié)課是成長內核我給忘了。。。然后是職場八周——其實是匯報被領導認可,從而獲得更多機會,最后還有一節(jié)人脈鏈接
青一的課現(xiàn)在感覺記到這個程度差不多了,真的是等到搞晨練的時候再重新整合吧。。。。

那現(xiàn)在看一下青二的課程列表,整體過一下
年度規(guī)劃
駕馭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快速迭代認知,尋找迭代路徑,用戶導向
定制專業(yè)能力成長結構,培養(yǎng)專業(yè)能力,從執(zhí)行到管理的思維轉變,篩選出匹配的人才
管理者八周了解新人,管理者向上協(xié)助,用數字科學管理,從數據發(fā)現(xiàn)業(yè)務風險
業(yè)務復制的人性方面,解決組織復制瓶頸,業(yè)績增長的組織調整
摸底競爭對手,設計針對性的競爭策略,檢驗和迭代競爭策略,有效復制競爭策略,應對非常規(guī)競爭,怎么比對手更專業(yè)
贈送三節(jié),命運和避免失敗,畫業(yè)務大引擎,化解對抗的心理壓力

目標,業(yè)務,專業(yè),管理,組織,競爭,基本上是這幾個板塊
青一的板塊雖然劃分過,但現(xiàn)在完全看不出來QAQ。。。
接下來的部分,思考一下起明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應用,具體可落地的一些內容

首先,從19年就想從起明里面抽出類似芒格的100個模型那種,指導自己在各種做事的時候,都用這個checklist過一遍,每次復盤迭代都思考一下模型內容,最后變成自己超好用的指導手冊
這個事情我一定會做的!
這里面給了很多認知,認知和模型不一樣,模型是方法,認知是可以百度的其實。。。只是百度的很多可能不夠底層,或者是太大道理沒有落地路徑,而起明給的夠底層也有路徑
那認知方面自己是只能靠梳理記憶了,這個認知列表也應該有一個,隔段時間就過一下,這樣就能變成腦子里的知識結構了
模型呢,是工具,可以放在本本上,每次對著從頭到尾過一遍的

起明七年課程,自己現(xiàn)在有三年的,還有四年的內容,但是自己已經計劃過了,可能需要到后年?或者吧,如果實在需要,明年就把中流一給上了,看自己的情況,自己的認知升級感是很明顯的,就是聽課的理解程度,還有抽邏輯的輕松度,思考的深度這些
現(xiàn)在學晨練沒什么難度,更多的還是想搜集很多認知和定義,自己有一些理解,但是表達出來還是會不夠專業(yè)or精煉——自己總是有一個念想,能夠去分享,或者說,能成為講師類似的,^_^是的,能收費咨詢^_^
不用著急,這事兒最起碼十年后,先在職場上有所成績吧

從遇到起明以后,自己每年的目標其實都沒有歪,而且很有目標感,所以,5年時間,自己的成長雖然不算大,但一步一腳印的,到今年終于把之前許多年累積的目標,都推到了正常生活進度的程度,感覺自己可以開啟“自由穿行于世界”的進程了
真的感覺此刻非常舒服,也很感謝?。?/p>
那關于實踐青二的方式,自己也想有所升級,就是自己在日常中可以怎么去遷移應用
青一學的是具體的工作能力,青二學的是業(yè)務創(chuàng)新的能力,相當于前者是N-N吧,后者是0-10
那現(xiàn)在的生活工作中無論是什么場景,都是這其中的一種啊,都應該可以遷移模版去試圖解決
不應該總是在學習,想著積累認知結構,而要盡量用所學,去理解人生中已經遇見的、正在遇見的人和事,幫助自己更游刃有余的應對每天,能夠情緒平穩(wěn),能夠理智自控

比如最近感觸非常深的,就是見眾生上,工作中做事的節(jié)奏感,第一步不是為了做事而做事,而是先通過做事來了解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中的人,然后試圖去還原公司的真正目標和狀態(tài),再通過做事來驗證,最后才能決策自己的目標和環(huán)境的目標如何的融合,達成共識的狀況再去計劃推進執(zhí)行
就是說,新到一個環(huán)境,其實是一個歸0的過程,自己要先摸索0-1,自己是個推銷員,產品選用哪些,市場在哪里,什么樣的渠道能推廣出去,驗證市場需求的真實存在,然后摸索1-10,就是自己的業(yè)務引擎怎么跑通,怎么能實現(xiàn)增長,10-N才是打造競爭壁壘的時期
所以這就是一種遷移應用,這樣對目標的分類這個底層其實就是最正確的節(jié)奏感,包括每個節(jié)奏的打法具體都有,也都遷移來用

那同樣的,對于生活工作中接觸的人也是如此,不是為了評價人而去打交道的,理智下,是為了達成某種自己的目標而去打交道的,在開始設定正確的節(jié)奏和目標非常重要
我們去做事,剛開始都不是要奔著成功去的,還是目標分類這個底層的遷移應用,需要去驗證市場,驗證業(yè)務引擎,最后才是競爭,到成功
評價他人真的就是認知級的,要理性的明白,認知級的能力,注定結果就二段,自己要升級交際能力,目標的正確設定、正確的試探節(jié)奏決定自己決策行動的正確性,會不會給自己制造情緒阻力——自己現(xiàn)在就在不斷的給自己制造情緒阻力,總是對他人的行為吐槽
這是因為目標設定不對,目標本身就是錯誤的,自己認為自己需要通過接觸去了解他人,這是行動,但是脫離目標談行動就是無意義的,豆花甜咸之爭、貓狗之爭這種永遠也沒什么意義的爭論,就因為脫離目標談行動,脫離劑量談療效是一種度的智慧,但在那之前更重要的是目標
目標,目標,目標!??!自己有哪些資源,需要用已有的資源去交換什么資源,自己的資源是無限的嗎?情緒、精力、時間,都是非常有限的,怎么能白白的消耗在錯誤的目標上

第二種其實是真知的遷移應用,其實是關于本質,本質顯露之后,應該也在好多地方去遷移,加深自己的認知,這些應該在大腦中記憶深刻——能記住的才是認知,能隨時拿出來用的
比如第一課里學的,失敗不是成功之母,首先,成功本身是尤其本質的,不是因為有人把失敗和成功拉在一起,成功的條件就變了的
成功=正確的方向*聰明的辦法(笨功夫)次方,失敗如果能讓我們復盤出更正確的歸因,能夠有更好的辦法和更正確的方向,那才是于成功有意義的,而不是失敗了,成功自然就會更快到來——這就是虛知
事物的本質是核心,不要被連帶的東西帶偏了思路,這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恢復理智,不陷入情緒,不浪費精力

最后就是一種建模型的思維
我之前醒悟到放低自己的作用,是感覺自己成了一個裝滿水的氣球,輕輕的碰觸遇到的人和事,大家誰也沒有受傷,所以自己就自由穿行于世界
但是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樣不足夠了,自己其實還是會責怪碰觸到的棱角——去評價別人認知低什么的,還需要處理情緒和吐槽,這也是浪費時間精力的
我應該升級一下思維模型,我的認知結構的寬度、深度、廣度,其實就相當于是燈的亮度照射的范圍,自己穿行于世間,其實是為了到達更高的地方
自己碰觸到什么,可能是穿過,也可能是要解決關卡,總之,要根據目標設定碰觸的收獲目標,比如,通過碰觸來畫這個形象,然后用溝通打交道確認這個形象——地圖,然后是設計策略去應對這個關卡——如何過關
那自己的燈照亮的部分,如果可以在腦中抽取一個合適可參考的戰(zhàn)略模型,然后再去決定碰觸了解什么,是否適用,然后再試探,這不是非常棒的生活方式嗎?

思考先到這里,先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