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飄散,大正時代的浪漫 —天國到地獄

? ? ? ?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個《櫻花大戰(zhàn)》系列的超級死忠。而《櫻花大戰(zhàn)》所處的太正時代正是以當年日本日本自當年明治維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大正時代,為背景展開的。而大正時代對于日本來說一個充滿浪漫,積極和讓很多人向往的時代,也是我個人非常向往和喜歡的一個時代。至于為什么這么說,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大正時代。
? ? ? ?大正時代是大正天皇在位的時期,時間是1912年到1926年,一共14年,是一個短暫而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該時代的根本特征是民主主義風潮席卷文化的各個領(lǐng)域。大正前期的日本是自明治維新以來迎來的一個空前的盛世。而且處于當時一戰(zhàn)結(jié)束,日本的民族自決浪潮十分興盛,民主自由的氣息相當濃厚,所以這個時期也叫“大正民主”。而且大正時代,日本的民主風氣、人文思潮盛行,在當時以天皇兼有華族的倡導之下,日本出現(xiàn)了短暫的寬松的發(fā)展時期,同時也對昭和時代形成的極端國家主義產(chǎn)生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大正天皇本人卻是一個倒霉娃,大正天皇的父親是著名的明治天皇,而且他也是明治天皇唯一活下來的兒子。兒子是裕仁天皇(也就是昭和天皇),孫子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退位的明仁天皇(也就是平成天皇)。但是他本人卻自幼多病,曾患腦膜炎而且留下了很嚴重的后遺癥,40歲的時候又患腦血栓而且很快轉(zhuǎn)為精神病。由于身體狀態(tài)加其他原因政界元老們感到不能再讓他代表帝國,便一致決定由皇太子裕仁于1921年攝政。1926年12月初,大正天皇患肺炎身體日漸衰弱。1926年12月25日凌晨(日子還是蠻好記的),大正天皇死于心臟病發(fā)作,享年47歲。一個短暫而又浪漫大正時代結(jié)束,兒子裕仁即位,隨之而來的是將整個日本拉入萬劫不復深淵的同時,還給整個世界帶來難以忘卻災難的昭和時代。
? ? ? ? 其實說到大正時代給人印象最深的可能還是民主運動,文豪和豐富的市民生活。我們現(xiàn)在熟悉的東京車站、甲子園、寶冢歌劇團、山崎酒,都誕生于這個時期。所以說這個時期雖然短暫,但是及其絢爛。之所以會這樣完全是因為日本民族自豪感迅速膨脹和當時的貴族,極度推崇寬松和自由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因為在當時在明治維新之后,西方文化大量流入日本,因為一味的拿來主義,使得日本的傳統(tǒng)文化岌岌可危。但是相對的,日本國運卻是一直在上漲而且一直在突破巔峰,一路通暢。日清戰(zhàn)爭、日俄戰(zhàn)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日本都是戰(zhàn)勝國,尤其是日俄戰(zhàn)爭的勝利,得到了西方列強的認可,使得日本廢除了之前和列強們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瞬間成為世界強國??梢哉f這個時期的日本國力昂揚向上,亞洲唯一列強,從上到下,日本都透露出處處生機和活力。
? ? ? ?而正是這些因素造就了大正時代的特色,雖然穩(wěn)定發(fā)展的同時物價在不斷上漲,但隨著國民生產(chǎn)總值大幅度提高,人均收入也提高了。工業(yè)化的長足發(fā)展,使得巨大的城市在日本一座座的崛起,東京的人口達到了三百多萬,而幾十萬人口的城市也在不斷出現(xiàn)。前往城市從事第二第三產(chǎn)業(yè)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市民階級開始作為一股具有全國性影響力的力量出現(xiàn)在日本的歷史舞臺上。在這些大城市里,電力得到了普遍的運用,電燈進入千家萬戶,使大城市都成為不夜城。電車開始在馬路上飛馳,上班族坐著電車,聽著留聲機,看著歌舞劇,過著西方人一樣的生活。而街頭上卻總能見到不少穿著傳統(tǒng)服飾的婦女,一邊是鼓吹文明開化和脫亞入歐,一方面卻也不乏狐疑的對待西方文化的民族主義分子,這種新舊文化的交融當中,表現(xiàn)出來的是別樣的風情。而同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帶來的經(jīng)濟發(fā)展,而且各種思想的碰撞各種思潮的交匯都給當時的日本人帶來了一個“日本夢”,未來是無比美好的,一定是日新月異的。物質(zhì)生活因為“一路暢通”而極大豐富,皇族對于政治的掌控相當寬松,經(jīng)商和實業(yè)家的地位也因為寬松的民族思潮而大量產(chǎn)生,經(jīng)商越來越受人尊重,女性地位提高,可以同樣進入學堂學習。在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同時,大正時代也是文學知識分子的一個黃金時代。
? ? ? ? 對于一個文人來說生活在大正時代是幸福也是浪漫的,因為大正時代是日本文學蓬勃發(fā)展的時期,在很多城市的郊區(qū),知識分子們比鄰而居,形成了一個個的文化村。在這些地方,舊式的日本園藝風格的建筑和西洋別墅混雜在一起,似乎體現(xiàn)了大正時代紛亂的文化格局。如果說明治時代是日本文化剛剛開始學習西方的蹣跚起步的階段,那么大正時代則迎來了收獲的季節(jié),在這個時期,日本突然涌現(xiàn)出了大量世界級的文學巨匠,在那時,江戶川亂步開始了《D阪殺人事件》中明智小五郎的偵探生涯,橫溝正史筆下的金田一耕助也在《本陣殺人事件》中誕生,小林多喜二在他的《蟹工船》上書寫著日本企業(yè)不斷壓榨工人們的遭遇,芥川龍之介在《羅生門》書寫著他的那些令人不安的故事,夏目漱石則在東西方文化的夾雜當中茫然說著《我是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文人是幸福的,因為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在中一切都仿佛是在夢里。而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文人也是浪漫的,因為這個時代的愛情故事中有著東方的含蓄溫柔也有著西方的一種浪漫表白,或許那個時代的女子喜歡聽的往往不是你儂我愛,而是“月色真美”。而這個時期的日本文學有著民主思想,有著東西方文化摻雜著的浪漫,也有著盛世之下對生活和社會底層悲慘生活的一切,也有著對當時社會的諷刺??梢哉f大正時代的文人是浪漫的,是幸福的,也是充滿迷茫和不安的···正是這個特殊的時代孕育了他們,但同時孕育的還有日本的民主運動。
? ? ? ?大正時代是日本有機會建立憲政的一個特殊時代,伴隨著長期的和平以及市民階級的興起,人們對軍人把持著國家的重要崗位的局面日益不滿。而傳統(tǒng)的藩閥財閥軍閥把持國家大權(quán)的現(xiàn)狀讓人們越來越不能忍受了。因為明治維新是在薩摩長州土佐和肥前四個藩發(fā)起,所以新政府的重要部門也基本都是這四個藩輪流做,最后土佐趕走了肥前藩,薩摩趕走了土佐···所以最后基本上就是長州和薩摩兩個藩的人主宰朝政,同時兩個藩還基本上控制了海軍和陸軍。而大正民主運動的呼聲,就是要打倒長期把持朝政的藩閥政權(quán)。而大正初年長州藩出身的桂太郎第三次擔任了首相,而桂太郎在當政時期打著的旗號打壓改革,最后民間的反對風潮終于爆發(fā),結(jié)果就是上任不到兩個月的桂太郎被迫辭職,這是第一位被民眾運動趕下臺的藩閥首相,他的下臺標志著藩閥時代的結(jié)束,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民眾依靠自己的力量第一次在與藩閥集團斗爭當中獲得了勝利,這對當時日本社會產(chǎn)生了強烈的影響。在這樣的氛圍下,日本的民間對政治和選舉的參與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各種思潮,各種社會運動也開始興起。傾心于左翼的勞動階級熱情洋溢地上街慶祝五一勞動節(jié),而追求自由民權(quán)運動的人們一遍又一遍在各個陣線奔波宣傳。東京博覽會開幕儀式上,人們熱情的歡呼一個沒有藩閥軍閥和財閥的時代。在整個大正時代,選舉權(quán)不斷放開,傳統(tǒng)的藩閥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軍部的鼓噪越來越如過街老鼠,當?shù)谝粋€政黨內(nèi)閣組織起來的時候,日本的市民階級似乎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美好的明天馬上就要到來。而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共產(chǎn)主義和社會主義影響日本最深的時代,也是中國革命黨和日本的友好人士友情最為緊密的時代,所以這個時期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都選擇去日本留學。而也正是這個特殊時期,日本共產(chǎn)黨成立(沒想到吧,日本也是有黨組織,所以一大的時候有周佛海是旅日代表)。但因為日共從成立開始就一直在努力反對當時日本的地主財閥政治,反對軍國主義,反對戰(zhàn)爭,從而在戰(zhàn)前一直是非法的存在。當然這要說起來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所以這里就不說了。
? ? ? ??如果按照太陽來形容的明治時代的日本正像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昭和時代則是充滿希望但最終卻帶來災難的動蕩和毀滅的日落黑暗,大正時代則是旭日當空的一個盛世。正如櫻花一樣美麗,但是生命卻很短暫。當日本人從自我膨脹和建立世界強權(quán)的昭和迷夢當中驚醒時,他們可能才意識到想要實現(xiàn)這個迷夢竟然要付出這樣大的代價的時候,大正時代就顯得可愛和浪漫了。竹中民朗曾經(jīng)將這個時代稱之為帝國日本的烏托邦時代,或許其本身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時代雖然很平淡但是卻又像一個天國一樣夢幻,讓人如癡如醉。從明治時代的維新之嵐,到昭和時代的血雨腥風···日本真正走向世界的確是這個不起眼的大正時代,這個浪漫時代讓人向往和留戀。但是再美好的夢都會醒來,日本最終沒有走向憲政民主的道路,而是踏上了一條給整個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戰(zhàn)爭之路,這其中的歷史劇變,也是將整個日本和日本國民從天國拉進地獄的一個改變,或許這是日本走向的一個必然,也是世界走向的一個必然···也許作為一個歷史的落榜生的遺憾,也或許是我書生意氣的作用總是對這個時代充滿向往和好奇,但是時間不能倒退,歷史終究還是歷史···當我回顧這個時代的時候心里總是會不由自主的感覺這過去的一切切仿佛都離我們很近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