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是啥?所以我是傻子嗎?【AI總結】【英語閱讀溯源】
開頭先放一個“反方”觀點(同樣也會用AI總結):



ChatGPT總結:
鄧寧-克魯格效應是一種認知偏差,表現(xiàn)為無知的人過高估計自己的知識程度。研究 (Kruger & Dunning, 1999)表明,那些最不稱職的人往往最容易高估自己。他們缺乏對自己和他人表現(xiàn)的準確評估能力。要克服這種偏差,我們需要發(fā)展元認知技能,即思考思考的能力。這包括留出時間進行自我反思、運用二級思考做決策、做好智能筆記,并意識到可能影響判斷力的認知偏差。了解這個固有的限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自己,進而取得進步。
原研究:

(科普文鏈接里的介紹其實挺詳細的)
Kruger J, Dunning D. Unskilled and unaware of it: how difficulties in recognizing one's own incompetence lead to inflated self-assessments. J Pers Soc Psychol. 1999 Dec;77(6):1121-34. doi: 10.1037//0022-3514.77.6.1121. PMID: 10626367.
“反方”文章的ChatGPT總結:
該文討論了Dunning-Kruger效應,即無知者往往高估自己的能力。Dunning和Kruger的研究表明,最不稱職的人往往最容易高估自己,而且這種高估與他人的比較也更加明顯。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Dunning和Kruger的研究方法可能存在問題,這種效應可能被夸大了。研究發(fā)現(xiàn),真正的無知者并不多,人們有一種天生的能力來評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識。
研究鏈接:

(好奇怪,我一直以為theconversation只是一個網(wǎng)站,這里看起來像是一個期刊,看了科普文的介紹:The following essay is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The Conversation, an online publication covering the latest research. 原來是一個介紹最新研究的在線出版物)
短評:
原來的短文還介紹了提高元認知的技巧……可能“反方”只是防止人們過分使用這個名詞吧~
說實話,反方的短文我沒怎么看??
欄目說明:本欄目意在分享扇貝閱讀app中喜歡的短文;并不會逐字翻譯,因為沒有意義——無論是app內部還是各種翻譯器都會提供翻譯功能;和通常的營銷號不同,我轉發(fā)的是我自己真的閱讀過的短文~這個欄目不會每日更新,但是我如果不在這里更新基本上會在微博分享自己讀的短文和短評;不必關注我,關注話題#扇貝閱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