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朋友不可怕,可怕的是···

挪威戲劇家易卜生說,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
那么一個人沒有朋友,是不是就意味著他的生活失去了陽光?
倒也并不見得。
事實上,有的人并不是因為失去了朋友才失去了陽光,而恰恰是因為感受不到陽光,所以才沒有朋友。
這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被親近的人傷害過或者過度索取過,從而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任。
這種人通常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征,那就是既渴望從別人那里獲得關(guān)注與滋養(yǎng),同時又特別害怕別人離他們太近。
他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極其敏感,且有著極嚴苛的需求。
一旦別人越過其內(nèi)心的警戒線,他們立馬就會如同受驚的兔子一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落荒而逃。
因為他們感受到了危險。
而這種對于危險的感知,正是來自于他們過往的生活經(jīng)驗。
經(jīng)驗告訴他們:離得太近,就很可能會受到傷害。
那么誰離他們最近呢?無外乎是身邊的親人、戀人以及朋友。
他們吃過親近之人的苦,被親近之人傷害或者掏空,所以特別需要別人給他一點甜,同時卻又害怕因為別人的親近而再度受苦。
于是他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躲、想逃。然后漸漸地,他們就活成了奇奇怪怪的孤家寡人。
雖然在“安全距離”之內(nèi),他們還是會從容地與他人交際往來。但對于再進一步的關(guān)系,他們卻表現(xiàn)得相當警惕。
別人只要試著向前探近一步,他們就會立刻成為驚弓之鳥,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并且對于自己的無故消失,他們往往不會有任何的解釋。
不解釋,并不是他們冷漠無情,而是他們打心眼里羞于解釋、無法解釋。
因為一旦開口解釋,就務(wù)必得面對和宣揚自己曾經(jīng)被親近之人傷害過的事實。
這讓他們痛苦,也讓他們難堪。所以他們只能莫名其妙地離開。
然而他們的躲避、逃遁和不解釋,卻也總是連累旁人無辜受傷。
一些“被離開”的人難免會以為,是自己的殘破和不好才導(dǎo)致了他們的不辭而別。
殊不知,這正是源于對方心靈上的“殘破”,方才導(dǎo)致了不愉快的一切。
2、孤芳自賞,又或者曲高和寡。
同一片山水,通常會長出同樣的生物。
同樣的環(huán)境,也會孕育同樣的人。
然而凡事總有例外。
即使是在同一個圈子里,也總會有與眾不同的人。
他們自視清高,又或者真清高。所以就真真假假地成了鶴立雞群的那一個,看上去跟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于是就成了圈子里的“另類”。
這些“另類”因為跟其他人找不到共同語言,沒有可聊的話題或者可聊的樂趣,所以也就失去了交朋友的可能。
他們是孤獨的。然而也是驕傲和自負的。
他們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苦于找不到一個懂自己的人。
因為別人“接不住”自己的語言和思想,所以他們干脆選擇了沉默和閉嘴。
不做無意義的溝通和浪費,是他們深思熟慮之后的傲嬌和倔強。
3、太容易看到本質(zhì),無法從瑣碎的人際往來中獲得滋養(yǎng)和樂趣。
不得不承認,生活中總有那么一群眼神犀利或毒辣的人。
因為視線太具有穿透力,所以他們總能一眼看到事物的本質(zhì)。
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樁美事。
因為再美的東西在剝離了表象之后,也就失去了美感,從而變得枯燥乏味,甚至面目猙獰。
就像《紅樓夢》里的風月寶鑒。一眼看過去,再漂亮的美女也成了一具驚悚的白骨。這樣一來,看美女的樂趣也就蕩然無存。
那些洞察力太強、太容易看到事物背后的真相和邏輯的人亦是如此。
因為看到的一切不再具有美感,所以自然也就對一切失去了興趣。
譬如社交,譬如友情。
別人眼里的歡笑,在他們眼里很可能只是無謂的聒噪。
別人的其樂融融,抵不過人走茶涼后的一壺清茗。
這正是朱自清所謂“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的真實寫照。
他們的確“什么都沒有”。
因為他們看到的世界本就一無所有,只剩下無盡的虛空。
生活在這樣的世界里,他們還要友情干嘛?
不得不說,他們或許是最值得羨慕也最值得同情的那類人。
他們看到了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注定要承受他人所不必承受的代價。
4、享受孤獨的智者。
有句話叫智者不入愛河。其實智者非但不入愛河,他們甚至什么河都不會去趟。
因為他們太過聰明,聰明到看清了一切??辞辶?,也就看淡了。
但他們與“看透本質(zhì)”的人有所不同的,正是一個“淡”字。
他們是淡定的、淡然的,而不是“看透”之后的荒蕪與落寞。比起后者,他們多了一層體悟與超越。
正是這份體悟與超越,讓他們與那些洞察本質(zhì)的悲觀者有了本質(zhì)的不同。
他們并不消極,而是以更高的智慧去化解了“本質(zhì)”的荒蕪,并在此基礎(chǔ)上開辟和創(chuàng)造了全新的生活路徑,從而實現(xiàn)了自我與世界的和解,也實現(xiàn)了自身的圓滿。
對于他們來說,比起置身人群之中,自己一個人反而更加自在、更有“營養(yǎng)”,更能無拘無束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群對他們來說反而是種消耗。因為那會搶占他們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拒絕朋友、拒絕社交,他們才能更專注于自己熱愛和擅長的事情,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個人價值,又或者是獲得更多的人生樂趣。
唯有這樣的人,才是人們所謂的“獨行的猛獸”。也唯有這樣的人,才能不為世俗所累,活出特立獨行的精彩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