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考點—古詩詞反映的哲學原理
1.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同一性)。
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②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2.必須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全面地看問題。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3.矛盾的特殊性規(guī)定了一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
①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②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
③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④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fā)墨,不如瓦礫頑
4.矛盾的普遍性總是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矛盾的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5.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
凡物各自有根本,種禾終不生豆苗。
6.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驊騮日千里,亦在御功者。
7.內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據(jù),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條件。
①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②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8.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9.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fā)展。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0.任何矛盾都存在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雙方,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①涇溪有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②“禍兮福之所;福兮禍之所伏”;
③“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③“曲則全,枉則直,則盈,敞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④亂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