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故事中的歷史:楚國系列篇(四)——青銅的戰(zhàn)爭

公元前642年,鄭文公訪楚,這可把楚成王高興壞了。
鄭國乃周朝周厲王少子——姬友所建,乃中原的千乘大國,它的國君能大老遠地跑來訪問楚國,這是對楚國的一種認同和無形拔高。
楚成王很滿意,瞧瞧,昔日周朝的王子之后,也要來巴結(jié)我,趴在中原的周朝王室還敢瞧不起我?
楚成王豪情萬丈,大袖一揮,賞!楚國竟然送了鄭文公一千斤銅!
實打?qū)嵉囊磺Ы镢~咧,連楚成王自己都傻了,我剛剛做了什么?
楚成王立馬后悔了,趕緊派人去追鄭文公,送出去的東西他也實在沒臉皮再要回來,就與鄭文公立下約定:送出去的一千斤銅,只能用來造造禮器,玩玩音樂就行啦,絕對不能用來搞兵器,否則就得翻臉。
《左傳》中記載的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銅礦資源在先秦世界里的重要性。
先秦時代,在冶鐵技術(shù)出現(xiàn)之前,銅便是人類掌握的第一種也是當時最重要的一種金屬資源。
青銅資源,既是一種民生資源,也是一種戰(zhàn)略資源。青銅既可以用來鑄造禮器用于祭祀,也可以用來鑄造兵器用于戰(zhàn)爭。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足夠的青銅資源,搞不成祭祀,就會被上天所拋棄,被祖宗所唾棄。沒有足夠的青銅資源,打不了仗,那就只能天天被別的國家揍得鼻青臉腫??偠灾?,沒有足夠青銅資源的國家,是沒有安全感的。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當時的“楚成王”,已經(jīng)自稱“王”了。
西周時期,只有周天子才能稱“王”,諸侯國君只能稱為“公”、“侯”、“伯”、“子”、“男”等爵名。楚國國君是子爵之位,按理只能稱為“楚子”。但從熊渠開始,楚國國君不甘心被中原王朝視為“蠻夷”,干脆死豬不怕開水燙,你們中原王朝既然不認同我楚國,那我楚國也不認同你們中原王朝,我楚國之君自立為王!
從此以后,中國有兩個“王”了,北方的周王,南方的楚王。其他國家視“楚王”為天大的笑話,“楚王”唯有用戰(zhàn)爭來閉上他們的嘴。
要發(fā)動戰(zhàn)爭,就得要足夠的兵器。要鑄造兵器,就得需要足夠的青銅。于是乎,楚國盯上了銅綠山。
銅綠山位于湖北大冶,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有約40萬噸煉銅爐渣,大約能產(chǎn)出12萬噸銅,這在古代,幾乎是個天文數(shù)字。
12萬噸銅,能造出2.4億件銅戈,或者6000萬柄青銅劍,或者40億枚青銅箭頭。
這么夸張的數(shù)字,使得楚國對于銅綠山垂涎三尺。

為了爭奪青銅資源,當時很多國家也是打得頭破血流,最為張狂的,無疑就是勢力最大的周王朝。
當時占據(jù)銅綠山的諸侯國為隨國,為“漢陽諸姬”之一,很明顯,它也是周朝姬姓王室成員被分封的國家?!皾h陽諸姬”占據(jù)漢水流域,為周朝王室構(gòu)筑“金錫之路”,將南方的銅礦資源輸送到北方的周朝。
楚國看著實在眼饞啊,有我在南方,還能由著你們這幫家伙高枕無憂地享樂拿東西?
因此,楚國要奪得銅綠山,必須要把隨國揍趴下。
公元前740年,熊通殺掉自己的國君侄子,成為楚武王。楚國有弒君的傳統(tǒng),兒子殺老子,叔叔殺侄子,互相殺來殺去,半點不講禮儀。湊巧,楚武王即位后不久,中原國家也開始流行弒君游戲。比如晉國的曲沃莊伯殺了晉孝侯,鄭國內(nèi)亂,衛(wèi)國的衛(wèi)桓公被大臣州吁所殺,魯國的魯隱公被公子揮密謀殺害,宋國太宰華督殺了宋殤公等等,簡直亂成一團。
中原國家打得不亦樂乎,楚武王野心勃勃,趁機出兵攻打隨國。

但是當時的隨國,裝備精良,青銅資源和兵器鑄造技術(shù)都要遠遠強于楚國,楚國發(fā)動的好幾次攻隨戰(zhàn)爭,竟然沒打贏。
沒辦法,人家裝備好,揍不贏??!
隨國的裝備越好,楚國人看著越眼紅,于是越要打仗。這可難為了當時那個窮兵黷武的南方小國,跟隨國打了幾次架,累得氣喘吁吁不說,楚武王也被打得白發(fā)蒼蒼,老了,連心臟病都被打出來了。
楚武王最后一次出征時,已經(jīng)病得快不行了。他這一生,就跟隨國死磕上了。
最終,楚武王也是死在了出征隨國的路上,他這一死,卻成就了楚軍哀兵必勝的結(jié)局。楚軍向隨國發(fā)動了瘋狂進攻,打起來人人不要命,嚇得隨軍心驚肉跳:瘋了瘋了!不打了不打了,投降!
楚武王把自己的命交代在了搶奪銅綠山的戰(zhàn)爭里,從此以后,楚國的戰(zhàn)爭機器,才有了發(fā)動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