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武大帝保烏頌》的注釋

視頻在此。專欄無論怎么嘗試都發(fā)不了。好歹附上幾點注釋吧:
尊稱一個人以各種“武”“勛”“莊”什么的,專業(yè)叫做“尊號”,說白了就是尊稱。僅在死后“蓋棺定論”的這個稱呼叫“謚號”。不過人們常常會把“尊號”截取大部分用做“謚號”,尤其是唐以后,尤其是明清。尤其是“尊號”“謚號”越發(fā)離譜的這些時代。
按中國古代謚號的傳統(tǒng)(其實放到別的什么上也通用,不是 謚號 專屬的如此釋義)
兵甲亟作曰莊。以數(shù)征為嚴。
睿圉克服曰莊。通邊圉,使能服。
勝敵志強曰莊。不撓,故勝。
死于原野曰莊。非嚴何以死難。
屢征殺伐曰莊。以嚴厘之。
武而不遂曰莊。武功不成。
剛彊直理曰武。剛無欲,強不屈。懷忠恕,正曲直。
威彊敵德曰武。與有德者敵。
克定禍亂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窮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窮極。
猛以剛果曰威。猛則少寬。果,敢行。
猛以彊果曰威。強甚于剛。
彊義執(zhí)正曰威。問正言無邪。
治而無眚曰平。無災罪也。
執(zhí)事有制曰平。不任意。
布綱治紀曰平。施之政事。

好內遠禮曰煬。朋淫于家,不奉禮。
去禮遠眾曰煬。不率禮,不親長。
名與實爽曰繆。言名美而實傷。
殺戮無辜曰厲(殘)。
暴虐無情曰厲。
愎狠無理曰厲。
扶邪違正曰厲。
長舌階禍曰厲。

英布(?~公元前196年),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縣(今安徽省六安市)人,秦末漢初名將。
早年坐罪,受到黥刑,俗稱黥布。初隨項梁起義,迎娶吳芮之女,擁立楚懷王繼位,封為當陽君。項梁陣亡后,成為項羽帳下將領之一,屢破秦軍,封為九江王。受到漢朝游說,叛楚歸漢,為楚將龍苴所敗。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封為淮南王,與韓信、彭越并稱漢初三大名將。韓彭被殺后,心生畏懼。
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起兵反叛,兵敗被殺。
(雖然詞條上這么寫,但回去翻一番史書,橫向對比一下,完全可以無愧“楚漢第一墻頭草”。我個人愿把三國的呂布與其并列“二布”。剛好一個西漢初,一個東漢末)

十惡俗稱“十惡不赦”。中國古代十種為常赦所不原的重大犯罪。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
舍為古代距離單位,一舍為三十里,“退避三舍”即退了九十里。二舍為60里,30公里,3萬米。一丈為三分之一 十米 ,記3.333……米,萬丈即3萬3千3百3十3……。故“平二舍即慰萬丈”。

《滿江紅》一闋,正體:
中仄平平,中中仄、中平中(仄)。中中中、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
平中仄,平中(仄)。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中,中中平(仄)。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中中、中仄仄平平,平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