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成熟,為什么人總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這把尺是自己的修養(yǎng),是自己的價值取向。 很多人會覺得,成熟的人是經(jīng)歷多了,明白的道理多了,自然就成熟了。 然而并非是這樣。 經(jīng)歷并不會給人帶來任何有用的東西,甚至可能會讓你出現(xiàn)心理陰影,正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般。 很多人會根據(jù)別人的經(jīng)驗把成熟實話,就好像你問別人什么是成熟,別人會說的有頭有理。但是你問我什么是成熟,我卻沒法準確的去點中。 我學(xué)習命理有好幾年,喜歡中醫(yī),中哲,也悟了十幾年的道。 我總在思考,人到底要怎么樣才能達到坦然自若的狀態(tài)? 我可以在很多道理,很多故事里找到答案,但是卻沒法用這些東西證明成熟就是答案,為什么呢?因為它并不準確。 曾經(jīng)我回復(fù)過一個關(guān)于教育的帖子,是說父母到底要怎么教育孩子呢? 我的回答是“父母的教育,其實并不能影響孩子,但是刻板的教育確實會改變孩子的“天性”。一個人長大會變成什么樣,其實只看自己的選擇和堅持,別人可以影響你,但是沒法決定你”。 那時候,我也只是這樣回答,結(jié)合我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而言。比如我是農(nóng)村孩子,姐弟四個,我父母為了養(yǎng)活我們姐弟,天天起早貪黑的做小生意。那時候交通不發(fā)達,所以每天早上一兩點就得起床趕車進貨。 所以我們姐弟的家庭教育顯然是疏忽的。但是我父母年輕的時候都是比較正直的人,總有自己堅持的理念,這也多少影響了我們姐弟。 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會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就變得特別敏感,但其實我生活的那個年代,很多孩子也沒有父母的陪伴,只是說大家都生活在貧窮之中,沒有那么大的差別。 而這也要提到我的成長過程,我喜歡看書學(xué)知識,但是我卻不喜歡在學(xué)校讀書,打小就逃課,中考考了240多分,顯然我是非常不樂意讀書的。這就是證明嘛。 我很喜歡玩,小時候一個人能玩一下午,特別是當會玩電腦了以后,大概我四年級,也就是2000年左右,我開始接觸星際爭霸,大概5年級就接觸cs,到了6年級就自己會往網(wǎng)吧里跑了。 從很多方面來說,按照我的成長經(jīng)歷來做邏輯判斷,以后我肯定是個混混啥的,畢竟打小就懶散,又貪玩。又不學(xué)無術(shù),對吧?這是很自然的邏輯推演。 但事實上是,我是2005年初中畢業(yè),那時候我14歲,因為中考考的很差,所以我就去讀了技校,當然愛玩的我是不會老老實實的讀書的。所以我經(jīng)常拿生活費去上網(wǎng),有時候也會通宵,然后餓著肚子。 后來是因為我逃課,老師打電話我家里,我在網(wǎng)吧被我老頭逮到了,當眾挨了一耳光,然后就輟學(xué)了,那時候還是11月左右,所以我輟學(xué)的年紀其實就是14歲。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些事情,比如我經(jīng)常拿生活費去上網(wǎng),導(dǎo)致自己沒錢吃飯,老是找家里要錢又不太好意思。當時我讀的技校,2.5就可以吃的很好,我母親給我規(guī)劃500的生活費,因為我是家里唯一的兒子嘛,年級又小,一個人在外地怕我照顧不好自己。但是我只要了300,最后早早的把生活費花完,又只能找家里要錢,其實每個月花了600。 我為什么這么提錢呢?是因為某天我餓著肚子去食堂,看到一起玩的同學(xué)幾個在食堂吃飯,有說有笑的,而我和他們關(guān)系還不錯,卻成了陌生人,那時我在想,我在干嘛呀?我不是來讀書的嗎?為啥我會淪落至此? 哦,不,你以為我痛改前非了?不,我只是進行了一番思考,這書要不要繼續(xù)讀了?讀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沒多久我就被我父親打回家了,當時他問我還要不要讀書?我說不讀了,然后他就讓我收拾東西回家了。自此我就再也不用讀書了。 當然,本身我父親是看我讀不進書,想讓我去學(xué)手藝早早賺錢,農(nóng)村的手藝活知道吧?泥瓦匠,鋼筋工,木工,水電工什么的。 我父親是爺爺教的泥工手藝,他以此為生,雖然并不賺錢。比如2005年的時候,他給別人做一天事不到30塊錢。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2007年那時候,他做一天事才漲到50塊錢。 當然,很多事情很難細說,比如小時候我父親讓我放牛,因為農(nóng)村的牛是村集體共有的,每家都輪值放牛,有次到我家的時候,讓我去放,其實是經(jīng)常放牛的。但是我比較叛逆,我就不想放,所以我就離家出走了,去了哪里呢?我母親有三個妹妹一個弟弟,我去了我四姨家,大概30里路,我走過去的。而在這之前,我也只去過她家一次,還是過年的時候搭車去的。 但是我記性非常好,然后就走過去了,并且也沒繞路啥的。 天生就是一身反骨來著,非常的叛逆,當然,很多時候,并不是為了叛逆而叛逆,那叫耍性子。我只會為了自由而叛逆。 自從沒有讀書后,我就肆業(yè)了,成了小混混。我父親總叫我去學(xué)手藝,我母親偶爾也勸我學(xué)個手藝沒啥問題,但是我不樂意,不學(xué)。就天天玩,網(wǎng)吧,游戲機室,每天都那樣玩。后來我母親看不下去了,每天給5塊錢讓我去網(wǎng)吧玩,然后我就奉旨上網(wǎng)了。 像我這樣玩,多半會廢,其實我也這樣覺得。 但你也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的命運,你說你能自己掌控也好,說性格決定命運也好,說天注定也好。這都無關(guān)緊要,最重要的是,要尊重自己的內(nèi)心和上天的眷顧。 你總會在某天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比如靈光一閃,比如反思自己,又或者一下明白了什么了不得的事,突然鴻運當頭來。 我都沒有,我只是開始反思自己了,于是開始接觸道,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活著的意義。 我看了很多書,玩了很多游戲,聽了很多歌,看了很多故事。每當我以為,哦,原來是這樣。明白了很多這樣的道理以后,我將以及的精神世界包裹的很好。 那時候網(wǎng)上很流行測智商,情商,性格啥的,我一測,太酷啦,我居然有60多歲的心理年齡,那不是說我已經(jīng)修行的相當不錯了? 然而是這樣么?并不是。 任何道理,學(xué)識,知識,都只能作為人生閱歷的墊腳石,無論碼多少,堆多高,它都是松散的。只有你真正的經(jīng)歷過,真正的拿起過,真正的醒悟過,真正的放下過,這些經(jīng)歷才會成為水泥和沙子,將這些墊腳石鞏固成筑基石。 所以如果你問我年齡大是不是就等于成熟?這種觀念我只會一屑不顧。 人的成熟只是相對的感悟,但是有的人是死不悔改的那種,這種人是永遠都不會成熟的。但你會認為他們的年齡永遠都不會增長嗎?顯然并不是。 所以,前面也提到,人能否成熟,其實是取決于心里有沒有那把尺。你可以把那把尺當做是鏡子,戒尺,又或者紅線等等,這都無關(guān)緊要,最重要的是無論自己經(jīng)歷了什么,自己都不能放棄那把尺。 我們經(jīng)常看故事,看電影,有的人做了半輩子的好人,突然身邊的人受到了危害,或是自己受到了危害,黑化了。其實應(yīng)該是稱作“魔化”,也就是開始產(chǎn)生了執(zhí)念的狀態(tài)。 這類人,其實就是放下了心里的那把尺。 舉個例子,過去看故事總有“你們男人都這樣”這種話,那么只要你有點思考能力,你會覺得這種話到底包含了什么樣的意義? 是閱人無數(shù)的陳述?又或者是擊碎自己內(nèi)心幻想的絕望?亦或者是別的? 現(xiàn)代人很多人不喜歡女人說這種話,一說就是這人肯定經(jīng)歷很多了。 真的是這樣嗎?很多時候,我并不認為說這種話有什么意義,而是說了這話之后,你做了什么才有意義。 一個女人說“你們男人都這樣”然后分手,趕緊找下一個,你感覺如何? 一個女人說“你們男人都這樣”然后抱頭痛哭,整日要死不活的,你又感覺如何? 一個女人說“你們男人都這樣”然后認清了現(xiàn)實,從此自立自強,你又感覺如何? 我們?nèi)似鋵嵑苋菀卓吹絼e人的底線,所以才能去折磨別人。但是很難看清楚自己的底線,因為了解自己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自己在自己的內(nèi)心里是玲瓏八面的,你根本確定不了真實的自己,這也是為什么有的人心里有尺,有的人心里沒尺的緣故。 在你學(xué)習基礎(chǔ)物理的過程中,你會了解到參照物的重要性,人也是需要一個參照物的,這樣才能建立三觀。人的三觀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環(huán)境決定的,而是你自己豎立的參照物決定的, 當你修佛法,明白眾生皆苦,那么惡未必是惡,善未必是善。 當你修道法,明白天道無常,那么惡未必不是惡,善未必不是善。 如何?只取決于你內(nèi)心的尺不是嗎? 并非是佛法好,也并非是道法好,佛法不會讓你成佛,道法不會讓你得道,但是你自己的法,肯定能讓你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人。 所以為何釋迦牟尼的法能讓他成佛,卻不能讓別人成佛?老子的道能讓他的道,卻不能讓別人的道? 普渡眾生是善意,但是自己才是那個眾生呀。 我修了十多年的道,學(xué)了七八年的命理,也思考了十多年的人生,但是這些明白的道理并沒有改變我什么,只是不斷的點醒我,你要做什么樣的人,然而我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樣的人。 直到某天,我決定真正的走出去了,于是去闖蕩了,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根據(jù)自己的判斷停業(yè)了,然后在這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與其問道,不如問自己要走什么樣的道。與其求道,不去走好自己的道。 那些曾經(jīng)我學(xué)的,悟的道理,在那之后都成了我的基石,我不用再去學(xué)著坦然自若,我明白了自己的渺小,明白了自己的無力,明白了自己的缺陷,也明白自己作為一個弱小的凡人,并沒有什么能力對抗社會的變遷。 所以我也明白了,我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必刻意的追求財富,不必刻意的追求事業(yè),不必刻意的追求別人的認同。 我只需要和自己和解,不在幻想自己某一天會變成天帝,掌控世間法來掃清人間的不幸。不在追求要像馬云一樣,改變世界,能和某些人侃侃而談。 當某一天,我也有機會成為那樣的人的時候,能站在那個舞臺的時候,我能不忘初心,還記得人間疾苦,還記得普渡眾生,那才是修行成功的時候。 而立足于腳下的生活,才是作為人應(yīng)該去走的路。 我們的人生,并不是需要什么大富大貴,并不是需要什么位高權(quán)重,而是需要我們記住我們心里的那把尺,那把尺,是我們的人道,也是我們?yōu)槿说牧⒆阒尽?如果沒有那把尺,富貴終將淫奢,那即是自毀自道罷了。 我認為現(xiàn)在的人啊,在匆忙的生活中,也要偶爾靜心思考下自己。思考的意義并不在于思考什么,而是能靜下心來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的心有沒有被污染,有沒有被控制, 人可以富,可以貴,人各有異,不同的能力必然會給你帶來不同的社會收益,這有何不可呢?但是富也好,貴也好,都要踏實。要有自己的基底,那是成就你的東西。 今天啊,我母親又在談給我相親的事,我也回應(yīng)了下,其實在我看來,結(jié)婚不結(jié)婚并不能證明什么。像我這樣的人,我可以為了理想做大事,也可以為了生活做小事,但我并不會做無意義的事,那會打亂我的生活節(jié)奏。 人生若有知己,未嘗不是一件幸事。但也如此,知己嘛。要互相了解才行嘛。 很多人并不像我一樣,我去很少忙于工作的,但也并不是說我不會忙于工作,像這兩年,我判斷經(jīng)濟不會樂觀,所以我早早就躺平了,與其浪費心思去競爭,不如保存精力蟄伏起來休養(yǎng)生息。 像我這樣能主動選擇生活方式的人,并不多,也就意味著,如果我結(jié)婚,那么我也只能被動的選擇生活方式。必須要賺錢養(yǎng)家呀。 而在不合時宜的時候去做更不合時宜的事,顯然是不明智的。 當某天我能遇到像我這樣的姑娘,我未嘗不會心動,未嘗不會想成家呢?對吧 我的人生經(jīng)歷只能幫自己走好自己的路,并不能幫別人走好別人的路,所以如果想走好兩個人的路,那也必然需要對方也能走好自己的路才行啊?;橐鍪莾蓚€人的事,過于重大,并不是腦子一熱,就可以那什么愛啊喜歡啊去忽悠自己的,那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所以我最后也要說啊,大家不必向往別人的“成熟”,也不要向往所謂的“成熟”。人的坦然是裝不出來的,并不是閱歷和學(xué)識能夠包裝的。和三觀掛鉤的東西,怎么裝呢? 在早些年,網(wǎng)絡(luò)上很崇尚大叔戀,也就是年輕菇?jīng)稣覀€大叔做對象。這不過是某些人以獵奇的名義編故事罷了。 真正豁達的人,并不需要談戀愛啊,這類人談戀愛的意義在哪呢? 對于人生來說,事業(yè)很重要,這是你的價值投影。家庭很重要,這是你的人生投影,但也僅此而已。 當然,事業(yè)也不是說你一定要做到五百強,事業(yè)是我們自身對社會的價值投影,是我們自身的價值觀經(jīng)過實踐后的產(chǎn)物。無關(guān)于利益和是否成功。 現(xiàn)在人總把職業(yè)和事業(yè)掛鉤,這是很不對的,職業(yè)是你可以做的事,事業(yè)是你可以不做的事。即使你在工廠做了一輩子的流水線,那些辛勞的工資勉強的為生,也并不妨礙你能過完這一生。 總得活下去不是? 但每個人的事業(yè)卻是你可以選擇要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別人的,去影響社會的行為。 比如你把有一個好家庭當做事業(yè),為此奮斗有何不可? 比如你把做個好人當做事業(yè),為此奮斗又有何不可? 但不做這些,并不能否定你的人生,而是說,你可能沒有那么積極的去影響別人和社會。 人是非常主觀,非常有目的性的生物,但是并不是說,這些東西就一定是壞的。當我們需要更精彩的生活,就必然需要更強烈的目的性。 所以這是很自然的邏輯。 普通的活著是我們的一生,有意義的活著也是我們的一生,這是我們自己能夠選擇的道。 當我們拿起,當我們經(jīng)歷,當我們反思,當我們放下,當我們經(jīng)過這個過程,還能夠認清自己,那便是所謂的成熟。 走自己的路,讓自己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