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靈魂解讀道德經(jīng)第一部分(很久以前寫的)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垣無欲也,以觀其眇; 垣有欲也,以觀其所噭(jiào)。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又玄,眾眇之門。 用靈魂解讀: 思考是可以思考出來的,但不是執(zhí)著地去思考或想象。 說,是可以說,但不是執(zhí)著地去說明白。 萬物的根源來自于無形;萬物的生化來自于有形的身體。 所以,心中無欲可以觀察到世界的細微末節(jié)(微觀世界或者叫量子糾纏也叫因緣);心中有欲,可以觀察到世界的嘈雜喧鬧(宏觀世界) 兩者(無欲和有欲)同出于一個地方(那顆靈巧的心),名字不同,但都稱為“欲” 當?shù)竭_非常玄奧的境界的時候,人類就可以進入微觀世界(靈性世界,量子世界)的大門。 現(xiàn)代人解釋的根本不對,因為道德經(jīng)的文字多是以文字的本義寫出來的,例如:恒不是恒定的意思,而是心中所執(zhí)著的,所思考的,或者所掛念的。垣,這里是指能思考和想象的心;道的意思是行走的思考者,這里取它的本意,思考;名的意思在古時候是兩個人在夜間碰見,互相稱呼自己的名字以讓對方知曉自己是誰,這里取它的本意,說明(自己是誰)的意思,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有時間再繼續(xù)解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