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你是主角的?
1.?為什么不能把自己當主角?
(1)周圍的事物,不是圍繞我們進行的。他們有自己前進的路線。大家只是機緣巧合下,偶然在某個時空下相遇。
(2)大家都在趕自己的路,眼里根本沒有你。只要不擋路,誰都不會為難你。那么好人壞人,也無從談起了。
(3)所以,故事不會按照某種約定俗成的方式發(fā)展。好人不是一定有好報,真情不是總能換回真情,努力不是總能得到希望的回報……
(4)你來了,你做了些事情。你死了。你的作品,有的留下了,有的隨你走了。留下來的,或長或短時間之后,也消失了。雖然不甘心,但所有活過的人,能做的事情,無非如此——這是個無限有限。
沒有結(jié)局,沒有意義。
2.?為什么大事件不可控
(1)參與方多,相關(guān)變量巨大
(2)環(huán)節(jié)層次多,時機把握難度大
(3)偶然因素可以發(fā)生的點多
3.?為什么故事里的東西,不能推廣到生活中?
(1)故事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沒辦法,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想要故事好看,必須省略跟故事聯(lián)系不大的細節(jié)。可實際生活中,很多細節(jié),決定成敗,卻不太招人喜歡(考慮起來,太累,太傷腦筋。不如宏大敘事那么熱血)。
(2)“因為……所以……”的描述,可以很大程度上幫我們維持一個幻覺:世界是可以被解釋的。這顯然不是事實。宇宙之大沒必要啰嗦,單是地球,甚至我們自己的人類社會,科學能解釋不了的東西……滿大街都是。
(3)所以,給別人講好故事——方便溝通;把真實的世界,留給自己。
(4)人類,只是受困與肉身和認識能力的小可憐。我們只能針對一個又一個具體的情境,奮力找出面臨問題的最優(yōu)解。
4.?為什么拓展思維維度?
(1)因為世界不是只有一個面。比如應試教育。無私奉獻,巧取豪奪;前進的希望,壓抑的監(jiān)牢……很有可能,都是真的。無非,是從哪個角度看。
(2)因為人太容易陷入到自己以為的“意義”中。絕處逢生的故事,才更有意思。
(3)單一的思考維度,很容易被繞進去。是別人,還好。頭破血流的時候,還可以把過錯都推導他身上。如果,是自己編造的“世界”呢?
5.?為什么要謹慎使用套路
(1)因為套路會遮蔽我們的眼睛。以為世界之大,不過如此。于是,遇事只會悶著頭扔套路,難以面對真實的問題。
(2)復雜事件,肯定是有關(guān)鍵因素在。可哪些是重點,是個不斷變化的。而套路的問題就在于:它預先設(shè)定好的誰是關(guān)鍵。這就決定了:
(3)套路,只能在充分認識情境后,被動點亮。直接上,風險極大。
(4)實地調(diào)查,確定關(guān)鍵因素當下的限制。他們通常不會只有一個,我們需要綜合應用。
(5)客觀:從自己的視角出來,認識事情(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