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論(流光墨藍原創(chuàng)文言文)
日月論
壬寅年八月十七曉晨,余宵欠了,觀月之止與日之出,有感而發(fā),遂作此篇。
夫日者,自古以光耀,言萬物之始;夫月者,常謂以日對,“陰”以為其形。自古至今,愛月者不輕于日,其甚者猶有勝之。日見力為象,挑人之叛,激人之攻,謂“后羿射日”之談;月見柔為美,引人以明,勾人以勝,有“嫦娥奔月”之言。迄今,節(jié)假留“中秋”,而日無此待。
在下駑鈍,而思亦得此三。其一曰:日之遠而月之近。太陽為遠而月近,雖日之甚大于月,然與月無殊。其貌相似,而日之功蔽矣。其二曰:日之衡而月之變。日東升西落而秉恒,千載難異,眾觀之膩之厭之;月陰晴圓缺而秉變,每月皆會,人觀之喜之愛之。其三曰:日之施而月之竊。夫日,忠信之士,萬物之所載也。夫月,反日光而得之,月光實竊日之獲也。人以為月明,美月之柔而不伐日之厚。
此文為感予所發(fā),非譽日而貶月也,于人皆重,言日之不徒,言月而代之。愿足下聽之信之,予甚幸焉。
壬寅年八月十七日
流光墨藍 作
譯文:?
9月12日凌晨,我在通宵倒班時,觀看月亮的消退和太陽升起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感想,于是寫下了這篇文章。
自古以來,太陽就用它的光芒照射地球,給地球帶來了巨大的能源,使得地球得以誕生生命,說是萬物之始也沒有什么問題。而反觀月球,經(jīng)常被認為太陽的對立面,“陰”字也是以月為形。但是從古至今,人們對月亮的喜愛絲毫不弱于太陽,甚至某些方面猶有勝之。神話傳說當中,太陽多半被視為力量的象征,故激起了人類的反抗和征服欲,比如“后羿射日”的故事,而對于柔和唯美的明月,則有著很多好奇與向往,例如“嫦娥奔月”的典故。直到今日,重要的節(jié)假日依然保留著“中秋節(jié)”等與月亮有關的節(jié)日,而太陽卻沒有這個待遇。
我不覺得自己很聰明,但仔細思考依然得出以上原因有三。第一點是因為太陽離地球遠而月亮離的近。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太遠了,而月亮相對近很多,雖然太陽遠遠大于月亮,但給人的觀感與月亮并沒有太大的差別,導致他們留給人類的印象是相似的,而太陽真正的功勞被遮蔽了。
第二點是因為太陽比較穩(wěn)定而月亮則容易變化。太陽每天東升西落持之以恒,千百年來很少出現(xiàn)異常,卻導致人們看膩了他的行為;而月亮在每個月都會循環(huán)往復著陰晴圓缺的變化,深受人們的喜愛。
第三點是因為太陽光可以通過光照將能量給予地球,而月光卻是偷竊所得的光芒。太陽是忠實的供應者,是地球上萬物的來源;而月亮的光其實是通過反射太陽光而得到的,換句話說,月光其實是偷竊過來的太陽光。但人們卻以為是月亮發(fā)光,去欣賞贊美月光的柔和而不去夸耀陽光的渾厚。
這篇文章僅為我有感而發(fā),而并非對太陽的贊美和月亮的貶低,它們對于我們人類均十分重要,本文的太陽和月亮只是一個比喻。希望您可以聽取信任我的這篇文章,這樣我就很感謝了。
這篇文章寫于2022年9月12日
作者:流光墨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