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擁護黃金家族的蒙元忠臣,一度稱霸草原,卻死于瓦剌之手
元朝被明朝推翻的時候,元順帝帶著元朝皇室一路北逃到和林,大批大批的元朝宗室和軍隊歸降明朝。在藍玉的北伐軍將元朝皇室?guī)缀跻诲伓撕?,北元就名存實亡了?/p>
但是驕傲的黃金家族后裔們一直蠢蠢欲動,想要南下恢復元朝基業(yè)。這時候出現了一位出身中亞民族的元朝忠臣,一直堅持擁護黃金家族后裔對抗明朝,曾一度成為蒙古草原上最強大的力量,最終卻身死瓦剌人之手。這個人為何有如此戲劇性的經歷呢?

上圖_ 北元(1368年—1402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的政權
擁護韃靼大汗鬼力赤
脫古思帖木兒的兒子額勒伯克,在也速迭兒和恩克汗死后,奪回忽必烈系的汗位。北元太尉浩海達裕的兒子馬哈木,找到當時還是奴隸的烏格德勒庫,給他改名叫「阿魯臺」(意思為背糞簍子的人),讓他收攏分散在各地的蒙元殘部。
「阿魯臺」祖上是中亞阿速人,在伊爾汗國時期到蒙古汗廷來充當軍事奴隸,對汗廷十分忠心?!赴Ⅳ斉_」原以為忽必烈后裔被藍玉消滅了,見到了額勒伯克后非常感動,同意幫助額勒伯克和馬哈木收攏殘部。

上圖_ 藍玉(?―1393年), 明朝開國名將
「阿魯臺」十分得額勒伯克信任,被額勒伯克任命為知院。結果額勒伯克在位期間不似人君,浩海達裕父子商量殺掉額勒伯克,擁立阿里不哥后裔坤帖木兒即位,于是利用瓦剌首領烏格齊哈什哈在1399年攻打汗廷,殺死了額勒伯克,其子本雅失里逃到了中亞的帖木兒帝國避難。
馬哈木謊稱讓「阿魯臺」前去攻打烏格齊哈什哈,結果「阿魯臺」率軍前去的時候,不僅遭遇了烏格齊哈什哈的軍隊,馬哈木也背刺了他?!赴Ⅳ斉_」大敗而逃,跑到占據漠西和甘肅一帶的蒙古首領鬼力赤。鬼力赤并不是忽必烈的后裔,而是窩闊臺庶子合丹的后裔,論及血緣已經不是很純正的黃金家族成員了。但是「阿魯臺」這時候沒有辦法,只能投奔他了。

上圖_ 鬼力赤(?—1408年),本名孛兒只斤·月魯帖木兒
鬼力赤和「阿魯臺」聯軍北伐,大破瓦剌聯軍?!赴Ⅳ斉_」要求鬼力赤處死烏格齊哈什哈和馬哈木,鬼力赤沒有答應。再加上鬼力赤以蒙古大汗的名義宣布歸附明朝永樂皇帝朱棣,得到了正式冊封?!赴Ⅳ斉_」對鬼力赤失望了,認為自己效忠的是忽必烈后裔的蒙古大汗,而不是鬼力赤,鬼力赤這是在篡位,只是利用「阿魯臺」收服了其他部眾。不過這時候他也沒有辦法,只能先聯合鬼力赤。
1405年,帖木兒東征明朝,結果死在了半路上,兒子們互相爭奪勢力和地盤,本雅失里趁機回到蒙古草原上?!赴Ⅳ斉_」馬上決定反水鬼力赤,和瓦剌人一起攻打鬼力赤。鬼力赤向明朝求援,可是明朝趁機奪取了鬼力赤占據的甘肅,并且不斷收納鬼力赤的部眾。破鼓萬人捶,鬼力赤最終被攻殺?!赴Ⅳ斉_」成功擁戴本雅失里當蒙古大汗。但是之前鬼力赤把蒙古大汗改為了“韃靼大汗”,所以這一部還是稱為“韃靼”。

上圖_ 明時期 韃靼 瓦剌 地圖
被明成祖朱棣攆著打
得知本雅失里登上韃靼大汗之位,明成祖派使臣郭驥出使韃靼,令其歸順大明。結果本雅失里擁有恢復大元的野心,要和明朝干到底,直接殺了郭驥,這就是和明朝撕破臉了。
1409年,朱棣派靖難老將邱福率領十萬大軍北征韃靼?!赴Ⅳ斉_」建議本雅失里撤離和林,躲避瓦剌人的進攻,先想辦法搞定明朝的北伐軍。本雅失里聽從該意見,采用當初王保保引誘明軍進入蒙古腹地伏擊的方略,也引誘邱福進入伏擊圈。邱福果然中計,被「阿魯臺」和本雅失里兩面夾擊,全部戰(zhàn)死,后續(xù)的大軍沒了主將也就潰散了。

上圖_ 《鄭和下西洋》中的丘福(戎裝)
「阿魯臺」取得這次大勝,大大提高了在蒙古草原上的威望??墒沁@樣的勝利帶來的后果,就是把背后那個大佬朱棣惹來了。1410年5月,明成祖朱棣率領號稱50萬大軍,大舉進攻韃靼。雖然「阿魯臺」和本雅失里能夠擊敗邱福,但是面對真正的軍神朱棣,他們清楚是無法與之正面對抗的,只能撤離。但是在往哪兒撤的問題上,「阿魯臺」和本雅失里發(fā)生了分歧。本雅失里想往瓦剌方向跑,趁機搞定瓦剌。而「阿魯臺」認為去瓦剌很危險,應當去和自己關系好的兀良哈部。
二人爭執(zhí)不下,只能選擇分頭撤離。而朱棣在得知這個情報后并不意外,決定先追擊本雅失里,「阿魯臺」對大汗十分忠心,肯定不敢跑的很遠,會想辦法回來救援本雅失里。朱棣對情況判斷很準確,他進軍到成吉思汗發(fā)跡之地斡難河,追上了本雅失里的主力,一戰(zhàn)就將其徹底擊潰,本雅失里僅以身免。

上圖_ 明朝北軍士兵(左)和南軍士兵(右)
而得知本雅失里被明軍追擊后,「阿魯臺」果然如朱棣所料,不敢繼續(xù)逃了,只能帶著部眾回來找尋本雅失里。明軍本來準備班師了,結果「阿魯臺」一來剛好撞上明軍,在飛云山一戰(zhàn)也被明軍打崩了自己的主力?!赴Ⅳ斉_」率領殘軍逃走,朱棣鑒于糧草不夠沒有追擊,回到了明朝。到了第二年,逃到瓦剌的本雅失里被馬哈木殺害,傀儡大汗答里吧被擁立。而「阿魯臺」失去了效忠對象,只能上書朱棣請求臣服。朱棣封他為和寧王,利用他制衡瓦剌。
1414年,瓦剌勢力的崛起引來了朱棣的警惕。朱棣對待草原勢力的戰(zhàn)略就是抑強扶弱搞平衡,誰出頭打誰。現在瓦剌人強大起來,那就該被揍了。于是朱棣再起大軍,在忽蘭忽失溫大破瓦剌聯軍,馬哈木率殘軍逃走。隨后「阿魯臺」與馬哈木對戰(zhàn),殺死了馬哈木,將其兒子脫歡收為下人。

上圖_ 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 示意圖
「阿魯臺」經過數年休養(yǎng)生息,韃靼重新強盛起來,南下侵犯明軍興和衛(wèi)所。朱棣此時已經遷都北京,北伐蒙古更方便了。見「阿魯臺」主動送戰(zhàn)爭借口,朱棣二話不說,于1422年組織大軍再次北伐。「阿魯臺」上次被明軍打怕了,一路往東北兀良哈的地界流竄。朱棣的大軍沒有逮住他,回師途中將庇護馬哈木的兀良哈人狠狠揍了一頓。
1423年,朱棣準備發(fā)動第四次北征,派了許多斥候向北搜索「阿魯臺」蹤跡,結果「阿魯臺」聽到風聲再次逃遁。而蒙古首領也先土干南下投奔明朝,朱棣這次也就沒有正式出兵。1424年,朱棣最后一次率領大軍北伐,兀良哈不收留「阿魯臺」,「阿魯臺」只好往漠北跑,朱棣一路追擊到答蘭納木兒河一帶,得知「阿魯臺」又被瓦剌人打了一頓,幾乎陷入了山窮水盡的程度。而此時朱棣身體已經不行了,只能下令班師,回去途中在榆木川病逝。

上圖_ 朱棣(1360-1424),即明成祖,永樂皇帝
無奈被瓦剌人反殺
終于熬走了追著自己打的朱棣,但是「阿魯臺」并沒有多么輕松,因為他之前收納的馬哈木之子脫歡趁他逃跑的時機,收攏了馬哈木的殘部,背刺了韃靼。「阿魯臺」不敵,南下向明朝求援??墒沁@時候已經是仁宣二帝時代,兩位皇帝都不想學朱棣北伐草原。同時好圣孫朱瞻基的戰(zhàn)略眼光遠不如爺爺,不懂得搞平衡的道理,一昧支持越來越強大的瓦剌脫歡部,就死心眼要把韃靼搞死。
面對如此局面,「阿魯臺」只能擁立了鬼力赤的兒子阿岱汗集聚部眾人心,只能南遷至宣府以西的大同、寧夏、甘肅邊外一帶駐牧,時不時搶掠邊境。朱瞻基雖然放棄大舉北伐的戰(zhàn)略,但是定期率領大軍巡視邊境,率三千騎大破兀良哈人。而對「阿魯臺」,朱瞻基同意瓦剌的錢糧物資請求,使得脫歡在1431年大破韃靼。「阿魯臺」只得向東轉移,占領兀良哈人的地盤。

上圖_ 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即明宣宗
其后,「阿魯臺」就近派人從遼東入貢。以前「阿魯臺」都是從宣府大同處入貢,現在這樣表現證明他真的是窮途末路了。而他帶在身邊的黃金家族后裔脫脫不花,被脫歡趁機擁立為汗,并在1434年向「阿魯臺」發(fā)動了最后一擊?!赴Ⅳ斉_」再也無力抵御,兵敗被殺。不過他留下來的韃靼部眾,要等到1438年才會被瓦剌全部吞并。
「阿魯臺」作為祖上從中亞來的奴隸,堅持效忠黃金家族后裔,可謂是元朝的志慮忠純之臣了。他的才能在當時蒙古草原上也算是頂尖之數,可惜他所處的時代實在是不友好,南方的明朝處在巔峰期,且一定要滅了他。西邊的瓦剌也是連出三代猛人,最終把自己干翻了。如果他生在明朝中后期,以他的能力是不會混得比后來雄踞一方的俺答汗、土蠻汗等人差的。
作者:鐵騎如風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明史》《明史紀事本末》《漢譯蒙古黃金史綱》《明實錄》
[2]周松 《明代內附「阿魯臺」族人辨析》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