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大方必惹禍”:對這些人太過慷慨,遲早會害了你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善良不能盲目,做事不能過度。
不能盲目和不能過度的本質,便是“適可而止”。對待一段感情也好,跟別人相處也罷,只要超過了這個度,遲早會產生巨大的問題。
《農夫與蛇》當中的農夫,特別好心,救了一條即將凍僵的毒蛇。被救的毒蛇感受到溫暖后,便蘇醒了。而它蘇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了農夫的命。
到底是毒蛇錯了,還是農夫錯了?其實,雙方都沒有錯,只是農夫過分善良,救了不該救的生物罷了。同樣的道理,在江湖中打拼,也不能過分善良,過分大方。
所謂“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碧^于大方的人,就會被人當成自動提款機,一輩子都毫無收獲,為他人作嫁衣裳。
人若大方必惹禍。對這些人過分慷慨,遲早會害了你的一生。

一、對貪得無厭的人太慷慨,會害了你。
《七宗罪》當中,有一個觀點:暴食、貪婪、懶惰、嫉妒、傲慢、貪欲、憤怒等,都是人類的原罪。
這七個原罪當中,最可怕的,其實是“貪欲”。人類的貪欲,只要出現(xiàn)了,那它就會逐漸膨脹,如同深淵一般,吞噬一切,包括當事人本身。
一位好心人給了乞丐20塊錢,乞丐特別感激,眼淚都出來了。第二天,好心人又給了乞丐20塊錢,但乞丐的感激之情愈發(fā)淡薄了。
第三天,好心人兜里面只有十塊錢,就只能給乞丐十塊。讓好心人沒想到的是,乞丐勃然大怒,把那十塊錢丟在一邊,還咒罵對方沒有善心,遲早完蛋。
這,便是所謂的“升米恩,斗米仇”。你幫他越多,他越是依賴你,越會貪得無厭,最后成為了吸血蟲。如此下去,你就會被他纏住,惹來麻煩。
對待貪得無厭的人,不妨吝嗇一點。有些口子不能開,一旦開了,就止不住了。

二、對理所當然的人太大方,會害了你。
網絡上有一句話,總有些人把你的付出,當成是理所當然。
你幫了他,他不會感激你,而是把你的善心當成了理所當然。等過了一段時間,他又遇到問題了,就來找你幫助,你不幫他,那他就會仇恨你。
你也很疑惑,幫他是人情,不幫則是道理,為什么對方還會如此蠻橫無理呢?道理很簡單,你的好,終究會被人當成河邊草。
就跟齊國的齊宣王是一樣的,有事的時候,就找鐘無艷幫忙。沒事的時候,就拋棄鐘無艷,而找夏迎春鬼混。到頭來,鐘無艷再怎么付出,也都被人給辜負了。
有一位名人說過,那些把你的付出都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人,并不是你命中的良人。
真正懂得珍惜你的人,首先不會辜負你的真心,二來不會無視你的付出。在他們眼中,你的好,就如同“久旱逢甘露”一般,值得一輩子銘記。

三、對見不得你好的人太慷慨,會害了你。
如果有一天,你的親戚見不得你過得好,那你會選擇幫他嗎?有的人會選擇幫忙,有的人會選擇不幫忙,反正各有各的選擇。
身為普通人,就不要跟“見不得人好”的人靠得太近了。別人沒有把你放在心上,而你用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這,不就是一種沒尊嚴的行為嗎?
有一種人,叫做“自卑自賤”的人。大致意思是,他們沒有做人的尊嚴,也不懂得為自己著想,永遠都卑躬屈膝地討好別人。
這種“卑躬屈膝”的行為,其實毫無必要。大家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員,平等相處就好,又何必討好別人,跪舔別人呢?
說句不好聽的話,無論是在愛情中,還是在感情里,“舔狗”都是沒有好下場的。
對于那些見不得我們過得好的人,我們也沒必要把心思放在他們的身上,及時遠離,老死不相往來就好。歲月珍貴,又何必為了爛人而糾結呢?

四、對不懂得感恩的人太大方,會害了你。
古希臘哲學家認為,人這種生物有兩面性,一面是天使,另一面則是惡魔。
當人展現(xiàn)出天使的一面,我們會覺得人間有愛,人生值得。當人展現(xiàn)出惡魔的一面,我們會覺得人性扭曲,面目猙獰。
隨著世道愈發(fā)復雜,金錢至上的觀念愈發(fā)突出,那人之惡魔的一面,就會掩蓋人之天使的一面。如此,相互傷害的悲劇就會越來越多。
你幫助別人,別人并沒有感恩你,反而針對你,傷害你,忘恩負義。這樣的人,便是江湖中特別常見的白眼狼。
在《東郭先生和狼》這個故事中,東郭先生把大灰狼救了,事后大灰狼就想吃掉東郭先生。這,便是上文談到的“忘恩負義”。
為人處世,可以對懂得感恩的人大方,但一定不能對白眼狼慷慨。因為前者值得,后者不配。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