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最冤枉的廢帝:明明有三個兒子,卻被誣蔑患有痿疾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東晉是一個存在感極低的王朝,雖然統(tǒng)治時間有百余年,但卻不為人們所熟知。在東晉的十一位皇帝之中,有一位非常冤枉,他不僅被權(quán)臣廢掉,還遭到了誣蔑,明明有三個兒子,但卻被人“潑臟水”,說他患有痿疾,“人倫道喪,丑聲遐布”。那么,這位堪稱東晉歷史上最冤枉的廢帝到底是誰呢?

一、成為皇帝
342年,東晉第三位皇帝司馬衍(晉成帝)喜得貴子,后宮的周貴人為他生下了第二個兒子,取名為司馬奕。然而就在這一年六月,年僅二十二歲的晉成帝司馬衍病死,將皇位讓給了弟弟司馬岳,即晉康帝。司馬岳在即位后,加封“成帝子丕為瑯邪王,奕為東海王”。兩年后,晉康帝司馬岳病死,其子司馬聃繼位。
沒想到晉穆帝司馬聃也是個“短命鬼”,于361年五月,司馬聃病死,年僅19歲。此時,司馬丕、司馬奕已經(jīng)逐漸長大,由于晉穆帝沒有兒子,所以皇冠落到了司馬丕的頭上。然而,司馬丕“雅好黃老”,對于長生不老很感興趣,年紀(jì)輕輕就大量服食丹藥,結(jié)果中毒,“不識萬機(jī)”。365年,年僅二十五歲的司馬丕病死,謚號為哀皇帝。就這樣,司馬奕成為了新的皇帝。

二、無所作為
365年二月二十三,皇太后褚蒜子下詔,“瑯邪王奕,明德茂親,屬當(dāng)儲嗣,宜奉祖宗,纂承大統(tǒng)”。之后,文武百官來到了瑯邪王府,迎接司馬奕入宮繼承大統(tǒng)。此時的天下仍然處于混亂分裂之中,前燕占據(jù)著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前秦割據(jù)關(guān)中地區(qū),東晉偏安東南。而東晉的大權(quán)掌握在權(quán)臣桓溫的手中,這就注定了司馬奕將是一個傀儡皇帝。
桓溫是個野心家,他早就有篡位的想法,但礙于朝中還有不少支持東晉朝廷的,所以未能如愿。所以桓溫希望通過北伐建立戰(zhàn)功,然后取而代之,于是他在369年親率五萬大軍北伐。然而天不遂人愿,桓溫在枋頭之戰(zhàn)被前燕名將慕容垂擊敗,結(jié)果損失慘重,“死者三萬人”。經(jīng)過這場慘敗,桓溫的威望一落千丈,威名頓挫。

三、慘遭廢黜
為了重拾威望,郗超向桓溫獻(xiàn)策,“若不能行廢立大事、為伊霍之舉者,不足鎮(zhèn)壓四海,震服宇內(nèi),豈可不深思哉!”桓溫深以為然,于是在371年十一月來到了建康。然而,司馬奕在政治上并沒有什么過失,所以桓玄只能在“生活作風(fēng)”上誣蔑司馬奕?;笢胤懦鲈拋?,說司馬奕在藩邸的時候就患有痿疾,“嬖人相龍、計好、朱靈寶等參侍內(nèi)寢”。
與此同時,還說“二美人田氏、孟氏生三男”,并不是司馬奕的兒子。在桓溫的壓迫下,褚太后被迫下旨,說司馬奕“昏濁潰亂,動違禮度,有此三孽,莫知誰子,人倫道喪,丑聲遐布”,“今廢奕為東海王,以王還第,供衛(wèi)之儀,皆如漢朝昌邑故事”。372年正月,司馬奕又被降封為海西公。他小心翼翼,總算是保住了性命,于386年病死,終年四十五歲。
參考資料:1.《晉書》;2.《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