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濱江路的壩壩茶,短短十來年卻無比懷念,成為了回不去的歷史
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江陽老師提供自己和一卷王老師的拍攝。
我是一名瀘州八零后,我不知道其他的同齡人,或者比我們大的,又或者部分九零后的瀘州人對濱江路的印象是什么,對于我來說,還是今天被稱為“飛機(jī)場停車壩”(這個是民間叫法,雖然方便了部分停車。),過去有游樂設(shè)施、可以喝壩壩茶的這塊地方。

或者那個時候,正是從少年到成年初期的過程,我們踏入社會,一個沒有太多約束和壓力的交際場所,而且還有一種獨特的情調(diào)。

它也不是什么老茶館的感覺,濱江路的壩壩茶,一坐就是半天,你說我們浪費時間也好,不務(wù)正業(yè)也好,其實青春的歲月,沒有心計和算計的休閑,不正是最難得的一幕場景嗎?
茶也不會太貴,菊花枸杞茶、苦蕎、檸檬、然后就是普通的清茶,從幾塊到十塊也都能接受。而且你知道嗎?這塊大壩子與長江河灘相連,它能零距離的直接到江水邊,把你的茶座和椅子放在水上,任江水一陣陣的拍打椅子腳,不用擔(dān)心有什么危險,這種江上飲茶,與朋友聊天的愜意,回憶一下,用現(xiàn)在流行的網(wǎng)絡(luò)語言簡直就是“爺青回?!?/p>
沒有想到,十多年過去了,濱江再也回不到當(dāng)初的模樣。雖然你不能說有什么不好。那些游樂設(shè)施沒有了,吃魚的船沒有了,各種有趣的項目和小吃也沒有了,渡船和打魚船以及釣魚的人都沒有了,當(dāng)然壩壩茶自然也沒有了。

江水卻依然東流不息,以前沒有橋,也多了幾座,以前的濱江路沒有那么長,也越來越延伸。兩岸的變化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而你我都已經(jīng)進(jìn)入不惑之年,或者正在往這個年齡奔襲。
沒有一點防備,更沒有一點提示,就這樣猝不及防地來到,一切仿佛都在昨天,卻再也回不去了。
你說我悲傷嗎?說不上,你說我失落嗎?好像有那么一點,但是也恐怕僅僅是我們這一部分人偶爾感慨罷了。城市依然在發(fā)展,日子依然一天天地在過。

新的瀘州人已經(jīng)接受了今天的模樣,或許他們的記憶和感慨就是現(xiàn)在,哪天這里有變遷了,他們會不會懷念今天呢?
我個人覺得不會,因為那個時候的濱江路我們參與了好多,而今天,恐怕你的體驗和參與感無從說起。

有時候,我總在想,一個城市除了歷史文化之外,老百姓的記憶里很舒服的那些被奪走后,這是不是一種無奈呢?
我們的城市,有一些東西其實是可以讓我們更留戀和更喜歡這個地方的。也是這個城市的特征和特色。

它不僅僅是當(dāng)?shù)乩习傩障猜剺芬?,也是外來的賓朋友人可以讓他們體驗瀘州的生活方式,煙火氣息的地方,能給予大眾愉悅的傳播能量,為什么這樣的東西,感覺如今的瀘州越來越少呢?
我覺得,一座城市的鄉(xiāng)愁不應(yīng)該只是活在記憶里,不是更應(yīng)該讓它一代又一代地延續(x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