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詩詞二十三首
成都逢從弟
棠棣分枝后,相逢錦水間。
互稱初字號,難憶舊容顏。
入蜀雖云樂,臨秦不復(fù)還。
明朝行跡遠(yuǎn),再次阻關(guān)山。
【注】
(1)棠棣:典出自《詩經(jīng).小雅.棠棣》:“棠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
邛海觀鳥
驚風(fēng)掀濁浪,繞水幾徘徊。
野鶩藏頭潛,天鵝引項哀。
氤氳無掠影,寂寞飲新醅。
遙問海鷗事,揚波怎不來?
【注】
(1)海鷗:典出自《列子.黃帝篇》:“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魅罩I?,漚鳥舞而不下也?!惫湃嗽娮髦?,常以海鷗之比形容閑靜淡泊之內(nèi)心。如王維《積雨輞川莊作》:“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此處亦略有其意。海鷗不至,以喻內(nèi)心之不安。
?
過綿竹諸葛雙忠祠 用鄰韻轤盧格
忠貞雖可奠,楹下有嗟噓。
承父應(yīng)思遠(yuǎn),生兒尚勇余。
黃崇依早略,鄧艾豈長驅(qū)。
泉下逢伯約,且論三罪無?
【注】
(1)鄰韻:即指韻書排列相鄰之韻部,又韻音相近者。唐時近體,本該一韻到底。然至后世,其規(guī)有所松動,鄰韻之說始成。其最為通用者,即首句押韻處可押鄰韻,被稱之為襯韻,亦被稱為孤雁出群格。除此之外仍存兩類未被正格所接納,卻較常見之格,即鄰韻每句韻腳交替運用之進(jìn)退格,后前后兩聯(lián)韻腳互為鄰韻之轤盧格。此詩即為轤盧格,分別押上平六魚與上平七虞二韻部。
(2)思遠(yuǎn):諸葛瞻字思遠(yuǎn),所謂思遠(yuǎn),謂追思先人。據(jù)《漢書.禮樂志》載:“有哀死思遠(yuǎn)之情,為制喪祭之禮?!贝司湟鉃楫?dāng)追思先父諸葛亮用兵之道。
(3)“生兒”句:諸葛瞻子名諸葛尚,據(jù)常璩《華陽國志.劉后主志》載:“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
(4)黃崇:為黃權(quán)之子,見陳壽《三國志.蜀書.黃權(quán)傳(附子崇)》:“到涪縣,瞻盤桓未近,祟屢勸瞻宜速行據(jù)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祟至于流涕?!?/p>
(5)三罪:據(jù)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載,諸葛瞻曾言:“吾內(nèi)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jìn)不守江油,吾有三罪?!?/p>
七夕
離客飛瓊亦斷腸,人寰咫尺做參商。
九重漢絡(luò)星疏淡,一角云生月杳茫。
傳鵲佳期耽幾許,啼烏亂緒累千觴。
且貪醉枕襄王夢,明日何窺宋玉墻。
【注】
(1)“離客”句:離客:離家遠(yuǎn)出之人,此處代指牛郎。飛瓊:即許飛瓊,傳為西王母身旁侍女,后泛指仙女,此處代指織女。斷腸:語見于晏幾道《鷓鴣天》詞:“當(dāng)日佳期鵲誤傳,至今猶做斷腸仙”。
(2)參商:即參星與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沒,彼出此沒,古人常以此比喻親友隔絕,不能相見。如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p>
(3)“啼烏”句:語見于晏幾道《蝶戀花》詞:“一曲啼烏心緒亂”。啼烏:即古琴曲《烏夜啼》。
(4)襄王夢:典出自宋玉《高唐賦》序、《神女賦》序。楚王游高唐,夢見巫山神女“愿薦枕席”,“王因幸之”。神女“歡情未接,將辭而去”,楚襄王則“惆悵垂涕,求之至曙”。
(5)宋玉墻:典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墻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焙笠浴八斡駢|”喻麗人。
?
游劍門關(guān)
劍閣雄奇說到今,我來憑古已登臨。
孟陽銘句真形勝,太白遺篇有跡尋。
云棧天梯心氣餒,猿蹤鳥道蘚痕深。
放翁行處今安在?忝冒詩人愧對吟。
【注】
(1)孟陽銘句:孟陽,即西晉文學(xué)家張載之表字,其文為《劍閣銘》,其中有“形勝之地,匪親勿居”之句。
(2)太白遺篇:即李白《蜀道難》之詩中所述劍閣之險。
(3)放翁行處:放翁即陸游,語見于南宋陸游詩《劍門道中遇微雨》,其中有“細(xì)雨騎驢入劍門”句。后一句“忝冒詩人”即對應(yīng)“此身合是詩人未”句自嘲之。
?
賦鹿鳴會
初冬乍暖似春來,百戶千門閭市開。
魚貫賓朋循禮進(jìn),鹿鳴鼓樂繞梁回。
臨風(fēng)共掛蕭娘紙,滿座堪夸子建才。
何處欲青步兵目,為君先已筑金臺!
【注】
(1)鹿鳴:典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乃《小雅》之首篇,《毛詩序》云:“《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惫势錇榫蹠顼嬛姟?/p>
(2)子建才:子建即曹植。據(jù)《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載:“年十歲馀,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善屬文”。此處形容才思敏捷。
(3)“何處”句:典出自房玄齡《晉書.阮籍傳》:“阮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及嵇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赍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后以此比喻對人看重或喜愛。按:阮籍為步兵校尉,故世稱阮步兵。
(4)金臺:即黃金臺,亦稱招賢臺,戰(zhàn)國時期燕昭王筑,為燕昭王尊師郭隗之所。如鮑照《代放歌行》詩云:“豈伊白璧賜,將起黃金臺。”
?
烤肉吟
饕客無緣早濕巾,屠門大嚼以為真。
微時陳相曾臨俎,遠(yuǎn)謫坡仙久費神。
割啖腥膻難拭手,填充口腹各舒顰。
今朝醉飽誰先覺,冷炙殘杯少一人。
【注】
(1)屠門大嚼:典出自桓譚《新論》:“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而向西笑;知肉味美,則對屠門而大嚼。”又曹植《與吳季重書》云:“過屠門而大嚼,雖不得肉,貴且快意?!?/p>
(2)“微時”句:典出自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里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3)“遠(yuǎn)謫”句:典出自《竹坡詩話》:“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云:‘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鸷蜃銜r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耸菛|坡以文滑稽耳?!?/p>
嘆足疾 次韻白樂天《足疾》詩
足患沉淪久未瘳,周旋仲夏已經(jīng)秋。
李綱蹀蹀輿通閣,范曄兢兢水泛舟。
彈鋏蒯緱無所御,憚行枯坐后堪憂。
湛然不墮鳴琴樂,遠(yuǎn)去娉婷自可留。
【注】
(1)白樂天《足疾》詩:其詩曰:“足疾無加亦不瘳,綿春歷夏復(fù)經(jīng)秋。開顏且酌尊中酒,代步多乘池上舟。幸有眼前衣食在,兼無身后子孫憂。應(yīng)須學(xué)取陶彭澤,但委心形任去留?!逼渲小榜⑶?、舟、憂、留”為其韻腳。
(2)“李綱”句:典出自歐陽修、宋祁《新唐書.李綱列傳》:“貞觀四年,(李綱)復(fù)為少師。以足疾賜步輿,聽乘至閣,問以政事?!?/p>
(3)“范曄”句:典出自沈約《宋書.范曄傳》:“(檀)道濟(jì)北征,范曄憚行,辭以腳疾,上不許,使由水道統(tǒng)載器仗部伍?!?/p>
(4)彈鋏:典出自劉向《戰(zhàn)國策.齊四》:“齊人有馮諼者......居有頃,復(fù)彈其鋏,歌曰:‘長鋏歸來乎!出無車。’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嘗君曰:‘為之駕,比門下之車客?!谑浅似滠嚒!?蒯緱:典出自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答曰:‘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劍耳,又蒯緱’。”引司馬貞《史記索隱》曰:“蒯,草名,音‘蒯聵’之‘蒯’。緱音侯,字亦作‘候’,謂把劍之物。言其劍無物可裝,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p>
(5)“湛然”句:湛然即耶律楚材,號湛然居士,其詩《寄景賢》序曰:“因足疾在告,彈琴逾時,腕臂作痛,自訟其癡,作詩以寄景賢?!痹娎镆嘤小笆赀Ъ鬃慵沧鳎聫椙俦哿λァ敝?,且耶律楚材數(shù)次與詩作中提及其足疾,如“鐵君伴我游林泉,足疾頓減沖云煙”,又如“而今近衰老,足疾困卑濕”。
?
戲言少年時詩文中所好
縱然腰挎延陵劍,太白猶曾厄北門。
史筆相傾夸俠客,詩家總愛立豪言。
寧為衰朽夷門吏,休慕醉吟梓澤園。
更有窮辰戎馬志,登高涕淚任憑軒。
【注】
(1)“縱然”一聯(lián):李太白曾與《與韓荊州書》中言己“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在其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詩中云“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魏灝后在《李翰林集》里亦述其生平“少任俠,手刃數(shù)人?!比惶自谄洹稊⑴f贈江陽宰陸調(diào)》詩中曰:“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我昔斗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余北門厄。”似乎又言不符實。延陵劍:據(jù)劉向《新序.節(jié)士》載,春秋時延陵季子將訪晉國,攜寶劍經(jīng)徐國,徐君觀劍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為有晉國之使,未即獻(xiàn)劍,然心已許之。及使晉返,而徐君已死。于是乃以劍掛徐君墓樹而去。
(2)夷門吏:指戰(zhàn)國時魏國俠客侯贏,其事跡見于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焙笕缋畎住秱b客行》詩云:“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p>
(3)梓澤園:典出自房玄齡《晉書.石苞傳.附(子)石崇》:“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送者傾都,帳飲于此焉?!?/p>
(4)“更有”一聯(lián):化用自杜甫《登岳陽樓》詩:“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窮辰:即整天。如韓愈《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驛涂中見寄》詩:“持竿洛水側(cè),孤坐屢窮辰?!贝艘宦?lián)雖化用自杜詩,然則其意卻取自陳亮《念奴橋.登多景樓》:“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yuǎn),也學(xué)英雄涕。”以刺少年時既好魏晉名士之風(fēng),又好為生平愿戎馬疆場之大言。
詠懷 其一
萬里遙相望,聚散兩茫茫。
生別死難顧,當(dāng)時且自戕。
仰思盈淚眼,俯念斷人腸。
悠悠何所苦,郁郁怎堪傷。
折盡門前柳,盼得返故鄉(xiāng)。
舉杯聊共語,勝似百千強。
東風(fēng)解我意,拂送絮飛揚。
浩淼煙波遠(yuǎn),何日至扶桑?
【注】
(1)折盡門前柳:語見于李賀《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詠懷 其二?
萬籟皆寥寂,起身獨彷徨。
耿耿星初曙,沉沉夜未央。
兩地緣絕路,一抔淚沾裳。
未借平襄膽,焉能訴衷腸。
【注】
(1)平襄膽:姜維曾封爵平襄侯,典出自陳壽《三國志.蜀書.姜維傳》裴松之注引《世語》:“維死時見剖,膽如斗大”。
詠懷 其三
三告而投杼,曾母踰墻頭。
六月飛霜日,鄒子踞燕囚。
青蠅擅點素,赤舌燒城樓。
采葛從庾信,為媒怎令鳩。
誹我君子德,謂我欲何求。
云間別鶴久,不羨雙鳧游。
【注】
(1)“三告”句:典出自司馬遷《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魯人有與曾參同姓名者殺人,人告其母曰‘曾參 殺人’,其母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又一人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投杼下機,踰墻而走?!?/p>
(2)“六月”句:即成語六月飛霜出處。典出自蕭統(tǒng)《昭明文選》引江淹《詣建平王上書》:“昔者賤臣叩心,飛霜擊于燕地” 李善注引《淮南子》:“鄒衍盡忠于燕惠王,惠王信譖而系之。鄒子仰天而哭,正夏而天為之降霜?!卑?,今本《淮南子》此文已軼。
(3)“青蠅”句:典出自王充《論衡.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污,常在練素?!?/p>
(4)“赤舌”句:典出自揚雄《太玄.干》:“赤舌燒城,吐水于瓶。”
(5)“采葛”句:即《詩經(jīng).王風(fēng).采葛》?!睹娦颉吩唬骸啊恫筛稹?,懼讒也”。后庾信據(jù)此說與其《擬詠懷之二一》詩云:“避讒猶采葛,忘情遂食薇。”
(6)“為媒”句:語見于屈原《離騷》:“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蓖跻葑ⅲ骸傍c羽有毒,可殺人,以喻讒佞賊害人也?!?/p>
(7)“誹我”句:句法取自曹植 《箜篌引》:“謙謙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8)“云間”句:語見于鮑照《擬行路難.其三》:“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贝颂幏雌湟舛弥?/p>
秋怨
翡翠羅衾寒如鐵,鴛鴦瓦上霜華缺。
窸窣猶伴病蛩聲,料峭西風(fēng)鳴切切。
破紗窗頭掠秋容,吹散數(shù)紙傷心頁。
翻飛閑掩舊妝臺,殘香無漬揚塵屑。
手把拂拭未忍開,低顰細(xì)語變嗚咽。
淚盡不堪盛玉壺,頰前空凝化碧血。
【注】
(1)“翡翠”句:化用自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2)玉壺:典出自王嘉《拾遺記.魏》:“靈姜聞別父母,歔欷累日,淚下霑衣。至升車就路路時,以玉唾壺承淚,壺則紅色。既發(fā)常山,及至京師,壺中淚凝如血?!?/p>
(3)化碧血:典出自《莊子.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p>
祭狗詩
當(dāng)年士衡殯黃耳,我今亦逢喪友哀。
徒悲故園無近冢,可憐他鄉(xiāng)有遠(yuǎn)骸。
萋萋荒草難堪葬,累累孤丘怎忍埋。
驅(qū)車數(shù)駐頻回顧,掩面無言泣滿懷。
伶俜死處懸殘月,蕭索風(fēng)中起陰霾。
孤燈獨照還獨臥,幽魂迤邐入夢來。
昂首狺狺聲悱惻,搖尾煢煢影徘徊。
柴骨嶙峋體猶病,明眸閃炯?xì)馕搭j。
喚名相問歸時路,凝睇不舍赴泉臺。
驚覺忽起長咨嘆,令我愁心漸始開。
浮生半世雖夭壽,強似百年走塵埃。
【注】
(1)士衡:即陸機,字士衡。黃耳:典出自祖沖之《述異記》:“陸機少時,頗好游獵,在吳豪盛客獻(xiàn)快犬名曰黃耳…后犬死,殯之,遣送還葬機村南,去機家二廣記引作五百步,聚土為墳,村人呼為‘黃耳?!?。”
代韻卿賦岳王廟
將軍臥處秋草霜,階前高樹凜蒼蒼。
書憤筆椽題上闕,宗臣遺像坐前堂。
自從泣血朱仙鎮(zhèn),難見犁庭瀚海疆。
痛飲黃龍成快語,飾羈白馬棄平岡。
旌旗半偃息鼙鼓,帷帳即摧卷征裳。
鳴鏑折空旋銳陣,長槍擲地斂寒芒。
未聞止戈胡沙靜,反把良弓酬寇藏。
中土遺民稽首盼,臨安歌舞夜未央。
仙霞嶺外黯云起,西子湖頭濁浪揚。
鑄鐵賊臣當(dāng)面唾,掛帆天子浮海航。
忠佞不分通亙古,腥膻無際已滄桑。
斯人俱歿江河故,英烈?guī)锥嗳赵麻L。
弦斷莫愁知音少,清風(fēng)零草在廟旁。
【注】
(1)宗臣遺像:語見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五》:“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2)飾羈白馬:語見于曹植《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p>
(3)鳴鏑:典出自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冒頓乃作為鳴鏑,習(xí)勒其騎射,令曰:‘鳴鏑所射而不悉射者,斬之’。”
(4)胡沙靜:語見于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其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p>
(5)浮海航:語見于杜甫《壯游》:“東下姑蘇臺,已具浮海航。”這里指宋高宗趙構(gòu)遇到金人入侵就只會乘海船逃跑。
(6)腥膻無際:語見于陳亮《念奴嬌.登多景樓》:“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
(7)“弦斷”句:語見于岳飛《小重山》:“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8)清風(fēng):于謙有《入京詩》云:“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零草:張煌言有詩集《奇零草》。此句代指于謙與張煌言,兩人墓與岳王廟相鄰,故曰“西湖三杰”。
脫發(fā)賦
零落亦如宋玉悲,平生蕭瑟鬢毛衰。
傷時不吝東墻客,豈敢自許鏡中窺。
穹頂兩角漸荒甸,偏存數(shù)縷傲霜枝。
額前分寸仍猶罥,腦后盈尺早已披。
子美發(fā)稀搔更短,羊闡幘脫東昏嗤。
樂天頭涼嫌巾重,夢得顧老冠易欹。
昔日清風(fēng)滿天下,今朝禿翁知是誰?
非罪而髡無因果,來年耕種猶未遲。
【注】
(1)“零落”句:句法出自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搖落深知宋玉悲”,典出自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p>
(2)“平生”句:平生蕭瑟:語見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庾信平生最蕭瑟”。鬢毛衰:語見于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3)東墻客:即宋玉東墻典故。典出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4)“子美”句:語見于杜甫《春望》:“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5)“羊闡”句:典出自李延壽《南史.齊本紀(jì)下.廢帝東昏侯》:“太中大夫羊闡入臨,無發(fā),號慟俯仰,幘遂脫地,帝輟哭大笑,謂宦者王寶孫曰:‘此謂禿鹙啼來乎’?!?/p>
(6)“樂天”句:語見于白居易《旱熱》詩云:“發(fā)少頭清涼”,又《春暖》詩云:“發(fā)少嫌巾重”。
(7)“夢得”句:語本見于陸游《老嘆》詩云:“冠因發(fā)少易傾欹”。然此句亦出自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按:劉禹錫字夢得。
(8)清風(fēng)滿天下:語見于金海陵王完顏亮曾題蕭裕所贈扇詩:“大炳若在手,清風(fēng)滿天下”。
(9)禿翁:典出自《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御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孺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裴骃集解引《漢書音義》:“禿老翁,言嬰無官位扳援也?!?/p>
獨不見?次韻沈云卿《獨不見》
忘憂猶植北萱堂,盡道城崩哭杞梁。
翠竹斑痕映湘水,青衫謫客濕潯陽。
入胡笳管文章在,出塞琵琶怨恨長。
無奈萬般獨不見,何年再度額涂黃?
【注】
(1)獨不見:本為樂府《雜曲歌辭》舊題。后沈佺期實則首創(chuàng)其為七言律詩,《唐詩三百首》錄時仍將其歸入樂府類。此處依從沈佺期意,亦為七言律詩,仍將其歸為樂府類內(nèi)。按:最早收錄此詩之敦煌殘卷《珠英學(xué)士集》題作“古意”,北宋初之《文苑英華》中亦題作“古意”,而五代韋縠所編《才調(diào)集》中,題為“古意呈喬補闕知之”,在《全唐詩》中題為“古意呈補闕喬知之”。此詩雖格為七律,然亦有犯詩病之處,如尾聯(lián)“獨不見”為三仄尾,故次韻此詩時亦保留其“獨不見”三仄尾之格。實乃故意為之,非不通此近體詩病之舉。郭茂倩《樂府詩集》解題云:“獨不見,傷思而不見也?!睂崬樗紜D之詩也。
(2)北萱堂:典出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毛氏傳曰:“背,北堂也。” 朱熹《詩集傳》云:“婦人以夫久從征役,而作是詩?!?/p>
(3)城崩哭杞梁:典出自《列女傳.貞順傳.齊杞梁妻》:“(杞梁之妻)乃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內(nèi)諴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比玮仔拧稊M詠懷.其十一》詩云:“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p>
(4)“翠竹”句:典出自祖沖之《述異記》:“舜南巡,葬于蒼梧,堯二女娥皇、女英淚下沾竹,文悉為之斑?!?/p>
(5)“青衫”句:即白居易《琵琶行》詩云:“江州司馬青衫濕”。潯陽:即“潯陽江頭夜送客”。此句依“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痹娨?。
(6)“入胡”句:即蔡文姬故事。歐陽詢《藝文類聚.樂部四.笳》:蔡琰別傳曰:“漢末大亂,為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雁歸兮聲嚶嚶’?!惫试弧拔恼略凇薄?/p>
(7)“出塞”句:化用自杜甫《詠懷古跡.其三》:“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此中論?!奔凑丫鋈适?。
(8)額涂黃:典出自《太平御覽.時序部.人日》引《雜五行書》曰:“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屎罅糁吹脦讜r。經(jīng)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今梅花妝是也?!庇秩缋钌屉[《蝶三首》詩云:“壽陽公主嫁時妝,八字宮眉捧額黃?!?/p>
秋夜曲次韻王右丞《秋夜曲》
云蔽望舒夜雨微,空閨獨臥盡沾衣。
梧桐滴露聽初靜,思得明晨待燕歸。
【注】
(1)秋夜曲:本為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唐詩三百首》注曰:“它本俱作王涯,今照郭茂倩本”,將其歸為王維所作,然《王右丞集》無此詩,而《唐人萬首絕句》里又作王涯詩。而其格實則已為七言絕句。此處仍按《唐詩三百首》之體裁劃分,將其歸類在樂府類內(nèi)。也依其說,將原詩歸為王右丞所作,此題主旨為閨怨。
(2)待燕歸:典出自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傳書燕》:“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dá)……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m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p>
蝶戀花 辭宴
眉畫小山齊舉案,但見新人,更念離人遠(yuǎn)。
傾蓋當(dāng)年今驟散,誰能共我琴簫伴。
從此卿卿看燕燕,難訴佳期,偷把朱顏換。
莫道桑間三宿怨,且懷融盡冰心炭。
【注】
(1)眉畫:典出自班固《漢書.張敞傳》:“(張敞)又為婦畫眉,長安中傳張京兆眉憮。有司以奏敞。上問之,對曰:‘臣聞閨房之內(nèi),夫婦之私,有過于畫眉者’”。后以張敞畫眉喻夫妻感情和睦。小山:典出自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故有小山眉,芙蓉面之說。齊案舉:典出自《后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以形容夫妻相敬如賓。
(2)傾蓋:語見于孔鮒《孔叢子.雜訓(xùn)》:“子思曰:‘然吾昔從夫子于郯,遇程子于途,傾蓋而語,終日而別,命子路將束帛贈焉,以其道同于君子也’。”比喻同道相交。
(3)卿卿:典出自劉義慶《世說新語.惑溺》:“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于禮為不敬,后勿復(fù)爾?!瘚D曰:‘親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dāng)卿卿?!旌懵犞!毖嘌啵旱涑鲎浴对娊?jīng).邶風(fēng)》,為其篇名。云:“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又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云:“看燕燕,送歸妾?!?/p>
(4)“莫道”句:典出自范曄《后漢書.襄楷傳》:“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思愛,精之至也?!崩钯t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經(jīng)三宿便即移去,示無愛戀之心也。”
青玉案 贈故人
新詩迎得傾城顧。
莫須問,從來訴,錦繡年華能幾度?
或言辭拙,然工心緒,豈為閑情苦。
所吟偶及前塵句,何故忽生蹙眉怒?
唾井緣慳非妄語。
與其面執(zhí),且隨風(fēng)去,芳草堪憐處。
【注】
(1)傾城顧:語見于《李延年歌》:“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p>
(2)唾井:語見于曹植《代劉勛妻王氏見出為詩》:“人言去婦薄,去婦情更重。千里不唾井,況乃昔所奉?!?/p>
(3)面執(zhí):即當(dāng)面爭執(zhí),典出自魏收《魏書.崔亮傳》:“吾近面執(zhí),不宜使武人入選,請賜其爵,厚其祿?!?/p>
卜算子 無奈作
不過隨口言,那里懷嗔怒。
偏為良朋爭短長,試想真無趣。
當(dāng)時夏日初,今已三春暮。
此去經(jīng)年仍余恨,只得分歧路。
【注】
(1)三春:春季農(nóng)歷三月,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其時正值三月,即季春,又稱暮春,故曰三春暮。
水調(diào)歌頭 去職后讀《莊子》有感
休畏圣人論,摘句曲莊周。
大鵬擊水千里,不再北冥游。
已負(fù)垂天云翼,豈效鷦鷯擇木,棲息一枝頭。
枋樹久難至,哂笑恥蜩鳩。
昔蝸角,蠻遇觸,戰(zhàn)無休。
食爭腐鼠,鸞鳳焉為稻粱謀?
毫末相儔東岳,我自悠然歸去,縱筆寫春秋。
把酒酬知己,從此臥高樓。
【注】
(1)“休畏”句:此處乃托《論語.季氏》所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以莊周圣賢之言,仆曲其文字之意,乃為己怨憤之詞,故曰“休畏”。
(2)大鵬:語見于《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擊水千里:“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
(3)垂天云翼:語見于《莊子.逍遙游》:“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4)“豈效”二句:語見于《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
(5)“枋樹”二句:語見于《莊子.逍遙游》:“蜩與學(xué)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6)“昔蝸角”三句:語見于《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7)“食爭”二句:語見于《莊子.秋水》:“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待子相?!谑腔葑涌?,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食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嚇我邪’?”
(8)毫末相儔東岳:語見于《莊子.齊物論》:“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p>
(9)臥高樓:典出自陳壽《三國志.魏書.陳登傳》:“(劉)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dāng)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臨江仙 冬日即事
遙望萬里陰云動,雖然未雪猶寒。
攀高涉險復(fù)工難。雨微附骨濕,風(fēng)起射眸酸。
勞苦蕓蕓思子美,何來廣廈千間?
只能殷切勸加餐。屋前春意暖,檻下有余潸。
【注】
(1)風(fēng)起射眸酸:語見于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射眸子?!?/p>
(2)何來廣廈千間:語見于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