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功夫如果不能打,何以流傳千年——一代宗師鐘云龍

融媒體總編/梅明

從一個攝影師的角度,鐘云龍是最能扛住長時間特寫拍攝的,一招一式,盡顯幾十年功力。
4K的電影機放大了細節(jié),也讓“一代宗師”的頭銜名至實歸。

《武當文脈》攝制組錄制了鐘云龍師父4個多小時的訪談內(nèi)容,限于紀錄片的篇幅,不能全部播出。他精彩的講話內(nèi)容,我們均已整理成文,分為若干專題,在后面的融媒體節(jié)目中陸續(xù)播出。

鐘云龍講話實錄一:中國武術(shù)是能打、能練、能講的。
中國武術(shù),你要了解他。他要是光表演,還能傳承幾千年嗎?
他是能打、能練、能講的,還能養(yǎng)生。內(nèi)涵很豐富的,怎么可能光是拿來表演的呢?那不就跟舞蹈一樣,那我為什么要搞一個武術(shù)隊呢?搞舞蹈隊就行了。
2000年武當山搞了一個全國性的散打比賽,叫武當散打王爭霸賽。全國各個地方的散打隊都來了。
通知我們很晚,只有一個月了,有人問鐘師父那里有人嗎?他參加了嗎?哎,他是表演隊?那也要問他參不參加?
最后一個月告訴我,我就訓練了一個月,很多武館、武校都準備一年多了。
我們的隊員,沒有訓練散打,就訓練實戰(zhàn),全用傳統(tǒng)的步法。
我們要爭氣。
那一個月我既當教練又當陪練。針對性的訓練來不及了,所以一個人只教幾個動作。多了來不及了嘛。徒弟們每天就踢腿,所以他們的動作和力量都特別好。然后我把步法給他們調(diào)整一下。最后就贏在了步法和腿法上。
正式比賽結(jié)果,三個公斤級,兩個第一名,一個第三名。
唯一沒奪冠的56公斤級,也有希望拿冠軍的。主要是沒有經(jīng)驗,擂臺賽規(guī)則,下臺三次,你就輸了。你把人家摔在臺上,對方只輸兩分,你下臺三次,你就輸了。
那一次56公斤級的選手,是爆發(fā)力最強的。但是他不冷靜,人家一動,他急著就摔,把對方摔在地上,他用力過猛,自己也下臺去了。每一局都是下臺超過三次。一超過三次,你這場就輸了,不用打了。最后他只拿了第三名。
所以我說中國的傳統(tǒng)武術(shù)不是拿來吹牛,拿來空談闊論的,也不是拿來展演的一個舞臺藝術(shù)。它是綜合性的,都行的。這一點我是很自信。

鐘云龍講話實錄二:我們都能吃苦,練功不要命。
在武當山習武這個過程,確實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應該去學習的。
過去我們一批都能吃苦。剛開始來學習,都是給自己確立目標的。
誰好了,我嫉妒誰,我們就想辦法去揍他,不是這樣的。
我就巴不得有一個好的,把他當成目標,就趕他,然后超他。
確立目標以后干什么?多下功夫,我就不相信超不了他。所以他練一個小時,我就練兩個小時。他練兩個小時,我就會練四個小時。給自己加任務。
因為練功的地方不遠,都知道他練多長時間,他練完走了,我一定要超過他,就是時間上要超過他。這就是在武當山練功,練功不要命。

拼命地練。練身上的功夫,練拳腳,你手腳上就有力量。練習攀爬彈跳,練完之后再練拳,然后練打坐這樣內(nèi)養(yǎng)的功夫。
練功的境界都是這樣一層一層來的。

鐘云龍講話實錄三:通過云游,學到了很多功夫和文化。
練武術(shù)的愛去云游,和別人交流。
在家跟師兄弟交流,互相都是很熟悉,下不了手的,不會狠的,都要留情的。到外面去跟別人交流,那些名家都是要面子的,他不能輸,一輸就沒市場了,所以全力以赴跟你打。那才能鍛煉自己。當然,我們一般出去都會懂得收斂。
我1985年就離開武當山出去云游了。通過云游,學到了很多功夫和文化。
出去云游是有禮儀的,你必須會的。武術(shù)方面,到嶗山匡道長那里。他當年成為神體匡飛腿,他的腿功很厲害。
原來武當?shù)墓Ψ蚰?,主要是?nèi)力的修煉,是下盤穩(wěn),手上有勁兒,爆發(fā)力強。有些人他不練腿,不用腿去打人。原來我們的武當拳,講的是踢不過膝,膝蓋以上都不踢的。
但是北方拳不同,這可能也跟北方人的性格有關(guān)系。他就大大咧咧的,是用腿的。我們學習了以后,才發(fā)現(xiàn)腿和手共用,拳腳并進,才是中華武術(shù)的全部,才是完整的東西。
通過云游學了嶗山武當北派的東西,還有八仙門的,還有一些八卦門的。去外面學一些武當山?jīng)]有的東西,所以云游是很重要的。

鐘云龍講話實錄四:每天踢一萬多下,踢三五年。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武術(shù)熱潮中,1989年我們首次開武館,開始收徒。
那時青少年練功夫還能吃苦。壓腿、踢腿基本功是天天都練的。踢腿,上踢一下,下踢一下,踢一百下你就很累了。
我把匡道長的腿法,吸收到武當武術(shù)的基本功里面去了。我把他三十六個腿法進行了整理,作為我們這邊的基本功。
三十六個腿法,每個踢法要踢一百多下。光這個腿功下來上來,要踢三四千下,中間不能停,一氣之下完成的。
但這講的只是每天早晨的一堂課,上午、下午是練套路的復習,到晚上已經(jīng)至少三次這樣踢腿,每一次要踢三千多踢,一天相當于踢一萬多踢。
每天踢一萬多下,踢兩三年或者三五年,不要說有悟性,沒悟性你功夫都好了。

所以我們2000年參加比賽,一個月準備時間我都很自信,一個月就能搞定。
因為什么呢,平時他練了速度,嘩,他出去了,你反應都沒反應過來他就踢到了。
我們練拳,也是學了新套路復習老套路。還要練習手法,一些基本動作、組合動作,都是分開練的。

我們每天是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四堂課,每一堂課都是兩個多小時。特別晚上是超過兩個小時,晚上有三個多小時的,所以每天的練功時間是在九個小時以上,是有很大的運動量,從早到晚流汗。
每天是有計劃的,把那些手上的動作、腿上的動作、腰桿上的這些動作都練得特別熟悉,所以那個時候隨便跟著一起競演。
從我這里出去的徒弟,一回來他說“師父,誰找我比武,我一腿就給他踢開了”,這我絕對相信。

鐘云龍講話實錄五: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運動量減少了,體質(zhì)不行。
到后期的時候呢,養(yǎng)生的熱潮起來了,武術(shù)的熱潮就開始下降了。特別2000年以后,有了明顯的區(qū)別。
學習太極養(yǎng)生的人多了,學武術(shù)的少了。練武術(shù)的人一少,很多東西也改變了。
過去,反正有這么多人,我也不收那么多人,我要的是能吃苦的,不吃苦我就開除了。
以后練武的人都沒有了,所以也只好將就。
再后面這些小孩都是嬌生慣養(yǎng),1990年代以后出生的這些小孩,就吃不了苦,動不動就暈了。很奇怪,同樣練功,原來小孩練得好好的,站太陽底下幾個小時沒事。

我們那時真的是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不分冬夏,每天就是重復那些動作,每天就在太陽底下,夏天沒誰中暑,什么中暑拉去醫(yī)院搶救啊,從來沒有的。
現(xiàn)在小孩在太陽下曬一個小時,就有好多中暑。明顯2000年以后出生的小孩,他們運動量慢慢減少了,體質(zhì)不行。他也不像原來的小孩聽話,特別是玩手機,他有自己的思想,也不想跟你學那么多年了。

鐘云龍講話實錄六:能飛的功夫,能點穴的功夫,其實要學的就是一個偷懶的功夫。
那些影視作品看多了,學功夫,他要學什么功夫?能飛的功夫,能點穴的功夫,其實要學的就是一個偷懶的功夫。
不想吃苦,又想有一身本事,怎么可能?
他思想上還是想做一個強者,吃不了苦,想走捷徑。要師父傳給內(nèi)功,馬上誰也打不動我了,師父傳給一個心法,明天就能飛了,我說哪有這樣的事情?
影視作品對中國傳統(tǒng)武術(shù)的推動是有幫助的,但是它也誤導了很多年輕人。有很多人來問,你能不能教我輕功?直接講你能不能教我內(nèi)功?一發(fā)功,隔很遠就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我說那不行,那不是胡鬧的嗎?

鐘云龍講話實錄七:沒有沉心去學習,怎么可能有很好的前程?
再就是他來學習,有市場意識了。我覺得現(xiàn)在把一個小孩搞成一個明星去追捧,這個東西真害人。
他不吃苦搞一個手機,在那弄馬上成了網(wǎng)紅了,效益也高了,身價也高了,你說誰還吃苦?
有人拿個手機扣扣扣,都想扣成個網(wǎng)紅,這個世界上哪有這么容易做成事業(yè)的?那是極少數(shù)人,走了一個旁門,獲得了一些利益,可是誤導了這世界上很多人。
這些小孩現(xiàn)在一來學習,就使勁地搞一個直播就發(fā)出去。學了三兩年以后,哇我不學了,搞一身好衣服打扮,搞一個傳媒給他一包裝,搞個經(jīng)紀人,他就開始折騰。
折騰的結(jié)果是大部分都折騰不起來的,因為你沒有本事嘛,也就只學了一些花架子。
古話講,不吃苦中苦,怎么可能做人上人?你不下功夫怎么可能有成就?

跟很多老師父們坐在一起交流,都有憂慮。憂慮是什么呢,現(xiàn)在練武術(shù)的很多人,也不是真想練武術(shù)的,都想學一點東西就做生意的。所以他來學習,學費還沒交,他就計劃誰來和我合作;他學業(yè)沒滿,就趕緊想辦法為他的市場鋪墊了。
他沒有沉淀下來,沒有沉心去學習,怎么可能有很好的前程?大量暴富速成的案例誤導了年輕人。
現(xiàn)在的很多武術(shù)打也不能打,講的又都是一些虛幻的東西。
他不懂,他就會去編一套東西:“師父放在枕頭底下幾十年的秘籍,最后認我做他的傳人,幾歲就帶過來培養(yǎng),最后臨終的時候一本秘籍交給我”,盡編這些故事,哪有這樣的傳說?

鐘云龍講話實錄八:把你當成一個傳承人,慢慢地有計劃地有步驟來培養(yǎng)你。
中國的師父,這個父字不是手工業(yè)的那個師傅,而是父子的父。有句話叫“師徒如父子”,甚至于師徒勝過父子。父母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最后弟子的發(fā)展還是靠老師靠師父的,所以往往很多師徒的關(guān)系勝過父母的關(guān)系。
立師徒關(guān)系有一個程序,還有一個儀式,它本身就是一個教育。它需要沉淀一下,整理一下,強化一下,有很多東西就根深蒂固了。我覺得這個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師徒是建立了終身關(guān)系。
過去說師徒的那個儀式,徒弟拜師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拜了師,它是很淺層的,是我對他進行考察的。收不收是一回事,收了以后他自己發(fā)愿,不能違背,有很多管理的東西,有很多傳承的東西,必須遵守,不遵守我是可以懲罰他的。
弟子要認可,相當于現(xiàn)在給你定個協(xié)議,定個合同一樣,到時候我去收拾你,你是我徒弟,我應該去收拾你的,互相認可這些東西。
因為特別是練武術(shù)的人,要想終身當作事業(yè)去干,那必須是從小練。從小練武術(shù),中間有一個成長過程,一個發(fā)育過程,這個過程有好的階段也有不好的階段。在叛逆期師父如果放縱你,你就壞了,這個時間去規(guī)范你,你可能就好了。
師父把你當成一個傳承人,慢慢地有計劃地有步驟來培養(yǎng)你,包括為人處世,包括你的思想理念,可持續(xù)發(fā)展的。

尾聲:鐘師父的這番話很得罪人,但也很真實,很有價值。
這些話好像不止適用于武術(shù)這一行,也值得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來聽一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