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警中的數(shù)據(jù)

這是一張地震預警截圖,其中與地震信息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有“18”、“421”、“6.6”、“2.9”,那么這些數(shù)字代表的涵義,你都清楚嗎?
在解釋這些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地震預警”?
地震預警并不等于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是在地震發(fā)生前,對未來地震的震級、時間和地點進行預測預報;而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fā)生之后,對可能受該地震影響的地區(qū)預先警告提醒,以減少人員傷亡與災害損失。

地震預警原理較為簡單,利用的是電磁波的傳播遠遠快于地震波的物理規(guī)律傳播。

“18”秒、震中距“421”千米
震中距是指震中至某一指定點的地面距離。一般地,規(guī)模相等的地震,震中距越小,地震造成的破壞越重。反之,隨著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壞逐漸減輕。
地震發(fā)生后在地球內(nèi)部傳播的地震波稱為地震體波,分為縱波(P波)和橫波(S波),縱波速度是每秒6-8千米,橫波是每秒5-6千米,而電磁波每秒高達30萬千米。
破壞力較小的縱波先被觀測記錄到后,觸發(fā)地震預警,電磁波便開始與將至的橫波“賽跑”,由地震預警中心將警報發(fā)布至可能受影響的區(qū)域。
地震預警中的第一個數(shù)據(jù)“18”秒、震中距“421”千米,也由此計算而來。

圖 3 震中距與烈度變化示意圖

“2.9”預估烈度
也就是圖3中的烈度值,是指某一地區(qū)的地面和各類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的強弱程度。
如圖所示,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fā)生后,震中區(qū)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
依據(jù)我國現(xiàn)行的《中國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20),地震烈度劃分為 12 等級,用羅馬數(shù)字(Ⅰ~XII)或阿拉伯數(shù)字(1~12)表示,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大體如下:
小于3度:人無感覺,只有儀器才能記錄到;
3度:在夜深人靜時人有感覺;
4度~5度:睡覺的人會驚醒,吊燈搖晃;
6度:站立不穩(wěn)、器皿傾倒,房屋輕微損壞;
7度~8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xiàn)裂縫;
9度~10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壞嚴重;?
11度~12度:毀滅性破壞。

地震預警中的預估烈度一般也附帶著可能的影響情況,如圖1中“2.9 震感輕微”,這也是預警中與個人安全和生活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數(shù)據(jù)。

“6.6”預警震級
震級用以描述地震的大小,震級標準最先是由美國地震學家里克特提出,所以又稱“里氏震級”,具體可以參考上期內(nèi)容“消失的里氏震級”。
震級的大小與地震釋放能量并非簡單的線性關(guān)系,震級每增加1.0,地震的能量就會增加為約32倍,當增加2.0時則約1000倍。
近日,山東德州市平原縣發(fā)生的5.5級地震,已經(jīng)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和損傷,更遑論6級及以上地震帶來的嚴重災害。

地震按震級大小的劃分大致如下:
弱震:震級小于3級。如果震源不是很淺,這種地震人們一般不易覺察。
有感地震:震級大于或等于3級、小于或等于4.5級。這種地震人們能夠感覺到,但一般不會造成破壞。
中強震:震級大于4.5級、小于6級,屬于可造成損壞或破壞的地震,但破壞輕重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種因素有關(guān)。
強震:震級大于或等于6級,是能造成嚴重破壞的地震。其中震級大于或等于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1960年智利大地震高達9.5級,是人類歷史上有儀器記錄的最大的一次地震?,而其引發(fā)的海嘯更是由南美州掠過太平洋對俄羅斯、日本、菲律賓、新西蘭等地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END·

寰宇識道geophysics
本公眾號立志于提供地球物理學方面的科普知識,幫助感興趣的朋友們了解地球,本項目起源于cugb2023暑期社會實踐,希望能夠持續(xù)運營。
公眾號
“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是對未知的恐懼?!泵慨斘覀兌嗪闷嬉稽c、多了解一點、多知道一點,會不會少份Unknown多份I know 、會不會更了解這個世界、會不會愈加好奇?

寰宇幾多幽,尋道識本相。
保持好奇,一起變強!
參考文獻
[1]馮銳. 趣味地震學(10):烈度,關(guān)乎民生[J]. 地震科學進展, 2019, (10): 54-64.
[2]劉海生.地震的震級與烈度[J].物理教師,2008,第29卷(7): 31
感謝劉志坤老師為本文提出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