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是具有強烈傳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根據(jù)其疾病
瘟疫是具有強烈傳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類疾病的總稱。根據(jù)其疾病性質(zhì)寒熱之不同,可分為溫疫、寒疫和雜疫三類。 所謂溫疫,是指具有溫熱性質(zhì),具有強烈傳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外感熱病,溫疫包括濕熱疫、暑熱疫、溫熱疫等。 所謂寒疫,是指具風寒性質(zhì),具有強烈傳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外感疾病,一年四季皆可罹患。 “雜疫”除具有強烈傳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特點外,還具有臨床表現(xiàn)千奇百怪(如出現(xiàn)特殊癥狀和體征的大頭瘟、爛喉痧等)、病機多端(屬寒、熱、上寒下熱、上熱下寒、寒熱錯雜者皆有),以及治療“往往以平素治法治之不應”等特點。 瘟疫學家強調(diào)瘟疫是由特殊的致病因素引起。如吳又可認為系雜氣所感,楊栗山宗之;松峰認為是感邪毒而起;余霖認為是運氣之變,為旺氣為病。瘟疫有相對穩(wěn)定的病變部立,如吳又可所論者,邪踞于募原而傳胃;楊栗山述者,邪氣怫郁三焦;余霖則認為邪毒熾盛充斥表里。 瘟疫學家所面對的是由特殊致病因素引起、威脅健康人群、呈流行性發(fā)展的外感熱病,為控制其蔓延,有效地治療現(xiàn)有患者無疑是非常緊迫和關(guān)鍵的?;谶@個因素,瘟疫學家在治療方面,以溫疫學派為例,有如下特點: 一是傾向于尋找針對病因治療的特效藥。如吳又可用大黃祛邪治本,認為“三承氣功效具在大黃,余皆治標之品也”;余霖強調(diào)重用石膏,直清胃熱,而諸經(jīng)之火自平;楊栗山重視芩、連、梔、柏、大黃等,亦是針對體內(nèi)怫郁之邪氣而用的。 二是注意選擇直達病所的藥物。正如劉松峰所說:“瘟疫用藥,按其脈癥,真知其邪在某處.....單刀直入,批隙導窾?!比鐓怯挚梢赃_原飲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散,速離募原,其中檳榔、草果、厚樸是主藥,以除伏邪之盤踞;余霖之所以選擇石膏,是為了直入于胃,“先搗其窩巢之害”。 三是強調(diào)攻擊性祛邪治療。瘟疫學家認為無邪不病,邪氣為本,發(fā)熱為標,故“但能治邪,不治其熱而熱自已”。劉松峰還直接提出了“舍病治因論”,吳又可認為“大凡客邪貴乎早逐,乘人氣血未亂,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至危殆,投劑不至掣肘,愈后亦易復。欲為萬全之策者,不過知邪之所在,早拔去病根為要耳”?!爸涡啊狈椒ㄖ饕ǎ?攻下逐邪。溫疫初起,邪在募原,吳又可用達原飲使伏邪內(nèi)潰,速離募原。疫邪或從表解,或內(nèi)陷入胃。其入胃者,早用攻下,逐邪外出,以承氣逐邪,主張攻邪勿拘結(jié)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