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培退出中國后,下一個會不會是菲仕蘭?
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獨木難成林。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其多元化的產品定位與超前的戰(zhàn)略布局。近年,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通過矩陣化的子品牌營銷策略,不斷占領消費者心智,并打開局面。而一些企業(yè)甚至用單款或者多款爆品擊穿市場撈到一桶金,更是印證了這種以點帶面打法的科學性。
與之相反的是,在我國本土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奶粉品牌美素佳兒,正在遭遇品牌多元化不力、本土化策略幾乎失效的困境。究其原因,其背后的企業(yè)荷蘭皇家菲仕蘭,正在經歷發(fā)展低谷期,并對在華市場進行系列策略調整。
例如,此前外界傳言,美素佳兒將會被菲仕蘭賣身。不過,隨后該消息被官方否認,理由是公司經過謹慎評估,決定保留這一品牌。只是,菲仕蘭將向伊利出售生產子母品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沈陽秀水工廠。要知道,這也是菲仕蘭在華布局的唯一工廠。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菲仕蘭的“一留一賣”之舉,將其本土化運營失利的窘境暴露無疑。盡管這背后,或許也有菲仕蘭對于戰(zhàn)略聚焦的考量,但是也難言其進擊在華市場乏力的困境。
進口奶粉品牌如鳥獸散,菲仕蘭獨木難支
眾所周知,過去數(shù)十年,我國的奶粉市場,一直是進口洋品牌的天下。雅培、Aptamil愛他美、Friso美素佳兒、MeadJohnson美贊臣、Wyeth惠氏等品牌,曾經都是國內家庭的首選。
然而,自從2022年底,雅培發(fā)布一則公告稱,一些業(yè)務將退出中國市場,一年左右的過渡期,消費者還可以在國內買到雅培奶粉。而一年之后將全面退出。 雅培的退出,無疑讓消費者十分驚訝,讓業(yè)界更是唏噓聲一片。
據(jù)觀察,奶粉巨頭企業(yè)選擇撤退,或許與其在華市場發(fā)展不盡如人意、業(yè)績增長乏力有關。而背后的真相,也必然與其市場占有率下降、賺不到錢有關。
雅培一直是國內奶粉市場的頭部企業(yè),據(jù)歐睿數(shù)據(jù)顯示,雅培嬰幼兒奶粉在2019年市場占有率為4.9%,隨后兩年逐步下滑至4.1%和3.6%。而2022年則進一步下降至3.1%左右。
雅培的退出,顯然也給同行的外資奶粉品牌帶來了危機感。而菲仕蘭旗下的美素佳兒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以飛鶴為代表的國產奶粉品牌逐漸崛起,進口奶粉品牌的市場份額被蠶食。全球著名市場監(jiān)測和數(shù)據(jù)分析公司尼爾森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飛鶴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份額約11.9%,而時至2022年上半年,飛鶴嬰幼兒奶粉市占率接近20%。值得一提的是,嬰幼兒奶粉也是國內眾多乳業(yè)品牌角逐的主戰(zhàn)場。正是國產品牌的不斷涌入,才讓菲仕蘭心生退意。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內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紅利快速消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中國放開二胎后,當年我國的新生兒數(shù)量是1846萬,創(chuàng)下了一波小高峰,但新生兒數(shù)量很快便下降,到了2020年,我國新生兒人口數(shù)量僅僅只有1200萬,2021年出生人口創(chuàng)下了建國后的新低,只有1062萬人,2022年更是直接跌破千萬,僅為956萬人,出生率為6.77‰。
對于洋奶粉不再占據(jù)優(yōu)勢,IPG中國區(qū)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針對雅培撤離事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從雅培事件看,眾多外資奶粉品牌在中國未來發(fā)展還面臨品牌營銷與產品老化和競爭力下降的問題。本土奶粉品牌正處于崛起之中,尤其是在營銷創(chuàng)新方面更為突出,不過卻普遍面臨食品安全與品牌信任度不夠的問題。對于未來國內奶粉市場格局中高端奶粉依然會以外資為主,中低端市場國產品牌的市占率會快速擴大和提升?!?/p>
實際上也是如此,隨著國貨之光的崛起,菲仕蘭品牌老化、競爭力不足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且,菲仕蘭僅靠美素佳兒,難以在我國不斷崛起的中高端嬰幼兒奶粉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因此,業(yè)內人士用“獨木難支”,來形容美素佳兒及菲仕蘭面臨的困境。
沖擊高端無望、多元化受阻
如前文所述,嬰幼兒奶粉行業(yè)增量逼近天花板,玩家眾多競爭激烈。對于菲仕蘭,更加致命的是,消費升級的浪潮,讓中高端奶粉成為眾多消費者的共同選擇,而其定位,看似與這一趨勢不謀而合,但是卻成為眾多國產品牌為之競爭的“眾矢之的”。
事實證明,菲仕蘭因為美素佳兒的市場定位,業(yè)績確實得到了增長,2022年上半年美素佳兒實現(xiàn)凈銷售額同比雙位數(shù)增長的成績,其中皇家美素佳兒凈銷售額同比增長37%,在當前行業(yè)環(huán)境中實屬不易。這也得益于近年我們奶粉消費市場,整體價格上探的大趨勢。
只是,中高端市場目前已經十分擁擠,除了飛鶴等專注奶粉產品的國產品牌外,一些以液態(tài)奶為核心業(yè)務的乳業(yè)品牌也開始在嬰幼兒奶粉賽道加碼滲透,搶占本已十分有限的市場空間。例如,蒙牛、伊利、君樂寶等品牌就是美素佳兒不可忽視的存在。
洋奶粉正在失寵,通過最新的市占率數(shù)據(jù)就可以窺見一斑。據(jù)歐睿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中國奶粉市場銷售額前五的品牌是飛鶴、伊利、雀巢、達能與君樂寶,市場份額分別為17.5%、12.3%、10.7%、10.3%及6.4%。前十名中,國產品牌和國外品牌各占5席。
菲仕蘭旗下的奶粉品牌,除了在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市場棋逢對手、業(yè)績承壓外,還面臨市場下沉乏力、低端產品難于滲透的發(fā)展難題。要知道,國產奶粉品牌多是多元化布局,高、中、低端都有對應的產品,因此在低線市場同樣更具競爭力,也能把菲仕蘭比下去。
實際上,菲仕蘭也一直在嘗試產品多元化。例如,菲仕蘭中國總裁陳戈曾公開表示,菲仕蘭要把握消費者需求痛點,多功能、多年齡、多樣化布局乳品市場。
只是,如前文所述,在國產品牌不斷崛起之時,其高端市場并無太多空間,中低端市場也難見縫插針。因此,菲仕蘭這樣的市場策略,無疑只會淪為口號。
高舉高打的美素佳兒源悅,難成菲仕蘭救星
2022年12月,“源自然,悅未來”2022美素佳兒源悅新品發(fā)布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據(jù)介紹,全新美素佳兒源悅鎖定既關注配方功能、又注重品牌、品質、理念的“智慧型”媽媽。
據(jù)了解,美素佳兒源悅定位在消化吸收賽道。截至目前不完全統(tǒng)計,其產品已經有超過5000家店參與分銷。只是,在菲仕蘭高舉高打地宣傳推動下,美素佳兒源悅似乎并沒有實現(xiàn)其預期的市場反響,反而是此前菲仕蘭的產品涉及食品安全問題,依然讓一些消費者心有余悸。
據(jù)媒體報道,在2021年11月22日,該公司因違反廣告法“發(fā)布聲稱全部或者部分替代母乳的嬰兒乳制品、飲料和其他食品廣告的”,被上海市黃浦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罰款20萬元。
據(jù)分析,國內奶粉品牌近年受到熱捧,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消費者對于這類奶粉的品質管控、食品安全性更加放心。所以相比食品安全,夸大其詞的市場宣傳似乎并不能讓消費者買賬。
畢竟,早幾年的奶粉“大頭娃娃”事件、以及三聚氰胺事件,已經讓很多消費者刻骨銘心,甚至談之色變。所以,消費者并沒有因為菲仕蘭換個品牌、換個概念來進行市場營銷,就會因此為一個全新的品牌買單。甚至忘記這段傷痛,對關乎寶寶健康的奶粉產品安全性忽略不計。
由此可見,菲仕蘭想要推出全新品牌,并依靠其數(shù)千家門店的渠道優(yōu)勢來快速打開美素佳兒源悅的市場,恐怕并非易事。
雖然目前官方并未公開美素佳兒源悅品牌的產品銷量,但是通過其天貓商城僅僅月銷3000件、寥寥無幾的用戶評論,就足以看出,其并未像官方所言的賣點十足、十分搶手。
由此可見,市場份額排名逐漸下滑的美素佳兒,恐怕難以成為菲仕蘭布局在華市場的救命稻草。
結語
作為曾經進口奶粉中的佼佼者,菲仕蘭也有其榮耀與光鮮的時刻。甚至時至今日,其銷量及銷售額依然處于增長狀態(tài)。只是,消費市場的角逐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比國產奶粉動輒60%-90%的增長速度,其不及平均水平一半的銷量增速,正在讓其不斷淡出舞臺中心。
可喜的是,菲仕蘭在猶豫不決準備撤退在華市場時,又重新進行了謹慎評估,看到了我國嬰幼兒奶粉市場的廣闊前景,因此也下定決心,重新布局新品牌試圖卷土重來。
但愿其押寶美素佳兒源悅等新品牌,能在其產品高端化、多元化方面多一些可能。而菲仕蘭為進口奶粉留下的最后倔強,也能助力其逆風翻盤,從而有機會力挽狂瀾、扭轉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