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必刨根問底
檸檬心理丨作者
檸檬心理&QQ音樂丨音頻
Pexels、Pixabay、網(wǎng)絡(luò)丨圖源
在親密關(guān)系中,不少情侶都會面臨一個同樣糾結(jié)的問題,那就是:
要不要對“前任”的事刨根問底。
有些人想詢問,又害怕問;
有些人想主動坦白,又害怕說。
之所以會想,是因為:
坦誠布公,可以更加相互了解,少了猜疑。
但又害怕,是因為:
很多時候,坦誠的結(jié)果最后變成了爭吵、不信任。?
也許在聊這個話題前,想問的人已經(jīng)做好心理準備,也承諾對方不會介意,就當作普通聊天。
但是當對方真得說了以后,很少有人能做到真得不介意,心里開始不停計較“對方更愛誰,對誰更好”。
之后甚至會以此為話柄,來不停地攻擊對方或者試探對方,“你是不是還想著TA呀?是不是覺得我沒TA好,那你回去找TA再續(xù)前緣呀?!?/p>
不僅內(nèi)耗了自己,也在消磨對方的熱情,讓關(guān)系變得危險。
所以對于?有些事,我們需要刨根問底嗎?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香腸法則”。
它源于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名言——:
“世上有兩種事物,愛好者不應該去觀察其制作過程,第一是香腸,第二是法律。
香腸是一種美味的食物,但它的制作過程讓人瞠目結(jié)舌,看完很難再對香腸抱有好感?!?/p>
這就像蝴蝶很美,但是它在化繭為蝶之前,是很多人都避之不及的毛毛蟲。
香腸效應就是在告訴我們:
在不違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有些事沒有必要刨根問底,否則只會平添煩惱。
生活中,你對對方刨根問底,了解的越來越多,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令自己不滿意、不舒服的點,弄不好心中會因此扎上一根刺,時不時困擾你一下,隱隱作痛。
所以:
如果你覺得自己知道了真相,會影響心情,或者自己的性格屬于比較容易想太多的,做不到視而不見——那就最好不要追問太多,你也可以告訴對方你的真實想法,這樣對方就不用糾結(jié)到底要不要和你講,也避免碰到你的底線。
如果你的包容性比較強,真得可以接納一個人的不足或者過往,那你就可以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選擇問或是不問。
不過在問的時候,最好注意觀察對方的神情,當對方表現(xiàn)出不想說,也不要強迫對方,不斷地追問下去。
有的人會覺得,對方不愿意說是不信任自己、不夠愛自己。
其實這與對方愛不愛你沒有多大的直接關(guān)系。
你想聽的事,可能對對方來說是傷痛,他暫時還沒有勇氣去面對,說不出口。
就像身上結(jié)疤,有的人會主動去揭傷疤,有的人不敢摳,你不能就此評論誰勇敢、誰膽小,因為每個人的疼痛耐受力不一樣。
所以,不要單靠對方說不說來輕易對對方下定義。
而且,對于對方不想說的事,你一直刨根問底,也是在觸碰對方的底線,不管你的初心是什么,最后可能適得其反。
心理學上的超限效應就驗證了這一點:
當某個人或者某件事,對自己刺激過多、過重,心里面反而會產(chǎn)生很不耐煩或者逆反的情緒。
所以,有些人在戀愛中,要求對方事無巨細地匯報,每分每秒都要知道對方的動態(tài),回復的不及時,或者稍有出入,便立刻大發(fā)雷霆。這種相處模式,看上去是關(guān)心對方的一種表現(xiàn)。
但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看,更像是一種限制和管控。
讓對方感到?jīng)]有隱私和空間,繼而感到疲憊,最終讓雙方關(guān)系陷入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