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能子》白話譯文翻譯18卷下·答華陽子問第二
《無能子》白話文 原文如下: 無能子形骸之友華陽子,為其所知迫以仕。華陽子疑問無能子曰:吾將學(xué)無心久矣,仕則違心矣,不仕則忿所知,如何其可也?無能子曰:無心不可學(xué),無心非仕,不仕心疑念深,所謂見瞽者臨井而教之前也。夫無為者無所不為也,有為者有所不為也。故至實(shí)合乎知常,至公近乎無為,以其本無欲而無私也。欲於中漁樵耕牧,有心也;不欲於中帝車侯服,無心也。故圣人宜處則處,宜行則行,理安于獨(dú)善,則許由善卷不恥為匹夫;勢便于兼濟(jì),則堯舜不辭為天子。其為無心一也。堯舜在位,不以天子之貴貴乎身,是以垂衣裳而天下治。及朱均不肖,則以之授舜,舜授禹,舍其子如疣贅,去天下如涕唾,是以歷萬祀而天下思。周公,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天下熟其德矣。以成王在,其勢不便于已,故不為天子。以成王幼其勢,宜於居攝,故不敢辭。是以全周之祀,活周之民,巍巍成功,其德不虧。此皆不欲于中而無所不為也。子能達(dá)此,雖斗雞走狗于屠肆之中,搴旗斬將于兵陣之間,可矣。況仕乎? 淺析: 無能子的朋友華陽子,因?yàn)槭艿剿谋破榷プ龉?。華陽子向無能子請教:“我已經(jīng)立志要保持一顆無為的心很久了,但如果做官就會違背我的本心,如果不做官,就會憤恨逼迫我的人,這該怎么辦呢?”無能子回答說:“無心是無法學(xué)會的,無心并不等于做官,如果不做官,就會心中產(chǎn)生更深的疑慮和不安,這就像是在盲人面前勸說他跳進(jìn)井里一樣。無為是無所不為的,有為是有所不為的。所以,真實(shí)的東西和常識相符合,公正的行為接近無為,因?yàn)樗鼈兊母緞訖C(jī)是沒有欲望和私心。在欲望之中漁獵、砍柴、耕種、放牧,是有心的;在欲望之外,就是追求帝王的車輛、侯爵的服飾,也是無心的。因此,圣人應(yīng)該在適宜的時候行動,在適宜的時候停止,把道理安放在自我的完善上,許由、善卷這樣的賢人就不會因?yàn)樽銎胀ㄈ硕械叫邜u;如果形勢有利于救濟(jì)他人,那么堯、舜這樣的圣人也不會拒絕做天子。他們的無心是一致的。堯、舜在位時,并不把天子的尊貴當(dāng)作自己的私利,所以能夠垂衣裳而天下治。等到朱均不夠賢明的時候,就把帝位傳給舜,舜又傳給禹,就像舍棄自己的兒子一樣輕松,離開天下就像丟棄涕唾一樣毫不可惜,所以歷經(jīng)萬年,天下人民都在懷念他們。周公,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天下都了解他的德行。因?yàn)槌赏踹€在,他的位置還不方便他行動,所以他沒有做天子。因?yàn)槌赏踹€年幼,形勢上他應(yīng)該攝政,所以他也沒有推辭。因此,周公成功地保護(hù)了周朝的祭祀,拯救了周朝的民眾,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崇高品德,是因?yàn)樗⒉蛔非笏接?,而是能夠無所不為。如果你能理解這一點(diǎn),即使你在市井中斗雞走狗,或是在戰(zhàn)場上拔劍斬將,都是可以做到的。更何況是去做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