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哲觀點分析《做哲學》中邏輯謬誤(1)

前情提要:入門哲學兩年半,各個流派都接觸了一些。因此我準備開個專欄整理一下《做哲學》這本書中存在的邏輯漏洞。今年因為考研,我對馬哲的了解相對更多。因此討論的前提是基于馬哲基本原理的認同,如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等。本專欄需配合《做哲學》一起使用,歡迎同好指出我的問題。本人知識淺薄,非常擅長知錯就改,但前提是態(tài)度友好、實事求是。
P8 心身問題:
書:如果心靈是物質(zhì)的,那么制造出同人類同樣智能的機器人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馬原: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印象。意識不是腦的分泌物,不是物質(zhì)。人工智能永遠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類意識。
P8 自由意志問題:
書:因果和自由意志二者只存在其一
馬原:因果(客觀規(guī)律)和自由意志(主觀能動性)同時存在。
我:今天坐火車回家,途中遇到很多隧道。所謂隧道就是鑿山而過。我想,無論是火車還是隧道,這對古人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或者說無法變現(xiàn)的??萍嫉陌l(fā)展不可能沒有自由意志的參與,同時也不可能不依賴客觀規(guī)律。對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無限追問是形而上的。
P8 人格同一性問題:
書:因犯人悔過而被同意假釋是因為假釋后的犯人不再是之前的人。
我:邏輯問題。不是人變了,承擔的責任會變。這種情況是因為悔過的人危害小了,被改造成功的概率大了。不是人格同一性問題。這個問題的本質(zhì)是刑罰的目的。人格同一性問題我同樣認為是形而上的問題,發(fā)展是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人格同樣也是不斷發(fā)展的,遵守量變質(zhì)變規(guī)律。強調(diào)人格同一性有何現(xiàn)實意義?我暫時不理解。
書:將記憶存儲在計算機里,會不會存在兩個“我”?
我:同樣是形而上的問題。記憶也是人腦不斷加工的,同樣不是物質(zhì),暫且不談儲存在計算機的技術問題。即使存在計算機里也只是一頓信息的集合,是物質(zhì)的。
(只看了幾頁,后面隨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