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后續(xù)補充?額外篇(下)
承接上篇,我們說到………
19.Gringolet【格林加?萊特】
在亞瑟王的傳說中,由亞瑟王手下的十二位圓桌騎士之一的高文爵士【Gawain】所騎乘的愛馬之名字。該詞源于威爾士語,意為帥氣、勇敢以及堅強
在亞瑟王傳說中,格林加?萊特是高文爵士的愛馬。它是一匹健壯的戰(zhàn)馬,他的戰(zhàn)斗能力遠近聞名。他以不同的語言出現(xiàn)在很多浪漫故事中,著名的翻譯家和亞瑟王學(xué)者歐文認為Gringolet的法語名字來源于威爾士語gwyn calet(白色hardy)或ceincaled(英俊hardy)
在中世紀(jì)英語詩歌《高文和綠騎士》中,高文在格林戈萊特的頭頂上出發(fā)尋找綠色教堂。這首詩的第600-604行描述了格林加?萊特在準(zhǔn)備出發(fā)時的華麗外表
例如:它的馬籠頭上鑲著金光閃閃的浮雕;
前挽具的擺設(shè)和漂亮的裙子也是如此。
馬鞍和鞍弓是一致的,
所有的衣服都用最貴重的金釘裝飾著,
它像陽光一樣閃閃發(fā)光。
這匹馬最早出現(xiàn)在德特羅瓦寫的的《艾瑞克和埃里克》,在那首詩中他被凱爵士借去和埃里克爵士比武。但即使是有了格林加?萊特也不能阻止凱爵士輸給主角。在蘭斯洛特的圣杯探索里,高文爵士從撒克遜那贏來了Gringolet(格林加?萊特)。但沃爾夫拉姆·馮·艾申巴赫的《帕西法爾》講述了另一個不同的故事
20、刻法羅斯與普洛克里斯
獵人刻法羅斯(Cephalus)與雅典公主普洛克里斯(Procris)相愛并結(jié)了婚?;楹螅谭_斯為了考驗妻子是否忠貞,就謊稱離家八年后再回來,期限未滿他就喬裝成外鄉(xiāng)人歸來并以許多贈品引誘普洛克里斯變心,然后指責(zé)她不貞節(jié)
可晨光女神歐洛拉也愛上了刻法羅斯,女神誘拐了獵人并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甚至并與其生下了三個兒子??煽谭_斯卻依舊深愛著自己的妻子,歐洛拉詛咒刻法羅斯將會為重新見到他的妻子而后悔,他們的婚姻注定不會長久
而普洛克里斯前往克里特島,成為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的隨從,女神給了她一只每投必中的矛和一頭奔跑神速且不會讓任何獵物逃脫的狗。普洛克里斯在阿爾忒彌斯的幫助下喬裝去引誘刻法羅斯??谭_斯沒認出這女人就是自己的妻子。普洛克里斯許諾若刻法羅斯與她相好,她就把女神百發(fā)百中的矛送給他,但刻法羅斯沒有動心,于是普洛克里斯拆穿騙局,夫妻倆和好如初。
七他在七座城門的忒拜幫助安菲特律翁獵捕極難捕捉的透墨索斯惡狐。據(jù)說這只巨型狐貍是海神—波塞冬派來懲罰忒拜人的災(zāi)禍,于是刻法羅斯向妻子借出了神犬—拉普耶斯(Λα?λαπο?:颶風(fēng))來捕捉惡狐。永遠不會被捕捉的狐貍與能抓住任何獵物的獵犬,面對這矛盾的命運沖突,神王宙斯只好將它們變成石頭并將兩者放到天上成了大犬座(獵犬)與小犬座(惡狐)。
刻法羅斯在狩獵中召喚清涼仙子用來休憩的事被多事的告密者告訴給了普洛克里斯,她以為丈夫移情別戀而去偷偷跟隨。最終在一次狩獵中,刻法羅斯用百發(fā)百中的矛誤殺了妻子。普洛克里斯臨死前終于明白了是誰要殺死她,她對刻法羅斯說在她死后,千萬不要和那該死的和風(fēng)【和風(fēng)仙子們】結(jié)婚。悲痛欲絕的刻法羅斯喪妻后參加了安菲特律翁對忒勒玻埃人的戰(zhàn)爭。因為他的勇猛善戰(zhàn),他最終得到對刻法勒尼亞島的統(tǒng)治權(quán),據(jù)說他的余生就一直在那里生活直到老死
*透墨索斯惡狐(?λ?πηξ Τευμησσ?α)
提豐與埃凱德娜生下的眾多后代之一,希臘神話中永遠不會被捕捉的母狐貍怪物。據(jù)說是海神波塞冬或是酒神狄俄倪索斯派來懲罰底比斯人的災(zāi)禍。據(jù)說它時常棲息在東北部的透墨索斯,頻繁地吞噬孩童(特別是男童)。據(jù)說它每月都要吃一個貢獻給它的男童,當(dāng)時的這個時代里幾乎沒有獵人能制服這只狐貍
21、Moss
來自古英語mos,意為沼澤、泥沼、濕氣以及水氣。詞源同moist(潮濕的),現(xiàn)意為苔蘚,地衣。因為英國部分島嶼潮濕多霧,例如被稱為苔蘚沼澤的斯凱島(ISLE OF SKYE)
22、Moth
來自古英語mothe,意為蛾子、飛蛾,也意為北歐/凱爾特神話里的妖精/仙子。莎翁的《仲夏夜之夢》里就將麥布女王等妖精、仙子描繪為類似蛾子形狀的妖精
23、復(fù)雜蜃景(Fata Morgana)
音譯為法塔?摩根娜,是一種不太常見且形式復(fù)雜的海市蜃樓,一般屬于上蜃景,它只出現(xiàn)在正好在地平線上的一小段窄帶。這是個意大利語詞匯,取自亞瑟王傳說中登場的女巫—摩根勒菲,因為人們相信這些海市蜃樓是出自摩根勒菲的巫術(shù)。傳說,她的巫術(shù)所創(chuàng)建在空氣中的仙女城堡或虛幻的大地,被設(shè)計用來引誘水手。所以復(fù)雜蜃景便以她的名字來命名。其中,仙靈/妖精(fairy)這個詞來自于古法語的fay(現(xiàn)代法語則是fee),而fay又起源于拉丁詞—Fata,即命運女神
雖然復(fù)雜蜃景這個詞經(jīng)常被錯誤的應(yīng)用在其它更常見的海市蜃樓景象,但真正的復(fù)雜蜃景既不同于一般的上蜃景,也不同于下蜃景。復(fù)雜蜃景的影像是扭曲或破壞物體的顯著特征,經(jīng)常使這些物體難以被變認。復(fù)雜蜃景可出現(xiàn)在海陸也可在極區(qū)或在沙漠。這種蜃景幾乎可以涉及遠處所有類型的物體,包括船、島嶼、和海岸線。蜃景包括一些倒影(上下顛倒)和抬升(筆直地上升)的影像,并且時常會與另一個影像堆疊在一起,與此同時復(fù)雜蜃景還會交替的呈現(xiàn)壓縮和伸展的區(qū)域
24、古希臘悲劇【Tragoidia】
西方最早的主流文化之一。忒拉戈伊狄亞意為山羊之歌或是公羊歌,由Tragos(山羊)和oide(歌)組成 。“悲劇”在古希臘戲劇的意義之上,意在“嚴肅性”,而非“悲劇性”本身
古希臘哲學(xué)家—亞里士多德探索了悲劇的藝術(shù)特征并奠定了悲劇的理論基礎(chǔ),他在《詩學(xué)》中給悲劇下了最早的定義:悲劇是對于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語言,具有各種悅耳之音,分別在劇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動作來表達,而不是采用敘述;借引起憐憫與恐懼是這種情感得到陶冶
在古希臘神話體系中,宙斯有兩個成就了偉業(yè)的兒子,其中一個是人盡皆知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而另一個就是酒神—狄俄尼索斯。酒神曾經(jīng)漫游整個世界,草木與動物之神—薩堤洛斯則是選擇跟隨他。薩堤洛斯神為羊人(長有羊耳和羊尾之人),因此合唱隊身穿羊皮,頭戴羊角,又歌又舞
早期的古希臘悲劇起源于人們祭祀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酒神儀式,古希臘農(nóng)民于收獲葡萄時節(jié)會裝扮成牧羊人,舉行歌舞來祭祀與崇拜宙斯與人類之子—酒神?狄俄尼索斯,這種歌也叫做【酒神頌】。公元前六世紀(jì)末葉,累斯博斯人—阿里翁表演酒神頌時,會臨時編幾句詩來回答歌隊長提出的問題,講述酒神在人世的漫游和宣教的故事。泰斯庇斯首先采用第一個演員來表演悲劇。埃斯庫羅斯首先增加第二個演員。有了兩個演員,才能有正式的對話,才能表現(xiàn)戲劇沖突和人物性格,因此埃斯庫羅斯被稱為悲劇的創(chuàng)始者。第三個演員是索??死账乖黾拥模?dāng)合唱隊增加演員后,描述的故事范圍從灑神擴大到酒神以外的神話,合唱隊中的有問有答,就開始逐漸形成了悲劇
*狄俄尼索斯(Dionysus)
名字里的“Dio”前綴意為神,他的羅馬名為巴克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狄俄尼索斯是古希臘色雷斯人信奉的葡萄酒之神、歡樂之神、生殖神和植物神
傳說,他不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dāng)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動了古社會文明并確立了法則,維護著世界的和平。此外,他還掌管希臘的農(nóng)業(yè)與戲劇文化。宙斯與忒拜公主—塞墨勒秘密相愛。天后赫拉得知后變成公主的親戚,慫恿公主向宙斯提出要求要看他真身。宙斯禁不住公主的請求結(jié)果變成雷火燒死了塞墨勒,隨后搶救出嬰兒狄俄尼索斯,將他縫進大腿中直到足月才將他取出。憤怒的赫拉隨后將狄俄尼索斯流放,最后狄俄尼索斯從遠方歸來,登上了奧林匹斯的神位
25、瑪麗·安寧(Mary Anning)—2.7相關(guān)
AD1799年5月21日-1846年3月9日的一位英國早期的化石收集者與古生物學(xué)家。她曾有過三次重大的發(fā)現(xiàn):1811年發(fā)現(xiàn)了史上第一具完整的魚龍化石;在1821年,瑪麗·安寧發(fā)現(xiàn)了史上第一具蛇頸龍亞目的化石
AD1828年,瑪麗·安寧發(fā)現(xiàn)了雙型齒翼龍化石,也被認為是第一個完整的翼龍化石,也是她發(fā)現(xiàn)生物會滅絕的關(guān)鍵證據(jù)?,旣悺ぐ矊幃?dāng)時發(fā)現(xiàn)的奇異化石對于主流學(xué)說的【未知生物開發(fā)論】論調(diào)是沉重的打擊,也讓人類真正理解地質(zhì)時代早期的真實情況
*瑪麗?安寧故事也被人們認為是“她賣掉海岸上的貝殼”(She sells sea shells by the sea shore)這句話的由來
后來,瑪麗·安寧在1830年代再度面臨了經(jīng)濟困難,地質(zhì)學(xué)家Henry De la Beche協(xié)助她出版彩版畫《Duria Antiquior》,它根據(jù)瑪麗所發(fā)現(xiàn)的化石來描述史前時代的多塞特郡海岸,瑪麗則以版畫收入來度過經(jīng)濟困難
六?北歐—芬蘭神話相關(guān)
1、狂獵(Wild Hunt)
是一個歐洲民間神話,關(guān)于一群幽靈般或超自然的獵人在野外追逐獵物。狂獵可能是狂暴的自然現(xiàn)象(暴風(fēng)雪、暴風(fēng)雨)、精靈、仙女或亡靈
狂獵的首領(lǐng)通常是與奧丁有關(guān)的一個名字(或是妖精王的別稱),但也有可能是一類歷史或傳奇神話傳說人物,比如狄特里希?馮?貝安(日耳曼神話里的英雄,與齊格弗里德齊名)或是圣經(jīng)中人物比如希律王、該隱、加布里埃爾,當(dāng)然更多的是死后的亡靈
通??瘾C的出現(xiàn)預(yù)示著一些災(zāi)難,比如戰(zhàn)爭或瘟疫,或者說是目擊者的死亡。遭遇狂獵的倒霉蛋也可能被綁架到所謂的地下世界(冥府)或者仙境。在某些情況下,人們相信人的靈魂會在睡眠中加入到狂獵隊伍中
這概念是根據(jù)德國神話學(xué)家雅各布?格林在《德國神話學(xué)》中發(fā)展起來的,是日耳曼異教文化的民間傳說。但在整個北歐、西歐和中歐都能找到類似的民間神話
2、甘道夫(Gandálfr)
北歐神話中的一名侏儒,它最早出現(xiàn)在《詩體埃達》的《女占卜者的預(yù)言》以及《散文埃達》中所謂的“侏儒統(tǒng)治”篇章里。這個名字也用于《挪威王列傳》中的一位北歐國王。其名字來源于古諾爾斯語的棒子(gandr)和精靈(álfr),延伸意為“魔法精靈”(Magic Elf ),被認為是一個揮舞著魔杖的保護神
3、盾女(skjaldm?r)
別稱盾牌仙女,是一種在斯堪的納維亞的半島民間傳說和神話中出現(xiàn)的女戰(zhàn)士。盾女常在薩迦文學(xué)中登場,例如《丹麥人的事跡》和《赫爾薇爾與霍里克一族的薩迦》
她們的故事亦散見于其他日耳曼民族的記載,包括哥特人、辛布里人、馬科曼尼人等。北歐神話中的女武神形象可能起源于盾女的傳說。就比如男性戰(zhàn)士死后會被選為英靈戰(zhàn)士一樣,英勇的女戰(zhàn)士(盾女)在她們的生前或死后會被提拔為女武神
北歐薩迦中曾提及名字的女姓戰(zhàn)士眾多,例如女武神布倫希爾德(沃爾松格薩迦)、女海賊赫爾薇爾與她的同名孫女小赫爾薇爾(赫爾薇爾與霍里克一族的薩迦),自立為王的瑞典公主松比約恩(霍爾夫·高特克森納爾的薩迦)和丹麥公主赫蒂、盾女薇絲娜和薇伯格(丹麥人事跡)等
4、辛菲特利【Sinfj?tli】
北歐神話中的英雄之一,辛菲特利的故事主要出現(xiàn)在《埃達》和《沃爾松格薩迦》中。他也是沃爾松格家族中的一員,是齊格蒙(Sigmund)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妹妹齊格妮(Signy)近親生下的兒子。辛菲特利同父異母的兄弟有海爾吉?匈丁斯巴納(Helgi Hundingsbane)以及偉大的屠龍者—齊格魯?shù)拢⊿igurd)
沃爾松格之女齊格妮的丈夫西格爾因覬覦格拉墨寶劍的關(guān)系,和岳家結(jié)仇,他陰謀殺害了沃爾松格和他八個兒子,只有西格蒙德逃過一劫。齊格妮本想讓兩個兒子去報自己的滅門之仇,但流有西格爾血統(tǒng)的兒子都懦弱無能
齊格妮將自己偽裝打扮后,在西格蒙德不知情的情況下,和親哥哥西格蒙德生下有著純正沃爾松格家族血統(tǒng)的孩子—辛菲特利。辛菲特利從小就英勇過人,當(dāng)他長到少年時,齊格蒙和他兩人聯(lián)手殺掉了西格爾報了深仇大恨,而齊格妮則在報仇完成后自殺身亡
齊格蒙后來娶波兒席特(Borghild)為妻。辛菲特利則參加過兄弟海爾吉?匈丁斯巴納發(fā)起的戰(zhàn)役,之后又獨自遠征,在許多地方建立戰(zhàn)功,最后才回到父親齊格蒙所在的芬國。波兒席特她非常不喜歡辛菲特利,一個說法是因為波兒席特的弟弟曾經(jīng)被辛菲特利在決斗場上殺死,另外也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兒子的地位
因此她準(zhǔn)備了三杯有毒的酒,端到辛菲特利面前敦促他喝下去,前面兩杯被齊格蒙搶過倒掉,但辛菲特利依然在明知酒中有毒的情況下,將第三杯飲盡,就此死去。悲傷的齊格蒙抱著兒子的尸體來到一條河邊,這時奧丁變成一個渡船的老翁于河邊尋問齊格蒙是否要過河。齊格蒙于是將辛菲特利放到小船上,奧丁就這樣載著辛菲特利的尸體消失于河面,前往了英靈殿(Valhalla)
5、海爾吉?匈丁斯巴納
挪威神話里的英雄,他是西格蒙德和博爾希爾德的兒子,年僅十五歲的他為父親報仇殺死了撒克遜人的國王Hunding。這讓他成為了Hunding的禍根。他繼續(xù)他的戰(zhàn)爭壯舉,有一天當(dāng)他站在他的長船遇到了一個叫做Sigrún(希格露恩)的女武神,他的壯舉讓女武神愛上了他,而他也愛上了女武神
然而希格露恩的父親?sterg?tland的國王H?gne已答應(yīng)把她嫁給S?dermanland的國王Granmar之子霍斯布羅德。海爾吉隨即與國王H?gne以及霍斯布羅德戰(zhàn)斗。最后除H?gne最小的兒子達格,所有的人都戰(zhàn)死了。希格露恩告別了霍斯布羅德王子,而達格宣誓效忠于海爾吉。希格露恩后來和海爾吉結(jié)婚。然而達格打算為父親報仇,達格向奧丁獻祭以換取復(fù)仇。奧丁借給他一支矛,然后他用矛刺死了海爾吉
6、Doppelganger
即二重身或是生魂。德語意為“兩人同行”,主要指長相酷似活人的幽靈、(沒有生物意義上的血緣關(guān)系)但卻與自身面貌極相似的人
指的是隱藏在每個人心靈中的另一個看不見的自我。二重身(分身)的出現(xiàn)通常帶有著強烈的惡意,傳說它們會吸走原身的生命能量,甚至殺死原身用來將其替代
心理學(xué)上指的是一個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己看見自己。心理學(xué)家將二重身解釋為一種心理幻覺,即自窺現(xiàn)象。據(jù)說,二重身只有身為本體的人臨死前才能看見,預(yù)見過后無一例外的將會迎來死亡
7、Sif(希芙)
阿薩神族的女神,雷神索爾(Thor)的妻子,她和索爾的孩子是摩迪(Modi)和斯露德(Thrud)。她與索爾另有一個養(yǎng)子,是冬神憂勒(Ullr)。她是豐收的人格化,是土地和收獲的女神。她是北歐女神中繼弗蕾亞(Freyja)后最美的女神,也有說法認為她是一名女巨人。希芙最美的地方是一頭金發(fā),神話中形容她的金發(fā)耀眼奪目,象征金黃的麥穗或是地里的黃金
8、法夫納【Fafnir/Fáfnir/Fr?nir】
又名法夫尼爾、法芙尼爾。他本是北歐神話中的侏儒,之后化身為龍,后被齊格弗里德【西格魯?shù)隆繗⑺馈颈睔W神話里的龍是異形生物,不是我們常見的那種西方龍造型】
他在《詩體埃達》、《散文埃達》、《沃爾松格氏傳奇》以及《尼伯龍根之歌》中作為齊格魯?shù)碌拿兴迶扯霈F(xiàn)。但在瓦格納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中卻是巨人
他是赫瑞德瑪?shù)拈L子,同時也是歐特和雷金的兄弟。赫瑞德瑪因為兒子歐特被火神洛基殺害,而要求巨額的賠償,洛基便強奪了另一名侏儒—安德瓦利的寶藏來償還
安德瓦利因此詛咒不論是誰持有寶藏中的戒指—安德華拉諾特【吸金指環(huán):北歐神話里給英雄們帶來了一系列災(zāi)難的寶具,是萊茵黃金以及至尊魔戒的原型】,都會招來無限的災(zāi)禍
受到龐大財富誘惑的法夫納,不僅殺害父親赫瑞德瑪,還因此被詛咒成了一條巨龍去守護這些財寶?;埖姆ǚ蚣{逼迫弟弟雷金離開住所,雷金只好到人類的世界去
雷金后唆使齊格魯?shù)職⒌舴ǚ蚣{,還幫他將格拉墨的斷片重新打造成一只完整的寶劍,齊格魯?shù)戮陀酶窭珰⑺懒朔ǚ蚣{。法夫納在臨死前警告齊格魯?shù)逻@些財寶是被詛咒過的,但齊格魯?shù)聸]有聽從而招來了災(zāi)難
變成龍的法夫納,全身都會散發(fā)惡臭,所到之處草木不生。但他的心臟還擁有神奇的力量,若能吃到他的心臟就可以得到無比的智慧,可通曉世間所有事情。貪婪的雷金因此央求齊格魯?shù)聨退拘呐K,但齊格魯?shù)乱驗橄霚y試是否烤熟,反而先嘗到法夫納的心臟【芬恩覺得很贊】
9、戴因斯雷夫【DAINSLEIF】
又名赫格尼之劍,【萊茵的黃金】的殘余,北歐神話里有名的魔劍之一。又被稱為詛咒之劍。傳說此劍帶有【一旦被拔出就不奪人命不歸鞘】的巨大詛咒。它可以給持有者帶去無窮的厄運和災(zāi)難,直到死亡。作為殺死齊格魯?shù)碌牡膶殑Γ贿@把魔劍砍到的人會折壽,本身象征著榮譽和毀滅
DAINSLEF為赫格尼所有,他勇敢強悍但也有狡猾的一面。齊格弗里德死后,匈奴族的國王阿提拉趁機向他妻子【昆那爾的妹妹】—古德倫求婚,但目的是喬基家擁有的【萊茵黃金】
古德倫不贊成,但她的母親卻想和強大的阿特拉結(jié)盟,所以全力促成婚事。因此,昆那爾與赫格尼與阿提拉的對立日益加深。終于有一天,阿特拉假意和解請他們到城中商議,赫格尼知道這是圈套但他仍持劍赴約。阿提拉以大軍圍困兩人,戴因斯雷夫縱使強力卻也寡不敵眾。詛咒發(fā)動,赫格尼被挖去心臟,狂笑而死
10、維納莫寧(V?in?m?inen)
又譯作萬奈摩寧,是芬蘭民間傳說的中心人物和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的主角。維納莫寧被描述為一名年老而充滿智慧的人,并擁有強大且有魔力的聲音。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qū),他被認為和奧丁神同源,二者均為詩歌以及魔法之神
最初只水和斯凱(Sky)。斯凱之女伊爾瑪塔為尋找休息地進入水中。直到她注意到有一只鳥也在尋找休息之地,她便朝向那只鳥弓起膝蓋,那只鳥便停在她的膝蓋上。那只鳥產(chǎn)下了六只黃金蛋與一只鐵蛋。當(dāng)那只鳥在孵蛋時,伊爾瑪塔的膝蓋變得越來越熱直到她不得不抽動她的腿,這舉動使那些蛋跌落并摔碎至水中。一片蛋殼的較低之處形成了陸地,較高之處形成了天空,蛋白變成了月亮與群星,而蛋黃則成為了太陽
伊爾瑪塔又花幾百年的時間漂浮在水上,直到她無法抵御內(nèi)心對繼續(xù)創(chuàng)造萬物的強烈欲望,她的腳印成為魚生存的水塘,她僅用手指便構(gòu)建了大地。海洋使得伊爾瑪塔懷孕,她懷了730年后生下了已經(jīng)是老人模樣的維納莫寧,他被認為是第一個人
維納莫寧到處漂游直到他發(fā)現(xiàn)了土地,但是這塊土地是如此貧瘠,他便向天空中的大熊座尋求幫助。隨即一個男孩帶著種子送給了維納莫寧,并在大地播種了植物。隨后,維納莫寧在尋求妻子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北方鄰國波赫約拉。盡管波赫約拉一開始對維納莫寧是友好的,但是這個黑暗且具有威脅性的國家逐漸呈現(xiàn)敵意。這次沖突以伊爾瑪利寧制造的魔法寶物三寶磨的誕生與被竊告終,在接下來重奪三寶磨的一系列任務(wù)中,最終的一場戰(zhàn)斗導(dǎo)致三寶磨裂開,碎片散落在世界各地
作為被基督教化的地區(qū),《卡勒瓦拉》最后一首詩講述了處女瑪麗雅達的故事。她在吃下漿果后懷孕并生下了一名男孩。這個孩子被送往維納莫寧做檢查和判決。維納莫寧的裁定是如此奇怪出生的嬰兒應(yīng)該被處死。這個嬰兒(耶穌基督)竟突然責(zé)罵維納莫寧的罪惡,比如他任由尤卡海寧的妹妹處女愛諾投水自盡。最后,這個嬰兒受洗并被命名為卡勒瓦拉之王。在被嬰兒打敗后,維納莫寧走到了海邊并用歌唱招來一艘銅船,并起航離開凡界,他承諾當(dāng)人們需要他的手藝和力量時,他將在那時歸來
*三寶磨(Sampo)
芬蘭神話中一種神奇的磨,可以給持有者帶來麥子、鹽和金錢
*伊爾瑪利寧(Ilmarinen)
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中的一位英雄和工匠神。他永生不死且善于制作任何東西,據(jù)稱他懂得用當(dāng)時已知的金屬如黃銅、純銅、鐵、金和銀來制作東西。伊爾瑪利寧最富成就的作品就是制作了天穹和三寶磨
11、愛諾(Aino)
芬蘭民族史詩《卡勒瓦拉》中的一個人物,她是維納莫寧的死對手—尤卡海寧的妹妹。Aino(愛諾)意為唯一,這是《卡勒瓦拉》的編撰者—艾里阿斯?隆洛特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原始的傳唱詩中被提及為“唯一的女兒”或“僅有的妹妹”
《卡勒瓦拉》中,尤卡海寧和維納莫寧的馬車相撞了,尤卡海寧和維納莫寧決定吟唱詩篇來進行決斗。但尤卡海寧卻在這一場唱魔法歌的決斗中輸于維納莫寧,而且自身還被困身于泥沼中
為了拯救自己他許諾將自己的妹妹嫁給老單身漢的維納莫寧。愛諾的母親對于自己的女兒要嫁給著名且出身好的人感到高興,可是愛諾自己卻不想嫁給一個老頭。不愿服從命運的愛諾直接投水自盡后變成了水精,然后她嘲諷了正在為此節(jié)哀節(jié)哀的維納莫寧
尤卡海寧被所有發(fā)生的一切激怒了,憤怒至極的他甚至不聽從自己母親的忠告,他試圖在暗處向維納莫寧射箭。但尤卡海寧最終卻沒有擊中維納莫寧,卻殺死了維納莫寧騎的馬,維納莫寧因此跌入波赫約拉冰冷的海水里
12、米斯特?。∕ystletainn)
又被稱為寄生樹之劍、常青劍,這是一把將北歐神話引向滅亡的不祥之劍,它由生長在神國邊緣地區(qū)的一種小槲寄生樹的樹枝變化而成
*槲寄生被古歐洲人普遍認為有著特殊的魔力或神力。這是因為槲寄生在冬季依然常青,不接觸地面也能成長,所以被認為是樹木靈魂所在。巴德爾同時也具有橡樹之神力的象征,巴德爾的靈魂被束縛在寄生外的槲寄生上面,因此只有槲寄生才能殺死具有【不死性】的巴德爾。傳說,黑暗之神—霍德爾在洛基審的陰謀下用此劍殺死了同樣身為奧丁之子的光明之神—巴德爾,揭開了“諸神黃昏”的序幕
巴德爾做夢感受到死亡的陰影時,他的母親弗麗嘉感到非常擔(dān)心,因此跑遍世界各地,請求萬物發(fā)下誓言不可傷害巴德爾。于是世上所有的事物皆發(fā)下了毒誓,從此巴德爾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不死”。但可惜,唯獨一棵長在英靈殿東邊的槲寄生除外,因為眾神認為它太過弱小,應(yīng)該無法傷人
北歐諸神為巴德爾感到高興,他們將各種武器往巴德爾扔去,果然無法傷害這位光明之神。但洛基對光明的巴德爾感到無比的嫉妒,所以他變成老嫗探問弗麗嘉,套知唯有小槲寄生沒有發(fā)誓的事。洛基取得槲寄生樹枝并將其做成劍交給目盲的霍德爾,讓他拿著丟向巴德爾,巴德爾因此死亡
光明之神死亡后,世界瞬間陷入黑暗,眾神非常悲傷,巴德爾之妻—南娜業(yè)因為心碎過度而死。他們將巴德爾和南娜的尸體放在靈舡上,奧丁將他的魔法指環(huán)德羅普尼爾當(dāng)作送葬禮物,和其他送葬品都一起放入船中。但是大船太重了,諸神們推不動,旁邊觀禮的巨人建議他們找女巨人希爾羅金(Hyrrokin:火煙)幫忙,船終于下水。索爾舉錘點火,完成葬禮
但弗麗嘉不愿放棄希望,她請托赫爾莫德騎著奧丁的八足神馬斯萊布尼爾前往死亡之國。死亡之國的女王赫拉對阿薩神族的信差開出條件:如果可以讓所有的生命及無生命都為巴德爾之死而哭泣的話,就可讓巴德爾復(fù)活。于是萬物都哭泣了,相傳這眼淚就是早晨時的露水。但洛基化身的女巨人索克(Thokk:煤)不肯為巴德爾哭泣,所以巴德爾的亡魂只能繼續(xù)留在死亡之國
13、霍德爾(Hodur)
北歐神話中的黑暗之神。他的父親是阿薩神族的神王奧丁,母親是神后弗麗嘉,他和光明之神巴德爾是孿生兄弟。他曾被火神—洛基引誘用榭寄生之劍(也有說杖、箭矢)殺死了孿生兄弟—光明之神巴德爾,自此揭開了【諸神黃昏】的序幕
霍德爾的名字接近古諾斯語的h?e(戰(zhàn)爭),因此學(xué)者將他名字解釋為“戰(zhàn)士”。霍德爾也出現(xiàn)在北歐流傳的skald詩中,在這篇詩中他作為戰(zhàn)士的代稱出現(xiàn)
古丹麥歷史學(xué)家Saxo Grammaticus在他的《丹麥人的事跡》記錄了神話的另一個版本,在這個版本中,以一種歷史的形式講述了凡人英雄H?therus(霍德爾)和半神Balderus(巴德爾)為爭奪南娜而互相開戰(zhàn)的故事,這個故事被認為是該神話版本的原型
霍德爾是丹麥和瑞典王室的凡人英雄,他擅長游泳、射箭、格斗和音樂,King Gevarus的女兒南娜愛上了他。但奧丁之子巴德爾也愛上了她。他決心殺死霍德爾
外出狩獵時,霍德爾因大霧而迷路,遇到了能控制戰(zhàn)爭命運的林中仙女,她們警告巴德爾企圖得到南娜但警告他不應(yīng)該在戰(zhàn)斗中攻擊他,因為巴德爾是半神。國王Gevarus告訴霍德爾,不死身的巴德爾是不會被普通武器傷害的的,但他知道有一支由智慧巨人Mimingus(密米爾)所持的米斯特汀之劍(Mistilteinn)可以傷害到他
于是,霍德爾用一個妙計捕獲了密米爾,強迫他交出寶劍和手鐲。與此同時,巴德爾用語言誘騙南娜,但被拒絕了。南娜告訴他,他們不適合在一起,因為他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更因為他是半神?;舻聽枦Q心對抗巴德爾,而巴德爾則有北歐眾神的幫助,其中托爾持雷神之錘錘戰(zhàn),人類在他的重擊下被打的粉碎,勝利似乎要偏向北歐諸神了。但霍德爾突然猛沖入眾神的軍陣中用劍削斷了索爾神的錘柄,眾神被迫撤退
戰(zhàn)斗結(jié)束后,霍德爾終于娶下了南娜。但巴德爾并沒有被徹底擊敗,不久之后,他憑借著不死身回到戰(zhàn)場上并打敗了霍德爾。但是巴德爾仍然沒有得到南娜,這影響到了他的心智?;舻聽柡桶偷聽栭_始了第三次戰(zhàn)斗。這一次,霍德爾用劍將不死身的巴德爾刺死去。許多年后奧丁之子瓦利為了給他的哥哥復(fù)仇而殺死了霍德爾
*14、千子村正特化過的【弒神】應(yīng)該是源于三個不同的特性—弒神的傳說+弒神的神兵+神兵的來由
1.弒神的傳說
由黑暗神—霍德爾和目前疑似是持有天叢云劍的須佐之男的神性特有。但這兩神的共性不僅在于有【弒神】的傳說,而是此二者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光明(太陽)神。此二神的神性更明確地指向了日蝕神話(黑色四足獸—高揚斯卡婭)
霍德爾在洛基神的引誘下用榭寄生劍(長青劍)殺死了巴德爾,太陽消失引發(fā)了芬布爾之冬,進而為諸神黃昏埋下伏筆。而須佐之男則是因為在高天原胡作非為,導(dǎo)致天照大神賭氣進入天巖戶閉門不出,從而導(dǎo)致世界陷入了黑暗
在神話學(xué)里,日蝕與月食神話(世界失去了光明與溫暖)通常被認為是災(zāi)難到來或是末日降臨的前兆。在各類世界的神話體系包括圣經(jīng)里會通過這個意向直接指向舊世界(古老神話體系)的滅亡—諸神黃昏
2.弒神的神兵
在北歐與希臘等歐洲神話神話體系里,弒神的武器必須是來頭不小的。作為破除不死神性與混沌魔性的利器,神兵的誕生即是為此而生。在神話學(xué)里,這類武器通常是造成世界秩序崩塌或是開創(chuàng)新時代的存在
須佐之男通過殺死江河的災(zāi)難化神格(洪災(zāi))—八岐大蛇獲得了天叢云劍(都牟刈太刀)。村正花費一生去鍛造自己的都牟刈太刀并最終在153這章的最后完成了自己的夙愿(鍛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叢云劍)也就是所謂的神兵,開辟出了道路(祛除洪災(zāi),開辟水路)。這點在弗栗多身上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作為旱災(zāi)的神格化。它與因陀羅的爭斗最終以雪山(凝固的水)被因陀羅的雷槍劈開作為結(jié)果,而這意味著阻礙(災(zāi)難)被開辟
3.神兵的來由
在北歐神話里,火神洛基與阿薩神族的眾多武器相關(guān)。在更老的北歐神話,我們還能在《斯維普達格之歌》里見到火神洛基與巨人夏基(斯卡蒂之父)為了毀滅北歐神話世界而鍛造的魔劍萊瓦汀。其中的L?gjarn(萊瓦汀)意為【兇兆的愛人】,這是火神洛基的昵稱之一
而在希臘神話里,火神赫菲斯托斯為了希臘諸神以及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等英雄打造了神兵利器。而在亞瑟王傳說里,由亞瑟王本人所使用的神劍【Marmyadose】就是火神赫菲斯托斯鍛造后獻給赫拉克勒斯的武器,這把武器曾被赫拉克勒斯用來砍死阿爾比恩巨人,巨人的尸體被認為創(chuàng)造了不列顛島(英國傳說?)
也就是結(jié)合了弒神傳說與弒神兵器之外,弒神的完整性還需要鍛造神兵的來由。這個來由可以是由某個神話體系的鍛造神(火神或是具有類似火神那樣技藝的能工巧匠)來完成,這也符合了術(shù)呆三破時擁有的海格力斯之劍(不僅有能工巧匠在的同時,在亞瑟王的傳承里本人也使用過這把由赫拉克勒斯生前所擁有的神劍)
*七、目前對于2.6或整體的思考
1、異聞帶的運營模式與數(shù)據(jù)庫
準(zhǔn)確來說,我認為2.6就是對星球里側(cè)的內(nèi)測實驗與模擬運行的場所。通過將整個世界縮小并局限于【不列顛島】,然后導(dǎo)出泛人類史里的關(guān)于歐洲妖精們的數(shù)據(jù)、不列顛圓桌的數(shù)據(jù)等進行著實體化的運營,進行著所謂的【蓋亞側(cè)/神秘延續(xù)下去的屬于妖精們的世界】
那么,現(xiàn)在可以確定異聞帶都是曾經(jīng)存在的某個【沒有理由被延續(xù)】的世界被宇宙給剪定后觀測到然后截取下來模擬運行的,而這個培養(yǎng)中的異聞延續(xù)史卻還是基于泛人類史的關(guān)于其觀測與保存下的(英靈或物種)數(shù)據(jù)庫。因此,無論異聞帶偏離到何種程度總是有跡可循,因為延續(xù)(模擬運營)異聞帶的核心依舊是泛人類史里那些屬于被記錄過的、曾經(jīng)被淘汰的、還需要進一步去驗證的數(shù)據(jù)
他們可以說構(gòu)建了一個算是從頭開始就是蓋亞側(cè)一方的世界(或是說蓋亞側(cè)后來占據(jù)了世界主體的世界),而這個異聞帶世界離譜就離譜在不需要【人理的必須性】。一旦這個世界里的故事【妖精們的歷史】最后成功進行并完美演繹,憑借著這世界的主體雖然與泛人類史的進程完全不同但卻具有同樣的泛人類史數(shù)據(jù)庫(相似的歐洲妖精與圓桌的數(shù)據(jù))這一點,或許就可以讓星球的里側(cè)把外側(cè)的一切事物給全部剝離進而完成它的覆蓋與融合
但是運氣不好的話,星球表里側(cè)反轉(zhuǎn)過程的劇烈現(xiàn)象就會讓星球的穩(wěn)定性失衡(因此就需要類似圣槍或是相應(yīng)的穩(wěn)定類似世界規(guī)則的某樣?xùn)|西),致使這顆星球本身的重力失控,最終引發(fā)所謂的大崩塌反應(yīng),那么我們可以遇見的【最壞結(jié)果】就是星球與人類的毀滅
而到了現(xiàn)在,我們基本上也可以確定2.7的地下冥界或是黃金國也是位于星球里側(cè)的類似于【理想凈土】或是【死后世界】的概念化世界,這點在1.5.2的地下空想(傳承)世界—雅戈泰也暗示過,其中也包括了山魯佐德所提到過的【空想覆蓋現(xiàn)實】這層具有預(yù)言性質(zhì)的說辭
因此在此基礎(chǔ)之上,2.7也可以拿幾個1.5斷章點和1.0系列的那個要素點罷
1.5.1—教授(暗示恩奇都的狂階面)、行星破壞(天啟宗教里的天火/隕石撞擊—羽蛇神的神性最早追溯至的白堊紀(jì))
1.5.2—黃金國(南美圣地)、哥倫布(美洲入侵者代表,外來物種入侵?)、1001(空想覆蓋現(xiàn)實)
1.5.3—卡巴拉(神秘學(xué))、但丁《神曲》
1.5.4—降臨者(51區(qū)接觸外星文明)、天啟宗教?克蘇魯化、傳承科(所羅門王一脈)
1.7—豹人(煙霧鏡化身)
2.4—死乃食物,生乃供奉之物(阿茲特克冥界—米克特蘭、阿茲特克人祭儀式、細菌分解)
2、不列顛異聞帶可能歷史進程
本人暫時認為異聞帶摩根只是歷練(長久流浪)后通過妖精史建立屬于自己的政權(quán)。她不僅痛恨妖精,也痛恨人類甚至可能還會知道一些泛人類史的情況,說明她這波在止境之奧克尼上的歷練可以基本上等同于空間(跨世界線)與時間(跨維度)上的“折磨”了
BC12000年前(即人類這個知性生命最早可被追溯的歷史),可能因為沒有作為人類的圣劍使出現(xiàn),人類的文明和世界各地的神明被巨神大王一路暴打至瀕臨滅絕。僅有作為蓋亞意識一側(cè)的智慧生物—妖精(類似人類的知性生命體)得以幸存并壯大至一個類似人類的知性文明,妖精歷史開始從BC12000這個分歧點開始延續(xù)
直到BC2到公元元年左右(即泛人類史的彌賽亞—耶穌的誕生時間點)終于出現(xiàn)一個基本統(tǒng)一六大妖精部族紛爭的“救世主”—摩根勒菲,她從止境歸來,允許同時限制妖精的制度延續(xù),當(dāng)然也限制人類的過度繁衍(過度繁衍就會招來人類文明間的比較、斗爭以及繁榮)。限制人類的過度繁衍與發(fā)展就是不讓【以人為主體】的世界再度降臨,斷絕了這個世界的人理和人類惡可以存在于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但我們不能說異聞帶摩根是誕生于這個女王歷元年(BC2—1AD)時間點的人物,她被明確地說是經(jīng)過了歷練。那么她誕生的實際時間點估計就是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妖精歷XX年)不斷流浪并歷練到現(xiàn)在的她,或是我們腦洞開放點說她是在遙遠的未來【不列顛異聞帶的AD500?】經(jīng)過歷練(既然是止境的奧克尼,恐怕時間的流速其實對于外界而言是停止的,甚至可以說作為阿瓦隆女王的摩根可能還在阿瓦隆經(jīng)歷了蓋亞意識的考驗)回到了關(guān)鍵的過去時間點并改變了妖精歷史的人物
那么作為統(tǒng)治著妖精部族的她為何也要對身為同族的妖精進行限制。我們可以從妖精歷和女王歷進行著手,泛人類史以耶穌誕生的公元元年為分界線分隔了神秘時代和人類時代。那么摩根特地在這個關(guān)鍵的時間點統(tǒng)一了妖精部族恐怕也有此深意,既然人理會有【人類必須要打倒的惡】,那妖精也會有對應(yīng)的【妖精必須跨過的災(zāi)厄】
那么回到之前的AD500?來看,也就是說沒有異聞帶摩根的干涉的話,異聞妖精史會在AD500?(泛人類史的大陸神秘在作為肚臍眼的不列顛消退)左右結(jié)束,至于妖精們消失后的人類是否會在這之后發(fā)展壯大還是這個異聞帶世界當(dāng)場被剪定就不得而知了。因此女王歷本質(zhì)上可說是改變不列顛異聞帶歷史的舉動,本來可能發(fā)展成【妖精史消退后,人類重新復(fù)興】的世界線被改成了【雖然以妖精為主,但妖精和人類其實是被摩根所延續(xù)并統(tǒng)治】的世界
我們接下來說下這個AD500?,推測AD500左右無論是什么世界線必會誕生一個終結(jié)某個世界規(guī)則的救世主—亞瑟王。沒有女王歷的妖精史即使再這么強盛,都會被世界的抑制力所修正,這個修正的時間點被定在了亞瑟王出生之日,也就是人理基石終會降臨。只有幾個辦法可以阻止,那就是阻止救世主的誕生或是引導(dǎo)并讓這個救世主也站在與摩根勒菲相同的妖精史的立場上。換言之,即使摩根勒菲本人真的無力繼續(xù)領(lǐng)導(dǎo)妖精(或是她被妖精們的預(yù)言之子擊倒),那身為預(yù)言之子的救世主也會發(fā)自真心為妖精而戰(zhàn),統(tǒng)治并延續(xù)著妖精史
3、第六異聞帶的時間表與后續(xù)思考
假設(shè)迦勒底現(xiàn)在時間點是AD2019,那么女王歷2017=迦勒底時間線AD2019。摩根勒菲基本統(tǒng)一六大妖精部族(其神話原型:凱爾特神話將六大先后到來的種族圍繞不列顛島權(quán)力的斗爭稱為大入侵,后被基督教愛爾蘭圣人—圣帕特里克徹底驅(qū)逐)后延續(xù)了2017年到現(xiàn)在
目前二者的時間間隔差僅為2年,因此女王歷元年應(yīng)該是公元前2年左右,而這時間段(BC6—1AD)正好是歷史上關(guān)于耶穌出生的時間段,換個角度而言意味著異聞帶的摩根勒菲正好趕在泛人類史的耶穌誕生之時(或是之前)就動了手
*【雖然現(xiàn)在認為耶穌的出生時間點就是公元元年,但耶穌實際上的出生時間是在公元前6年—公元前2年】
*【但是2.6的妖精史可以說是另外開了一個世界線,所以說對應(yīng)泛人類史大事件的時間點反倒不是特別重要】
*摩根歷法除去和泛人類史的【公認的耶穌誕生的公元元年】有所差別的那兩年外,就可近似為現(xiàn)在的公元紀(jì)年。而妖精歷就相當(dāng)于我們泛人類史之前的公元前的紀(jì)年法
那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樣的話時間點不是有差別了嗎?但實際上這個差別只會導(dǎo)致其他的大事件時間點多少往附近挪一小點,其實影響不大。因為絕大多數(shù)的人類歷史節(jié)點其實本質(zhì)上都是在湊整數(shù),因此會用AD/BCXX年左右來概括
換回來說,女王歷元年換算到泛人類史時間點可能是BC2年,六大妖精部族的斗爭在公元前2年左右被摩根勒菲制止了。而摩根勒菲的統(tǒng)治將于泛人類史的AD2019(女王歷2017年)結(jié)束。而妖精歷從最初的預(yù)言到現(xiàn)在來看,直到妖精預(yù)言里的救世主降臨,妖精有所記載的歷史似乎是12000+年(畢竟妖精可沒有被滅絕啊,可以的話老黃歷也能用)。那往前反推沒被女王歷代替的12000年的話,妖精歷最早記載的起始年份可能就是BC12002(近似下就是BC12000左右)
還有就是,妖精歷有意把它們的起始時間拉到妖精歷12000年。按照妖精歷可近似公元前的看法,即公元前12000左右(14000年前),白色巨神降臨并入侵地球,期間暴打了地球上的眾神。之后就是某個拯救世界的圣劍使把白色巨神打成重傷后讓它瀕死的傳說。這圣劍就是星球內(nèi)部所鍛造的專門對星外之?dāng)车纳衿鳌獢噤撌Γê袆Γ?,牽扯到星之?nèi)海與星外之?dāng)?。如果硬要算上劍呆毛和舊劍的那把刻有【撒克遜盧恩】文字的星之圣劍,可能還要牽扯到更多東西—例如原罪、災(zāi)厄之象、人類惡、圓桌誓約等
*但是,14000年前代表的并不是BC14000
因為西方人大多是以他們那里的人類文明進程作為標(biāo)志著舊、中、新石器時代的基石
1.歐洲舊石器時代:BC30萬年前—BC10000
2.歐洲中石器時代:BC10000—BC7000
3.歐洲新石器時代:BC6000—BC3000
而蘑菇記述的[巨人的壁畫]即[巨神大王的征途]被當(dāng)時的原始人分為兩個階段進行描繪
第一階段:即14000前的舊石器時代,也就是描繪于[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的動物群。即巨神大王剛被游星扔下后同化了地球的原生生物并開始侵略地球文明的進程。
第二階段:即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描繪了巨神大王于[北非]撒哈拉沙漠塔希里高原的壁畫。也就是巨神大王當(dāng)初被原初的圣劍使擊成重傷后的隕命之處。
因此,這里的14000年前正好符合希臘異聞帶的分歧點[巨神大王率領(lǐng)被同化的地球生物一同入侵地球文明的時間]即BC12000,其時間差大致為2000年左右。而巨神大王所隕命的8000年前是歐洲那里的新石器時代,那我們一起結(jié)合歐洲新石期時代那里的時期,正好就是BC6000,二者的時間差也正好是2000年左右。
4、神圣巡禮【Pilgrimage】
宗教術(shù)語,又稱拜山、朝圣(拜)、朝覲或是謁陵。指的是在宗教活動、祭祀或神秘儀式中尋覓人生真諦以及信仰活動的過程,通常一個人/集體通過苦行、出征以及禮儀出行的方式去圣地或者是對信仰有重要意義的地方
猶太教規(guī)定有行動能力的信徒必須每年到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jié)(紀(jì)念上帝在殺死古埃及里的一切頭胎生物,并在殺死埃及人的長子時,越過以色列人長子而去)、五旬節(jié)(源自猶太三大節(jié)里的七七節(jié)。猶太教按猶太歷守節(jié)期,紀(jì)念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五十天后傳給摩西以十誡的日子)和住棚節(jié)(猶太教三大節(jié)之一,紀(jì)念耶和華在出埃及時保護以色列人?;浇瞪谧∨?,乃是紀(jì)念耶穌出生的正確日子)時去猶太教圣殿祭獻。但在猶太教圣殿二次被新迦勒底帝國及羅馬帝國摧毀后,這古老習(xí)俗也難以實行
基督教原則上并不要求信徒朝圣,但是天主教和東正教認為信徒朝圣(巡禮)后可以得到特別祝福。但新教則不認為朝圣能取得祝福,但朝圣可令信徒反思圣經(jīng)故事。早期基督教朝圣地一般環(huán)繞耶穌的一生,圣母與圣人的顯現(xiàn)與殉道之地以及羅馬城附近
八?額外思考與衍生
1、2.7實裝日
仲夏夜(夏至、施洗約翰日)是夏天這季節(jié)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這天過去后夜晚會增長
太陽日(冬至、西方圣誕節(jié))是冬天這季節(jié)里夜晚最長,白天最短的一天,這天過去后白晝會增長
因此本人有了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在西方文化里仲夏夜(夏至)和圣誕夜(冬至)是非常特殊且具有神秘/宗教意義的時間點。不出意外,2.7估計也是這時候開了。而巧合的是,南美異聞帶正好在南半球,因此6.21/22這個時候(我們所處的北半球的夏至)正好是南美印加人冬至—太陽祭(太陽離他們那里最遠的日子)
2、神秘側(cè)與科學(xué)側(cè)所觸犯的“禁忌”
戴比特(疑似)在迦勒底某處拿著槍對著老所長(是否開槍將其射死不明)—迦勒底學(xué)派側(cè)(神秘)
神秘外星人在神秘的51區(qū)拿著槍對著大衛(wèi)?布魯布克(藍皮書先生是否被打死不明)—現(xiàn)代人類文明側(cè)(科學(xué))
我懷疑這兩個特殊的時間點以及所處的地區(qū)都是有一定相似性的東西。畢竟可能真的不受目前的白紙化影響以及可能具備多維度時間(例如LR)并存的扭曲點就是迦勒底或是51區(qū)那塊(時間與空間在那里都有意義,但卻又都沒有意義)。
戴比特先生的傳承科(布里西桑)還是所羅門一脈有聯(lián)系,所屬的異聞帶也是人類歷史中少數(shù)和外星文明(或是現(xiàn)代人類文明/迦勒底文明與外星文明的接觸)有過接觸的類似神話的文明。目前懷疑泛人類史的人類是否在神秘以及科學(xué)這二者的緯度上同時接觸了星外的禁忌之物,以此招來或得到、接觸了什么了不得的東西,而換來的代價則是迎來了大災(zāi)難/大變革回復(fù)
*猶太教歷史中,所羅門第一圣殿被迦勒底文明毀滅(指的是第一部迦勒底攻略了冠位時間神殿),同時迦勒底人還放出了所羅門王生前通過魔法戒指所禁錮的七十二惡魔(這里可能指的1.5以及2.0的事情)
大希律王(拿走了施洗者約翰的頭顱—病嬌公主莎樂美之養(yǎng)父)第二圣殿最終被羅馬帝國毀滅,而羅馬帝國從原先的反基督教(尼祿等皇帝)后轉(zhuǎn)化為了推廣基督教(征服與穩(wěn)定擴大的疆域,便于統(tǒng)一與統(tǒng)治)
老所長的家族作為所羅門王的后裔是很有可能的,不過他們可能這個作為所羅門王的后裔成分(純度)不是很純。而在這其中,迦勒底人也經(jīng)常被人為是智者、學(xué)者以及魔法使的代名詞,據(jù)說他們發(fā)明甚至還發(fā)揚了所謂的占星術(shù),和中美洲文明的瑪雅人一樣對天文學(xué)有著處于不同的傳說(偏向神秘學(xué)的占星之術(shù)以及偏向科學(xué)側(cè)的天文觀測)。
3、【不可知】的魔術(shù)起源
本人認為七十二魔神就是被所羅門王所降格的高次元生命體,神(耶和華)賜予所羅門王的十枚神之戒指就是把它們具現(xiàn)化為【人類可以理解】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所羅門王的【原初使魔】,即【所羅門王的英靈】。
若說人類把【終生不可知】、【知道會失去理性】的東西定義為【外神/邪神】、【墮落天使/墮神】或是【惡魔/惡靈】。那么七十二魔神以及蓋提亞本身就是被人為地進行了降緯打擊,其目標(biāo)是企圖知曉并操使目前作為【這顆星球上的知性生命】所抵達不了的知識、技術(shù)與現(xiàn)象(境界)
因此,個人理解被外神附身的英靈(外階英靈)為了保存自己僅存的理智,把外神和他們所信仰的/本土文化里面的關(guān)于地球的那些神明、精靈、祖先、天使、佛陀/菩薩、仙人或圣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混同,從而避免一定程度上的對?理性侵蝕。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把原本的那些處于高次元緯度、人不可知的(惡魔)、可以影響原本的人格維持的東西降次元化(具現(xiàn)化)為可以被人所理解的、可以被認識的、不會影響自身的人格以及其世界觀的存在
例如,蓋提亞的本體似乎便是高維度的全知生命體,但它最終被所羅門王的十個指環(huán)所進行概念捕捉。原本,這些高次元的生命存在是會讓人發(fā)狂的、顛覆世界(觀)的某種東西,但是只要人為(宗教信仰混同/相似概念替換/部分概念取出并進行實體化)地降低其所處的次元,將其變成了在人類的認知范圍之中可以被人們(普遍)接受,就可以被人類所利用、可以被人驅(qū)使的存在(降緯打擊)
因此,不可探知其源頭的本身換算到克蘇魯神話里面就是【未知】、【人不可知】的不可名狀之物。即所羅門王操使魔術(shù)的起源可能源于人不可知的處于更高次元的知識或是尖端技術(shù)這類被提前“被人為所取巧”的方法,人們?nèi)羰瞧髨D探尋并知曉就會打破它的【權(quán)威性】與【神秘性】,至少會引發(fā)三類不可避免的情況
1.人們以此形成這股探尋【不可知】的狂熱潮流,從而觸發(fā)禁忌
2.失去了神秘面紗的魔術(shù)之基石失去了【威信】,殘余的輝煌不再
3.作為人類的群體知曉【真相】之后容易形成悲觀、發(fā)狂的群體效應(yīng)
4、天狗道
佛教六道輪回體系之外的第七道,因此也被稱為魔道。天狗原指流星、暴風(fēng)雨等天災(zāi),在中國古代是災(zāi)禍與不詳之物的象征。傳入日本后又加入了鬼神信仰的成分,成為了長翼的怪首人身。鐮倉時代后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日本的神道教與修驗道以此為衍生,誕生了本土的天狗道。天狗道特指那些修行者(包括了僧人、道士、陰陽師和修驗術(shù)士)雖然在佛與道方面的學(xué)習(xí)中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因為他們放不下執(zhí)念(包括了世俗的欲望與期望),即他們即沒法墮入三惡道(畜牲道、地獄道以及餓鬼道),也沒法進入三善道(人道、阿修羅道以及天道),最后只好轉(zhuǎn)化為了不入六道輪回的特殊存在—天狗
5、六神通【s!ad! abhijn~a^h!】
指的是佛教里所稱的六種超脫人世且自由無礙的力量,需要依靠修行自身/覺悟真理方可抵達之境。
1?天眼通
能觀見極遠方的事物。即,能照見到三界六道眾生的生死苦樂之相,及照見世間一切之形色,無有障礙。
2?天耳通
能聽見極遠方的聲音。即,能聽聞到三界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聽聞世間一切之音聲,無有障礙。
3?他心通
能知眾生心之念。即,能知三界六道內(nèi)的世間之眾生的心中所思所想之事。
4?神足通
能隨心游歷于各處甚至能自由穿梭于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xiàn)身于各處之能力。
5?宿命通
能知曉眾生的過去,現(xiàn)時或是未來受到業(yè)報的緣由。即,能知自身及三界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6?漏盡通
又被稱為【漏盡智證通】?!奥奔礋?。因為困擾人的煩惱會不斷增多,人的智慧從而便有了漏洞,因此智慧就會不斷地減少。"漏盡",指的就是困擾人的煩惱不斷減少,直到?jīng)]有了煩惱。從而人就有了大智慧,智慧就會不斷增加而不會減少。
"漏盡通",意為只有達到圣人的境界才能破除執(zhí)著煩惱,脫離輪回,意指修行證阿羅漢果【佛果】。即斷盡煩惱惑業(yè)【貪、嗔、癡、慢、疑】等五毒心、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戒定之慧】、永離生死輪回之神通。
6、五毒心
佛教的術(shù)語或概念之一,是佛教里面的三毒論的衍生。佛教把貪、嗔、癡、慢、疑叫做五毒心。因為有了它們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覺將會被遮蔽,沒法修成正果
1.貪
即強欲,強烈欲望本身。對喜愛的人事物,自然而然地想要執(zhí)為己有。它意味著人的里面缺少點什么,所以必須向外追求,以滿足此渴望。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繼續(xù)增長、擴大,執(zhí)念越滾越深。按貪欲的定義又被分為兩類:感觀享受的渴求&生命延續(xù)的渴求
2.嗔
即憎恨,即對于不順己意的人、事、物產(chǎn)生了排斥甚至厭惡的心理。佛教認為當(dāng)人的貪欲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chǎn)生嗔恨。佛經(jīng)中所講的忿、恨、覆、惱、嫉、害就是對嗔恨形態(tài)的概括。嗔恨,即通過行為與言語傷害或毀滅對方,無論本身的意圖是否達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剎那,其人之心中直覺的會感到極端的痛苦或不快。且因為嗔的本質(zhì)是純粹的惡意,惡意在對別人之時,則其無形的反作用也會自然傷害自己。
3.癡
即愚癡,佛教稱之為無明,也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即凡事全憑自己的好惡,順己則喜,違逆則怒,完全不明事理。無明也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認為,癡就是我執(zhí)。但四邪見后加以說明:一是把無常的事物認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認作為快樂;三是把無我的認作為有我;四是把可惡的認作為可愛的。
4.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指的是在自己的內(nèi)心高舉自己的旗幟,看不起別人,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財產(chǎn)等行為與心理模式,都稱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他的地位、才華洋溢都高人一等,結(jié)果看輕別人也是慢?;蜃陨淼奶摌s心強,愛攀比,當(dāng)自己比別人差又不認輸,卻認為他人沒什么了不起,這也是慢。因此,佛教認為修行人中也有“慢”,即以為自己已有證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就開始瞧不起別人等都是慢。
5.疑
指的是毫無道理和根據(jù)就懷疑、否定一切,自以為是、想當(dāng)然地下結(jié)論,迷信自己周圍的一切都為疑。對于佛法因果道理與見地有懷疑或迷惑也稱之為疑。
身見: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靜時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狀況或反應(yīng)的行為
邊見:認為“我”是永恒的,就是執(zhí)著“?!薄UJ為人死后萬事皆空,這就是執(zhí)著“斷”
邪見:各種不正確的導(dǎo)至惡業(yè)生起的思想念頭
見取見:執(zhí)著于只有自己對于這些事情的見解是對的
戒禁取見:執(zhí)著信持不正確的戒律,不能正確地看待戒律
7、快樂主義【hedonism】—蘆屋道滿
是一種用來解釋人類的道德行為與人生目標(biāo)的一種倫理學(xué)說。又被稱為享樂主義、肉欲主義或是感官主義。該理論最早源于古希臘哲學(xué)家—德謨克利特的道德哲學(xué),伊壁鳩魯將其發(fā)展為理論體系,英國功利主義者J.邊沁等人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了這一學(xué)說。
該學(xué)說傾向于用純粹生物學(xué)的或心理學(xué)的觀點來解釋人的行為與需要,認為人們以求得快樂為生活目的,快樂包括肉體與心靈的快樂。他們認為趨樂避苦、追求快樂是道德的基礎(chǔ)和內(nèi)容。認為這是是善,也是人類相關(guān)的一切行為的動因,也是人生的終極目的(結(jié)果)。
快樂主義與禁欲主義對立,它反對宗教道德和仁愛的道德說教、試圖從肯定物質(zhì)利益和現(xiàn)實生活享樂方面解釋道德行為和道德關(guān)系。但該理論過于從人的抽象感官需要出發(fā),忽視社會倫理、道德以及法律的重要性。并且?guī)в袕娏业睦褐髁x、個人主義性質(zhì)。它在理論上往往導(dǎo)致倫理無用主義、倫理相對主義和道德虛無主義。
*快樂原則【Pleasure Principle】
心理學(xué)/精神分析的相關(guān)術(shù)語之一, 別稱為惟樂原則。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動機制論—支配本我的本能沖動&欲望的基本原則。
這些本能來自人類誕生之初就具備并逐漸成長起來的那些沒有得到滿足的愿望或者沒有得到平息的激動。但只要能夠釋放由此而產(chǎn)生的未滿足感(不快)的愿望,就能夠消解緊張,從而得到了心理與精神上的快樂。由此他認為,人的行為是受他那【尋求快樂、避免痛苦】的本能愿望所指引【趨樂避苦】。本我作為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周圍全是充斥著各種本能的沖動。
這些來自本能的沖動不懂得什么是邏輯、道德和禁忌,自然也不會顧及現(xiàn)實與可能,只是盲目地追求本能里最為直接的滿足。弗洛伊德進而認為,尋求快樂、避免痛苦既可以是有意識的活動,又可以是無意識的過程。但隨著正常人的自我、超我的逐漸發(fā)展并成型,他們的行為便不再只受快樂原則支配。
但受到黑暗三聯(lián)征(Dark Triad:西方文明的反社會人格特質(zhì)。構(gòu)成黑暗人格的人格特質(zhì)分別是: 馬基雅維利主義、自戀和精神病態(tài))影響的三類人群沒法通過正常手段來抑制自身的本能沖動/本身的本能沖動就違反社會倫理、法律以及道德/忽視他人的心理與精神狀態(tài)、以他人的痛苦來獲得快樂與滿足。因此,快樂原則也被視為判斷反社會型罪犯的基本依據(jù)與理論。
八、《法之書》—FSN(AD2004)的上一個世紀(jì)
英國神秘學(xué)作家、登山家、詩人及瑜珈修行者亞雷斯塔·克勞利(Aleister Crowley)于AD1904年在埃及開羅寫作完成,被稱為“將改變幾千年宗教命運”的作品而被西方許多國家視為“禁書”?!斗ㄖ畷芬俗裥械氖呛唵蔚摹懊亟缰I旨”(Law of the Thelema):“作你要作的乃是律法的總綱”。Crowley解釋為“只作你必須去作的,其他則保持原狀”。有學(xué)者認為這是道家“無為”的思想
他在《法之書》中宣稱他就是啟示錄所言之獸,記號就是666,而那身穿朱紅色衣服的淫婦(啟十七:5)亦已顯現(xiàn)地上,那就是出現(xiàn)在亞雷斯塔身邊的女人,其中希薩(Leah Hirsig)特別信以為真。Crowley甚至為她建立了“作你要作的”神秘修院,好與她共修性秘術(shù)以及服食“古怪的藥物”。希薩受這些剌激后常說能與埃華斯接頭,Crowley則把她得的異象記在他的《巫術(shù)日志》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