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背景下,今年以來美國已有18家零售企業(yè)面臨破產風險
作者:星星
出品:明亮公司
!2020年以前,線下零售的沖擊主要來自電商,零售商申請破產(Chapter 11)是保存實力的最好辦法之一。據Debtwire數據,2016年-2020年,零售商在120多起案件中從破產專業(yè)人員那里獲得了約20億美元的收入;2020年,零售破產案件的專業(yè)費用超過5億美元。
而后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了當年美國零售業(yè)最大的敵人。關店、限流、封城、宵禁,似乎大半年的時間所有措施都在阻斷人與人的交流。一切逐漸好轉,2021年對很多零售商是觸底反彈的一年,消費者塵封許久的消費力使市場重新煥發(fā)生機,就在大家以為零售消費或許要好起來時,2022年的通脹、海運壓力、動蕩的時局等幾座大山,再次動搖正顫巍巍掙扎的零售生意。
作為全民參與的行業(yè),零售業(yè)的不穩(wěn)定因素的確眾多,且會隨時影響業(yè)內參與者。隨著刺激支付的政策消失,資本市場趨緊,商業(yè)投入昂貴,在高需求浪潮和安靜的促銷環(huán)境中財務或運營較弱的零售商再次面臨風險。
美媒報道,2022年,已有18家美國零售企業(yè)面臨破產的風險。
市場上針對破產風險一項專有衡量標準來自CreditRiskMonitor的FRISK分數,該分數專門衡量公司在12個月內申請破產的概率,得分因素包括交易波動性、財務指標和來自公司信用經理經常使用的自有平臺分析。分數越高,破產風險越高。
2021年同期,FRISK分數最低的零售公司只有三家。而截至今年9月30日,這一數字已飆升至18家,與疫情前的風險水平更加一致。其中,9家零售商的FRISK得分為1,表明未來12個月內申請破產的可能性為9.99%-50%。另外9家零售企業(yè)的FRISK得分為2,代表4%-9.99%的破產概率。
在得分最低的公司中,多家企業(yè)隸屬服裝批發(fā)、線上二手轉售行業(yè),并于近兩年登陸資本市場,包括The RealReal(THE.US)、Stitch Fix(SFIX.US)、ThredUp(TDUP.US)和Digital Brands Group(DBGI.US)。
?
在這樣的背景下,此前受資本市場關注的DTC新品牌也面臨壓力,早期投資和企業(yè)主不得不考慮其他“退出”渠道。
2021年是DTC品牌密集上市的一年,Allbirds、Brilliant Earth、Rent the Runway和其他幾家電商公司登陸資本市場;Milk Makeup和Obagi與一家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SPAC) 達成上市交易;剃須刀品牌Billie被Schick制造商Edgewell收購。
據統計,整個行業(yè)在2021年有超過75筆重大交易,然而,此后的交易活動明顯放緩。2022年,只有不到40筆主要零售交易,較2021年年底的總數下降了約50%。安永發(fā)布的報告也顯示,受通脹、利率飆升、病毒與戰(zhàn)爭造成的時局動蕩等影響,今年前9個月的IPO較上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74%。
去年,美國各行業(yè)共有613起通過SPAC方式上市的案例,高于2020年的248宗和2019年的59宗。而截至今年7月,SPAC交易的數量已降至70宗。
Rekon Retail的創(chuàng)始人Rebekah Kondrat表示,當品牌得不到資本注入以及額外的資源,SPAC方式上市的價值也逐漸減少。
此外,收購對于DTC品牌一直是穩(wěn)妥且最安全的選擇之一,收購方也樂于獲得品牌的一切資源,諸如供應商、供應鏈、現有團隊等。據PitchBook的數據,2021年DTC品牌共有298筆收購交易,高于2020年和2019年的220筆和259筆。
但是DTC品牌上市后其財務業(yè)績便要公開,那些不盈利的公司也遭到更嚴格地審查。據多期財報看,Warby Parker、Allbirds和直到再次被私有化的Casper,上市以來也一直沒有擺脫困境。
另外,DTC品牌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營銷費用高,而這一點自然影響了其盈利能力。品牌咨詢公司Embedded創(chuàng)始人Michelle Wiles通過分析多家快消集團、非耐用品集團、非耐用品單一品牌以及DTC品牌的營收成本結構,估算出每家公司的營銷費用占比,發(fā)現成熟/傳統消費集團的銷售(含營銷)及管理費用是總營收的20%-50%,DTC品牌則高達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