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點時間牽手虛擬代言人,前路可期近憂尚存
編輯 | 于斌
出品 | 潮起網「于見專欄」
隨“悅己經濟”消費文化的崛起,鮮花消費正中下懷。鮮花正從偶爾消費的“小確幸”變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隨著需求的增長,近年來鮮花電商相繼冒頭,打開并培育了鮮花O2O的消費市場,鮮花電商的不斷折戟,換來了一個千億級鮮花消費市場,并逐步走向成熟。
花點時間從2015年起步時期,主打日常生活用花,與走高端路線的“野獸派”和“Roseonly”造成了一定的消費群體區(qū)隔,避開和高端鮮花品牌的競爭。
花點時間不斷尋求跨界合作,2020年在與羅永浩的直播合作中,由于產品質量問題,遭到網友大量投訴且輿論不斷發(fā)酵升級,很長一段時間都身陷品牌危機的泥沼之中。
在一度陷入低谷之后,花點時間迎來了回春。2021年初,花點時間收獲了由梅花創(chuàng)投領投的億元融資,這也是距離2017年后才收獲的第一筆融資。
加上線下布局了200多家實體店,如今的花點時間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發(fā)展,但花團錦簇背后實則是“內憂外患”,內憂是始終備受詬病的鮮花質量和配送問題,在疫情當下日益嚴峻,外患則是來自生鮮電商巨頭們氣勢洶洶地蠶食。
生鮮電商加入賽道瓜分蛋糕
2019年前后,淘寶、京東等互聯(lián)網大廠上線自營鮮花業(yè)務,同時開通同城速配服務;美團、餓了么也悄悄推出鮮花綠植分類。
鮮花電商在互聯(lián)網大廠的推動之下,再次迎來一波新的高潮,盒馬鮮生、叮咚買菜、每日優(yōu)鮮為代表的生鮮品牌憑借供應鏈上的優(yōu)勢也加入混戰(zhàn)。
垂直鮮花電商們花費多年培育出的用戶習慣——鮮花消費從特定節(jié)日的禮品走向日?;?,面對諸多蛋糕分食者,最終很有可能便宜了新玩家。
2020年年末,叮咚買菜上線了鮮花業(yè)務。2021年年初,每日優(yōu)鮮的鮮花業(yè)務在廣州、深圳、天津、上海等城市開啟。2021年5月,“盒馬花園”在云南省建立了20個鮮花基地,在北京、上海兩地8家門店同日迎客。
對于生鮮電商來說,其自身生鮮賽道早已積累下了龐大的的用戶基數(shù),在賣花這門生意上,更像是賣菜的同時順手賣花,同時還能積攢更多的流量。生鮮電商依靠自身渠道和本來就強大的配送能力,似乎更占據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
鮮花冷鏈要求非常高,很容易受到包裝和物流運輸?shù)挠绊?,花點時間面臨的鮮花交付問題,在之前曾經暴露出來的“羅永浩事件”就十分明顯地反映出這個配送供應環(huán)節(jié)的脆弱性。
花點時間的負責人表示,通常十支花從云南運出,到達上海之后能用的僅有四、五支,損耗達到50%。?
經過品牌危機之后,花點時間被迫開始在供應鏈管理上加強。在2016年開始積極開發(fā)物流配套設備,通過專利物流周轉箱,實現(xiàn)運輸過程中的冷氣循環(huán)暢通,鮮切花從云南農田通過順豐干線冷鏈運輸?shù)匠鞘袀}庫來降低供應鏈損耗,再由順豐冷鏈或同城配送的方式送到用戶手中。
在諸多時限消費品中,鮮切花屬于非標產品,容易腐爛且保質期短,所以對于花點時間來說,要想成功必須在鮮花的保鮮和配送上下功夫。畢竟,產品的質量才是企業(yè)生命,否則只能淪為一次性消費品。
但經過調整后的供應鏈模式,花點時間在冷鏈、冷庫、生產線上投入增加,企業(yè)運營成本成倍上漲,而花點時間走的是親民平價路線,這會使得花點時間的利潤空間變得更小,盈利難度日漸增大。
如果說垂直鮮花電商的供應鏈是苦苦地升級打怪,那生鮮巨頭們的供應鏈則是“躺贏“在了起跑線上。當這些往日的“賣菜大叔”搖身一變,開始吆喝著“賣花”,垂直鮮花電商們也被嚇得不輕。
可惜的是在付出大量的投入和規(guī)劃后,花點時間依然沒能完全解決鮮花的質量問題。從2019年至今,似乎在供應鏈的升級上還是存在著問題,以至于用戶投訴的重點仍然集中在鮮花質量問題上。
盡管“花點時間”已經在早期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但精細化運營已經迫在眉睫,否則只能被背后虎視眈眈的生鮮電商巨頭蠶食得一干二凈。
線下實體店疫情之下或成負累
2017年至2020年這段時間,投資方不再青睞鮮花電商,順利獲得融資的鮮花電商寥寥無幾,因此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是唯一活下去的方式。
花點時間最初依靠低價搶占市場之后,消費者們開始對每周訂閱鮮花冷卻下來,包月鮮花更是流失了許多用戶。
數(shù)據顯示,鮮花電商的元老級品牌——愛尚鮮花2014至2016年間累計虧近4000萬元,2017年虧損縮小,但經營現(xiàn)金流持續(xù)為負,之后是一路跌至摘牌。
而花點時間為了避免走前輩“愛尚鮮花”的連年虧損的老路,借著明星高圓圓的入股帶來一波流量后,選擇開啟線下門店的零售模式。
雖然2018年花點時間的負責人就表示公司已經過了盈虧平衡點,而且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達150%,但2020年疫情對其200多家線下門店的影響,以及2020年11月花點時間運營主體因合同糾紛被列為被執(zhí)行人,都在佐證花點時間的日子過得并不像自己所說的好。
近期在疫情持續(xù)影響下,有消費者稱在花點時間平臺訂花被延期近一個月?;c時間在華北、華東多個城市停發(fā)。
鮮花是有時效性的,無限期延期對于消費者來說,非常的尷尬。現(xiàn)階段,從各大電商平臺的信息,可以清楚地看到,受疫情的封鎖交通以及快遞防疫政策的因素,部分地區(qū)暫停發(fā)貨長達一個月,延期發(fā)貨、品控差等問題,需要花點時間持續(xù)地優(yōu)化和改良?;c時間需要強大的資源整合魄力、抵抗和應對風險能力以及能伴隨供應鏈緩慢成長的耐力。
在目前居家防疫的常態(tài)化管理下,尤其一線城市的防疫管理更加嚴格,而花點時間的線下門店也在這些一線城市為主,實體門店的顧客急劇減少,加上店鋪租金和人工支出,這兩百多家實體門店反而成為花點時間的沉重負擔。?
簽約虛擬IP代言人,卻難被消費者買賬
由于鮮花不像其他生活必需品,購買頻次并不高,而且鮮花電商的門檻不高,整體同質化嚴重,除了講講品牌故事來撩撥消費者的情懷,很難找到特有的真正優(yōu)勢。
在去年新一輪資本加持之下, 花點時間試圖打破鮮花節(jié)點消費窘境,除了過往的訂閱模式以外,試圖建造“美學生活方式”刺激新的消費熱點,但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想要讓鮮花消費走進大街小巷,遠遠不是資本的力量就可以。
從消費結構上看歐美等發(fā)達國家的日常鮮花市場一般都在50%左右,而中國目前大約只占5%,國內95%的市場還在于節(jié)點禮品消費。花點時間想要將鮮花消費打進普羅大眾的餐桌上,從市場的現(xiàn)狀而言,這一浪漫構想還需要較長時間的過渡。
非剛需消費要想進入日常消費情境中,更大程度上取決于消費者自身的經濟能力。資本能吹起風口,但改變不了消費者的經濟情況。連續(xù)兩年的疫情影響,裁員,實體生意蕭條,讓消費者都捂緊了錢包,因此鮮花消費在這兩年反而有下降的趨勢。
也許就是因為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下,在今年4月13日,花點時間宣布簽約虛擬偶像阿喜Angie為“2022年度虛擬代言人”。
對于花點時間來說,與阿喜的聯(lián)動,是花點時間在營銷創(chuàng)新上的又一嘗試,以Z世代喜歡的“虛擬偶像”概念為橋梁,不斷貼近和Z世代圈層,將“鮮花生活美學”植入到年輕階層的社會新文明。
在產品上,花點時間也嘗試過做小眾花束,反響卻不盡人意,和藝術家合作的同款花瓶,也因為過于奇葩用戶不買單。經過多維度的測試后,花點時間決定做滿足大多數(shù)人的大眾產品,半年后才確定好了整個品牌定位。
鮮花的增量市場在于年輕人,以及鮮花延伸的周邊產品?;c時間的品牌烙印是低價和日常,因此推出虛擬代言人和開設元宇宙店,不失為一個創(chuàng)新的品牌營銷手法。
但鮮花的特殊性就在于,還需要線下的體驗場景和內容儀式感等營造。所以花點時間應該找準自身定位發(fā)揮特色,從而培養(yǎng)客戶對品牌的依賴。?
結語
雖說花點時間面臨著諸多的一些困境,但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也正在賦予這類行業(yè)一些新的增長點。
但在傳統(tǒng)商業(yè)模式日漸式微的今天,體驗商業(yè)已成為傳統(tǒng)商業(yè)“突圍”新生的重要途徑。花點時間前期雖已經搶占市場,有足夠的優(yōu)勢,但后續(xù)或許也要開始增加特色,尋找附加價值,才能頂住競爭大頭的沖擊。
如今花點時間完成C1輪融資后,持續(xù)建設供應鏈應當作為未來持續(xù)發(fā)力的重點,但何時能夠收到成效,仍然是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