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M52自行火炮
二戰(zhàn)后,美國繼續(xù)使用M37 105毫米自行火炮,這種武器在50年代已經(jīng)過時。1946年,Stillwell委員會對未來的自行火炮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包括針對空爆的頂部防護。因此美國在40年代末啟動了幾個自行火炮項目,用來替代M7和M37 105毫米自行火炮,要求具備全封閉式防護,有三防系統(tǒng)。



其中M52 105毫米自行火炮是采用新技術(shù)研制的首批項目之一,1948年,底特律兵工廠接到命令,使用了M41“斗牛犬”輕型坦克的底盤研制帶有炮塔的105毫米自行火炮。

一開始該車稱為T98,后續(xù)的經(jīng)過修改后稱為T98E1,然后再標準化為M52。M52和M44 155毫米自行火炮底盤相同,性能接近,但后者沒有炮塔。
M52的后惰輪接地,無需助鋤就能抵消后坐力。發(fā)動機和變速箱在車體前面,所以前部有進氣格柵,首上有變速箱機油加油口,發(fā)動機頂部有汽油加油口;擋泥板2側(cè)有發(fā)動機消音器。炮塔只能旋轉(zhuǎn)120°。乘員8人,車內(nèi)5人,司機在車體左前方;還有3名炮手在車外,由其他車輛運送。使用扭桿懸掛,第1/2/5號負重輪有減震器,4個托帶輪,可原地轉(zhuǎn)向。履帶是鋼制的T91E3,單銷,帶有可拆卸的橡膠墊。

乘員分布圖:CS是車長,G是炮手,D是司機,1是助理炮手,2-5是炮手。


車長指揮塔上安裝了.50機槍,備彈900發(fā);主炮是22.5倍徑的105毫米M49榴彈炮,備彈102發(fā)。帶液壓反后座裝置,可俯仰-10°至+65°,俯仰和炮塔旋轉(zhuǎn)都是手動操作。觀瞄有M100全景望遠鏡和炮手的M13潛望鏡;M101望遠式瞄準鏡可供直射。
車身和炮塔裝甲是由厚度高達12.7毫米的軋制裝甲板焊接而成的,炮盾是鑄造的,車底使用厚9.6毫米的裝甲,比車身薄。車體首上和頂部前方有多片進氣格柵,連通車體前方的引擎隔艙,內(nèi)置大陸航空AOS-895-3 6缸增壓汽油機,配套艾利遜CD-500-3變速箱,驅(qū)動輪在前。
懸架系統(tǒng)以M41輕型坦克為基礎(chǔ),但細節(jié)更像M44 155毫米自行火炮,每個負重輪連接一根扭桿,第一、第二和第五對負重輪還配備額外的減震器。履帶和M41輕型坦克一樣,寬度為530毫米。
該車在阿伯丁試驗場的測試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包括人員加熱器會在戰(zhàn)斗艙內(nèi)釋放大量一氧化碳,修正;炮塔空間不足,遂將直徑69英寸的炮塔座圈增大到73英寸;以及其他毛病的修正。
M52于1951年1月起生產(chǎn),1955年11月服役,改型M52A1,換裝AOSI-895-5燃油噴射發(fā)動機,行程增加至160公里左右。該車共生產(chǎn)684輛,于50年代中后期在美國陸軍服役,后被M108 105毫米自行火炮取代。
性能:
乘員:8人(車內(nèi)5人:車長、炮手2人、助理炮手、司機;另有3名炮手由其他車輛運送)
重量:22.6噸
長度:5.79米
寬度:3.06米
高度:3.07米
武器:M49 105毫米榴彈炮,備彈102發(fā);
1挺.50機槍
動力:大陸航空AOS-895-3 6缸增壓汽油機,輸出500馬力
最大公路速度:56.3公里/時
行程:M52:約145千米;
M52A1:160.9千米
變速箱:艾利遜CD-500-3,2前進擋1倒擋
轉(zhuǎn)向器:T形桿
懸掛:扭桿
剎車:碟式
最大垂直越障高:0.76米
最大越壕寬:1.8米
最大涉水深:1.2米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