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包拯形象

載自《包拯千年之謎》作者春江 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一個人歷經(jīng)一千多年,受到各個時代的贊頌,而且不論是統(tǒng)治者還是廣大的黎民百姓,都尊之為楷模,這是很少見的。包拯的形象之所以能千年流傳、不斷增輝,在人性、品格、精神境界 里究竟有哪些美好的因素,彈擊著世人的心弦?
懲惡揚善的宋代包拯

一千多年來,包 拯作為不朽的形象,在各種各樣的包拯故事中,流傳得極為廣泛而又久長。 縱覽千年的包拯形象,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演變不是突發(fā)的,而是漸進的,在每個時代都有其 獨有的特性,顯示其特有的光彩。?
在包拯所處的宋代,他的故事已在民間廣泛地流傳,呈現(xiàn)給大家的主要是懲惡揚善的光輝形象。?
作為歷史人物的包拯,清正廉潔,不貪財賄,確斷曲直,昭雪冤獄,剛毅正直,懲惡揚善。 當時就有民諺贊頌他:“關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边@為塑造包拯形象提供了歷史真實的基礎。
但是,民間流傳的包拯故事并不拘泥于史實,一般都是從歷史人物的原型加以生發(fā)、演變、 編撰。包拯實際上是作為清官的代表來塑造和傳揚的。?
在封建社會中,清官良吏鳳毛麟角,貪官豪霸比比皆是。包拯形象實際上是人們對黑暗現(xiàn)實的 強烈不滿的一種折射,是對封建壓迫的一種變相的抗議。?
包拯在當時即已受到平民百姓的尊敬擁戴,其敢同權貴作斗爭、清正廉潔、懲惡揚善的種種事跡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越傳越廣,越傳越神,故事性也就越來越強了。?
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續(xù)夷堅志》記載一則逸事。 宋徽宗宣和二年( 1120 年)秋,泰安駐軍搶擄了一名頗有姿色的女子,欲將她高價賣給妓院。這女子自稱是包拯的孫女,不愿為娼。當?shù)赜形灼艦榇罹人?,便裝做包拯附體的模樣將搶擄者責罵一頓:“我是速報司,限三天內(nèi)將女子嫁與良家,否則滅你滿門。”這一招果然奏效,使女子得嫁良家而未入娼門。這件事距包拯逝世58年??梢?,世傳包拯死后轉(zhuǎn)化為神的故事,至少此時已經(jīng)廣泛流傳了。

宋、金兩代的都市, 由于經(jīng)濟發(fā)達,非常繁榮,市民階層數(shù)量不斷擴大,出現(xiàn)了新的娛樂場所——瓦舍。瓦舍里匯集了四面八方的藝人,他們各獻其藝,各有所長,有的搬演雜劇、院本,有的說唱故事,有的表演雜技,十分熱鬧。

有關包拯故事的最早傳說就是在這里形成的。 明代馮夢龍所輯《警世通言》中收入的《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以及明洪梗所輯《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合同文字記》,是現(xiàn)存宋代有關包拯斷案的2篇話本,也是最早的包公故事小說。
《三現(xiàn)身包龍圖斷冤》?
故事從一個算卦先生說起。?
大宋年間,汴京開封府出了個賣卦先生,姓李名杰。這一日,去兗州府奉符縣開卜肆。且說這位先生精通周易,五行深曉,果是陰陽有準。?
不一會兒,只見一個人走了進來。這人身穿兩領皂衫, 腰間系一條絲絳,腳穿一雙干鞋凈襪,袖袋里裝著一軸文字。這人和李杰先生打過招呼,說了生辰年月。李杰先生細細一算,道:“這命算不得?!?/p>
這買卦的人,就是奉符縣里第一名押司(宋代吏員職稱,經(jīng)辦案牘等事),名叫孫文。孫文問道:“如何不給我算這命?”李先生道:“再請你說一遍生辰八字,以免有什么誤差。” 孫押司仔細地又說了一遍。李先生搖頭嘆息,說:“ 官人,還是回去吧!”孫押司不解。李先生越是不肯 說,他越問得急。李先生無奈寫下四句詩:“ 白虎臨身日,臨身必有災。不過明旦丑,親族盡 悲哀。”?
孫文看過,問李先生是災是福。李先生說道:“實不敢瞞,尊官當死?!睂O文又問:“什么時候?”先生道:“今年?!睂O文又問何月?先生道:“今月?!睂O文此時心里暗暗吃驚,忙問何日?李杰先生道:“今日。今日三更三點子時當死?!睂O文不覺怒從心上起,叫道:“若今夜不死,明日定要砸你的鋪子!” 先生道:“今夜你不死,明日來斬我的頭?!睂O文一氣之下把李杰揪出鋪子,頓時圍觀許多人。孫文向眾人說道:“大家說這是什么道理!我閑著無事來買個卦,他卻說我今夜三更三點當死?!?眾人也忙來勸解,好說歹說,孫文才去縣衙辦事去了。
傍晚時分,孫文回到家中,因算了一個災卦,心中煩悶。?
孫文娘子見丈夫不樂、面帶憂容,問道:“ 有什么煩惱的事情?” 孫文便把上午如何算卦的事情講了一遍。娘子一聽,忙勸孫文不要放在心上,不要把那破算卦的話當一回事。孫文氣不過,便叫娘子做些酒菜解解悶。不一會兒,酒菜做好,孫文三杯兩盞地喝起酒來,不覺醉眼蒙眬,倒在椅子上睡著了。孫文娘子見丈夫 睡著,忙喚來使女迎兒將孫文扶到房中上床去睡。
且說孫文娘子吩咐迎兒滅了火燭,對她說:“今天算卦先生說押司今夜當死,你我且不要睡,看個究竟,若今夜不死,明日定要找那個算卦的算賬?!眱扇俗鲂┽樉€,不覺縣衙更鼓正打三更三點。只聽見孫押司從床上跳下來, 開開大門, 一只手掩著臉, 跑了出去。 孫文娘子喚醒迎兒前去追趕,只聽見押司撲通一聲跳入奉符縣河里去了。 那條河直通著黃河水,水流甚急,哪里撈得尸首!?
孫文妻及使女迎兒就河邊號啕大哭。一時間,左鄰右舍紛紛趕到,都覺得十分悲慘。?
不覺時間又過了3個月。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少不得有人前來提媒說親。開始押司娘子不愿意,后來便提出3個條件,若不成, 寧可孤孀度日。媒婆問哪3個條件, 押司娘子說:“第 一件,我死的丈夫姓孫,如今也要嫁個姓孫的;第二件,我丈夫是奉符縣里第一名押司,如今 也要嫁個這般職稱的人;第三件,不嫁出去,而要他入舍?!碧斓紫乱灿羞@般巧事,媒婆這就說起一人,符合這3個條件,這人就是奉符縣原第二名押司,如今第一名押司死去,他便是第一名押司了。這人也姓孫,人稱小孫押司。?
不上兩月,小孫押司入舍到家。夫妻兩個,好一對兒,日子過得情投意合。這一日,使女迎 兒去廚下燒火,只見火筒塞住了,燒不著,便把火筒在灶床腳上敲,沒敲幾聲,只見灶床腳 漸漸起來,離地足有一尺以上,一個人頂著灶床,脖子上套著井欄,披著一頭散發(fā),伸著舌頭,眼里滴了血來,叫 道:“ 迎兒,與爹爹做主!”迎兒嚇得大叫一聲,昏然倒地。小孫押司 夫妻兩人忙來救得迎兒蘇醒。問她剛才見到了什么。迎兒如實說了一遍,被押司娘子打個耳光:“ 你這丫頭,教你燒火,竟裝出這般死活模樣!”?
第二天,押司娘子把迎兒叫到身邊道:“ 迎兒,你在我家也有七八年了,我也看你在眼里,如今我與你說個親。” 不多日, 押司娘子把迎兒嫁給了一個姓王名興的人。這人又喝酒,又愛賭。迎兒嫁過去沒多久,一點家資都被王興糟蹋光了。這一日,王興又讓迎兒向小孫押司借錢。迎兒受不了丈夫的打罵,只得連夜走到小孫押司家,見門卻關了。迎兒想敲門,又怕遭埋怨, 進退兩難, 只得又走回來。正走路上,突然聽見一個人喊她:“迎兒,我與你一件東西?!?迎兒回過頭來,看見人家的屋檐上站著一個人,舒角幞頭,紳袍角帶,抱著一卷書軸, 低聲說道:“ 迎兒,我是你原先的押司。你把手來,我給你一件東西?!庇瓋航幼|西,不見了那個紳袍角帶的人。迎兒打開小包,見是一些碎銀子。迎兒回家將此事說給王興聽。王興說:“迎兒,你從前說那灶前看見原先押司的話,我也一直記得。這事八成有些蹊蹺?!?
又過了 一些 時日, 押司娘子叫迎兒一道去東岳廟燒香還愿。來到東岳廟殿上燒了香,行到速報司前,迎兒裙帶系得松,脫了裙帶。押司娘子先行過去,迎兒正在后面系裙帶,只見速報司里,有個舒角幞頭、紳袍角帶的判官說道:“迎兒,我是你先前的押司。你與我伸冤!我給你一件東西?!?迎兒忙接過東西,看了一看,心想:“真怪!泥神也會說起話來?” 忙將東西揣在懷中,也不敢說與押司娘子知道。當日燒了香,各自回家。?
王興聽說有這般怪事,便讓迎兒將那東西打開看看,卻是一幅紙,上面寫道:
“大女子,小女子,前人耕來后人餌,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來年二三月,句已當解此。”?
王興看了,不懂什么意思,只告訴迎兒千萬別把此事說出去。?
捻指間,到了第二年二月間。奉符縣換了個知縣,廬州金斗城人,姓包名拯。?
包拯到任三日, 并未有什么事。 夜間忽得一夢, 夢見自己坐在大堂之上,堂上貼著一聯(lián)對子:?
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
包拯醒后,反復思索這兩句話,不知到底怎么解釋,就吩附小孫押司將這兩句話寫在木板上, 掛于城門上,若有能解此中意思者,賞銀子10兩。一會兒,就有許多人圍觀,但都看罷搖頭。 恰巧王興這時正在縣城門附近買棗糕,聽說此事,忙跑過去觀看。王興看過之后,心里暗吃了一驚,買了棗糕回去后,與迎兒說了這事。迎兒說道:“先押司三次出現(xiàn),叫我給他伸冤,又白白地得了他一包銀子。若不去告官,只怕鬼神也要責罰我們。”?
王興猶豫不決, 恰巧碰到鄰居裴孔目,就把裴孔目扯到僻靜的巷子里,問他是否該報官。裴孔目說道:“那一卷紙在哪里?”王興說:“現(xiàn)在就藏在我渾家衣服箱里?!迸峥啄扛嬖V王興,回去討來這卷紙,然后再去報官。?
裴孔目先到衙門等包大人 退堂,見小孫押司不在左右,就跪?qū)⒃诎媲?,稟道:“老爺,木板上的兩句話,只有鄰人王興曉得來歷。他說是岳廟速報司給他的 一 卷紙,紙上除了那兩句 話,還寫了許多言語。”包拯問道:“王興如今在哪里?”裴孔目道:“已回家取那一卷紙去了?!?于是包拯差衙役速拿王興回話。誰知王興回家打開箱子,取了紙條,字跡全無,只是一張素紙。差役已到,王興沒有辦法,只得隨著來見包大人。?
包拯見到王興,問道:“王興,裴某說你在岳廟收得一卷紙,可取上來讓本官一看?”王興連連 叩頭稟道:“小人之妻,去年在岳廟燒香,走到速報司前,神道出現(xiàn)給了她一卷紙。紙上寫著一篇話,中間實有老爺說的那兩句,可小的今日打開箱子去取時,卻變成了一張白紙,請大人 明察,小的不敢說謊?!?/p>
包大人看了看王興,問道:“這一篇話,你還記得嗎?”?
王興道:“小的記得?!?就將那紙上的幾句話說給包大人聽了。?
包拯仔細推詳了一會兒,問王興道:“那神道把這一卷紙給你娘子,可說了什么話?”?
王興說:“那神道只叫給他伸冤。”?
包拯聽罷佯裝大怒,喝道:“王興,我且問你!他做了神道,有什么冤沒處伸!偏偏就你的小婆娘會替他伸冤!你還不從實說來!”?
王興見包大人發(fā)怒,連連叩頭,就將大孫押司之死以及迎兒3次看到大孫押司現(xiàn)身之事細細地 講了一遍。?
包拯聽罷,呵呵大笑,喝教左右速拿小孫押司夫婦二人。待小孫押司夫婦二人跪在堂上,包拯 將驚堂木一拍:“你們兩個做了傷天害理之事,還不如實招來!”?
小孫押司道:“小人不曾做什么事?!?
包拯就將速報司的一篇話解說出來:“‘大女子,小女子’,女之子,乃外孫;是說外郎姓孫,分明是大孫押司、小孫押司;‘前人耕來后人餌’,餌者,食也,是說你白得他的老婆,享用他的 家業(yè);‘要知三更事,掇開火下水’,大孫押司死于三更時分,要知死的根由,掇開火下水,那 迎兒見大孫押司現(xiàn)身在灶下,披發(fā)吐舌,眼中流血,此乃是勒死之狀。頭上套著井欄,井者水 也,灶者火也,水在火下,你家灶必是砌在井上,死者之尸,必在井中!”包拯字字有力,連連追問。小孫押司夫婦跪在堂下,渾身直哆嗦。?
包拯忙喝叫衙役押著小孫押司到他家中,撥開灶床腳,果然發(fā)現(xiàn)是一口井,喚集土工,將井水吊干, 絡了竹籃, 放人下去打撈, 撈起一個尸首。話說也奇怪,眾人齊認看,那尸首居然面色不改,正是大孫押司,脖項上果有勒痕。小孫押司嚇得面如土色,不敢開口。眾人都很驚駭。?
原來,這小孫押司當初被大雪凍倒,后被大孫押司所救,教他識字、寫文書,并在縣里給他謀 了個差事。誰曾想,這小孫押司經(jīng)常出入大孫押司家,與大孫押司娘子勾搭在一起,于是便趁 算命之事,在夜半三更將大孫押司勒死,投入井中。小孫押司又掩面裝著大孫押司跑向奉符縣河,把一塊大石頭投入河中。 當時,大家只聽到聲響,只當大孫押司投河死了。好一個毒辣的謀殺親夫案!小孫押司夫婦見事跡敗露,只得招認。雙雙問成死罪!?
后來有人問包拯道:“那日,在衙上解字,為何沒解最后一句?”?
包拯道:“那句已兩字合在一起實乃包字?!闭f完哈哈一笑。?
包拯初任,因為斷了這件奇案,名聞天下。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宋朝汴涼西關外義定坊有個居民劉大,名天祥,娶妻楊氏。兄弟劉二,名天瑞,娶妻張氏。這 兄弟倆數(shù)口兒同家過活,不曾分居。劉天祥沒有親生兒女, 楊氏嫁與天祥時帶個女兒,俗稱“拖油瓶”。 劉天瑞生個孩兒,叫劉安住。本地有個姓李的人家,在當?shù)刈鰝€社長,生一女兒,名叫定奴,與安住同年生。兩家交厚,在未生時就指腹為婚。楊氏想等女兒長大,招個女婿, 多分些家私。妯娌之間,難免有時傷著和氣。虧得天祥、天瑞兄弟倆較通事理。?
這一年,莊稼受災,官府下文要居民分房減口,往他鄉(xiāng)外府趁熟。天祥與兄弟商議,要出去遠行,投靠他鄉(xiāng)。弟弟天瑞道:“哥哥年老,不便外出,還是我?guī)迌撼鋈プ咭惶税??!贝稳?,天祥找來李社長,說道:“年歲荒歉,難以度日。上司旨意居民減口,往他鄉(xiāng)趁熟。如今,我兄弟天瑞三口兒,擇日啟程。我家從來不曾分居,意欲寫下兩派合同文書,把應有的莊田物件、房廓屋舍,都寫在這文書上。我兄弟倆各留一份。天瑞若一二年回來便罷,若其間萬一有些閃失,這派文書便是個證見。特請社長做個見人。”?
當下各人畫個花押,兄弟二人各收了一份。天瑞擇了個良辰吉日,收拾行李,辭別兄嫂。弟兄 兩個,皆傷感流淚。唯有楊氏巴不得他三口出門,甚是得意。?
天瑞帶了妻兒,一路風餐露宿。不久,來到山西潞州高平縣下馬村。正是豐稔光景,諸般買賣 也好做,就租了個富戶人家的房子住下了。那個富戶張員外,夫妻兩口,為人疏財仗義,樂善好施,只是膝下并無寸男尺女。見了劉天瑞夫婦為人和氣,兩下相處也十分相得。那劉安住剛 3 歲, 生得眉清目秀,乖覺聰明。張員外滿心歡喜,心想過繼安住做個螟蛉之子。張員外的妻子郭氏也有這個意愿。于是,張員外便央人與天瑞夫婦說道:“張員外見你家小官人,十分疼愛,有心要把他做個過房兒子。不知二位意下如何?”天瑞和張氏聽罷答道:“我家貧寒,不敢仰攀。 若蒙員外如此美意,我們兩口住在這里,也增些光彩呀?!蹦侨嘶卦捊o張員外夫妻,兩下?lián)駛€吉日,過繼了劉安住,改名張安住。天瑞妻子張氏與員外又是同姓,又拜了員外做了哥哥。自此,往來交厚。?
自此將及半年,劉家夫婦二口卻都染上了疫癥,一臥不起。張員外見他夫妻倆病了,請醫(yī)生治病調(diào)理,如同親人。只是眼看二人病情不見好轉(zhuǎn),不過8日,張氏病逝。天瑞大哭一場,身心俱裂,病情也愈來愈危。這日,天瑞自知活不過幾日,便將張員外請來,對他說道:“大恩人在上,小生有句心腹話兒,不知當說不當說?!眴T外道:“妹夫,我與你義同骨肉,有甚話,但講,決然不負所托。”天瑞便將離家出走時所立合同文書交給員外,道:“安住孩兒幼小無知,既承大恩人過繼,只望將孩兒撫養(yǎng)成人,把這紙合同文書交給他,將我夫妻倆移葬祖墳。小生 今生不能報大恩人陰德,來世情愿做牛做馬。”說罷,淚如雨下,當晚瞑目而死。
安住漸漸長大,員外將他視為親生,送他到學堂讀書。安佳伶俐,過目成誦,又為人和順,孝敬二親。張員外每年春秋節(jié)令,就帶他上墳拜自己的父母,只不說明其中的緣故。光陰如箭,日月如梭。捻指之間,安住已長至18歲了。這一年又遇清明節(jié)令,張員外夫婦倆又帶安住上墳。只見安住指著旁邊的墳堆問員外:“爹爹年年叫我拜這墳墓,孩兒一向不曾問得,不知是孩兒什么親眷?” 張員外道:“我兒呀,爹爹正要對你說,只是怕你曉得自己的爹爹媽媽,便把 我們的撫養(yǎng)之恩都看得冷淡了。你本不姓張,也不是這里人氏?!睆垎T外就將劉天瑞如何與兄弟立下合同文書、遠走他鄉(xiāng)趁熟,自己又是怎樣將安住過繼,以及天瑞夫婦病逝之事一 一說與安住聽。又說道:“你爹死時,要你回鄉(xiāng)安葬他們的遺骨。你如今已長大成人,也可圓了你父母的這個心愿?!卑沧÷勓?,哭倒在地。張員外和郭氏叫喚蘇醒,一切事宜交待清楚。安住便擇日啟程回鄉(xiāng)移葬父母遺骨。臨行前,張員外送至路口,道:“安住,休要久戀家鄉(xiāng)而忘了我們義父母!”安住道:“孩兒怎肯知恩不報!大事辦完,仍到膝下奉養(yǎng)。”3人各各灑淚而別。?
安住一路上不敢遲延,早早來到汴京西關義定坊。一路問到劉家門首,只見一個老婆婆站在門前。問道:“有煩老媽媽給我通報一聲:我姓劉名安住,是劉天瑞的兒子。聞得此家便是伯父、伯母家舍,特來拜認歸宗。”只見那婆婆一聽此話,便有些嗔色,就問安住道:“如今,二哥、二嫂在哪里?你若是劉安住,須有合同文字為證,不然如何信得是真?”安住道:“父母15年前,死在潞州。我虧得義父撫養(yǎng)到今。文書就在我行李中?!蹦瞧牌诺溃骸昂貉?,我就是你伯娘。既有文書那便就是真的了。你可把文書給我,待我進去與你對對看,接你進去?!卑沧』琶κ┒Y:“不知就是我伯娘,多有得罪?!卑沧〈蜷_行李,將文書雙手遞將過去。楊氏接過轉(zhuǎn)身往里面走去,卻呆了半晌不見出來。?
原來楊氏的女兒已贅過女婿,滿心只要把家私盡數(shù)與他,日夜防的就是叔嬸侄兒回來。今見 安住說叔嬸俱亡,天祥與安住又從不曾相識,她便心生歹計,只將文書藏在身邊,待安住再來要時,與他白賴,反正此事沒有第三人知曉!?
劉安住等得氣嘆口渴,人影也不見一個,又不好走得進去。正在兩難之際,只見前面走來一個老年人,問道:“小哥,哪里人氏? 為何在我家門口呆呆地站著?”安住道:“你莫非就是我伯伯嗎?我就是15年前父母帶了去潞州趁熟的劉安??!”那人道:“如此說來,你正是我的侄兒 啦。你那合同文書安在?”安住道:“剛才伯娘已拿將進去了。”劉天祥欣喜過望,攜著安住的手,來到前廳。安住倒身下拜。天祥道:“孩兒行路勞頓,不須如此!我和你伯娘年紀已老,真是風中之燭。自你三口兒去后,15年杳無音信。我們兄弟兩個,只有你一個人。偌大家私, 無人承受,煩惱得我眼也花了、耳也聾了。如今幸得你回來。但不知你父母可好?怎么不一同回來看看我這個哥哥?”安住聽罷,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就把父母雙亡、義父撫養(yǎng)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劉天祥也痛哭了一場,就喚出楊氏來,說道:“侄兒在此見你哩。”楊氏道:“哪個侄兒?”天祥道:“就是15年前去趁熟的安住呀?!睏钍习涯樢怀?,道:“哪個是劉安住?這年頭騙子可多,大概是看我們還有些家私,假冒來的吧?他爹娘去時,有合同文書。若是有,便是真的;若沒有,就是假的。”天祥道:“剛才孩子說已交給你了。”楊氏道:“我不曾看見?!卑沧∫豢词虑橛行柢E,忙道:“是孩兒親手交與伯娘的。怎么又說這話?”天祥對楊氏道:“你休要逼我!孩兒說你拿了他的?!?
那楊氏只是搖頭,不肯承認。天祥道:“安住,這文書委實在哪里?你可實說?!卑沧〉溃骸昂?怎敢有欺?確實是伯娘拿了。人心天理,怎好賴得?”楊氏破口罵道:“你這哪來的野種!我什么時候見過你的文書?”天祥道:“你果然拿了,給我看一看又何妨!”楊氏大怒,指著天祥的鼻子罵道:“你這老糊涂! 我與你夫妻之情,你倒不信我,倒信一個陌生的小子。若果是侄兒來,我歡喜還來不及,如何會扣留他的文書?這花子故意來搗亂,哄騙我們的家私哩?!?
安住道:“ 伯伯,孩兒情愿不要家財,只要傍著祖墳埋葬了我父母這兩把骨殖,我便仍到潞州去了。我自有安身立命之處。”楊氏笑道:“誰聽你這花言巧語?”當下提起一條桿棒,望著安住劈頭蓋臉地打了過來。那安住躲閃不及,被打得鮮血直流。天祥雖在旁解勸,卻自己也不認得侄兒,見楊氏抵死不認,不知是真是假,委決不下。那楊氏將安佳推出門外,把門閉了。?
劉安住氣倒在地,過了多時漸漸蘇醒過來。對著父母的遺骸,他放聲大哭。事有湊巧,安住未生時父母曾指腹為婚, 親家是李社長。李社長此時正好路過,見前面有一人在放聲大哭,便 上來詢問,一問吃了一驚;又讓安住將15年前之事說來聽聽。李社長仔細端詳了一會兒,說道:“安住,誰人把你的頭打破了?”劉安住便將伯娘楊氏不肯相認的事講了一遍。李社長聽罷 十分惱怒,又將指腹為婚之事說給安佳聽。安住施禮拜了岳父,便到李社長家中安頓。李社長 對安住說道:“安住,你可記得合同上的文字?”安住就將文字背了一遍。李社長道:“我如今再去見那楊氏,如若認便罷,若不認我就與你一同去開封府告狀!”
李社長來到劉天祥家,與楊氏說明來意。未想楊氏刁蠻,死不抵認。李社長見狀,只得寫了狀詞,同劉安住來到開封府。?
李社長和劉安住當堂叫屈。包拯接了狀詞,看畢,先傳喚李社長。李社長從頭說了。包拯道:“莫非是你包攬官司,教唆他的?”李社長道:“他是小人的女婿,文書上原有小人的花押,憐他 幼稚含冤,故此與他申訴。怎敢欺騙青天大老爺!”包龍圖道:“你曾認得女婿嗎?”李社長道:“他3歲隨父母離鄉(xiāng),今日已隔15年,不曾認得?!卑溃骸凹炔徽J得,又失了合同文書,你如何信得他是真的?”李社長道:“這文書除了劉家兄弟和小人,并無一人看見,他如今從前至后背得不差一字,豈不是見證?”?
包拯又喚劉安住,問了事由,驗了傷,問道:“莫非你果不是劉家之子,借此來招搖撞騙嗎?” 安住道:“老爺,天下事是真難假。我如何做得這般沒影的事體?況且小人義父張員外,廣有田宅,也夠小人一生受用的了。小人原說過情愿不分伯父的家私,只要把父母的骨殖葬在祖墳,小人便仍回到潞州義父處居住。望青天老爺明察?!?
包拯隨即拘喚劉天祥夫婦同來。包拯叫劉天祥上前問道:“你是一家之主,如何沒主意,全聽 妻言?你說那小廝,果是你的侄兒不是?”天祥道:“青天老爺,小人自來不曾認得侄兒,全憑著合同為證。如今,這小廝抵死說是有的,妻子楊氏又抵死說沒有,小人如何決斷?”包拯又叫楊氏上前,再三盤問,只是推說不曾看見。包拯就對安住說道:“你伯父、伯娘如此無情。我如今聽憑你著實打他,且消了你這口怨氣!”安住落淚,道:“老爺,這個使不得。小人本為認親葬父行孝而來,豈能做這逆?zhèn)愔??!?
包拯當下又盤問了楊氏幾句,道:“那廝果是拐騙,情理難容。來呀,把這小廝下在牢中,改日嚴刑審問。”劉天祥等3人,叩頭而出。楊氏暗自歡喜。李社長又十分氣惱:“人稱包爺神明,如今也不過如此!”?
卻說包拯暗自吩咐牢子不準為難安住,一面又吩咐衙門中人張揚出去,只說安住破傷風發(fā),不久待死,一面又派人往潞州將張員外請到,問了仔細。包拯此時心中大明。?
次日,包拯開堂再審,衙役將一行人帶到。包拯叫張員外與楊氏對辯,隨后又叫監(jiān)中帶出劉安住。
只見牢子回道:“病重垂死,行動不得?!碑斚?,張員外、李社長聞聽, 放聲大哭,只指著楊氏 大罵。包拯喝道:“公堂之上,休得胡鬧!”隨即,監(jiān)中又有人傳出話來,劉安住已死!?
包拯吩咐道:“那廝得何病而死?快叫人驗尸?!辈欢嗑茫O(jiān)中回話:“相得死尸約年18歲,太 陽穴為他物所傷致死。四周有青紫痕可驗。”包拯大怒,對楊氏喝道:“如今怎么處?倒弄出個人命來!你那楊氏,我再問你與小廝有什么關系?”楊氏道:“老爺,我和小廝不關甚么親?!?包拯道:“若是關親,你是長輩。他是小輩,打傷身死,不過是誤殺子孫,不致償命。你既與 那小廝沒有關親,楊氏!你豈不聞得‘殺人償命’!他是別處人,你不認他罷了,拿什么器杖打破他的頭,做了破傷風身死?”
楊氏聞聽,早已嚇得魂不附體。?
包拯喝道:“來人呀!枷了這婆子,下在死囚牢里,秋后處決!”只見兩邊如狼似虎的衙役暴雷 似的答應一聲,就抬過一面枷來,嚇得楊氏面如土色,只喊得:“青天大老爺,他是我的侄兒。”?
包拯喝道:“你一會兒說不是,一會兒說是!既是你侄兒,有何憑據(jù)?” 楊氏道:“現(xiàn)有合同文書為證?!碑斚聫纳砩厦鑫臅?,遞給包拯看了。?
包拯看畢,傳喚左右:“將劉安住尸首抬出來!”不大一會兒,只見劉安住容貌如舊,連打破的地方也好了, 哪里破傷風身死?!眾人皆明白原來是包拯的計謀。楊氏抬頭見劉安住,滿面羞慚,無言抵對。包拯提筆判了一干人犯,各自回家。
張員外拜別劉天祥、李社長,先回潞州去了。當下,劉安住成親,一月后夫妻倆一同回到潞 州, 奉養(yǎng)義父、 義母去了。?

以上幾則故事,是有關包拯的早期傳說。 它們有個共同之處,就是懲惡揚善,但就包拯形象而言并不豐滿,這些傳說對包拯著墨不多,包拯在故事里只是承擔了斷案的任務。然而,這些故事話本,標志著包拯由歷史人物向文學形象的轉(zhuǎn)變;也標志著包拯故事由口頭流傳、場上搬演到文學創(chuàng)作的飛躍。由此包拯故事開始了它的積淀。
解民倒懸的元代包拯

南宋滅亡后,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解民倒懸就成了元代包拯形象最鮮明的特征。葉子奇的《草木子》對元朝的統(tǒng)治作了這樣的記載:“天下治平之時,臺、省要官皆北?為之,漢人、南人萬中無一二;其得為者,不過州縣卑秩,蓋亦僅有而絕無者也?!眹揽岬拿褡迤缫曊弑辉y(tǒng)治者寫入“成吉思汗法令”。?

他們把人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蒙古族以外西北地區(qū)其他少數(shù)民族,統(tǒng)稱色目人;這兩種人又被合稱為“北人”。第三等是北方的漢族人,即漢人。第四等是反抗時間最長因而最受統(tǒng)治者憎恨和壓迫的南人。

“北人”在政治上享受優(yōu)厚的“權利”。蒙古人殺死人,只給苦主50兩燒埋銀,而漢人打傷人卻可以判死罪。多桑的《蒙古史》記載著這樣一條法令:“殺一 穆斯林,罰黃金四十巴里失,而殺一漢人者,其賞值僅和一頭驢相當?!苯y(tǒng)治者可以肆無忌憚 地騎在人民的頭上,被統(tǒng)治者連茍活性命也得小心翼翼。 遭受空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人民自然希望有包拯那樣主持正義的清官。元代包公戲中有不少的權豪勢要,這些都是元代統(tǒng)治階級的化身。?

元蒙統(tǒng)治者統(tǒng)一天下后,官吏不發(fā)俸祿,而是采取一種“獨到” 的方法,任憑官吏自行征斂?!对贰こ勺诩o四》記載,大德七年(公元1303 年),查出贓官污吏18473人。僅僅一年,就查出這么多,而其未被查出者又有多少呢?貪污盤剝之風如此,足見其吏治的腐敗!?
蒙古貴族馬上得天下。元朝皇帝深感危機四伏,為了長治久安,也想對那些權豪勢要的霸道有所約束,但他們對怎樣治天下并不通曉,加上語言不通,結(jié)果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現(xiàn)象:一方面他們實行民族壓迫,視漢人、南人為三、四等人;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求助于漢族、南人中的地主階級,以輔助他們實施統(tǒng)治,組成蒙漢統(tǒng)治階級。這也是元朝最高統(tǒng)治者也推崇包拯,并允許包公戲有較大發(fā)展的原因。?
包拯形象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人民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里,總要通過一定的渠道來抒發(fā)自己的心聲與憤怒。他們急切地希望有包拯那樣的清官來為自己伸冤。從包拯形象的藝術特征來看,與宋、金時期相比,元代的包拯形象從說唱進入戲劇,包公戲的創(chuàng)作呈現(xiàn)了一派興盛景象。唐詩、宋詞、元曲,中國文學的體裁樣式到了元代發(fā)生了里程碑般的變化。元曲,分為散曲和劇曲兩種。散曲就是“詞余”,是一種新的詩體;劇曲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元雜劇。在元代短短90多年的時間里,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等一大批雜劇作家如雨后春筍一般出現(xiàn)于元代文壇。?


包公戲也揭開了包拯故事新的一頁,塑造出具有濃烈的元代特色的包拯形象。編撰宋朝的故事,諷喻鞭撻元朝的權豪勢要,解民于倒懸,這就是元代包拯形象最顯眼之處。在這方面,居 主導地位的要數(shù)大戲劇家關漢卿了。?

一提到關漢卿,人們馬上就會想到《竇娥冤》


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包公戲的最早創(chuàng)作者,也是包拯故事開始出現(xiàn)第一位確知姓名的作者。?
關漢卿是元代最杰出的戲劇家,明初賈仲明稱他是“梨園領袖”。?

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60多部雜劇,題材廣泛,對元代黑暗社會進行了無情的批判。關漢卿生活于13世紀20年代前后的14世紀初,這個時期,元蒙統(tǒng)治者吞沒金、宋,剛剛統(tǒng)一中原。他讀書,卻不走做官的道路,而是走向市井,走入下層社會。他了解民眾的疾苦,創(chuàng)作的作品洋溢著 戰(zhàn)斗的熱情,閃爍著反抗的火花。為民主持正義、敢同權貴較量的包拯的故事也就自然成了關漢卿創(chuàng)作的題材。?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是關漢卿現(xiàn)存的塑造包拯形象的優(yōu)秀作品之一。戲劇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包待制三勘蝴蝶夢》?

在開封府中牟縣,有一個王老漢,膝下有3個兒 子。為了能讓兒子讀書識字,老兩口節(jié)衣縮食,清苦度日,扶養(yǎng)3個兒子長大成人。這 日,王老漢進京為他們買些學習用的紙筆。他 剛走出中牟縣,迎面碰上疾馳而來的人馬。王老漢躲閃不及,被馬撞倒。只見馬上之人連忙將馬帶住,看了看王老漢,破口大罵:“你這老頭子,是什么人,竟敢沖撞我的馬頭?!”不等王老漢開口,一班如狼似虎的家丁沖上去,對著王老漢就是一番拳打腳踢。王老漢偌大年紀,哪里經(jīng)得這番痛打?不一會兒就斷氣身亡,一命嗚呼。這馬上之人就是朝中權豪勢要,姓葛名彪。葛彪見王老漢死了,笑著對左右說:“打死一個人,就像房檐上揭片瓦。走吧!” 隨后,揚長而去。
王老漢的妻子不見老漢回家,就讓兒子們?nèi)ぃ@才發(fā)現(xiàn),父親已被葛彪打死。兒子們既悲痛 又憤怒,尋機打死了葛彪,報了殺父之仇。此案被報到開封府,3個兄弟被帶上公堂,爭著將殺人的罪名攬到自己身上。包拯見此情景道:“難道你們想串通一起不成?必須有一個要抵命?!苯又惆阎心部h報來的案卷又仔細地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文書上寫著:“王大、王二、王三打死平人葛彪。”心想,這三個小廝怎么連個名諱都沒有,此中必有文章。包拯道:“既然你們?nèi)值艽谝黄穑?那我來決定誰來抵命?!卑A送?,指責其中的一個道:“就讓你抵命!” 這時,王母連忙說道:“稟老爺,他是‘葫蘆提’。”包拯看了看王母,又指著另外一個道:“那你來抵命!”這時,王母又說他是‘葫蘆提’?!卑鼘χ詈笠粋€道:“只好你來抵命了!”這時,只見王母 道:“告老爺,就他償命吧。”包拯冷冷說道:“王氏,你看本官葫蘆提嗎?”接著,包拯話鋒一轉(zhuǎn),大聲喝道:“大膽王氏,本官險些被你瞞過。眼前放著個前房后繼,這兩個小廝必是你親生的,這一個小廝必是你乞養(yǎng)來的螟蛉之子,所以你才讓他償命!”這時,只見王母沉默不語。但經(jīng)過一番查審,包拯發(fā)現(xiàn)王母答應讓償命的小廝竟是王母親生的,而被王母開脫的才是乞養(yǎng)來的。包拯不禁被王母的大義所感動:分明是王母忍痛將親生兒子說成是殺人犯。包拯在前日曾做一夢,夢見3個蝴蝶被蜘蛛網(wǎng)網(wǎng)住,甚為可憐。

今日,包拯看見3個小廝,不禁觸景傷情,當下,包拯決心救下王氏三兄弟。

恰好前日開封府提了一個偷馬賊趙頑驢,在元代偷馬賊是要判死刑的。包拯借此巧用調(diào)包計讓趙頑驢頂替了三兄弟,最終使王氏一家獲得團圓。

在劇中,權豪勢要在葛彪身上充分反映了元蒙統(tǒng)治者異常殘暴和驕橫的本質(zhì),自稱“打死人,就像從房檐上揭了片瓦”, 而在王母身上卻閃現(xiàn)著一個母親的慈愛善良的圣潔光芒,集中體現(xiàn) 了中華民族下層人民的美好品德。?

包拯在劇中出場較早,并且表現(xiàn) 出了洞察人情、度理精細的性格特征。在關漢卿的筆下,包拯已經(jīng)不是封建王法的維護者、執(zhí)行者,而是站在老百姓的一邊,運用智謀替民雪冤。這種形象的塑造反映了解民倒懸的正義要求。

如果說《包待制三勘蝴蝶夢》譴責了權豪勢要的兇惡、 歌頌了王母的善良及反抗精神的話,那么關漢卿的另一部包公戲《包待制智斬魯齋郎》則著重揭露了元代權豪勢要的累累罪行,深刻揭露了他們的丑惡嘴臉,其批判色彩更為濃厚。?
《包待制智斬魯齋郎》?
我們且看魯齋郎一幅自畫像。魯齋郎一上場就向觀眾自我介紹:“花花太歲為第一,浪子喪門 再沒雙,街上小民聞我怕,則我是權豪勢要魯齋郎。小官魯齋郎是也。隨朝數(shù)載,謝圣恩可憐,除授官職。小官嫌官小不做,嫌馬瘦不騎,但行處行的是花腿閑漢,彈弓粘竿,絨兒小 鷂;每日作飛鷹走犬,街市閑行。但見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無?我則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還他,也不壞了他的;人家有那駿馬雕鞍,我使人牽來,則騎三日,第四日便還 他,也不壞了他的。我是個本分人……”?
魯齋郎自稱是個本分人。他的處世哲學是: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的東西便是我的東西。所以,他先搶了李四的妻子,占為己有,等到看上張三的妻子后,又將李四的妻子賞給張三,讓 張三把自己的妻子送到他府上。這個形象正是元代社會孕育出來的權豪勢要的典型。?
關漢卿對包拯這一劇中形象的塑造富意深警,顯示出對現(xiàn)實的清醒認識。包拯在劇中雖官封龍 圖閣待制,正授開封府尹,卻不能直接將罪大惡極的魯齋郎斬于市曹,只好運用智巧,把“魯齋郎”的名子減去筆畫,寫成“魚齊即”,蒙混皇帝,判了斬字;斬首之后,又添上筆畫,寫成“魯齋郎”上奏;皇帝大吃一驚,還不相信自己會判了斬字。這種情節(jié)的處理,正揭示了魯齋郎行兇作惡依靠的是最高統(tǒng)治者,最高統(tǒng)治者維護的是本階級利益的殘酷現(xiàn)實。?
在元代,除了關漢卿外,還有很多人編撰鞭撻權勢豪要的包公戲,影響比較大的要數(shù)一位沒有 留下名姓的作者所編撰的《陳州糶米》。
?《陳州糶米》
慶歷年間,陳州大旱三年,黎民苦楚。朝官范仲淹奉旨與幾位大臣商議救災,要派兩員清廉官員到陳州開倉糶米,欽定五兩白銀一石細米。號稱“權豪勢要之家,累代簪纓之子”的劉衙內(nèi),看到有利可圖,就極力保舉自己的兒子——小衙內(nèi)劉得中和女婿楊金吾前去,并帶有御賜紫金 錘,有生殺大權。兩人到了陳州以后,采用抬高米價、斗里加糠、小斗出米、大秤收銀的辦法,大肆搜刮民財。
貧民張撇古憤怒指責他們的做法,結(jié)果被小衙內(nèi)劉得中用紫金錘打死。張撇古臨死時囑咐其子小撇古到京師向開封府告狀報仇。劉得中和楊金吾兩人貪贓枉法、胡作非為的事傳至朝廷,皇上決定再派一員正直的官員去陳州結(jié)斷這一樁放糧公案,并賜勢劍金牌,握有先斬后奏之權。?
小撇古在議事堂門外向剛從外地辦案歸來的包拯訴說陳州事件。包拯原準備“致仕閑居”,但聽了小撇古的冤情,不禁義憤填膺,便毅然決定親往陳州為民除害。包拯裝扮成莊稼老兒,沿途 私訪,了解到 劉、楊二人常去妓女王粉蓮家,并將紫金錘“當”在她家,便運用智謀,獲得劉、楊的罪證。包拯到了陳 州,手執(zhí)勢劍金牌,歷數(shù)劉、楊罪行。楊金吾將有“御書圖號”的紫金錘“當”給妓女,判處死刑。接著安排有殺父之仇的小撇古用紫金錘打死了作惡多端的小衙內(nèi)劉得中。劉衙內(nèi)為兒子和女婿的性命擔憂,便向皇帝討了一紙赦書,赦活的不赦死的,以為劉、楊 二人打死張撇古可以不償命,便派人星夜趕往陳州,結(jié)果恰恰中了包拯的圈套,沒能救活劉、楊,反而使小撇古獲得赦免。?
《陳州糶米》的作者現(xiàn)在已無從得知,經(jīng)推測,這應當是元代中后期出現(xiàn)的作品,是全部元代 包公戲中的壓卷之作。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進行了深刻而廣泛的揭露和批判,贊揚人民群眾的反抗精神,是《陳州糶米》這部作品思想意義高于一般的元雜劇以及其他包拯故事的關鍵所在。作品展示給觀眾的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貪婪兇殘的本質(zhì)和統(tǒng)治者與被統(tǒng)治者的尖銳對立。
與《包待制三勘蝴蝶夢》《包待制智斬魯齋郎》以及其他元代包公戲相比,《陳州糶米》具有 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
其一,該作品批判面十分廣泛,展示的是階級與階級的對立,而不是簡單的個人與個人的矛盾 斗爭。作品通過小衙內(nèi)劉得中和楊金吾把整個統(tǒng)治階級的上下左右連接起來,展示了整個封建 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的矛盾對立。皇帝賜給小衙內(nèi)劉得中紫金錘,用以防備陳州百姓刁頑,結(jié)果,紫金錘被用來打死了敢于反抗的張撇古。當包拯要懲治小衙內(nèi)時,皇帝竟下了“只赦活的不赦死的”的赦書,毫無遮掩地庇護本階級的成員。臺閣大臣范仲淹、韓琦、呂夷簡“難得糊涂”,明知劉衙內(nèi)是個貪官,他的兒子和女婿去陳州,用意十分明顯,卻不加阻攔,仍然委小衙內(nèi)以重任,派他到陳州去盤剝百姓、行兇作惡。?

陳州州官“斷事處處搖搖擺擺”,還好吃酒煮的團魚和螃蟹。雇來的“頂缸外郎”自稱是本分老實,卻克扣糧食,貪圖自己富貴。好一幅灰暗的官府丑陋圖!?
其二,《陳州糶米》塑造了一個嫉惡如仇、寧死不屈的農(nóng)民張撇古。他敢痛罵小衙內(nèi)之流是吃 倉庫的耗子、咂濃血的蒼蠅。他在臨死前,依然十分頑強,叮囑兒子小撇古到京師告狀雪冤。 這種形象在所有的元雜劇中是不多見的。?
其三,《陳州糶米》是第一部以包拯為主角的作品。它成功地塑造了包拯的形象。從包拯故事 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這一點,確實值得我們刮目相看。在以往的包公戲中,包拯在劇中只是充當一個斷案的角色,承擔一個斷案的任務,在戲的結(jié)尾處出現(xiàn),給好人與壞人一個“交待”,而對包 拯性格的塑造卻著墨很少,根本談不上什么個性特征《陳州糶米》則完成了包拯這一形象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的過程,而且相當成功。
在元代雜劇中,包拯形象一般有兩個性格特征:一是剛直無私,敢于同權豪勢要作斗爭;二是清明智慧。然而,這僅僅是寫出了包拯形象的性格共性?!蛾愔菁g米》首先真實揭示了包拯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斗爭和性格的邏輯發(fā)展,而不是把他神化。劇中的包拯已經(jīng)是年近80的老人,剛剛從江南巡訪歸來。由于自己的剛正不阿、清廉正直,始終遭到權奸的嫉恨,此時的包拯萬般 感慨。他也曾想到:“我與那權豪勢要每結(jié)下些山海也似的冤仇,曾把個魯齋郎斬市曹,曾把個葛監(jiān)軍下獄囚,剩吃了些眾人每毒咒,到今日一筆都勾。從今后不干己事不開口,我則索會 盡人間只點頭,倒頭來優(yōu)游。”與權奸們斗爭了大半輩子的包拯,臨老產(chǎn)生了急流勇退的思想。這是人之常情,也使得劇中的包拯更加真實了。但當包拯聽到小撇古的傾訴,他那對貪官污吏的憎惡之情又被喚起,那剛正不阿、為民除害的正義感又被激揚起來,便毅然主動承擔了去陳州斷案的任務。對包拯心理活動前后變化的細致刻畫,一方面烘托了他不畏權貴、嫉惡如仇和解民倒懸的主導性格,另一方面又使他像普通人一樣具有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使劇中的包拯形象更加貼近生活、富有真實感。?
其次,《陳州糶米》一改其他元代包公戲中包拯不茍言笑的形象,使包拯具有了人情味,且詼諧風趣。在議事廳上,范仲淹等公卿都請包拯去陳州查巡,他都一再推脫;當劉衙內(nèi)假意地說:“老府尹到陳州走一遭去,打什么要緊” 后,包拯卻立刻接過話茬說道:“既然衙內(nèi)差老夫去,我看衙內(nèi)面皮?!?/p>
劉衙內(nèi)非常尷尬,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得滿臉堆笑,請求包拯到陳州以后多多照顧他的兒子和女婿,而包拯此刻則指著手中的尚方寶劍,回答道:“我知道,我這上頭看覷他!”回答得既幽默又嚴正。包拯微服私訪,路上碰見妓女王粉蓮,從她口中得知小衙內(nèi)和楊 金吾與她廝混,且把欽賜紫金錘“當”與她,便為她牽住受驚的驢子,前往狗腿灣調(diào)查罪證,于是一個十分滑稽的畫面出現(xiàn)了:一個令權豪勢要膽戰(zhàn)心驚的龍圖大人、開封府尹竟為一個三等 妓女牽著驢子行走在陳州的大路上。包拯也覺得滑稽,自嘲道:“普天下誰不知包待制正授開封府尹之職。今日到這陳州,倒與這婦人籠驢,也可笑呢!”這個情節(jié)的描寫,使包拯不僅可畏可敬,也還十分可親,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包拯是經(jīng)過不斷加工、美化的清官典型。包公戲中很多內(nèi)容是虛構或杜撰的,但也有其一定的真實的社會背景與生活原型。戲劇藝術的包拯和歷史真實的包拯有神似,也有形似?!蛾愔菁g 米》中所編撰的包拯故事與陳州當年的實情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聯(lián)系。?
陳州在今河南淮陽,宋時屬京西北路。慶歷三年(公元1043年)冬,陳州一帶遇到罕見的大雨雪(元代包公戲中改為“大旱三年”)至翌年春天,大小麥的減產(chǎn)已成定局。陳州知州陳中師上書請求朝廷減免本州的賦稅,而當?shù)刂鞴茇斮x的轉(zhuǎn)運司非但不體諒災民的疾苦,反而決定每斗50文的小麥折成140文(當時繳納賦稅可按時價錢物相折,稱為“折變”),即比時價增加了2倍,并強迫災民在夏稅時繳納(其貪婪兇殘的本性與小衙內(nèi)、楊金吾無二),成為百姓的沉重負擔。當時,任監(jiān)察御史的包拯得知此事,就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請免陳州添折見錢》的奏疏。包拯說:“竊知本路轉(zhuǎn)運司牒陳州,令將今年夏稅大小麥與免支移,只令就本州送納見錢;卻令將大小麥每斗折見錢一百文,腳錢二十文,諸般頭子倉耗又納二十文,是每斗麥納錢一百四十文。況見今市上小麥每斗實價五十文,乃是于災傷年分二倍誅剝貧民也,則民間錢貨 從何出辦?”因此乞請朝廷按小麥實價繳納見錢或本,免添折見錢,“庶使京輔近地不濟人戶,稍獲蘇息”。但朝廷如何回復,未見記載。
附:《陳州糶米》的情節(jié)內(nèi)容在明清的演變。?
明說唱詞話《陳州糶米》在內(nèi)容上已與元雜劇有很大不同。陳州三縣干旱,仁宗皇帝命令將10 萬軍糧賑濟饑民,但由于4位皇親在陳州貪贓枉法,陳州依然有很多人餓死。陳州民眾上告朝廷,仁宗命換監(jiān)倉糶米人。王丞相推薦包拯,仁宗欽賜包拯松木、黑漆、黃木和桃木四種“大枷” 法物,有權審斷官僚權豪、皇親國戚。包拯出使陳州時,路遇西宮的張妃,她借用正宮曹皇后的儀仗去東岳燒香。包拯認為偏宮妃子卻擺著正宮的儀仗,是違犯國家法度的事,就命衙役打了鑾駕。?

仁宗得知很不滿意,責備包拯欺辱皇宮內(nèi)院之人。包拯據(jù)理力爭:“既是偏宮妃子,因何做正宮的行踏?”“微臣這一件事理不正,亦去陳州監(jiān)糶不得?!比首谥缓米尣健0虬绯尚悴?,沿途騎驢查訪,幾經(jīng)困境:趙省大郎賴包拯偷牛,包拯被其吊于樹上;秦衙內(nèi)因包拯打死其銀蹄狗,又把包拯逮入土牢。包拯一路還了解到秦知縣搶民女、黃氏兄弟欺行霸市諸事。待進入陳州時,包拯已掌握了4位皇親抬高米價的證據(jù),然后升堂審斷,斬了4位皇親。秦衙內(nèi)也被處斬。秦知縣、趙省大郎、黃氏兄弟皆被判以不同的刑罪。
到了清代,陳州放糧的故事又有改動?!度齻b五義》第九至十五回講包拯查賑赴陳州之事。龐太師之子龐昱受命到陳州放糧,借機貪贓枉法,以致陳州民怨沸騰。?

包拯上疏,直述仁宗用人不當。仁宗批閱之后,加封包拯為龍圖閣大學士,仍兼開封府尹,前往陳州稽查放賑之事。包拯并不謝恩,跪奏道:“臣無權柄,不能服眾,難以奉詔?!比首诨实劬唾p了包拯御札三道。包拯這才領旨出朝。包拯的謀士公孫策以“札”字音同“鍘”字,附會成“三把鍘刀”,并分上、中、下三品,龍、虎、狗的式樣。?

包拯看了大喜,就讓木匠做成樣品并送圣上御覽。

圣上早已明白包拯用意,是借“札”字之音改作“鍘”字,做成三口鍘刀,以作鎮(zhèn)嚇百官之用,“不覺龍顏大喜,稱慕包拯奇才巧思”。包拯讓王朝、馬漢、張龍、趙虎四勇士帶著御鍘奔赴陳州。?

與包拯相識的南俠展昭,路遇災民,得知龐太師之子安樂侯龐昱在陳州為非作歹,便暗中幫助 包拯查賑懲奸。龐昱見包拯來陳州, 覺得“來者不善”, 決定派勇士項福行刺包拯。包拯得展昭相助,設計捉住項福與龐昱。經(jīng)審訊對質(zhì),兩人畫供認罪。最后包拯亮出三口鍘刀,用龍頭鍘腰斬了龐昱, 用狗頭鍘鍘了項福。

明清時的陳州放糧故事已與元代雜劇《陳州糶米》相去甚遠,包拯出場去陳州的背景由范仲淹勸說變?yōu)橥踟┫嗤扑],再變?yōu)槿首跉J命。包拯所受的御賜法物或刑具也由元雜劇中的勢劍金牌演變?yōu)樗?、黑、黃、桃四種大枷,再演變?yōu)辇?、虎、狗三口大鍘;同時懲治的對象也發(fā)生了變化,由一般臣僚演變?yōu)榛视H國戚。另外,明成化說唱詞還增加了打鑾駕這一情節(jié)內(nèi)容。細心的 讀者還會發(fā)現(xiàn),明清的包拯放糧故事都刪去了張撇古被打死、小撇古告狀的情節(jié),仁宗皇帝也變得越來越好,由元代雜劇中的下出赦書救貪官變?yōu)槊鞔f唱詞中的對包拯讓步,直到清代小說中就干脆變成了老百姓世代乞盼的明君:見包拯用計騙鍘,不但不生氣,反而“龍顏大悅”,同時他 賦予包拯的權力也越來越大。敢于反抗的“刁民”變成了能夠忍耐的“順民”,和貪官站在一邊的“壞皇帝”變成了站在包拯一邊的“好皇帝”。這些演變,或許能給人們以更多的啟示。
明察善斷的明代包拯

明代包拯故事繁盛局面的出現(xiàn),是在明代中后期《百家公案》和《龍圖公案》兩部短篇小說集付梓刊發(fā)以后。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宋代包拯故事話本以描寫案發(fā)過程為主而揭示人情世態(tài),元代包公戲則借解民倒懸的包拯形象來抒寫對元蒙統(tǒng)治者的反抗,及對權豪勢要的憤慨。中國的封建社會進入明代中后期,已走向它的衰落階段。君主專制進一步加強,土地兼并日益 加劇,生產(chǎn)資料日益集中在少數(shù)人手里,階級矛盾的激化導致一系列社會矛盾隨之而產(chǎn)生。而這時,資本主義的萌芽開始出現(xiàn)了,新舊生產(chǎn)關系混雜在一起,社會呈現(xiàn)出一種十分復雜的面貌,各處病態(tài)現(xiàn)象孕育于這一時代的土壤之中。?
金錢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是財富的象征,也是富裕生活的保障。在封建社會前期,對金錢的向往尚不明顯,到了明代中葉以后,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活躍發(fā)達,金錢越來越強地“散發(fā)”著迷人的誘惑力?!坝绣X能使鬼 推磨”正是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金錢關系的典型寫照。本來,經(jīng)濟地位的上升,以金錢關系取代封建權勢,乃是歷史進步的表現(xiàn)。但金錢的誘惑又導引出大量的犯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更多的人為謀取錢財鋌而走險,不惜殺人性命,雙手沾滿了鮮血。?
商品經(jīng)濟的活躍促進了城市的繁榮。蘇州、杭州等長江中下游一帶由于物產(chǎn)豐富、水陸交通發(fā)達,呈現(xiàn)出空前的繁榮景象。城市的發(fā)展,滋生了一批流氓、惡棍等社會渣子,偷劫、拐騙等犯罪活動也越來越多。?
同時,封建社會的禁欲不斷產(chǎn)生畸形后果。所謂的“男女授受不親”和“存天理、滅人欲”等道德家們的說教,受到嚴峻的挑戰(zhàn)。一方面自我標榜禁欲,一方面卻是個人欲望的瘋狂發(fā)泄。?
案件越來越多,而且復雜奇巧;官吏越來越貪,而且昏庸無比。不僅是人民群眾,就連統(tǒng)治階級也對官吏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清正廉明,又要細察善斷。于是,包拯這個形象就得到了進一步的豐滿和發(fā)展。他不僅是一個為民做主的清官,而且是一個集破案、斷案于一身的法官、偵探。人們賦予包拯以精、巧、細、實的性格特征、深入調(diào)查和智慧斷案的特點。這么一個富于理想色彩的偵察官,胡適先生稱之為“東方的歇洛克·福爾摩斯”。?

在這個時期的諸多作品中,以《百家公案》和《龍圖公案》為代表。這些 作品,基于明朝中后期的社會現(xiàn)實,描寫了大量的謀財害命、強奸殺人和市井偷騙案件,勾勒出那個社會歷史環(huán)境背景下的錯綜復雜的階級關系、權力關系、金錢關系、人身關系等等所蘊含的各種矛盾,以及圍繞這些矛盾所產(chǎn)生的對抗和各種扭曲的社會病態(tài)。在寫作上,前所未有地將描述各種犯罪活動放在了重要位置,從而突破了以往較為單一的包拯形象。?
《百家公案》和《龍圖公案》共有包拯斷案的故事150多篇。就數(shù)量而言,在這之前的宋話本僅3篇包拯故事,元代包公戲也只有20多種,去其重復者僅得18種。就內(nèi)容來看,它們既不像宋代話本那樣以描寫案發(fā)過程為主從而揭示人情世態(tài),又不似元代包公戲那樣借包拯斷案來抒寫對社會之憤慨,也不同于成化說唱詞話側(cè)重于包拯生平事跡的勾勒繪寫,而是將重心轉(zhuǎn)移到 描述各種犯罪活動上,著力于寫包拯的斷案。這個時期的包拯形象,不僅是為 做主的“清官”,還是集破案、斷案于一身的法官、偵探。最大特征是在繼承了元代包公戲發(fā)端的包拯斷案的精察、智慧特點,使包拯成了中世紀“東方的福爾摩斯形象”。?

這樣,包拯在文學作品中不再是“尾巴”式的人物,而成了重要的偵探官和斷案者,從而得以突出了他的精、巧、細、實的性格特征。?
在宋、元時期,包拯斷案主要靠智慧和神靈。明代時期的包拯形象不僅保留著上述要素,還突出了求實作風,包拯往往還走出公堂,實地勘查,辨明案情。喬裝改扮、微服私訪,也成了包拯好用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包拯斷案的精察、智巧、細致和求實諸多方面的性格特點。
彰忠斥奸的清代包拯

在以往的包拯故事、小說及戲劇中,包拯是一個解民倒懸、為民做主的救星,是一個細察善斷 的“東方的福爾摩斯”。在他身上最大限度地寄托了善良而備受欺凌的人民群眾的愿望。到了清代,文學形象的包拯開始適應封建統(tǒng)治階級需要,被盡量“美化”成盡忠皇上的忠臣,所演繹的大多是一個個忠臣包拯的故事。?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奸臣擾亂朝政、禍國殃民,是常有的事。實際上,它是封建中央集權制度下的特殊產(chǎn)物。封建君主集大權于一身,以個人好惡為決策依據(jù),為奸臣擅政提供了條件。自從明代開始,中央集權制又有了發(fā)展,皇帝統(tǒng)攬所有大權,貪官污吏的活動更為猖獗。明朝276多年,先后有汪直、劉瑾、王振、嚴嵩、魏忠賢諸奸作亂,封建社會步入晚期后的政治衰敗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

為適應統(tǒng)治階級鞏固統(tǒng)治的需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就涌現(xiàn)了大量的以忠奸斗爭為主題的戲曲及小說。

他們借包拯彰忠斥奸,期望著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包拯這樣的忠臣、直臣來匡扶朝政。?

清代統(tǒng)治階級特別總結(jié)了明朝滅亡的教訓。?

明代后期政治腐敗,終造成闖王進京

清兵入關而失天下的結(jié)局。

清代統(tǒng)治者入主中原,剛剛建立起自己的統(tǒng)治

尤其需要“忠君思想”的發(fā)揚光大,從而籠絡更多的封建文人為其統(tǒng)治服務,肅清朝政,彰忠斥奸。?

因為從歷史經(jīng)驗來看,造成政權不穩(wěn)、失民心、失天下的,大都是由官員的貪贓腐敗所引起的。清官、直臣、忠臣成了皇帝及平民百姓共同稱贊的對象。當然皇上更喜歡忠臣,平民更喜歡清官,而往往清官也是忠臣,忠臣也是直臣,這就使統(tǒng)治階級所倡導的清官文化與老百姓所 稱頌的清官情節(jié),在特定的條件下得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
清統(tǒng)治者有意宣揚包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包拯故事的繁盛。以前,人們贊揚包拯,稱贊他為民做主、清正廉潔。到了清代,統(tǒng)治者給他的祠堂所提的匾額也都成了“移孝作忠”、“忠孝完人”,“忠”成了宣揚包拯思想的主題。?
明末清初,江浙一帶出現(xiàn)了一批傳奇作家,清代主要的包公戲大多出自他們筆下。其中,最為著名的當數(shù)“蘇州派”作家,他們是李玉、朱素臣、朱佐朝等文人。李玉是“蘇州派”的杰出代表,生于明萬歷末年,卒于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左右。清軍入關使“國破家何在,城春草木深”的悲涼氣氛再一次籠罩在心系民族興亡的文人身上。李玉的“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擔裝” 的曲詞,深深感染了一代漢人。和李玉一樣,朱佐朝、朱素臣等文人,也念念不忘明朝舊事。 朝代更替的巨變,使作家們痛定思痛,反思明代朝政得失。?
自神宗以下,君王多近美色而忘國事。?

神宗寵幸鄭貴妃,并置祖宗之制不顧,欲立鄭貴妃之子為太子,引起大臣“爭國本”之亂。光宗寵愛李妃,以致為色喪命。由此,朝中黨爭迭起,紛紛揚揚不可開交,正直忠心者遭黜,奸邪陰險者升遷,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天啟年間,東林黨人慘遭殺戮之事,讓人想之心寒、提之齒冷。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傍晚,一個不知姓名的男子手持棗木棍,闖入內(nèi)宮欲傷太子朱常洛,這就是有名的“梃擊案”。

光宗死后,其寵妃西李欲奪大權,占住乾清宮,后經(jīng)群臣力諫,才移居仁壽殿,這就是有名的“移宮案”。朝堂之上群臣相互傾軋,宮廷之內(nèi)刀光劍影?!睹魇贰吩谧珜懠槌紓鲿r,說他們“竊弄威柄,構結(jié)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

有清統(tǒng)治者的倡導,有封建文人對國家政治的關心、反思,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苦難,忠臣包拯的故事就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樂于傳頌。這不能不說是清統(tǒng)治者的勝利,他們把人民對整個統(tǒng)治階級的憎恨轉(zhuǎn)移到對少數(shù)巨貪、巨惡之臣身上。?
長篇小說《乾坤嘯》,托宋朝之名,說的是明朝事,贊揚的是忠臣包拯。長篇小說《萬花樓演義》(又名《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演傳》《大宋楊家將文武曲星包公狄青初傳》)寫的是諸多忠臣聯(lián)袂對奸臣展開斗爭,為政府分憂的故事?!度齻b五義》則是寫包拯帶著一大班子俠客義士幫助(宋朝)政府的故事。下面我們對這幾部小說,分別作一些簡要的回顧。
《乾坤嘯》?
宋王乏嗣,皇后烏氏勸他幸一宮女韋合霍。這個宮女因才貌俱佳而為宋王寵幸。但她妖媚惑主,使宋王沉溺于聲色之中,并將她的無賴哥哥韋繼仝擢為錦衣衛(wèi)都指揮。韋妃因為惑主并僭穿國母服飾,受到烏皇后的訓斥,由此而懷恨在心,便與內(nèi)常侍丙融合謀,欲陷害烏皇后,以奪昭陽正宮之位;丙融又與韋繼仝計議,讓宮娥卜鳳帶一劍入昭陽宮,劍上刻有“乾坤嘯”三字。因為烏皇后之兄烏廷慶鎮(zhèn)守檀州,所領將士劍上均刻此三字。宋王更衣時發(fā)現(xiàn)此劍,認為烏皇后與烏廷慶欲謀行刺,遂下令拘捕烏廷慶全家,將烏皇后打入冷宮。烏廷慶之子聞訊,與新婚妻子逃奔在外。宮娥卜鳳悔恨莫及,被韋妃察覺,與丙融用毒酒將她害死。文彥博受命審理烏廷慶一案,但無結(jié)果。包拯巡察回朝,宋王命他審理。包拯夜勾卜鳳之魂,問清情由,將丙融、韋繼仝斬首。包拯又要將韋妃正法,宋王難以割舍。包拯便讓卜鳳之魂,將韋妃的魂靈勾走。烏皇后復回昭陽,烏廷慶一家也終得團圓。
這是朱佐朝的戲劇作品《乾坤嘯》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烏皇后、烏廷慶、烏昭(烏廷慶之子)、文彥博、包拯等人組成“忠臣系列”,韋妃、韋繼仝、丙融等人則為奸臣一方。隨著雙方矛盾沖突的逐漸激化,忠奸雙方展開了你死我活的斗爭。奸邪的一方,韋妃、丙融狡詐毒辣,韋繼仝蠻橫無理。在對他們的形象刻畫上,作者極盡嘲笑、諷刺之能事。?
韋繼仝在其妹妹韋合霍未被封為妃子以前,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市井無賴。他為報復烏昭未給予他5兩銀子之仇,與狗詐呆一起去找趙豹,請他暗中揍打烏昭。趙豹佯裝答應,要韋繼仝脫一件衣服給他換酒喝,韋繼仝將衣服脫給他。趙豹是俠義心腸,狠狠地將韋繼仝和狗詐呆揍了一頓,使韋繼仝賠了衣服又挨打。韋繼仝與狗詐呆遭到趙豹痛打之后,回到家中聚賭,忽然一名校尉闖了進來。他們以為是抓賭的,各各躲起來。校尉四處尋找,他們無法逃避,只好一個個鉆出來,申辯自己沒有賭博。韋繼仝鉆出來時更嚇得心驚膽戰(zhàn)。然而,當校尉告訴他是奉旨請他上任做官時,他一改故態(tài),立刻趾高氣揚起來,稱自己和韋妃是一胞兄妹,又馬上要狗詐呆去抓趙豹報仇。一副無賴嘴臉令人憎恨!?
相反,作者朱佐朝在描寫忠臣烏氏一家遭到迫害時極力鋪寫其悲哀與悲壯,特別是對烏昭逃亡的描寫更是催人淚下。他與俞小姐成婚之時,突然接到家中老巷頭報來父親受陷害的兇信,于是一對尚未享一刻歡娛的小夫妻踏上了逃亡之路。為了逃出錦衣衛(wèi)虎口,他們又不得不分手。戲劇第十五回,烏昭與俞小姐分手,趙豹、趙妻分別跟隨。在分手未走多遠之時,烏昭又叫:“娘子轉(zhuǎn)來。”俞小姐問:“官人怎么說?”烏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急哭下”。趙豹也叫:“妻子轉(zhuǎn)來。”趙妻問:“怎么說?”趙豹囑咐她:“你同小主母在路上須要小心?!彼麄儭案鹘修D(zhuǎn)看著哭下”。這一場面,加重了離別之苦在觀眾心中的印象,令人愛憎之情交織在一起,過目難忘!而烏昭之父烏廷慶,得知朝廷要來逮捕他時,明知冤枉,卻坦然進京,并且親手繪下逃亡在外的兒子的畫像,讓校尉搜捕。對忠奸兩方的描寫,恰成鮮明對比。?
包拯在該劇中依然是作者濃墨重彩的人物,突出了包拯的赤膽忠心,與奸邪之徒作絲毫不妥協(xié)斗爭的精神。卜鳳被韋妃、丙融用毒酒害死,冤案沒了線索,于是包拯夜設烏臺,勾來卜鳳魂靈夜審。

得到事實真相后,包拯沒有請示宋王,立即拘來韋繼仝與丙融,取得口供,然后夜赴朝房,稟示宋王,要拘捕韋妃。宋王不肯,包拯說:“若無韋氏,下官今日不出朝了。”

包拯讓內(nèi)侍再奏,宋王無奈,只好傳旨說將韋妃打入冷宮。包拯還是不肯讓步,說道:“你惜這個不良女子,若不明正典刑,何能服眾朝臣之心么?”

于是讓卜鳳之魂勾攝韋妃之魂,終使元兇韋氏受到應得的懲罰。?
包拯在劇中的形象顯然是出于朱佐朝表現(xiàn)反權奸、責君主這一主題的需要。
《萬花樓演義》?
《萬花樓演義》把包拯、楊宗保、狄青的故事糅合在一起。

全書從狄青姑姑被征入宮賜為八王妻起筆

敘狄青受鬼谷祖師指點練武,到京中與張忠、李義結(jié)成義兄弟,在萬花樓飲酒時打死奸黨胡坤之子,受到包拯保護,后狄青又歷遭奸黨的迫害,終于與姑姑狄太后相認,比武而封官。

奸黨為害狄青,薦他押送征衣到楊宗保的邊關。路上遭刺客暗害,又逢雨雪天氣,征衣被強盜劫去,貽誤期限,但隨后狄青又殺死西夏將帥,奪回了征衣。楊宗保見其英武,上本表奏,朝中奸黨卻抓住他曾失征衣之事而大興波瀾,欲致他和楊宗保于死地。

包拯聞知楊、狄遭奸人陷害的消息,火速從賑濟的陳州回朝,路經(jīng)陳橋鎮(zhèn),巧認幾十年前被劉后陷害的李妃。

回朝后,包拯劾斬奸黨,又審郭槐,使李宸妃與仁宗母子相認

自此朝中忠良得勢,狄青等武將在邊關亦屢次得勝,最后以賜楊宗保之子楊文廣與西夏百花公主完婚而結(jié)束。
“忠奸之爭”是作者李雨堂所要表現(xiàn)的主題,所以小說中的人物很明顯地分忠良和奸邪兩個隊列。包拯、狄青、楊宗保等人代表的是忠良正直之臣,他們有的能文,有的能武。包拯等文官在朝中主持正義,是非分明,曲直有辨,且勤于政事;狄青、楊宗保等在邊關戎馬倥傯,克己奉公,帶軍紀律嚴明,一心保衛(wèi)大宋疆土,抵御西夏的入侵。他們是作者謳歌與贊揚的對象,并把包拯美化成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狄青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使得忠良之臣成為一種神的象征,具有了神的力量——不可戰(zhàn)勝的正義之力!

而另一隊列,龐洪、孫秀、胡坤、沈國清、郭槐等則構成了一個奸臣的隊伍。他們因各自的利益和共同的私欲而結(jié)合在一起,不斷陷害忠良,以擴大自己的權勢,滿足自己的私欲。忠奸之間,尖銳對立,不共戴天,展開了一場場針鋒相對的斗爭。

奸臣們以龐洪為中心結(jié)成私黨,他的女兒是貴妃,所以他的地位在奸臣中也最高。

龐洪的女婿孫秀本是知府。為了能做大官、做高官,他不斷鉆營,先拜在大奸臣馮丞太尉門下,又婚贅于龐洪,由此官階不斷升遷,最后竟坐到兵部大司馬的職位上。制臺胡坤是龐洪的門生,沈國清也稱他為“先師”。他們之間,你幫我,我?guī)湍悖俟傧嘧o。孫秀到山西撫慰美女父母,得贓銀3萬兩,回朝后分為三股,馮丞、龐洪亦各得一份。狄青打死胡坤之子胡倫,就成為他們共同的敵人,處處遭到算計。包拯、狄青、楊宗保諸人忠鯁無私,就成為他們的死對頭,想方設法尋找他們的破綻,排斥異己。

李成假冒大功,被楊宗保所殺,其妻沈氏到朝中要替丈夫報仇;其兄沈國清求及龐洪,龐洪直接向他索要了4萬兩銀子,然后幫沈氏出謀劃策,彈劾楊宗保。狄青與姑姑狄太后相認,教場比武后又封一品提督。身份的變化,意味著奸臣在擢取權力時又多了一個攔路虎。為了除掉狄青,他們想出一條毒計,讓狄青押解征衣到邊關去,卻暗中寄書信讓仁安知縣王登和潼關馬總兵害死狄青。
忠臣的隊列是以包拯為中心。包拯位居宰相,審清郭槐貍貓換太子案后,又成為國母和皇帝的恩人。這樣,包拯就有了更大的權力來保護楊宗保和狄青等一批忠直之臣。

狄青打死了市井惡霸胡倫,包拯認為胡倫死有余辜,狄青是為民除害。孫秀到包府求情,請他嚴懲狄青。包拯冷言相對,“倘國家大事,大人可以到來相商。如今不過是一樁誤傷人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若要私說情面,休得多說!”孫秀道:“包大人,爾說的多是蠻話!”包拯答道:“下官原是蠻話,只要蠻話蠻得有理就是了?!卑倪@一舉動表現(xiàn)了他和奸賊的水火不相容。狄青認姑姑后,夜間醉酒,穿著表兄潞花王的衣服去殺龐洪,豈知酒涌上來,倒在路上睡著,恰巧龐洪和孫秀路經(jīng)此地,將他捆綁起來。包拯這時帶著張龍、趙虎在街市巡查,正好迎面碰上,就將狄青劫留下來,救了他的性命。狄青被龐洪薦舉押解征衣,包拯告誡狄青道:“王親此去押解征衣,是龐老賊薦的,諒有奸謀,路途上須要提防。又屬重任之事,倘然途中阻隔,誤了限期,楊元帥執(zhí)法無情,不認汝是王親,定然正法不饒。如今下官預修書一封,汝且?guī)Р卦谏?,倘恐違限期,自有照應?!?/p>
包拯以自己的忠直和權位保護楊、狄等忠良之臣,壓制龐、孫等奸臣,最終將一批奸臣正法。一個彰忠斥奸的包拯終得匡扶朝政。

從《萬花樓演義》所編撰的故事和所塑造的包拯形象來看,作者對明朝滅亡的原因在進行總結(jié)。他們期盼明朝的興復,反思明朝的腐敗。進而他們幻想著,若是當年有一位忠臣、直臣來匡扶朝政、振興綱紀,或許明朝還不會滅亡。他們的這種思想感情變成文學作品時,就表現(xiàn)出了一個個忠奸斗爭的故事。昔日老百姓的“救星”包拯,此時就成了這批作家們的“救星”,精神的救星。他們把包拯塑造成忠臣典范,終成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救星”——在他們的戲劇里,忠良之輩有了包拯的相助,終于沒有出現(xiàn)東林黨人的下場與結(jié)局。包拯以彰忠斥奸的鮮明形象展現(xiàn)在藝術作品中。
在《萬花樓演義》中,包拯成了一個盡忠皇上的忠臣。他勤勉于政事,是為了保護忠良。他保護楊宗保、狄青,彈劾奸臣,乃是因為擔心“擎天棟柱忠良,被其盡情一網(wǎng)打盡,圣上江山誰與保守?”他可以與奸臣爭斗,對君王卻唯唯諾諾。“以往”的包拯一心想的是替民伸冤,“現(xiàn)在”的包拯則一心想的是替皇上保江山。

再回過頭來看看元雜劇《魯齋郎》的故事。包拯為了伸張正義,與皇帝斗智斗勇,終斬了惡棍魯齋郎。這樣的包拯形象,在清代新編的各種故事中已很難看到了。
《三俠五義》?

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

影響最大的包公小說《三俠五義》刊行,一時間風行海內(nèi)外,影響至今未衰。

小說以已經(jīng)流傳的包拯故事為基礎,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全書以第二十八回為界線,前面以包拯為主要人物,給讀者的印象是一篇包拯的傳記。后面則以俠客義士為主要描寫對象,主要有“御貓”展昭

陷空島——“五鼠”——鉆天鼠盧方

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

以及北俠歐陽春、丁兆蘭、丁兆惠(雙俠)、小俠艾虎

黑狐妖智化和小諸葛沈仲天等。
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評論了《三俠五義》說:“其中所敘的俠客,大半粗豪,很像《水滸》中底人物,故其事實雖然來自《龍圖公案》,而源流仍出于《水滸》。不過《水滸》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底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

魯迅先生以思想家和小說史家的雙重眼光,指出了《三俠五義》和《水滸》在思想內(nèi)容上的實質(zhì)區(qū)別,同時也指出,“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那么《三俠五義》產(chǎn)生的社會背景又是什么樣的呢?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作了說明:“時去明亡已久遠,說書之地又為北京,其先又屢平內(nèi)亂,游民輒以從軍得功名,歸耀其鄉(xiāng)里,亦甚動野人歆羨,故凡俠義小說中之大英雄,在民間每極粗豪,大有綠林結(jié)習,而終必為一大僚隸卒,供使令奔走以為榮,此蓋非心悅誠服,樂為臣仆之時不辦也?!?/p>
小說中,展昭沒見皇上之前,暗中幫助包拯除暴安良,頗有“綠林好漢”之英雄氣概

但見了皇上之后,其奴性就暴露無遺。其他大俠亦是如此。他們一個個都歸附于包拯門下,為他效力,而包拯又盡心于皇上。這樣塑造的結(jié)果,為百姓所擁戴的清官和俠客義士,一改“解民倒懸”的形象而成為圣明天子統(tǒng)治天下的工具。

以往的包拯往來微服于民間,察民情、解民苦,而今卻一改形象,或穿梭于各忠良之臣的府邸,成了統(tǒng)治階級當中一部分人的保護神;或結(jié)交義士,招納英雄共為朝廷效力。

當然,清代“忠臣包公”的形象,依然具有很強的人民性,體現(xiàn)了人民的愿望,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道德審美傾向。

包拯雖然誠心誠意感戴圣恩,卻依然是一個公正廉明、敢于為民請命的清官。

但清代的包拯形象終也失卻了以往作品中包拯身上的諸多光輝。這樣的形象或許合乎歷史上諸多忠臣的實際情況,但與人民群眾的思想愿望卻有了一定的距離。

解民倒懸的元代包拯、細察善斷的明代包拯,到清代終成了彰忠斥奸的包拯,從下層人民的正義象征轉(zhuǎn)變成了統(tǒng)治階級的傳聲筒。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說白了,《三俠五義》就是一場包拯帶著一幫俠客義士幫助朝廷的故事。
反腐倡廉的當代包拯

包拯的形象經(jīng)過一千年的演變,顯得越來越豐滿、光彩,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

在當代,人們給他賦予新的內(nèi)涵

使包拯成為反腐倡廉的典范、精神文明的榜樣。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曾指出:包青天剛正不阿,希望中國能多出幾個包青天。

包拯坐鎮(zhèn)開封府,懲治了天下無數(shù)貪官污吏,對皇親國戚無所畏懼,就連皇帝也怕包拯三分。被譽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包拯始終認為,以民為本,只有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受貪官污吏欺壓,國家才能富強,天下才能太平無事。

如果讓貪官酷吏過分榨取,使天下蒼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那么,不但國家不能富強,而且會造成社會的不安定,甚至會人亡政息。

中國古代歷朝敗亡,莫不敗于奸臣、貪官,以及那些“手握玉爵、口含天憲”、專權亂政的官宦之手。近代著名報人鄭觀應在其《盛世危言》一書中,對貪官污吏作了一段生動的刻畫:“故今之巧宦,莫妙于陽避處分而陰濟奸貪,一事不為而無惡不作。上國計,下剝民生,但能博上憲之歡心,得同官之要譽,則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君恩不足念,民怨不足憂。做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囊累累然數(shù)十萬金在握矣。于是而上司薦之曰干員,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魚肉者,雖痛心疾首,籍口側(cè)目,而無如何也?!?/p>
中國古代,以官治國,以官治官;現(xiàn)在,我們以法治國、以法治官。但法律還是要靠官來執(zhí)行,而“司法的腐敗”又正是滋生和助長其他腐敗的重要原因。
包拯被譽為執(zhí)法嚴明的典范。他懲惡揚善、除暴安良的依據(jù)是宋朝的法理,即所謂的“王法無親”、“王法無私”。

元雜劇《陳州糶米》中,包拯對劉衙內(nèi)與楊金吾的判詞云:“今日個從勘問,遣小撇古手報親仇,方才見無私王法留傳與萬古千秋。”《魯齋郎》中的判詞說:“魯齋郎苦害生民,奪妻女不顧人倫,被老夫設智斬首,方表得王法無親?!薄渡痖w》在殺龐衙內(nèi)之后的判詞云:“論王法斬首不為幸?!薄杜鑳汗怼分袑儇敋⑷朔傅呐韫挹w的判詞云:“不是孤家好殺人,從來王法本無親?!泵鞔鷤髌妗墩渲橛洝返诙粓觥对V冤》中云:“王法無私,正直昭然。”總之,違反“王法”的都要繩之以法。那么多的貪官酷吏死在鍘刀之下,就是包拯執(zhí)法的成果。包拯的形象,首先是個清如水、明如鏡、剛正不阿的法官。

所以,我們還是要呼喚像包拯那樣的清官、那樣充滿智慧的偵察官、那樣剛正不阿的執(zhí)法者。雖然包拯其執(zhí)法思想、法制觀念的理論水平?jīng)]有現(xiàn)代法學家那樣高深,甚至也還沒有那些貪官在沒落網(wǎng)之前在臺上的發(fā)言詞那樣漂亮,但筆者以為其中有的話還是可圈可點的。

這里摘下幾句以饗讀者:
1.“法存畫一”。意思是說執(zhí)行法律要示信于民。?
2.“賞德罰罪,在乎不濫”。意思是說執(zhí)法要嚴明,不可濫用手中的“權柄”,該罰的要罰,該獎的要獎。?
3.“防微杜漸,不可忽也”。意思是說發(fā)現(xiàn)違法的行為,不能因為小而忽視它,要從小處著手,從嚴教育、懲處。?
4.“貪者,民之賊也,臣僚犯贓抵罪,不以輕貸,并依條施行”。意思是說要嚴懲贓吏,因為他們就是禍害平民百姓的盜賊。?

在反腐倡廉之中,也有人認為:“現(xiàn)在不宜大力宣傳包拯,以免造成社會的不安定。”這種思想也可能是出于好心,但很明顯是不正確的,是不值得一駁的。
對貪官污吏的姑息情緒,不利于反腐倡廉,反而會助長歪風邪念,這是應該糾正的。?

人民群眾呼喚當代的政治家和藝術家創(chuàng)造出當代包拯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形象,高質(zhì)量、高水平地展現(xiàn)新時代的風采。電影《生死抉擇》,在全國引起了空前的轟動,這充分地反映了民心,反映了社會和時代的需要。

包孝肅公家訓云: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
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詔后世。
又十四字。
珙者,孝肅之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