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jīng)緯:李時珍的杰出成就與《本草綱目》
????????李時珍(公元1518—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春縣人,我國著名的藥學家、醫(yī)學家。李時珍出身于一個醫(yī)學世家,父親李言聞是當?shù)孛t(yī),李時珍受父親的影響很深,從小即喜愛醫(yī)藥知識的學習,但父親希望他攻讀四書五經(jīng)以求仕途。李時珍在父親的嚴格督促下,精讀經(jīng)史之書甚勤,但卻無心功名利祿。及長,他更加用心于醫(yī)藥學的研討學習。父親也不得不接受時珍的志愿,便將自己一生臨床治病的經(jīng)驗傳授給兒子。李時珍專心醫(yī)藥鉆研的志愿得到父親贊同后,所有精力和時間幾乎都用于醫(yī)藥知識和相關學科的廣搜博采上。他閉門讀書達十年之久,因此,對史學、哲學、文字學、訓詁學等,造詣甚深,尤其對藥物名稱、藥性、藥效、炮制、藥物資源,均有著深入而廣泛的研究。他在深入藥物研究中,走出讀書室,躬身實踐,足跡遍及湖北、湖南、廣東、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有關于谷、菜、瓜、果類藥物的問題,就去向農夫學習;有關各種魚、鱗、介類藥物的問題,就去向漁夫請教;有關礦石類藥物中的問題,就去向手工業(yè)工人、采礦者詢問;有關蛇類藥物、獸類藥物中的問題,他就去向捕蛇人、獵人調查,數(shù)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
????????李時珍治學態(tài)度嚴謹,除了深入實地進行調查核實外,還做了不少臨床藥理實驗、動物解剖和比較解剖等。如山茄花能使人笑,有麻醉作用,他采集后親自嘗試予以驗證。他為了訂正一味藥往往花費很大精力,如為了能區(qū)別蓬蘽的5個不同品種,他親自采集,一一對比鑒別,并與《爾雅》所記述者進行對照,最后得出結論認為“始得其的”,“諸家所說,皆未可信也”。他為了豐富自己的著作,不但對前人之本草廣收博采,還對當代人的用藥經(jīng)驗進行總結,同時還對國外傳入以及我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醫(yī)療用藥經(jīng)驗進行整理。因此,他的《本草綱目》記述了許多由亞、歐、非國家和地區(qū)傳入之藥物,經(jīng)過他的努力,使中國藥用植物等新增加374種,達到1892種,這一成就在中國藥物學史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作為個人尤為突出。
????????李時珍治學思想比較進步,他不迷信古人,敢于“發(fā)現(xiàn)前人未到之處”,因此,他在《本草綱目》的每一種藥物之下,幾乎都列有正誤一條,就是改正前人錯誤的內容。在這些正誤中,凝集著他一生的研究心得,無論是古人還是當代人,也不論是經(jīng)典著作還是一般著作,只要他發(fā)現(xiàn)其中的任何錯誤,都給予批評指正,從不回避矛盾??少F的是,李時珍所作的結論,不論是正名、產(chǎn)地、藥性、氣味功效和采集、加工,其糾正、辨誤大多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故,而且符合科學道理的。他的正誤提高了中國藥物學的研究水平,有著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也說明他的自然科學知識淵博,鑒別能力高超。
????????李時珍研究醫(yī)藥學的進步思想,還表現(xiàn)在對非科學的服石以求長生不老的神仙術,持有堅決的批判態(tài)度。如在談論古代金銀服石時批判說:“血肉之軀,水谷為賴,何能堪此金石重墜之物久在腸胃中。求仙而喪生,可謂愚也矣。”抱樸了云銀可成仙“亦方士謬言也,不足信”,為“邪說”“幻誕之談”。他還公然向藥物學的老祖宗——《神農本草經(jīng)》及著名煉丹家、醫(yī)藥學家葛洪宣戰(zhàn),批評他們在提倡服石追求長生不老方面“誤世之罪,通乎天下”。他指出:這些藥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
????????李時珍治學態(tài)度嚴謹,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凡經(jīng)研究者則力陳己見,所未能考察者則存疑待考,不作妄斷。所以,他對許多未能深知的問題,則用“未審然否”“亦無所詢證,姑附于此,以俟博識”加以說明。這種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難能可貴,他對后人寄托的厚望和篤信,是給予我們的有力鞭策和鼓勵。
????????李時珍對發(fā)展中國藥物學方面所做的卓越貢獻是有口皆碑的。其實,他在醫(yī)療方面,發(fā)展切脈診斷方面,都有著出色的成就。由于他的醫(yī)術高明,曾被召入太醫(yī)院為最高統(tǒng)治集團治病。他醫(yī)療思想活躍,不但重視傳統(tǒng)的理法方藥理論,還很尊重金元四大家的醫(yī)學爭鳴論述,推崇張元素、李東垣的醫(yī)療思想,而且強調民間醫(yī)療經(jīng)驗的總結,他將自己收集到的11096個單方、秘方、驗方,各一一附錄于各該藥物之下予以論述,這也是他的一大創(chuàng)舉。他研究中藥學數(shù)十年,參考各種圖書800多種,撰成《本草綱目》52卷,集明代藥物學之大成。在診斷方面,他還撰有《瀕湖脈學》一書,發(fā)展了中醫(yī)診斷學。所著《奇經(jīng)八脈考》一書,則是規(guī)范中醫(yī)經(jīng)絡學說的一次有價值的努力。李時珍被譽為中國最著名的醫(yī)藥學家、世界著名的學者,當受之無愧。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的代表作,撰成于公元1578年,得名士文學家、南京刑部尚書王世貞作序,于公元1590年在南京刊行,即世之謂金陵版。李時珍之子李建元將此書進獻皇帝,圣旨:書留覽,禮部知道,欽此。書成后經(jīng)兒子進獻雖已實現(xiàn),但并未達到借朝廷之力予以推廣之遺愿??上驳氖?,《本草綱目》以其繼往開來的卓越成就迅即為醫(yī)藥學界贊賞推崇,金陵初刊后不到7年,即在江西刊刻了第二版。到目前為止,僅國內刊刻排印次數(shù)就已達近60次之多,平均每6年多即再版印刷一次,足見其影響之大了。
????????《本草綱目》共52卷,收載藥物1892種,繪制藥物圖1109幅,附方11096首。所收藥物以其天然來源及屬性為綱,分為16部;在同一部下,則以相近之類別為目,更分為60個類目,條分縷析,一目了然。李時珍的藥物分類法在前人基礎上做出了創(chuàng)造性貢獻,有著相當高的科學價值。例如其所收之1094種植物藥,是根據(jù)其根、莖、葉、花、果的特點,及其性味、形態(tài)、生長環(huán)境、習性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因素,加以綜合分析、歸納比較進行區(qū)分的。李時珍的動物藥分類法尤其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書中把444種動物藥分成蟲、鱗、介、禽、獸、人等6部。其中蟲部所記述者相當于無脊椎動物;鱗部所記述者相當于魚類;介部所記述者有一部分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禽部所記述者則相當于鳥類,獸部所記述者系指哺乳類動物;人部是指人類。這樣的分類排列順序李時珍認為是“從賤至貴”。這個貴賤,既非藥用之經(jīng)濟價值,也非動物體型之大小,而是指動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fā)展過程而言。有一個例子足可以證明李時珍所說的貴賤,確是對動物發(fā)展的一種肯定,絕非其存在的經(jīng)濟社會價值。譬如封建社會至高無上的龍、鳳,均被列入低級的鱗、禽部?!侗静菥V目》對動物藥的分類,確已具備了生物進化的進步思想。《本草綱目》論述動物性藥物時還科學地指出:“鳥產(chǎn)于林,故羽似葉;獸產(chǎn)于山,故毛似草”,“毛合四時,色合五方”。充分論證了動物為求生存適應環(huán)境而變異的生物特征。在有關家種、馴養(yǎng)時更指出:野生動物可以人工馴養(yǎng),而家種植物伏于野生。實際上是對生物受到人工方法的干預而發(fā)生變異和動物遺傳的某些特征的有關認識。
????????《本草綱目》在國內外的影響極為廣泛?!侗静菥V目》出版后,在國內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確是醫(yī)藥學著作的罕見者之一,“士大夫家有其書”并非過譽。與此同時,隨著該書之東渡和西傳,《本草綱目》在國外影響之大,可能是中國醫(yī)藥著作中的僅有者。
????????早在《本草綱目》刊印后11年,江西本就東渡日本,以“神君御前本”珍藏幕府首腦德川座右。公元1614年,日本著名醫(yī)學家曲直更得到金陵本。公元1637年,日本便以江西本為底本翻印《本草綱目》。此間除了醫(yī)學家們競相傳抄外,刊刻之江西本、杭州本等先后有8次之多。另外,公元1699年,岡本的《圖畫和語本草綱目》雖只載藥1834種,然可算是日譯之始。此后,以口語編譯之作很多。1934年東京春陽堂刊印的《頭注國譯本草綱目》精裝本15冊,是日本全譯《本草綱目》的第一部。1974—1979年更出版了修訂本。三百多年來,特別是近現(xiàn)代以來,日本學者以《本草綱目》為課題的研究論文和著作真可謂雨后春筍,方興未艾。
????????《本草綱目》西傳,據(jù)現(xiàn)在所知,最早者可能是公元18世紀初。此后,《本草綱目》或帶到歐洲,或節(jié)譯介紹到西方。到公元18世紀末,《本草綱目》被摘譯的西文本有英、法、德、俄等多種文字?!侗静菥V目》之中文本也同時相繼傳到歐美,英、法、德、俄、意、荷、瑞典、比利時分別藏有《本草綱目》的善本,如金陵本(公元1596年),江西本(公元1603年),張云中本(公元1655年),太和堂本(公元1655年)等10多種。尤其是美國國會圖書館珍藏的首刻本金陵本,是經(jīng)日本著名本草學家森立之(1807—1885年)批注過的,更為可貴。
????????《本草綱目》傳入歐美,不但使西方醫(yī)藥學界開闊了眼界,而且對其生物學的研究及其他科學都發(fā)揮了很大的影響。19世紀,聞名于世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其著名的進化論學說的發(fā)現(xiàn)上,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獲得了有益的思想養(yǎng)料。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yǎng)下的變異》(公元1868年)一文中,談到雞的變種時指出:公元1596年出版的《中國百科全書》(即指《本草綱目》)中曾提到過7個品種,包括我們稱為跳雞即爬雞的,以及具有白羽、黑骨和黑肉的雞。這段引文與《本草綱目》禽部之雞條所列舉之7種雞和烏骨雞論述完全一致。又如達爾文在論述金魚家化史所引《本草綱目》之依據(jù),說明達爾文研究生物變異現(xiàn)象時,都曾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找到其進化論學說得以立足的科學依據(jù)。英國以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史而著名于世的李約瑟博士,高度評價說:“無疑地,明朝最偉大的科學成就,就是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李時珍在和伽利略、凡薩利烏斯科學運動完全隔離的情況下,能在科學上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難能可貴的?!?/p>
????????的確,《本草綱目》在其成書后的四百年間,不但在國內外一直發(fā)揮著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就是在今天,在國內外仍有著旺盛的生命力。2011年,《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jīng)》一道入選《世紀記憶名錄》。
摘自《中國古代醫(yī)學簡史》
青海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