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四兩撥千斤,可以解身,可以解心,可以解當(dāng)下之困頓

學(xué)者,學(xué)其所不能學(xué);行者,行其所不能行。學(xué)什么?做什么?怎樣解決當(dāng)下的困境?莊子從《逍遙游》開始炮藥,并借用一片小小的防凍傷的藥膏,為惠子發(fā)藥。經(jīng)莊子以手指月,本是一無所用的大葫蘆,卻可以用來遍歷四海五湖,度人無數(shù);本是橫豎無料的大樹,卻可以讓萬人為之仰慕。良匠無棄材,明主無棄士。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我們不是無物可用,不是無人可用,不是無材可用,缺少的恰恰是莊子的那一雙望穿蒼穹的慧眼。
?
從“南郭子綦隱幾而坐”到“莊周夢蝶”,《齊物論》以“天籟之音”開篇,這奇妙的世界變化流遷,迂回周轉(zhuǎn),亦真亦幻,真假難辨。莊子娓娓道來,不管怎樣斗轉(zhuǎn)星移,物是人非,一定有一個不變的、永恒的存在。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并生。莊子幫我們揭開了層層面沙,最終發(fā)現(xiàn)“萬物原來以我為齊”,每個生命都本自具足,都可以活靈活現(xiàn),逍遙于天地之間。
?
莊子《養(yǎng)生主》教我們:要像“庖丁解?!币粯?,抽絲剝繭,循著蛛絲馬跡,找到生命之本宗,方能虛己游世,游刃有余。
?
緣督以為經(jīng),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yǎng)親,可以盡年。莊子就像一束天光,無孔不入,照亮了人心,周盡一體的人文關(guān)懷,細(xì)微備至的生命呵護(hù),讓人冰釋解凍,精神提振,倍感溫暖。我們太缺少如此內(nèi)在的力量,而反向去求外在的力量,此謂螳臂當(dāng)車,不自量力。
?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找到內(nèi)在的力量,可以四兩撥千斤,可以解心,可以解身,可以解當(dāng)下之困頓。莊子命之曰“懸解”。
?

這《人間世》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都是這大課堂里的一個小學(xué)生,理當(dāng)聚精會神,聆聽圣賢垂訓(xùn)。學(xué)生者,顧名思義,學(xué)習(xí)生命之道者?!叭粢恢?,無聽之于耳,而聽之于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如支離疏,兩髀為肋,手無縛雞之力,卻從不東張西望,只是力所能及地專注做好自己,故能甩手攘臂于亂相之間,為自己的人生交出了最滿意的答卷。
?
顏回一腔抱負(fù),欲止暴行,救民于水火,而孔子循循善誘,讓他首先上好“心齋”第一課,而后可往。
?
葉公子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孔子仍然讓他“若一志”,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悅生而惡死?仍是從人生第一課“心齋”汲取智慧。
?

顏闔將傅衛(wèi)靈公太子,孔子告之曰:“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智慧復(fù)從“心齋”之中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如是,咸其自取,“達(dá)之,入于無疵”。
?
不精不誠,不能動人。《德充符》,以德充“符”。精誠之心,乃登堂入室之秘鑰。莊子曰:“以德為循,言其有足而至于丘者,真以為勤行者邪?”
?
水靜猶明,而況精神乎!若有精誠之心,人必以之為鏡,可以正衣冠、可以正身、可以正心?!氨藫袢斩羌?,人則從是也”,或隱或顯,可隨時乘愿而去,亦可隨時乘愿而來,皆在一念之間,都是自己說了算,豈不快哉?
?
精誠之至,金石為開。王駘立不教,坐不議,而天下學(xué)子,虛而往,實而歸。他用那顆光亮之心,照亮自己,周遍全身,順便照亮了別人。
?
申徒嘉只有一條腿,跟隨老師伯昏無人學(xué)習(xí)十九年來,“而未嘗知吾兀者也”。莊子曰“昔者,十日并出,萬物皆照,而況德者進(jìn)乎日者乎”。天性的光輝勝過十個太陽的光芒。只是我們用眼睛看不到而已,只有慢慢地用心去滲透和體會。
?
奇丑無比的哀駘它,雌雄合于前。魯哀公和他做君臣一年后,哀駘它選擇隱匿江湖,從此不知去處。失去了哀駘它,令魯哀公茶飯不思,頓覺人生無趣,于是請孔子前來心理輔導(dǎo)。
?
可見人性的光輝,足可以讓人忘掉外在的表象,內(nèi)在精神的富足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暗鲁浞?,以德為“符”,而今之人,皆以“符”為德,故顛倒迷離,迷離顛倒。
?
天大,地大,王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不管天有多高,地有多廣,只有“人”是貫通其中的,而“人”有凡人、圣人、神人、至人。圣人無名,神人無功,至人無己,最終與《大宗師》合而為一,五位一體。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
夫道有情有信,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有人因為看見而相信,有人因相信而看見。
?
有莫舉名,使物自喜,立乎不測,而游于無有者也。《應(yīng)帝王》告訴我們:世界從不缺少美,只缺少一顆審美的心。用一顆光亮的本心看待世界,每一個細(xì)微之處,足可以震撼我們的靈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四時有明法而不議。首先感受到天地之美,而后方能循道而趨,順天理而行,猶如春夏秋冬,四季輪回,首尾相應(yīng),如環(huán)無端,讓生命薪盡火傳,生生不息,永放光芒。
?
《莊子》文章,合而成體,散而成章。每一篇、每一段,甚至每一句都可以解心釋神,令我輩重新審視和重新評估當(dāng)下的一切價值,從而找到生命意義之所在。
?
《莊子》文章,前后呼應(yīng),前文貫通后文,后文可以消解前文。故,解莊就是在解心。
愿皆有所得,皆如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