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幻作者腦洞
---幻英雄設(shè)計---
被動:射程為175碼,每次普通攻擊之后,下兩次普通攻擊射程為650碼,這兩次普通攻擊都附帶自己0.3總攻擊力的額外物理傷害+自己0.3總法術(shù)強度的額外物理傷害,沒有成長護甲和成長魔抗,初始護甲和魔抗是35。
Q技能:一個1300碼的彈道技能,傷害值為(一級Q60,二級Q90,三級Q120,四級Q150,五級Q200)+一級Q0.2總攻擊力和0.2總法術(shù)強度;二級Q0.3總攻擊力和0.3總法術(shù)強度;三級Q0.4總攻擊力和0.4總法術(shù)強度;四級0.5總攻擊力和0.5總法術(shù)強度;五級0.6總攻擊力和0.6總法術(shù)強度,附帶攻擊特效,對命中或掃過的所有敵人都造成該數(shù)值自適應的傷害,冷卻時間:一級Q6秒,二級Q5秒,三級Q4秒,四級Q3秒,五級Q2秒。
W技能:以自己為圓心,650碼范圍內(nèi)所有目標受到傷害,傷害值為(一級W60,二級W90,三級W120,四級W150,五級W200)+一級W0.2總攻擊力和0.2總法術(shù)強度;二級W0.3總攻擊力和0.3總法術(shù)強度;三級W0.4總攻擊力和0.4總法術(shù)強度;四級0.5總攻擊力和0.5總法術(shù)強度;五級0.6總攻擊力和0.6總法術(shù)強度,附帶攻擊特效,對范圍內(nèi)所有敵人都造成該數(shù)值自適應的傷害,該范圍傷害持續(xù)存在時間為2秒(每次釋放該技能后,每個敵方目標在該范圍傷害持續(xù)存在時間內(nèi),只受到一次該范圍傷害,也就是在范圍傷害外的敵人進入該范圍時,如果該范圍傷害未消失,進入時就受到范圍傷害),冷卻時間:一級W6秒,二級W5秒,三級W4秒,四級W3秒,五級W2秒。
E技能:主動使用后,自己的下一次W或Q造成兩次傷害(W范圍內(nèi)的目標,受到兩次W技能的傷害;Q技能掃過或命中的目標,受到兩次Q技能的傷害),自己下一次普通攻擊的目標在(一級E為1秒,二級E為2秒,三級E為3秒,四級E為4秒,五級E為5秒)受到的任何傷害翻倍;冷卻時間:一級E6秒,二級E5秒,三級E4秒,四級E3秒,五級E2秒。
R技能:開關(guān)技能
---以下為第一版本---
開啟時:每個裝備提供的攻擊力和法術(shù)強度的一半,等值轉(zhuǎn)化為護甲和魔抗(例如其中一個裝備提供40攻擊力,80法術(shù)強度,開啟R后,該裝備暫時變?yōu)樘峁?0攻擊力,40法術(shù)強度,60護甲,60魔抗),每個裝備提供的護甲和魔抗的一半,等值轉(zhuǎn)化為攻擊力和法術(shù)強度(例如其中一個裝備提供30護甲,30魔抗,開啟R后,該裝備暫時變?yōu)樘峁?5護甲,15魔抗,30攻擊力,30法術(shù)強度)
---以上為被內(nèi)部刪除的第一版本,以下是第二版本---
一級R開啟時:每個裝備所提供的攻擊力和法術(shù)強度暫時減半(只作用于裝備的面板屬性,不作用于裝備的被動和主動,也就是大帽子的被動不算魔宗),所減半的數(shù)值等值轉(zhuǎn)化為自己額外護甲和魔抗(例如其中一個裝備提供40攻擊力,80法術(shù)強度,開啟R后,該裝備暫時變?yōu)樘峁?0攻擊力,40法術(shù)強度,60護甲,60魔抗)。
二級R開啟時新增:每個裝備所提供的護甲和魔抗暫時減半,所減半的數(shù)值等值轉(zhuǎn)化為自己額外攻擊力和法術(shù)強度(例如其中一個裝備提供30護甲,30魔抗,開啟R后,該裝備暫時變?yōu)樘峁?5護甲,15魔抗,30攻擊力,30法術(shù)強度)。
三級R開啟時新增:每個裝備有冷卻時間的被動的傷害都翻倍,裝備被動的冷卻時間翻倍。
英雄解析:在有大招之前,自己雖然能夠打出很高傷害,卻也是脆皮一個,在有一級大招之后,才可以按照需要,把攻擊裝備暫時轉(zhuǎn)化為防御裝備,有了二級大招之后,出適當?shù)姆烙b也能讓自己不開啟大招時不因為抗性太低而太容易被帶走;有了三級大招之后,開啟大招時有冷卻時間的被動傷害高一點,然而冷卻時間卻增加了,也算是后期的優(yōu)勢和限制吧。
---另一種活體實驗---
因為人體的很多器官失去一到兩個細胞是不會有影響,作者也就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能不能在除了腦部和生殖系統(tǒng)以外的每個細胞都取一個,然后進行活體實驗?
如果這種活體實驗可以進行,那么醫(yī)學對人體的了解會更進一步。
---角平分線彈射系統(tǒng)---
同樣是使用兩個最速降線,采用水平方向的螺桿,讓最速降線上的兩個限位輪因為水平距離越來越小,而只能被最速降線推到高處,而最速降線中間的角平分線限位器會讓整個系統(tǒng)保持平衡,以及避免方向錯誤。
這種系統(tǒng)的復位時間很短,畢竟只需要解鎖水平方向的螺桿,讓兩個限位輪進入最速降線的最低點,然后把螺桿移動并安裝到兩個限位輪上,就能進行新的彈射了。
這種系統(tǒng),能夠用于用水平方向的外力機械推動,從而用于下向上彈射航天器,也能用于以重力來進行打樁,畢竟給角平分線加上打樁的桿子,就能使用重力打樁,只是需要把最速降線滑塊從最低點拉到最高點,然后循環(huán)就可以了。
---雙圓對頂彈射系統(tǒng)---
整個系統(tǒng)需要兩個50米到500高度的支點建筑,安裝兩個圓,兩個圓可以使用不同長度的桿子,用桿子的離圓心最遠一端的端點上安裝重力砝碼,需要彈射時,整個彈射桿子呈現(xiàn)W字形,而整個圓的桿子,都是在最高點近似垂直位置,解鎖之后,帶重力砝碼的桿子就做圓周重力加速落體,而整個彈射桿子從呈現(xiàn)W字形,變成呈現(xiàn)倒立V字形,如果需要可持續(xù)的彈射,可以設(shè)計砝碼重量差系統(tǒng),讓兩個圓成為曲軸結(jié)構(gòu),從而讓兩邊可以輪流彈射,一邊彈射時,另一邊在安裝航天器,一邊在安裝航天器時,另一邊在彈射。
還有一種雷人的天文弓方式,兩個貼地支點,一邊是長度為5千米的弓弦連接處,一邊是長度為10千米的重力砝碼,準備彈射時,重力砝碼被牽引到近似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向,然后解除鎖定,長度為10千米的杠桿,遠離支點的位置有重力砝碼,和之前講解過的倒立T字形彈射系統(tǒng)不同,這種使用的就是耐拉鏈條材料,以弓箭一樣的原理,把航天器彈射出去。
---雙頂桿菱形彈射系統(tǒng)---
設(shè)計兩個高度為500米的支點建筑,固定一個水平橋,橋面上,安裝著菱形的兩個對頂角的端點的輪子,然后橋面和輪子,限制菱形的變形,只能改變對角線長度,而不能改變對角線所在直線。
菱形的朝天頂點懸掛著長度為400米的重力砝碼,菱形的朝地頂點懸掛著等待彈射的航天器,也就是用菱形的對角線所在直線不變,而菱形的另外一條對角線所在直線也不變,從而用重力砝碼重量遠大于航天器,也就能夠以重力加速度彈射航天器。
2.0版本:設(shè)計一個旋轉(zhuǎn)90度的豐字形建筑。
建筑的水平橋的中點是唯一支點,約束著兩個開口朝地的重力砝碼桿子,兩者呈現(xiàn)一個倒立的W字形,兩個重力砝碼的另外兩個不是支點的和水平橋接觸的桿子端點和彈射用的桿子的兩個端點重合。
發(fā)射前:
上面是倒立W字形,每個角開口朝向地面的角都有角平分線的重力砝碼。中間是水平橋,下面是呈現(xiàn)V字形的航天器彈射平臺。
發(fā)射后:
所有的倒立W和V,都變成一字形,航天器以重力加速度的初始速度被彈射出去。
發(fā)射質(zhì)量很高的航天器時,只需要把上面的倒立W的數(shù)量加多,然后把下面V字形的桿子的材料強度加強就可以了。
貌似只有這種彈射系統(tǒng)方案,比較符合當前的基建狂魔階段的中國啊。
附加題:可以使用N個水平方向伸展的對頂角菱形,來讓系統(tǒng)可以懸掛更多的重力砝碼哦。
也不是非要是水平橋啦,可以是兩個最高點重合的最速降線,然后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通過菱形轉(zhuǎn)化為垂直方向的加速度。
---圖示---
兩個砝碼的重量,都和航天器重量一樣,只要占地面積做到足夠大
砝碼數(shù)量和重量還可以繼續(xù)增加
兩個砝碼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高于航天器的垂直向上彈射時所受到的重力減速度
航天器就被彈射出去了咯;把航天基地做成占地N千米,不就可以彈射空間站了么
---作者的話---
資源都有,怎么就是想不到呢?說的難聽點,腦子是個好東西,可惜某某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