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少女小圓——希望和絕望共生的黑暗童話,商業(yè)與藝術兼具的奇跡


hello,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解析的作品就是魔法少女小圓,今天我想從比較深入的角度來聊聊魔法少女小圓到底有著怎么樣的魅力,能獲得如此高的商業(yè)與藝術價值的成就。
首先說說魔法少女小圓的成就,魔法少女小圓的商業(yè)上可以說是非常成功,BD銷量日本歷史第五,后續(xù)商業(yè)探索上創(chuàng)收超過400億日元,被稱為“小圓經濟”, 在讀賣新聞140周年紀念全年代動畫評選活動中又以全國最高票獲選為『Sugoi Japan最高獎(動畫部門)』公推為“最想向海外介紹的日本流行文化”。而在藝術成就上,小圓是唯一個同時獲得東京動畫獎、神戶動畫獎和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大賞的動畫作品,這三項大獎被稱為日本指標性三大獎,其中文化廳媒體藝術祭大賞是其中含金量最高的,它是由日本政府官辦的獎項,并且不是像一般電影節(jié)使用票選制,而是由業(yè)界大神組成的評委團評選出來,并不是很待見市面上那些商業(yè)元素濃厚的火爆作品,主要是嘉獎在媒體藝術領域有突破性的作品,可以說是日本含金量最高的動畫大獎了。可以說,小圓將商業(yè)價值和藝術價值融合得十分完美。

但是商業(yè)價值也好,藝術價值也好,這都是結果,那小圓這部作品到底有什么樣的魅力能夠讓普通觀眾和專業(yè)大神都為之傾倒,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度解析一下這個部作品。?其實從文化廳藝術祭大賞給魔圓授獎理由我們就能總結出魔圓的魅力所在了,藝術祭大賞高度評價“原創(chuàng)動畫”格式與劇本的批判性陷阱、徹底活用一周播放一話的媒體特性推動完美的演出:“本作蘊含不可思議的變革能量,基于期待其為改變時代的催化劑,決定授予大獎”。大白話就是魔圓利用一周一話的劇情推進模式講述了一個邏輯嚴謹,并對現(xiàn)實有著批判性思考同時極具觀賞性的故事。
接下來我們就邊劇透邊解析作品
魔法少女這個題材本身自帶夢幻感,以魔卡少女櫻為代表的一列魔法少女作品將觀眾對這個題材的認知定格在了少女和子供向的維度,在這個題材里面,愛與正義獲得勝利,世界非黑即白。虛淵玄為了消除大眾對自己的固有認知,還公開表示魔法少女小圓是一個治愈系作品。而作品前兩集的op、ed、畫風、劇情安排都跟普通的魔法少女題材一樣,詭異的魔女敵人,華麗的變身場景與服飾,飄逸瀟灑卻不會受傷的戰(zhàn)斗,還有幫助少女變身的寵物QB,集成了魔法少女題材應有的元素。至此觀眾也安心地認為魔法少女小圓就是一部普通的少女作品,制作組利用認知、營銷手法和作品外表誘騙觀眾相信這個是一個關于愛與正義的故事。但到了第三集,前一秒還在和小圓約定打敗敵人后要一起吃蛋糕的巴麻美學姐,后一秒就慘死在魔女手里,一瞬間的沖擊不僅讓沙耶加和小圓傻了眼,也讓對這個題材抱有幻想的觀眾傻了眼,緊接著接著ed畫風突變,黑暗撲面而來,觀眾當時受到的沖擊有多大可想而言。靠著學姐的慘死和ed的畫風突變,作品一瞬間從浪漫主義轉變?yōu)榱爽F(xiàn)實主義。是的,人被殺就會死,戰(zhàn)斗不僅有受傷還有犧牲,這是以往的魔法少女題材不會展現(xiàn)的畫面。

然而這只是惡意的開端,接下來虛淵玄將劇中每一個角色代表的美好愿望和想象都逐一擊潰,告訴觀眾祈愿并不一定能得到幸福,有可能會招致更大的不幸。
第二個魔法少女沙耶加是利他主義者,為了治好心上人的手和憧憬學姐那樣為他人而戰(zhàn)的姿態(tài),她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但是后來發(fā)現(xiàn)了魔法少女不再是人類的事實和仁美對自己心上人的表白讓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利他之下藏著的私欲,她真正的愿望是成為救治心上人的恩人,而不是救治心上人,沖擊性的事實讓她一瞬間無法接受自己的自私,甚至懷疑起了自己最初的愿望導致靈魂寶石渾濁黑化成為了魔女。是的,魔法少女就是魔女的前身,通過沙耶加的犧牲,老虛借魔法少女題材講述的這部黑暗童話背景終于是補全了,少女許愿成為魔法少女之后就不再是人,靈魂寶石才是她們的本體,而魔法少女不管是生存還是戰(zhàn)斗都會消耗魔力使寶石變得渾濁,寶石渾濁到一定地步自己就會變成魔女殺人,需要擊敗魔女得到他們的悲嘆之種才能凈化,魔女也會放出使魔殺人,擊敗使魔什么也得不到,但是如果放任不管等使魔殺幾個人就會進化為魔女。在這個背景下,魔法少女無論如何都會殺人,對魔女和使魔趕盡殺絕自己就會因為沒有悲嘆之種凈化變?yōu)槟畾⑷?,對使魔放任不管自己就是在間接殺人。

而另一個魔法少女杏子本身也跟沙耶加一樣為了他人而許下愿望,她許愿父親的教義能被人理解,但是杏子父親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教義能傳播出去完全是因為杏子的愿望,最后崩潰自殺了,而杏子為了自身認知不崩潰扭曲了自己的信念,成為了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但是跟沙耶加的相處讓她逐漸找回了自己曾經為他人而戰(zhàn)的信念,可就在這時候,沙耶加卻因為認知崩潰黑化成了魔女,親眼目睹這一切的杏子無法像曾經那個利己主義的自己一樣袖手旁觀。但是魔法少女的靈魂寶石總有一天會變得渾濁而變成魔女去殺人,自己的愛與堅持毫無意義,于是杏子選擇了用生命貫徹自己的信念,帶著魔女化的沙耶加一起自殺了。

而劇中最為悲慘的魔法少女其實是一開始看似飄逸瀟灑的轉學生曉美焰,接下來,老虛撥動時間輪盤,帶我們回到了故事的最開端,去揭曉這個黑暗童話的序幕。時間回到曉美焰第一次轉學到小圓的學校,回到曉美焰還沒有簽訂契約成為魔法少女的時候,那時候的曉美焰因為長期的住院而無法融入學校生活,在她人生孤獨凄苦被魔女盯上差點沒了小命的時候,小圓不僅出現(xiàn)救了她,還解開了她的心結,可以說是從內外兩面拯救了曉美焰。不幸的是小圓在魔女之夜犧牲了自己,為了拯救小圓,曉美焰許愿成為魔法少女獲得了逆轉時間的能力踏上了漫長的拯救小圓之路。而在隨后的穿越里她發(fā)現(xiàn)了魔法少女是魔女前身的事實,但無論她怎么努力,都無法讓隊友信服,還反遭誤解,一番內斗下來還活著的魔法少女只剩下小圓和曉美焰,但是這一次他們也依舊沒有戰(zhàn)勝魔女之夜,在兩人都即將魔女化之際,小圓拿出了偷偷留起來的沙耶加的悲嘆之種給了曉美焰,并請求她回去阻止曾經那個還沒有被QB欺騙的自己,阻止自己成為魔法少女。曉美焰從此踏上了無盡的拯救小圓之路,但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但無論失敗多少次,曉美焰都沒有絕望成為魔女,真正給予她最后一擊的是QB的誅心,原來QB之所以這么煞費苦心誘導小圓成為魔法少女,就是因為曉美焰一次次地穿越都是因為小圓,這不斷提高了小圓身上的因果,無形中將小圓打造成了史上最強的魔法少女,同時也是最大最惡的魔女。曉美焰本希望幫助小圓逃避成為魔女的命運,但卻也是因為自己加強了小圓成為魔女的宿命,曉美焰終于絕望了。

至此,作品徹底擊潰了觀眾對魔法少女題材最后一絲的幻想,幾乎完全否定了魔法少女所代表的希望,少女許愿獲得了巨大的奇跡,這本身就是不合常理的事情,魔法少女的存在就是不合常理的事情,只要不符合常理,就必定會孕育出某種歪曲,希望和絕望正負相抵。每一個魔法少女最終都事與愿違,學姐憧憬伙伴在得到伙伴的一瞬間被奪去了生命,沙耶加渴望愛情卻求而不得黑化,杏子希望家人幸福最終家破人亡,曉美焰許愿拯救小圓逃避魔女命運卻親手加強了小圓成為魔女的宿命。
作品借此開始了兩方觀點的探討,QB代表的理性和小圓代表的感性。QB建立魔女催化系統(tǒng)從魔法少女轉變?yōu)槟^望的那一瞬間情感變化汲取能量延緩宇宙的衰亡,在沒有感情的他們看來,人命只是流量,是可以被衡量價值的,犧牲一兩個個體換取整個宇宙的延續(xù)是劃算的,而這其中也包含了人類文明??催^作品很多人都會指責QB,但是這里我想展開從另一個角度聊聊這個角色,提前說一下,我這里并沒有說指責它的觀眾是不對的意思,我只是想給大家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這個角色,讓你感受到這個部作品能被捧上神壇背后所蘊藏的思考深度,只懂得用單純的好與壞給人物定性的作品是不夠的優(yōu)秀的。從QB的行為和思考模式來看,它面臨的其實就是一個經典的哲學命題,一輛火車失控而來,軌道上綁著五個人,你面前有一個按鈕,按下的話火車變向撞死另一個軌道上的一個人,你是按還是不按。QB是選擇按下按鈕的理性派,犧牲一部分魔法少女換取整個宇宙文明的延續(xù),在他們看來是劃算的值得的。延伸開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種看似荒誕的做法其實并不完全能被否定,巨人里的埃爾文團長也是這樣一個按下按鈕的惡魔,為了真相他可以犧牲無數(shù)士兵和平民的生命。就連阿爾敏都說,為了凌駕于怪物之上,他連人性都可以舍棄,他的獸性也的的確確帶領人類前所未有的逼近了真相,當之無愧的惡魔,但也是英雄。三體里的羅輯、韋德也是同樣的為了集體可以犧牲個體的人,只不過團長也好羅輯也好,他們都是在為延續(xù)人類文明做犧牲,我們能從中獲得共情,而QB在延續(xù)的是整個宇宙文明,我們難以產生共情,但QB的行事邏輯本質上和團長沒有區(qū)別。而從另一個角度你也可以把QB看成現(xiàn)實的一種象征,現(xiàn)實殘酷不講道理,它并不會因為你懷抱希望付出努力就回報同等的善意與相應的結果,事與愿違往往是人生的常態(tài),魔法少女懷抱希望而生,但他們的愛與勇氣對世界毫無用處,世界在期盼著她們早點絕望地死去,她們的絕望才推動了世界的進步,到頭來自己到底是為了什么賭上性命守護整個世界。所以我是非常推薦還對這個世界抱有美好幻想的少男少女們觀看這部作品的,提前接觸世界的惡意并不是一件壞事。而如何面對這一既定的現(xiàn)實,老虛通過以上的刀片之后,在結尾通過小圓給了我們一點希望。

小圓是本作中最特別的一位魔法少女,其他幾位魔法少女都是為了從奇跡中獲得幸福彌補人生遺憾而許愿,成為魔法少女是祈愿的代價。但是小圓不是,她的人生幸福而完整,如果是為了奇跡她根本不需要祈愿,她僅僅只是想成為魔法少女,成為為他人而戰(zhàn)的人,以生存方式本身作為夢想,以過程作為目的,她是打從心底熱愛這個世界的。如果有人說懷抱希望是錯誤的無論多少次我都會反駁他并不是這樣的,盡管做好事并不一定有好報,但為他人而戰(zhàn)的這份決心并沒有錯,不應該被否定。她不是實現(xiàn)了希望而是成為了希望本身,因此她才能打破魔法少女以祈愿為起始,以絕望為終結的詛咒,帶走所有魔法少女的絕望。那些被QB詛咒犧牲的少女終于不用帶著對這個世界的怨恨和詛咒離開了,那些被詛咒的孩子可以懷抱希望以最美的姿態(tài)離開,死后無需破壞這個她們曾經拼盡全力守護的世界,是小圓帶給這些被犧牲的少數(shù)人最大的溫柔,這一刻,理想主義浴火重生。

小圓這部作品內容上渾然一體,作品的觀賞性足夠高,劇情編排有著觀眾喜聞樂見的神反轉同時這些反轉并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而強行加進去的,而是與自己作品的世界觀以及想表達的思辨深度綁定的。同時營銷手法也堪稱一絕,透過作品里里外外的誘騙一步步給觀眾設置預期然后反轉預期,但同時一切的轉變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