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心血!幾乎媲美張藝謀最好的電影“活著”,狠心刪減留遺恨

文章首發(fā)自?今日頭條[電影新紀元]
01
張藝謀的文藝片
新千年之前,張藝謀累計拍攝電影10部,僅一部《代號美洲豹》是商業(yè)嘗試,但受限于當時制片廠低廉的工業(yè)水平,悄聲淹沒在了娛樂片大潮。
新千年以后,獲得公映許可證的"張藝謀電影"總計12部,《幸福時光》《千里走單騎》《山楂樹之戀》《歸來》《一秒鐘》五部,均是文藝風格電影。

2002年,張藝謀電影、內地市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商業(yè)大片《英雄》公映,為中國內地商業(yè)大片新時代拉開了帷幕。2004年,張藝謀又一部商業(yè)大片《十面埋伏》公映,引發(fā)猜測:張藝謀是否遺棄了第五代電影導演的藝術初心?
2005年,張藝謀拍攝《千里走單騎》,為了保證影片質量,張藝謀特地邀請著名作家、編劇鄒靜之(《鐵齒銅牙紀曉嵐》《一代宗師》)編寫故事。

該片不但在國內反響頗大,榮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與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片名"千里走單騎"被搶注成車輛、運輸工具等相關物品的商標,日本放映時也讓許多觀眾感動得涕淚齊下。
2009年《山楂樹之戀》與2014年的《歸來》,都是張藝謀不忘藝術初心的作品。
分別榮獲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十大優(yōu)秀愛情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故事片獎、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jié)觀眾獎與澳門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電影、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共計五項"最佳影片獎"。

其中,《歸來》以2.95億人民幣票房刷新了國產文藝片票房紀錄,突破了華語文藝電影難堪的境地,做到了"叫好又賣座"。
2020年,電影《一秒鐘》,是導演張藝謀第五次入圍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
02
《一秒鐘》的命運
內地電影的(審查)"紅線"一直是不清楚的,沒有規(guī)定告訴你什么內容能拍,什么內容不能拍,一切都靠積累的經驗,靠猜。

2018年6月,《一秒鐘》以國產片申報國家電影局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備字2018(3851)號,獲準"同意拍攝"。
2019年1月,《一秒鐘》以合拍片重新申報國家電影局全國電影劇本(梗概)備案立項;2月,入圍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因"技術原因",無法在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放映,退出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
2020年11月24日,《一秒鐘》因"技術原因"取消在廈門金雞獎的首映。

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與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并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知名的國際電影節(jié)之一,國際A類電影節(jié)之一。
中國電影金雞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并稱"華語電影三大獎"。與中國電影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并稱"中國電影三大獎"。
《一秒鐘》是導演張藝謀第五次進入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金雞獎獲獎最多的導演是張藝謀。

電影尚未上映,便于與導演張藝謀淵源頗深的兩大電影節(jié),因為"技術原因",慘淡退出。
陳婷(張藝謀妻子)發(fā)布微博:《一秒鐘》由于"技術"原因不能去廈門金雞獎首映了。影院上映后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幸好,《一秒鐘》守住了「2020年11月27日」——公映日。

只是,口碑與《歸來》不相上下(豆瓣7.9)的《一秒鐘》,票房表現(xiàn)卻不盡如人意。上映一周,票房才堪堪破億,盡管已擠入內地文藝片票房前十名,但欲達到前者的水平,力不能支。
03
《一秒鐘》的內容
對于《一秒鐘》"殘片",筆者給分8.5/10,四顆半星。不得不說,刪減是有影響的,但導演張藝謀沒有放棄搶救,努力做了淡化處理。
1994年,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出世于戛納電影節(jié),但國內院線卻見不到該片半分身影,因為它自始至終都沒拿到"上映許可證"。拍攝此類涉及到敏感時代背景的電影,"受眾面狹隘、票房沒保障"不說,還需擔心過審問題,向來吃力不討好。

欲讀懂《一秒鐘》,先得弄明白事件發(fā)生的"大背景",與主要人物的"小背景"。片尾,一行字幕"兩年后",一條橫幅"搞好大學招生是全國人民的希望"——1977年11月28日,中國唯一一次冬季高考。
由此推斷,張九聲與劉閨女、范電影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當在1975年秋冬之際。那時,席卷全國的巨大浪潮還沒有結束,張九聲勞改犯的身份合情合理。
電影中,張譯飾演的角色沒有名字,片尾的演員表上也只寫著"逃犯"二字。"張九聲"這個名字,只在《一秒鐘》的百科簡介上。

《一秒鐘》的劇情很簡單,和張藝謀絕大多數(shù)的電影有異曲同工之處,一遍沒看全乎,回味自得——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一開頭,"逃犯"張九聲形單影只地走在風沙漫漫的大漠中,此行只有一個目的,看一場電影。不過,一場關于"電影膠片"的鬧劇過后,張九聲所期盼的膠片部分遭難了,被驢車拖了一地。因為技術原因,無法放映。
在物質匱乏的那個年代,都不用二分場放映員費力,只需吆喝一聲,男女老少紛紛自發(fā)投入到"電影膠片的搶救行動"中。

革命群眾渴盼電影《英雄兒女》,但張九聲只渴念電影放映前,《新聞簡報》中的"一秒鐘",女兒的"一秒鐘"。
1949年,《新聞簡報》伴隨著新中國一起誕生。它用電影膠片紀錄和傳播新聞,每周一期,每期約十分鐘,含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1978年后改為《祖國新貌》,直到1993年結束。
看到這里,以及往后的劇情,很多觀眾有這樣的疑問:
既然冒風險逃出來,張九聲為什么不直接尋找女兒,卻來看《新聞簡報》中的"一秒鐘"?
勞改結束后,張九聲為什么不去找女兒,而去尋覓范電影剪下的"女兒"(膠片)?

沒錯,公映版的《一秒鐘》刪掉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情節(jié)——假借張九聲之口,告訴觀眾他的女兒已經死了。影片最深刻的情感迸發(fā)點,便在于此。
留住這一情節(jié),有了情感支撐,觀眾才能理解張九聲幾近偏執(zhí)的行為,《一秒鐘》的故事才能真實可信。
可惜,沒有這一情節(jié)。盡管張藝謀在片中用臺詞各種暗示,但要知道"張九聲死了女兒"這一關鍵信息,還是得從片外獲取。
臺詞暗示——
張九聲:14歲的孩子,跟大人爭什么呢?
范電影:這樣做,才能消除壞分子對她的影響。
劉閨女:這就是你女兒啊,怎么沒被面袋子壓死。

《一秒鐘》,一個勞改的張九聲只能通過電影才能見自己女兒的故事。
04
文藝片市場現(xiàn)狀
截至目前,國產文藝片票房前三名,是《歸來》《地球最后的夜晚》和《南方車站的聚會》。
《歸來》(2014):豆瓣29萬人評分7.9,票房2.95億元,叫好又賣座;
《地球最后的夜晚》(2018):豆瓣評分6.9,票房2.82億元,口碑毀譽參半;
《南方車站的聚會》(2019):豆瓣評分7.4,票房2.03億元,不失為優(yōu)秀之作。

馮導拍過的唯一一部文藝片《只有蕓知道》,盡管不可與大賣14億元的商業(yè)大作《芳華》同日而語,但1.59億元的票房成績,已經位居國產文藝片票房前十名了。
至于婁燁和賈樟柯,兩位只拍文藝片的內地導演,優(yōu)秀作品比比皆是,口碑無一不過關,但沒有一部電影票房破億。
《一秒鐘》票房1.25億,考慮到影片的年代農村題材,與稍弱的演員陣容,與《歸來》這種郭濤、祖峰、閆妮、張嘉譯都來客串的豪華卡司陣容的文藝電影自然沒法相提并論,但如此低的票房,仍然令人心寒。

市場沒給文藝片足量的排片,觀眾也沒給文藝片生存的空間。
05
張藝謀的堅持、妥協(xié)與他在《一秒鐘》里的自省
張藝謀為了《一秒鐘》公映,不惜改動核心情節(jié),盡管故事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達到過審標準。張藝謀的努力沒有白費。
《一秒鐘》片尾,有這樣一段情節(jié):勞改釋放的張九聲,從劉閨女那里沒尋到女兒的膠片,于是跑到大漠,在沙中翻來覆去。但時隔兩年,女兒的膠片早已隨風沙逝去,張九聲和他的女兒,再無瓜葛。

因為了解過張藝謀的出身以及發(fā)展歷程,所以我在看這一段的時候,終于理解了這就是他寫給自己的"情書"的含意。
張藝謀不是糾結過去,而是既要紀念過往,又不徹底陷入過去。很不起眼的"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