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始末
武昌起義的炮聲。
廣州起義的煙火還沒有熄滅,先烈們的鮮血還沒有凝固,革命軍隊的轟鳴大炮,就已經在武昌城里響了起來。
革命黨人的武裝斗爭從來就沒有中斷過多次的失敗,許多優(yōu)秀的革命黨人的犧牲,換來的是越來越大的革命影響。對清王朝反動統(tǒng)治的連續(xù)沖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
受到革命沖擊的清王朝卻加速賣國的步伐,企圖贏得外國資本家和政府的歡心,支撐住他們搖搖欲墜的統(tǒng)治。公元1911年5月,清廷頒布一道鐵路國有令,把民辦的川漢、粵漢兩條鐵路的建筑權收回,然后把他們抵押給英德法、美四國銀行團,換取貸款,作為鎮(zhèn)壓民眾起義的經費。這種出賣國家和大眾權益的行為,引起了全國民眾的憤怒。特別是和鐵路國有令直接相關的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民眾的反抗更加強烈,紛紛成立了保路同志會。
重慶、江津等地區(qū)的保路同志會有近70個,會員數十萬人。成都各界民眾罷市、罷課,停止繳納捐稅,甚至抗糧抗捐,發(fā)起暴動。
四川總督趙爾豐開槍射死許多抗議的群眾,造成流血大慘案,更引起了全國的動蕩和不安。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全國性的革命風暴已經釀成。革命黨人受到鼓舞,看到起義的時機已經到來,主張在革命力量充實的武漢首先起義,其他的省份同時響應。
原來,武漢的革命黨人長期扎實細致的宣傳和組織工作,在各界群眾,特別是清廷辦的新軍當中,積聚了雄厚的革命力量。15000多新軍士兵有6000人是革命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的會員。革命黨人計劃發(fā)動這股力量舉行起義。
這個時候,清王朝為了趕快撲滅四川的起義烈火,急令湖北的新軍去四川執(zhí)行鎮(zhèn)壓任務,可能桅革命黨人的起義計劃。九月下旬,革命黨人感到形勢緊迫,召開新軍文學社共進會聯席會議,決定搶先在10月6號,也就是中秋節(jié)那一天發(fā)動起義。
由于形勢又發(fā)生了變化,起義推遲到11日。但是到了九日,在漢口裝配炸彈的共進會負責人孫武不小心引爆炸彈而受傷,驚動了清朝官府。
請湖廣總督瑞征下令封閉城門,大肆搜捕。文學社領導人蔣義武決定當晚就起義,以湖南炮營的炮聲作為起義信號。但是他的指令沒有送到炮隊,炮聲沒有響起,其未能舉行。而革命黨人武昌地下指揮機關遭到清軍的破獲,清軍搜取花名冊,蔣義武被迫逃走,芮征和清軍第八任統(tǒng)制張彪準備第二天全面搜捕革命黨人。
新軍各營當中的革命官兵感到形勢萬分危急,主動行動。十號上午,攻城第八營革命黨人代表熊秉坤挺身而出,召集各部開會,提出當晚就發(fā)動起義。他慷慨激昂的說。
他的話贏得了大家的贊成,決定下午三時晚操結束以后就動手。但是不久由于計劃有泄露,清軍將領有所防范,當天晚操被取消。熊秉坤立即派人通知取消30起義的計劃,改在晚上七點。
起點到了,熊秉坤拔出手槍,朝天開了三槍,作為起義的信號,各營按照約定一起動手,起義終于爆發(fā)。
輜重團的士兵平時不發(fā)實彈,正苦于怎樣取得槍彈。這個時候,聽到槍聲,在楚望臺巡視的監(jiān)管李克果命令士兵開槍抵抗。革命黨人的士兵說。長官,我們沒有子彈,怎么開槍?李克國說,軍械所里有的是子彈,你們去拿好了。士兵們拿到子彈裝進槍膛里,然后他們卻朝天開槍。李克果知道士兵不穩(wěn),就與其他的軍官逃走了。革命黨人占領了軍械所獲得大量輜重彈藥的補充。起義的官兵自動推舉左隊隊官吳兆林作為起義總指揮,加強起義的統(tǒng)一指揮。
吳兆林隨即派人去割清軍的電話線,又派人去接應南湖炮影。其余的士兵兵分三路,攻打總督衙門。被割斷了電話的清軍缺少聯系和統(tǒng)一指揮,很難進行有效的組織抵抗。炮營被聯系上,把炮架在佘山陣地,對準總督衙門,正要開炮,突然下起了雨,炮手看不清目標,無法釋放。圍攻總督衙門的士兵只好強攻,但是總督衙門守衛(wèi)的火力很強,革命軍傷亡較重。吳兆林下令暫停進攻,另派士兵圍繞總督衙門,放棄三堆火作為炮兵發(fā)炮的目標。蛇山上的炮兵果然朝著火光方位連連發(fā)炮。
炮彈在總督衙門里爆炸,瑞臻被炮聲嚇壞了,哆哆嗦嗦從部下幫他在后墻挖出的一個小洞里爬出,逃到了停泊在長江江面的軍艦上。統(tǒng)治張彪頑固的抵抗了一陣,終于因為革命軍越戰(zhàn)越勇,只得帶著殘兵渡江而逃。
經過一夜的苦戰(zhàn),到了11號清晨,革命軍攻下清軍總督衙門,武昌城全部光復,起義成功。接著漢陽、漢口先后被革命軍占領。革命軍宣布成立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頒布了中華民國鄂州約法。
起義成功以后,許多省紛紛響應,推翻清朝總督衙門,建立革命的省政府,擁戴共和。革命領袖孫中山還在國外為革命事業(yè)奔忙,聽到起義成功的消息,又興奮又激動,立刻啟程回國領導革命運動。12月,他回到上海,受到熱烈的歡迎。在17個起義省份當中,16個省份的代表投票推舉他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公元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發(fā)布臨時大總統(tǒng)宣言書,正式宣告中華民國的誕生。2月12號,清帝宣統(tǒng)宣布退位,結束清朝在全國200多年的統(tǒng)治,以及延續(xù)了2000多年的中國封建專制制度。
這場革命發(fā)生在公元1911年,農歷屬辛亥年,因此被稱為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