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天氣之子》是如何打造的?誠哥用了什么樣的“魔法”?


國內(nèi)上映了的日本動畫導(dǎo)演新海誠的新作《天氣之子》可以說是最近話題度最高的作品,即便劇情褒貶不一,但是大家對新海誠一貫的精美畫面還是相當(dāng)認可的,很多人覺得花了這電影票的錢看到了頂尖的視覺享受還是值得的,那么2019年的今天,一部頂尖的手繪動畫電影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來的?本期就來做出詳細的揭秘,《天氣之子》的制作過程。
其實即便是現(xiàn)在,一部手繪動畫電影,也大致要經(jīng)歷這么幾個過程。
企劃→腳本→舞臺設(shè)定(背景美術(shù))和角色設(shè)定→分鏡→LAYOUT→作畫(和CG)→上色→攝影→剪輯→音響作業(yè)→完成
的整個過程。哪怕是新海誠花了2年半的時間打造的這部《天氣之子》依然需要循規(guī)蹈矩的完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至于那些覺得如今的動畫片就是電腦上自動生成的朋友,可能從根本上就存在誤解。哪怕是全3DCG的動畫片,也并不是一句“自動生成”可以簡單概述的。
企劃:時間點,2017年2月底

對于一部動畫來說,前期比中期和后期都要重要,前期的成功與否注定了一部作品的走向。企劃就是前期階段很重要的一步。寫完的企劃是給投資人/制作委員會審讀,通過了,才有后面的具體執(zhí)行制作。
在完成《你的名字?!分螅潞U\很快有了下一部作品《天氣之子》的想法,不過在企劃初期,新海誠的新作只是知道要講述一對都市少男少女的戀愛故事,和故事的舞臺主題是東京,并且故事中會和天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這在當(dāng)時《你的名字。》結(jié)束的采訪特輯中他就有提到。

而根據(jù)《天氣之子官方讀本》的提示,他初期的企劃并不叫《天氣之子》,而是叫《天氣預(yù)報的你》……很雷的標(biāo)題吧。而在制作過程中,還改名叫《太陽雨的你》……感覺跳不出“你”這個詞啊。
角色設(shè)計:時間點2017年4月

2月通過企劃的審核后,2個月后很快就進入了角色設(shè)計的過程,角色設(shè)計依然由《你的名字?!钒嗟椎奶镏袑①R進行,角色設(shè)計的原型和靈感是通過閱讀企劃和腳本而來,而《天氣之子》的腳本制作在之后,因此初期還是依照企劃來進行。

上圖就是《天氣之子》陽菜的角色設(shè)計,田中將賀表示,自己在腳本會議的時候也參與了,對于《天氣之子》的故事,他覺得是新海誠比起《你的名字?!返臅r候,更有自己想做的想法融入了故事中,換句話說,就是比起之前的作品,更有“新海誠范兒”。這種“世界系”的故事對于新海誠來說,也許是一種回歸原點的嘗試,雖然本人可能沒有意識到。

雖然《天氣之子》中前作的角色也有登場,但是田中將賀似乎認為,《天氣之子》的人設(shè)并沒有建立在《你的名字?!返幕A(chǔ)上,而是另起爐灶的開始了角色的設(shè)計。
各種設(shè)定、資料收集:時間點2017年8月

一部動畫的制作是非常嚴謹?shù)?,因此不僅僅有角色需要設(shè)定,還有大量的事物需要有著嚴格的設(shè)定來確保邏輯性的完整和準確。其中就包括大量細節(jié)設(shè)定,例如陽菜身上背的包包的樣式,夏美的穿戴細節(jié),還有須賀一直會去摸的結(jié)婚戒指,這些小道具的設(shè)定也需要每一件仔細的進行設(shè)計,確保全篇中出現(xiàn)的畫面的統(tǒng)一性。
分鏡:時間點2017年10月

分鏡可能是動畫制作前提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分鏡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完成了的故事腳本根據(jù)演出的意圖來繪制出每個鏡頭的畫面,可以說是將文字的腳本圖像化的第一步。在分鏡上不僅要表述出圖像,還要表述出該有什么樣的動作,對話,甚至音效、音樂,因此可以說是一部動畫的基礎(chǔ)。之后的中期制作,作畫完全要基于分鏡來繪制。

《天氣之子》的在早期還被稱作《太陽雨的你》,這是《太陽雨的你》的分鏡鑒賞。左邊是畫面,中間的文字是“動作”,右邊的文字表述的“對話”。新海誠利用了Storyboard Pro這個軟件來分鏡,可以在制作成的分鏡上加入臨時的音效和音樂,新海誠還會親自配音來念臺詞,最終的分鏡效果會非常生動,接近導(dǎo)演想要表達的效果。
LAYOUT:完成分鏡后的具體設(shè)計稿

LAYOUT又被稱作設(shè)計稿,是分鏡完成后,進一步去具體化分鏡的內(nèi)容,整體的畫面設(shè)計的步驟。這個步驟也是相當(dāng)關(guān)鍵的?!短鞖庵印返腖AYOUT會用3D模型來確切的表達背景的環(huán)境,人物的位置,光照等要素,然后根據(jù)3DLAYOUT畫出對應(yīng)的手繪LAYOUT,為后面的原畫工作開路。
作畫:時間點2018年5月

LAYOUT完成后,中期制作正式開始,作畫分為原畫和動畫,“原畫”就是畫出動作的關(guān)鍵動作,“動畫”是補上中間的動作的過程。《天氣之子》擁有龐大的作畫陣容,日本主流的動畫制作公司基本都參與了制作協(xié)力為《天氣之子》的制作助力。

《天氣之子》的原畫簡賞。
美術(shù)背景:時間點2018年9月

美術(shù)背景其實是新海誠動畫電影的最大賣點,精致的背景需要畫出一般電視動畫沒有的細節(jié),從而展現(xiàn)出一種無與倫比的真實感。

《天氣之子》的背景最大賣點,是對雨水、雨天的表現(xiàn),我觀察到《天氣之子》的背景看起來要比《你的名字?!纺:簧?,也更加偏冷色調(diào),可能就是為了凸顯雨中的那種質(zhì)感。

對天空,云彩的繪制,也是新海誠制作美術(shù)背景的時候的“拿手好戲”。

代代木的廢棄大樓是劇情中的核心場景,故事是從這里開始,也是從這里結(jié)束的,對這里的背景渲染,讓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配音確定:時間點2018年10月

這一次的主人公的配音演員,為帆高配音的醍醐虎汰郎,和為陽菜配音的森七菜,也是經(jīng)過新海誠的試音挑選出的兩位演員。根據(jù)采訪表示,兩位在試音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了不錯的相性。
夏美的配音由演員本田翼演出,夏美那種率直的個性也有很好的演出,新海誠認為用演員來配音,可以到達他需求的那種“不這么動畫”的感覺,反而讓自己滿意,須賀的配音是日本著名演員小栗旬,新海誠表示,他聽了許多的聲音樣本,找不到合適的角色,但是聽了小栗旬略帶滄桑的聲線,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合適。
攝影:時間點2019年1月

“攝影”這一步就是相當(dāng)于“影視后期”,也就是將之前的原畫動畫和背景合在一個層里,形成完整連貫的動畫片,并且加上導(dǎo)演追求的效果。
2019年5月進行配音,7月7日,完成。
一部動畫經(jīng)歷了諸多的步驟,和對細節(jié)的追求,才有了最后完美的畫面、聲音的表現(xiàn),對于《天氣之子》,我更多的是帶著這個時代依然制作手繪動畫的覺悟的那種敬佩,和雕琢一部精良的作品的決心的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