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將莫邪
干將莫邪
? ? ? ? ? 干寶《搜神記》
【原文】
楚干將、莫邪為楚王作劍,
三年乃成。
王怒,欲殺之。
劍有雌雄,
其妻重身當(dāng)產(chǎn),
夫語妻曰:“吾為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往必殺我。汝生子男,大,告之曰:‘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于是即將雌劍往見楚王。
王大怒,
使相之,
劍有二,一雄一雌,
雌來,雄不來。
王怒,即殺之。
莫邪子名赤,
比后壯,
乃問其母曰:“吾父所在?”
母曰:“汝父為楚王作劍,三年乃成,王怒,殺之。去時囑我:‘語汝子!出戶望南山,松生石上,劍在其背。’”。
于是,子出戶南望,
不見有山,
但睹堂前松柱下石低之上,
即以斧破其背,得劍。
日夜思欲報楚王。
王夢見一兒,
眉間廣尺,
言欲報仇。
王即購之千金。
兒聞之,
亡去,
入山行歌。
客有逢者,謂“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曰:“吾干將莫邪子也,楚王殺吾父,吾欲報之?!?/p>
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p>
兒曰:“幸甚!”
即自刎,
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
客曰:“不負子也?!?/p>
于是尸乃仆。
客持頭往見楚王,
王大喜。
客曰:“此乃勇士頭也,當(dāng)于湯鑊煮之。”
王如其言,
煮頭三日三夜不爛,
頭踔出湯中,
躓目大怒。
客曰:“此兒頭不爛,愿王自往臨視之,是必爛也?!?/p>
王即臨之。
客以劍擬王,
王頭隨墮湯中;
客亦自擬己頭,
頭復(fù)墮湯中。
三首俱爛,
不可識別,
乃分其湯肉葬之。
【今譯】
相傳春秋時期干將、莫邪夫妻二人善于鑄造寶劍,曾為為楚王鑄造寶劍,
用了三年的時間才鑄造成功。
楚王很生氣,大怒,要殺死干將。
所鑄的劍是雌雄二劍。
這時干將的妻子莫邪正身懷有孕要分娩生孩子,
干將便對妻子莫邪說:“我替楚王鑄劍,三年才完成,楚王會發(fā)怒,我一去他必定會殺死我。如果你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等他長大了,就告訴他說:‘出門望南山,看見松樹長在石頭上,寶劍就在樹的后面?!?/p>
于是干將帶著雌劍去進獻楚王,干將獻上寶劍讓他觀看,劍有兩把,一把是雄劍,一把是雌劍,雌劍送來了,雄劍卻沒有送來。
楚王大怒,非常生氣,便殺死了干將。
莫邪的兒子名字叫赤,等到后來赤長大成人了,問母親說:“我的父親在哪里?”
母親說:“你的父親為楚王鑄劍,三年才鑄成,楚王大怒,殺害了他。臨離家前他曾囑咐我說:‘告訴咱們的兒子:出門望南山,有一顆松樹長在石頭上,寶劍就藏在了樹的后面。’”
于是,干將之子出門南望,看不見有什么山,只看到堂前松木柱下邊的石塊,便用斧頭砍破松木柱的背后,得到了那把雄劍。
兒子便日夜盤算著要報復(fù)楚王替父復(fù)仇。
一天楚王在孟中夢見一個男孩,雙眉之間有一尺寬的距離,相貌奇特,并說要為父報仇。
楚王醒后便懸賞千金捉拿他,干將之子聽說了這件事,連忙逃走,逃入山中唱歌,歌聲悲傷。
有一個俠客看見了他,遇到他在悲歌,對他說:“你小小年紀(jì),為什么哭得這么悲傷呢?”
男兒回答說:“我是干將、莫邪的兒子,楚王殺死了我的父親,我要報復(fù)楚王。”
俠客說:“聽說楚王懸賞千金買你的頭呢,你把頭和寶劍給我,我為你復(fù)仇?!?/p>
干將之子說:“太好了!” 當(dāng)即用劍自刎,雙手捧著自己的頭和雄劍獻給俠客,尸體一直站著不倒。
俠客說:“我不會辜負你的重托?!?這樣尸體才終于倒下了。
俠客拿著男兒的頭顱去見楚王,楚王大喜。
俠客說:“這是勇士的頭,應(yīng)當(dāng)用開水鍋煮它?!?/p>
楚王照他的話辦了。煮了三天三夜,頭顱也沒有煮爛,頭顱忽然躍出水面,瞪眼大怒。
俠客說:“這個小孩兒的頭煮不爛,希望你親自到鍋邊看看,這樣一定會煮爛的。”
楚王便來到開水鍋邊。俠客用雄劍輕輕一劃,
楚王的頭隨即落到開水鍋中;
俠客也用雄劍在自己的頭顱上一劃,俠客的頭也落到開水中。立即三個都煮爛了,不能識別誰是誰的,于是把鍋里的湯肉分成三份埋葬了。
所以通稱為“三王墓”,在現(xiàn)在的汝南北宜春縣境內(nèi)。
【賞析】
這個故事是《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
干將,春秋時吳國人,是楚有名的青銅匠,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楚王知道了,就命令干將為他鑄寶劍。后與其妻莫邪奉命為楚王鑄成寶劍兩把,一曰干將,一曰莫邪(也作鏌铘)。
由于知道楚王性格乖戾,特在將雌劍獻與楚王之前,將其雄劍托付其妻傳給其子,后果真被楚王所殺。
干將給楚王鑄成雄雌二劍后被楚王殺死,其子赤成人后成功完成父親遺愿,將楚王殺死,為父報仇的故事。
故事不僅揭露了封建暴君殘害人民的血腥罪行,而且突出地表現(xiàn)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反抗壓迫的英雄行為。山中行客俠客雖與干將莫邪之子素不相識,但得知他的悲慘遭遇后,便主動站出來替他報仇,其俠義肝膽躍然紙上,其見義勇為、自我犧牲為子赤復(fù)仇的豪俠氣概,也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在反抗壓迫的斗爭中的團結(jié)友愛 。
此一傳說故事很有意義,贊頌了劍工高超的技藝,寶劍的神采和少年的壯烈,批判了統(tǒng)治者的殘暴。故事也反映了春秋時期冶金技術(shù)發(fā)展的一些情況,同時也說明每一項科學(xué)技術(shù)的進步,都是經(jīng)過勞動人民的艱苦努力,甚至要付出生命作代價才取得的。
這是干將之子為父復(fù)仇的傳說故事,
a vengeance story of the son on theKing for his father(Ganjiang)take his revenge on the King,揭露了專制統(tǒng)治階級的殘暴,unveil the cruel and fierce of the autocratic governor,autocratic 專制、憑自己的意愿行事,殘暴rule with an iron hand,cruel and fierce,表現(xiàn)了人民強烈的反抗精神。strong and vigorous spirit of revolt,rebellious spirit of the masses.
《搜神記》 —— 作者干寶,字令升,東晉初年新蔡(現(xiàn)在河南省新蔡縣)人。
“干將莫邪”其最早的文獻記載在漢代劉向《列士傳》和《孝子傳》中。
魯迅先生《故事新編》中的《鑄劍》就是根據(jù)這個故事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