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的基礎知識:人格心理學


除了外表、性別,你跟你身邊的人最大的差異是什么?
脾氣、性格、價值觀、興趣、習慣、行為方式……這些個體差異,構成了人與人的不同,或者,可以把它們總結在“人格”這個框架之中。
人格的定義:人格可以定義為源于個體自身的穩(wěn)定行為方式和內部過程。它包含兩個部分:
第一,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
第二,內部過程。
人格是穩(wěn)定的,我們可以跨時間、跨情境的審視這些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所以,我們對于他人的行為,尤其是那些我們甚為了解的人,有穩(wěn)定的行為預期。我們相信,今天是比較活潑的人,明天也是活潑的。
內部過程,指人的內心發(fā)生的,影響著人怎樣行動、怎樣感覺的所有情緒、動機和認知的過程。相似的情緒反應,極有可能來自不同的內在“加工”過程。
我們一起看了一場極為恐怖的電影,有的人嚇得尖叫,有的人平靜如水,怎么會有如此不同?我們應對的分明是同一件“恐怖事件”?其中之不同來源自,當我們都體驗到恐怖、焦慮,而如何利用這些過程。我們如何解釋這個體驗?我們對這種感受的耐受十強還是弱?這種強烈的情緒對我而言是易感還是不易感呢?
此外,環(huán)境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父母的生活方式、養(yǎng)育方式,自然影響著孩子將來成為什么類型的成人。我們體驗到的情緒通常也是對我們經歷的事情的反應。
人格的不同流派:
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和內部心理過程產生的根源是什么?這是人格理論家和研究者提出的基本問題。人格心理學家從不同角度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精神分析流派:人的無意識心理對他們行為方式的差異影響巨大。
特質流派:人是處在各種各樣的人格特征的連續(xù)體的某個位置上的;
生物學派:遺傳因素、生理過程、先天氣質等生物因素解釋個體差異;
人本主義:人的自我接納、自我概念等造成人與人的不同;
認知流派:人對信息的加工方式,形成圖式對人格構成的影響;
行為主義和社會學習流派:條件反射、后天學習讓人形成穩(wěn)定的人格。
不同的人格流派如同盲人摸象,每個流派都找到人格的部分重點,但是又因為有些方面難以相容而無法整合。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在幫助我們理解“我是誰”在這一問題上提供了有價值的內容。
人的一生中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問題,理解人格幫助我們理解人的行為背后的“內在過程”,從而了解自己和家人、增強社交能力、改善心理健康,更好的過自己的生活;
心理工作中,人格理論幫助咨詢師多個角度和層次的理解“為何是這個人遇到這個困擾?”,并且更有可能選擇適合此人的方式進行咨詢工作。

部分內容摘自:Jerry M Burger《人格心理學(第八版)》